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充分利用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起着重大作用。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功利主义思潮伴随着市场经济悄然兴起,其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与我们弘扬的道德主旋律相悖。当然,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功利主义带来的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积极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关键词:市场经济;功利主义;影响
功利主义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伦理道德,为资本主义财富的积累作辩护,它往往从个人利益出发,追求快乐、趋利避害、趋乐避苦。因而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我国市场经济不同于西方的经济模式,在价值观引导上,要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对功利主义进行改造,以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功利主义的相关内涵
(一)西方功利主义的历史发展。资本主义产生之后,功利主义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第一阶段,资产阶级在与君主的斗争中处于劣势,资本主义尚不发达,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爱尔维修,他认为支配行为的唯一准则是幸福和快乐。第二阶段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逐利的愿望,其代表人物是霍布斯和洛克。霍布斯宣扬利己主义的思想,主张个人为了自己的幸福去奋斗。洛克也认为世间一切万物都有追求幸福的本性。第三阶段,是功利主义的成熟阶段,称为古典功利主义,其主要人物有边沁和密尔。边沁认为,人类的一切行动都受两个方面的支配,即“苦”与“乐”,趋乐避苦是人们的自然本性。他阐述了功利原理,看某一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了当事者的幸福,当行为增多社会幸福的趋势大于减少社会幸福时,就是符合功利原理的。他还提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理。密尔将功利主义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他认为人生的目的不完全是“自利”,也要去关心别人的和人类的幸福,调和了个人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总之,功利主义主张“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本性,而对私人利益的追求是财富增加的动力。
部分汉日语IT新词在表记方式上都出现了缩略化的特征,这也是上述构词经济、效率原则的体现,即“用最经济的手段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马克思对功利主义的认识。马克思辩证的对待功利主义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其观点既有批判又有肯定。首先,马克思揭露了功利主义的实质和内在矛盾。马克思认为在资产阶级中,功利关系的确定意义在于通过别人受损的办法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者对无产者进行剥削,即取得利益是通过人剥削人的方式。资产阶级以追求最大化的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宣扬个人利益的至高无上性,而功利主义实质上在为资产阶级利益作辩护。功利主义虽然批判剥削关系,但是指向的是封建专制的剥削,待他们自己掌握政权之后,他们就完全不考虑工人阶级的利益了。其次,马克思也承认物质的重要性,他认为思想无论如何都不能脱离物质或利益,两者不应该是彼此反对互相对立的关系,它们都是自我实现的一种形式。可见,马克思并未完全否定其价值。
二、功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具有两面性,正确看待功利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予以剔除,吸收其合理的要素并将其内化,是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态度。
我一直没有说话。正是这么一个事件,让我想起了小陈,并且让我对于小陈的故事无比挂念。因为我发现我想象的小陈和实际的小陈应该完全不同。我原来以为小陈仿佛是电影里的流浪者一般,牵着父亲的手,一年又一年,走过一个又一个站台。无非只是换了个地方,生活永远在继续。可是现实却是他或许没有生活,只剩下寻找生活的颠簸。他或许每次上火车都和那个孩子一样,一直是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
(二)消极影响。首先,功利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仍然是个人利益,维护的是资本条件下的私有制,本质上是利己主义的。而且它鼓励人们为追求利益而奋斗,很有可能导致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将个人价值和利益看成是天然属性,在现实中表现出来对物质和金钱疯狂渴望,为了得到利益不择手段,将道德抛诸脑后,物质的欲望支配了人们的行为,显然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次,功利主义的效果论带有狭隘性的特征,往往只看到最后的结果,而不论其过程如何。社会的有益性和道德性被等同起来。只要效果可观,那至于是否是道德行为就另当别论。对道德行为的评价取决于最终的效果,那么在道德问题上的判断标准就会出现混乱,正确的道德动机被遏制,而错误的道德行为却受到了赞扬。这无异于损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和公正。最后,功利主义虽然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可以通过国家法律手段来调节,但是两者之间的固有矛盾依然存在,功利主义不可能真正实现最大多数人的真正幸福,功利主义中人的行为都是追求快乐,趋利避害的,本质上是受个人价值尺度影响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的武器,与我们弘扬的集体主义有本质的差别。
