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邓小平国家安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家安全,思想,总体,共同体,意识形态,中国,国家利益。
邓小平国家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生忠军[1](2019)在《邓小平国家安全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邓小平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包括: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加强文化建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维护政权安全;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家的外部环境安全。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在新时代得到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为重点,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将党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本文来源于《邓小平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生忠军[2](2019)在《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对维护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对时代主题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既为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提供思路、规划纲领,又采取了多项切实有效的行动举措,积极探索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路径。邓小平的国家安全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的思想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国家安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本文立足邓小平所处时代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客观分析了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与时代条件,进一步总结和归纳了其思想的理论内容、实践进路等基本问题,力图廓清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全貌。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安全思想是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家本质的深刻洞察,及其所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世界历史理论,构建起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列宁、毛泽东等人维护国家安全的生动实践,为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经验。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形成与中国安全环境的新变化、世界格局的新发展紧密相连,是对中国所面临的安全问题的积极应答。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是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产生的主要时代条件。第二,凝练了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理论内容与实践进路。邓小平以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为重点,积极探索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路径。具体而言: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相统一,汇聚实现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二是着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筑牢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叁是加强国家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国家安全的法制和思想保障。四是坚持军事反击与和平解决的双重推进。在解决边界争端问题上,中国对越南等国的侵略行径进行了必要的军事还击,维护了我国的主权与领土安全。与此同时,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和平共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放”和“一揽子解决”等主张,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边界争端。第叁,归纳了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主要特征与重要意义。本文在对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深刻洞察的基础上,揭示其思想所蕴含的鲜明特色,深刻总结其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主要特征方面,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始终坚持维护国家安全综合性与重点性原则的统一,着眼于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统一,致力于实现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统一。在重要意义方面,一方面,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的新境界,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另一方面,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外交实践活动的开展,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树立起爱好和平的良好形象。第四,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结合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事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深刻总结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发展和演进规律。从对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着重阐释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安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新的国家安全理论。从江泽民提出的新安全观到胡锦涛提出的综合安全观,再到习近平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邓小平的国家安全思想得到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继承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主线、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以维护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为主阵地和主战场。习近平在维护国家安全的伟大实践中,还提出了具有世界性指导意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光辉思想,进一步推动了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普遍安全的早日实现。(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王亚玲[3](2016)在《邓小平国家安全战略思维及其时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主导下的国家安全战略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全局思维、务实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以全局思维作为根本原则,把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二者都取决于国家实力,而国家实力取决于经济发展;以辩证思维确立内部安全观的战略核心地位,揭示多元思潮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以创新思维舍弃二元对立固有观念,坚持反对霸权主义,构建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外交模式;以底线思维作为国防政策的基础,精兵强军,捍卫领土主权完整。邓小平构建国家安全战略所依循的以上四种思维是其国家安全战略思维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本文来源于《邓小平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廖生智[4](2015)在《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综合国家安全思想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呈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源流关系。邓小平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探索国家安全战略思想,顺应综合国力竞争的新趋势提出综合国家安全战略思想,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科学的国家安全战略,科学处理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在实践中推动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5年04期)
