表外储层论文_刘丽园,丛琳,李欣欣,罗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外储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岩心,刻度,曲线,油层,精细,规律,效率。

表外储层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园,丛琳,李欣欣,罗鑫[1](2019)在《大庆长垣表外储层分类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大陆相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常规储层分类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低渗特低渗储层的开发需要,本文以大庆长垣表外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取心井物性及沉积等资料,采用地质统计法及相关系数法,对研究区表外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外储层受砂岩厚度和平面接触关系影响较大,因此将研究区表外储层分为决口泛滥型、变差嵌入型、延伸渐变型、稳定砂席型、独立零散型5种类型,决口泛滥型表外储层驱油效果最好,是表外储层开发的重点。(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9年08期)

闫伟[2](2019)在《杏六区东部表外储层分类及开发技术界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杏六区东部1966年投入开发,其中表外储层未规模动用,且储层发育差,开采难度大,从取芯资料来看,与表内储层共同开发,受层间、层内干扰影响较大,造成不见水洗或水洗厚度小。目前由于对表外储层的沉积成因类型以及不同砂体类型的动用特征不清晰,因此没有形成有效的开发技术,制约着表外储层的开发调整和效果评价。因此,有必要开展表外储层分类及开发技术界限研究,从而指导以表外储层开发为主的叁次井网调整工作。本文应用取芯井资料对试验区表外储层渗透率、孔隙度、厚度、含油产状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最终选取表外储层厚度和表外储层与表内储层平面接触关系这两个参数作为表外储层的分类指标,将表外储层分为决口泛滥型、变差嵌入型、延伸渐变型、稳定砂席型、独立零散型五种类型。在地质模型建立与水驱历史拟合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沉积单元动用状况,全区目前采出程度为37.74%,其中表内采出程度为37.79%,表外采出程度为34.48%,全区剩余油划分为了吸水差型、层间干扰型等五种类型,主要以注采不完善型和滞留区型为主,剩余地质储量分别为104.61×10~4t和102.33×10~4t,分别占全区剩余地质储量的41.99%、41.08%。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类型表外储层开发技术界限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表外储层合理地层压力均为油藏饱和压力8.5MPa附近至原始地层压力9MPa之间。明确了不同类型表外储层在不同采油速度下的合理注水强度,以稳定砂席性为例,采油速度不小于0.10%、0.15%、0.20%的最佳注入强度分别是1.0m~3/m/d、1.5m~3/m/d、2.5m~3/m/d。明确了不同类型表外储层从不同地层压力水平恢复至合理地层压力时最佳注采比,以稳定砂席性为例,分别从7.0MPa、7.5MPa、8.0MPa恢复到合理地层压力8.5MPa的最佳注采比分别是1.03、1.06、1.08。(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9-06-01)

丁继伟[3](2019)在《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分类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表外储层是砂岩向泥岩演化的过渡性岩相,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异大,二次加密调整后部分表外储层仍难以动用。为提高表外储层挖潜程度,基于岩心水洗分析、压汞、测井资料等,以长垣Ⅰ类独立表外、Ⅱ类独立表外储层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当前开发条件下表外储层的动用难易程度。通过确定当前开发条件的表外储层分类物性、含油性标准,并采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优选反映储层特征的测井曲线参数,分区块、油层组建立DLS系列和0.2 m系列测井分类方法。表外单采试验区结果表明:单井的产液强度随射孔厚度中易动用厚度比例的增大而增大;测井解释为难动用的表外储层注入比例较低,注水强度也较低,分类结果和生产动态实际较为吻合。该方法可为表外储层剩余油挖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2期)

丁继伟[4](2019)在《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测井分类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洗资料表明,在当前开发条件下,喇萨杏油田部分表外储层难以动用。为提高表外储层剩余油的挖潜程度,基于岩心水洗分析、压汞、测井资料等,以长垣Ⅰ类独立表外、Ⅱ类独立表外层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当前开发条件下表外储层的动用难易程度。确定当前开发条件的表外储层分类物性、含油性标准,并采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分区块、油层组建立不同系列测井分类方法。通过表外单采试验区表明,单井产液强度随射孔厚度中易动用厚度比例的增大而增大,测井解释为难动用的表外层注入百分比较低,注水强度也较低,分类结果和生产动态实际较为吻合。(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王亮[5](2018)在《密集取心井区表外储层优质砂体动态特征及调整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取心井静态认识为基础,应用测井、试井等资料,对优质砂体的分布规律、吸水状况等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制定了相应的调整对策。(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白永旺[6](2018)在《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调整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喇萨杏油田的表外储层和薄差油层开采现状、分布特点和剩余分布油进行分析,利用叁次采油结合叁次加密调整方式、叁次加密井水驱调方式和现井网注采系统调整方式,提升表外储层和薄差油层的动用程度。(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8年04期)

张云普[7](2017)在《大庆7亿吨表外储层解释技术“补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张云普)大庆油田攻克砂泥岩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求取这一核心难题,形成的大庆长垣0.2米高分辨率水淹层测井精细解释技术效果显着。截至8月26日,在9口密闭取芯井0.2米测井处理解释验证中,与岩芯资料对比,表外储层共154层,水淹级别解释符合率达(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期刊2017-09-01)