(一)积极影响。首先,功利主义的出发点是个人价值尺度,主张人去追求幸福和快乐,肯定人需求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激发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人作为市场中的经济人,总是尽可能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力。与之相伴而来的就是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能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其次,功利主义追求效用原则,把实际效果作为衡量一切行为的尺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益经济,旨在促进资源的合理与高效配置,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点与功利主义的原则不谋而合,引导功利主义发挥其作用,对于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另外,功利主义追求实际效果,抵制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各种形式主义,注重实干,这一点也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功利主义提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将利己和利他、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结合起来。在自由竞争条件下,每个人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导致两败俱伤,将这一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去,让参与者尽量达到共赢,弥补了市场经济自发性的缺陷。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
三、功利主义价值观的解决路径
(一)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义利观。功利主义虽然是在西方形成和发展的,但其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中也已出现。对于功利主义思想,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也有描述,《左传》中说的“德义,利之本也”。在《国语》中也说“夫义者,利之是也”,其把“义”看作是“利”的前提和基础,主张先义后利,因而不应该将功利主义看成是完全外来的思想。要将功利主义与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相比较来看,找见两者的契合点,最根本的还是要以中国文化为根基。显然,功利主义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条件下兴起,不可避免的带有西方话语体系,实践证明,任何照搬照抄西方的做法都注定会失败。总之,要进行理论的中国化,用传统文化来消解功利主义的不良影响,这样在教育的过程中便于民众接受,树立正确的功利观。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对于“利”是压抑的扼制的,而突出“义”的作用,表现出对于君子和圣人的追求,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这种过分强调的做法,在市场经济中显然不被人们所接受,因为市场的参与者都是经济人,他们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不乏出现欺诈、损人利己等不良现象。因而人们不能完全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去开展自己的活动。同时,还应看到,我们强调高尚的道德,并没有将利益完全摒弃,只不过是先后、轻重的一种倾向。我们应把传统文化中的“利”放在合理的位置,给予应有的重视。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脱离利益空谈理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因而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法宝,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思想道德的滑坡,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经济的转型,但是长久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遭到了很多人的排斥甚至抗拒,认为其是假大空的理论。之所以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种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代表了一种先进的思想,它倡导的内容有时超出了现阶段的经济要求,在一些人看来就是海市蜃楼。那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出改变,看到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需要既包括物质也包括精神,所以要将物质利益考虑进去,满足人们正常的物质诉求。孟子曾说“有恒产者有恒心”,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物质都没有保障或者说物质不充分,那就很难形成社会要求的理想道德。现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质资料不够充分,难以产生共产主义的道德,只能发挥先进模范的带头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过去那种一味强调鼓舞精神,精神奖励的做法要适当减弱,但仍居于主导地位,否则就会出现另一个极端,对物质的过分推崇,这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要求了。现阶段,我们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其第一个内容就是富强,之后才是其他的价值准则,所以人们合法合理的物质追求应得到重视,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功利主义才能被正确认识和对待。
男仆端上来加冰的葡萄酒。酒色很浓,像红宝石的色泽。她微笑着举杯向我致意。我们轻轻碰杯。酒人口很凉,清爽宜人;但到了食道便开始温暖起来;到了胃中,竟有些灼热。我还从没喝过这样的美酒。她仿佛知道我的想法,轻声告诉我这酒产自波斯。
四、结语
我们应该对功利主义有正确的认识,既看到其局限性,也要关注其积极意义,全盘吸收和一味抵制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为我所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义利观,以此推动我国经济快速而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0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479、481
[3]白春雨.马克思与功利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4):62—68
[4]张运霞.论功利主义的当代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4):99-102
[5]李霁友.论功利主义思想构建我国市场经济伦理观的启示[J].天府新论,2000,(9):39-42
[6]李世超.功利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3):12-13
作者简介:闫星星(1994.05-),女,汉族,山西省长治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标签:功利主义论文; 马克思论文; 利益论文; 物质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年第2期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