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的背景效应论文_李德忠,于广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态度的背景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态度,效应,背景,强度,量表,水平,稳定。

态度的背景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德忠,于广涛[1](2001)在《态度强度调节态度背景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对态度的表征结构、强度属性研究颇为兴盛,围绕态度的稳定结构说与当前建构说的争执发展出了一种有效的态度研究范式——态度背景效应(attitude context effects).态度的背景效应是指态度对象所处的背景改变了人们对对象的态度反应.本研究试图通过态度背景效应为解决有关态度结构的争议提供一点证据.(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期刊2001-11-01)

于广涛[2](2001)在《态度强度对态度背景效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态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心理学家也一直以为态度是个体对某对象、他人、社会事件以积极或消极方式反应的持久倾向。这种评价以认知的形式表征于人的记忆中,并且一旦对象出现就会直接激活,作出态度反应。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态度是基于当前时刻显着的或通达的信息的一种情景性构建,其主要证据来自态度背景效应研究。态度背景效应是指个体的态度反应受到态度对象所处背景的影响,这些背景包括环境、前项问题或此前的心理活动,并且背景项与目标项的相关性和二者之间的时间间隔决定了背景效应的程度。大多数的心理学家用有关信念的通达性假设来解释态度背景效应发生原因,背景的呈现造成了记忆中某些相关信息的通达性改变,使某些信息特别容易参与对对象的态度整合,导致态度反应的偏移。 态度背景效应有力地支持了态度的当前建构说,而当前建构说更易于与人们适应环境的灵活性取得一致。但态度不稳定并不是人们的目的结果,有些理论家就假设态度强度调节态度背景效应出现的大小,以此整合态度稳定结构与当前建构之间的矛盾。他们认为那些具有与强度相关的特性(如高水平的通达性、重要性、内在一致性、极端性、肯定性、紧张性、大量知识以及低的矛盾性)的态度历时而稳定,对抗劝导与说服更顽固。而那些弱态度则缺乏这些品质,易于出现背景效应。但在具体研究中以此假设为依据的实验结果却相当混乱,并没有证实只有弱态度而不是强态度出现显着的背景效应。 Lavine(1998)认为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态度强度测量的效度太低,态度强度调节背景效应现象只有当态度强度是以一个全面的多维方式度量时才会出现这种调节作用,并且在自己的实验中证实了这一假设。 本研究接着前面的研究继续验证态度强度调节态度背景效应出现大小假设,并对这种调节机制做出尝试性的说明。实验一继续沿用态度的项目背景效应实验范式,考察态度强度对态度背景效应出现大小的调节作用。实验分两期进行,首先完成态度强度问卷,在此基础上分出强态度组与弱态度组,叁周后进行背景效应实验,采用2(背景效价:积极/消极)×2(态度强度:强/弱)被试间设计。实验二应用认知心理学的一些结论和方法,采用2(背景效价:积极/消极)×2(加工水平:高/低)×2(态度强度:强/弱)被试间设计。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二应用简单背景形式,以陈述性认知作业方式呈现背景材料,因变量指标用语义分析量表代替过去的单维项目量表或仅以赞成不赞成作答的二项选择,程序同实验一。以此考察不同加工水平时态度强度对态度背景效应的调节作用变化,从而进一步 态度强度对态度背景效应的影响研矢11探讨背景效应出现的机制。莱西一中高H年级六个班共270名同学参加了该研究。从本研究的结果及前人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 l,态度强度调节态度背景效应出现大小,强态度不出现显着的背景效应,弱态度出现显着的背景效应。 2.态度强度调节态度背景效应的程度在不同的加工水平下有不同的表现,加工水平越高,这种调节作用越明显。 3-态度既有稳定结构,又有不稳定结构,基本是在态度强度连续体上的两种极端状态,强态度是稳定的、不易改变,弱态度则表现出灵活性,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忐度背景效应发生的机制,以及态度强度调节背景效应出现大小的机制,从而为民意测验、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1-04-23)

态度的背景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态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心理学家也一直以为态度是个体对某对象、他人、社会事件以积极或消极方式反应的持久倾向。这种评价以认知的形式表征于人的记忆中,并且一旦对象出现就会直接激活,作出态度反应。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态度是基于当前时刻显着的或通达的信息的一种情景性构建,其主要证据来自态度背景效应研究。态度背景效应是指个体的态度反应受到态度对象所处背景的影响,这些背景包括环境、前项问题或此前的心理活动,并且背景项与目标项的相关性和二者之间的时间间隔决定了背景效应的程度。大多数的心理学家用有关信念的通达性假设来解释态度背景效应发生原因,背景的呈现造成了记忆中某些相关信息的通达性改变,使某些信息特别容易参与对对象的态度整合,导致态度反应的偏移。 态度背景效应有力地支持了态度的当前建构说,而当前建构说更易于与人们适应环境的灵活性取得一致。但态度不稳定并不是人们的目的结果,有些理论家就假设态度强度调节态度背景效应出现的大小,以此整合态度稳定结构与当前建构之间的矛盾。他们认为那些具有与强度相关的特性(如高水平的通达性、重要性、内在一致性、极端性、肯定性、紧张性、大量知识以及低的矛盾性)的态度历时而稳定,对抗劝导与说服更顽固。而那些弱态度则缺乏这些品质,易于出现背景效应。但在具体研究中以此假设为依据的实验结果却相当混乱,并没有证实只有弱态度而不是强态度出现显着的背景效应。 Lavine(1998)认为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态度强度测量的效度太低,态度强度调节背景效应现象只有当态度强度是以一个全面的多维方式度量时才会出现这种调节作用,并且在自己的实验中证实了这一假设。 本研究接着前面的研究继续验证态度强度调节态度背景效应出现大小假设,并对这种调节机制做出尝试性的说明。实验一继续沿用态度的项目背景效应实验范式,考察态度强度对态度背景效应出现大小的调节作用。实验分两期进行,首先完成态度强度问卷,在此基础上分出强态度组与弱态度组,叁周后进行背景效应实验,采用2(背景效价:积极/消极)×2(态度强度:强/弱)被试间设计。实验二应用认知心理学的一些结论和方法,采用2(背景效价:积极/消极)×2(加工水平:高/低)×2(态度强度:强/弱)被试间设计。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二应用简单背景形式,以陈述性认知作业方式呈现背景材料,因变量指标用语义分析量表代替过去的单维项目量表或仅以赞成不赞成作答的二项选择,程序同实验一。以此考察不同加工水平时态度强度对态度背景效应的调节作用变化,从而进一步 态度强度对态度背景效应的影响研矢11探讨背景效应出现的机制。莱西一中高H年级六个班共270名同学参加了该研究。从本研究的结果及前人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 l,态度强度调节态度背景效应出现大小,强态度不出现显着的背景效应,弱态度出现显着的背景效应。 2.态度强度调节态度背景效应的程度在不同的加工水平下有不同的表现,加工水平越高,这种调节作用越明显。 3-态度既有稳定结构,又有不稳定结构,基本是在态度强度连续体上的两种极端状态,强态度是稳定的、不易改变,弱态度则表现出灵活性,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这一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忐度背景效应发生的机制,以及态度强度调节背景效应出现大小的机制,从而为民意测验、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态度的背景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李德忠,于广涛.态度强度调节态度背景效应的实验研究[C].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2001

[2].于广涛.态度强度对态度背景效应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

论文知识图

1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框架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全域旅游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全域旅游发展...2同群效应与“大学生”校园贷行为5对策...

标签:;  ;  ;  ;  ;  ;  ;  

态度的背景效应论文_李德忠,于广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