崔悦,石京平[8](2017)在《大庆油田表外储层渗流特征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表外储层渗流特征不同于表内储层。物性特征研究表明,表外储层主要为低渗透和特低渗透储层,分别占33.98%和40.79%。渗流特征研究表明,表外储层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启动压力的存在会影响注水开发;油水两相渗流时,表外储层的束缚水、残余油的饱和度较高,油水两相渗流的共渗范围较小,驱油效率低,由于黏土质量分数较高,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较慢,曲线形态呈现弓背形状。无因次采油(液)指数变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表外储层依靠提液增加产量的潜力不大。(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7年02期)

高大鹏,叶继根,李奇,石成方,胡云鹏[9](2017)在《大庆长垣特高含水期表外储层独立开发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物性和含油性差的表外储层已经成为大庆长垣特高含水阶段水驱挖潜的主要对象,然而常规的井网加密、分层注水等方法开发效果较差。为此,结合表外储层发育特征和分层压裂工艺,提出了表外储层独立开发方法。根据油水井射孔层位和表内、表外储层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了"以水定油"和"以油定水"两种独立开发模式,采用多层人造浇铸岩心开展了水驱物理模拟实验,比较了两种模式的采出程度随注入量的变化特征,推导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浅层水平压裂裂缝的分层压裂直井产能公式,计算分析了表外储层独立开发的技术政策界限。研究表明:长垣表外储层独立开发"以油定水"模式优于"以水定油"模式,技术极限井距和经济极限厚度分别为228 m和2 m左右。随着表外储层厚度占总射孔厚度比例的增大,采收率先下降后保持平稳,最后又快速上升。矿场应用表明:表外储层独立开发平均单井日产油量3.7 t,开发效果明显优于叁次加密。(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7年01期)

徐鹏超[10](2014)在《提高表外储层动用程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长垣表外储层相对发育,但动用难度大、整体动用程度不高。为有效提高该类储层动用程度,研究了表外储层的沉积、微观孔隙特征和渗流规律,进一步搞清了影响表外储层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及适合的开发方式,并立足现有井网开展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油水井对应补孔缩小注采井距的基础上,采取精细控制压裂技术能够使表外储层动用厚度达到80%以上,可提高表外储层采收率3.6百分点。(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4年04期)

表外储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杏六区东部1966年投入开发,其中表外储层未规模动用,且储层发育差,开采难度大,从取芯资料来看,与表内储层共同开发,受层间、层内干扰影响较大,造成不见水洗或水洗厚度小。目前由于对表外储层的沉积成因类型以及不同砂体类型的动用特征不清晰,因此没有形成有效的开发技术,制约着表外储层的开发调整和效果评价。因此,有必要开展表外储层分类及开发技术界限研究,从而指导以表外储层开发为主的叁次井网调整工作。本文应用取芯井资料对试验区表外储层渗透率、孔隙度、厚度、含油产状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最终选取表外储层厚度和表外储层与表内储层平面接触关系这两个参数作为表外储层的分类指标,将表外储层分为决口泛滥型、变差嵌入型、延伸渐变型、稳定砂席型、独立零散型五种类型。在地质模型建立与水驱历史拟合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沉积单元动用状况,全区目前采出程度为37.74%,其中表内采出程度为37.79%,表外采出程度为34.48%,全区剩余油划分为了吸水差型、层间干扰型等五种类型,主要以注采不完善型和滞留区型为主,剩余地质储量分别为104.61×10~4t和102.33×10~4t,分别占全区剩余地质储量的41.99%、41.08%。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类型表外储层开发技术界限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表外储层合理地层压力均为油藏饱和压力8.5MPa附近至原始地层压力9MPa之间。明确了不同类型表外储层在不同采油速度下的合理注水强度,以稳定砂席性为例,采油速度不小于0.10%、0.15%、0.20%的最佳注入强度分别是1.0m~3/m/d、1.5m~3/m/d、2.5m~3/m/d。明确了不同类型表外储层从不同地层压力水平恢复至合理地层压力时最佳注采比,以稳定砂席性为例,分别从7.0MPa、7.5MPa、8.0MPa恢复到合理地层压力8.5MPa的最佳注采比分别是1.03、1.06、1.0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外储层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丽园,丛琳,李欣欣,罗鑫.大庆长垣表外储层分类评价[J].矿产勘查.2019

[2].闫伟.杏六区东部表外储层分类及开发技术界限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3].丁继伟.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分类标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4].丁继伟.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测井分类标准[J].测井技术.2019

[5].王亮.密集取心井区表外储层优质砂体动态特征及调整对策探讨[J].石化技术.2018

[6].白永旺.喇萨杏油田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调整方式[J].化工设计通讯.2018

[7].张云普.大庆7亿吨表外储层解释技术“补白”[N].中国石油报.2017

[8].崔悦,石京平.大庆油田表外储层渗流特征实验[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

[9].高大鹏,叶继根,李奇,石成方,胡云鹏.大庆长垣特高含水期表外储层独立开发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7

[10].徐鹏超.提高表外储层动用程度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

论文知识图

油相PVT曲线非主体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4表外储层微相测井典型图版表外储层岩心含油产状结构一2杏2一1一检29井表外储层动用状...表外储层砂体渗透率分布统计图

标签:;  ;  ;  ;  ;  ;  ;  

表外储层论文_刘丽园,丛琳,李欣欣,罗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