熊婧文[5](2014)在《邓小平国家安全观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国家安全观,是邓小平理论关于国家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重要内容,对我国新时期国家安全和外交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学术界关于邓小平国家安全观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研究邓小平国家安全观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重要意义等方面。在今后的邓小平国家安全观研究中,研究工作要密切联系实际,加强系统研究,注重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创新。(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4年ZA期)
葛成硕[6](2014)在《论邓小平国家安全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在时代主题发生转换的背景下,从我国实际出发,对国家安全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论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安全观,为我们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当前,我国安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家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对此,习主席明确指出,我们"要高度警惕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高度警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高度警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①。因此,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维护国家安全战略思(本文来源于《邓小平与中国道路——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期刊2014-08-20)
廖生智[7](2014)在《邓小平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代观即对时代内涵、时代特征、时代主题的认识、判断,是最高层次的战略问题,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内外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毛泽东,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发展时期。其中,马克思、恩格斯是奠基人,列宁是继往开来的重要发展者,斯大林肯定和否定方面参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自1940年代到1960年代中期,认为战争与和平两种可能同时并存,但此后直到改革开放前,认为战争与革命仍是时代主题,产生了判断上的偏差。应全面、辩证、历史地评价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时代观。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时代观的理论成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坚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唯物辩证地认识1980年代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作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新判断。邓小平的时代观以对世界战争趋势和世界和平前景的准确把握以及发展对全人类的高度重要性为科学依据。邓小平以严谨的态度对美苏竞争态势进行跟踪观察,不断地调整、更新战争观:从战争不可避免,但五年内打不起来,到战争危险虽然存在,但可能争取延缓发生,再到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由此,邓小平驱走了笼罩在人们头顶的战争阴霾,为我们指明了和平的光明前景。邓小平从全人类的高度认识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发达国家的再发展要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前提,发达国家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支持、援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国际责任。邓小平在与外宾的多次会谈中深刻揭示了和平与发展时代观的内涵。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苏东剧变、冷战结束时,思想理论战线陷入迷茫困惑之际,邓小平仍然坚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社会主义仍有前途。邓小平这些观点,坚定了人们对时代主题的认识。邓小平新的时代主题观的提出,在理论上继承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在实践上,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变及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推动了联美反苏的“一条线”战略向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调整转变,促进了传统国际竞争方式和国家安全观的更新,以追求军事优势为目标的传统国际竞争向以增强经济、科技实力为中心的综合国力转变;相应地,由追求政治、军事安全为主的传统安全观向包括经济、科技、军事、政治、文化安全在内的综合安全观转变,形成了邓小平国家综合安全思想体系。邓小平从世界和平和中国国家安全、发展大局高度重视发展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二十多年里,中美关系紧张敌对,中国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内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客观上要求中美关系健康发展,促使邓小平努力推动中美建交。邓小平领导中国与美国进行安全合作的重要行动之一就是双方就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达成默契,美国警告苏联不要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教训了苏联、越南两个大、小霸权主义国家,巩固了中美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了两国高层军事交流。中美合作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的同时也存在着国家利益冲突,突出地体现在美国利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上。邓小平坚持把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同美国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行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美国在中美关系上对中国实行既拉又压的两面政策,邓小平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以两手策略对付美国的两面政策,适度灵活处理中美两国分歧,使中美关系斗而不破,争而不裂。白1950年代末期起开始恶化对抗的中苏关系,在1980年代初出现了缓和的迹象,中苏两国互相谋求改善关系,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这种变化是苏、中、美叁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处于被动,在阿富汗战争中陷入泥潭,国内经济长期处于畸形发展和低速增长状态。内外交困的现实迫使苏联谋求缓解同中国关系。中美关系因台湾问题上存在的根本利益冲突而起伏动荡,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保障,美苏之间爆发世界大战和苏联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危险都较1970年代降低。国际上的不利和有利因素以及国内发展的要求促使中国对美拉开距离,对苏松动关系。在中苏关系正常化过程中,邓小平倾力促使苏联消除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叁大障碍”,打消苏联回避国际责任的种种企图。鉴于国际形势进一步变化和中国南部周边安全环境趋于严峻的状况,邓小平调整了渐进式、分步骤消除“叁大障碍”的思路,将坚持苏联使越南从柬埔寨撤军作为“叁大障碍”中优先解决的热点问题,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取得实质性突破。邓小平总结、吸取中苏关系结盟和意识形态争论留下的教训,以史为鉴,为新型中苏关系准确定位: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叁国、睦邻友好的正常的国家关系;立足国家利益,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对中苏关系科学、合理的再定位,为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平稳过渡奠定了牢实基础。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初“一条线”战略向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转变是必要性和可能性相统一的产物。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后国内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1970年代初以来实行的“一条线”战略的局限性亟待克服,中美关系因台湾问题跌宕起伏,彼此都在审视对方并准备调整对对方的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需要中国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保持国际战略力量平衡。在调整中国对外政策必要性凸显的过程中,实现这种转变的条件也基本具备:1980年代初美苏争霸开始呈现互有攻守、僵持不下的态势,世界战争的危险下降,长期紧张对抗的中苏关系出现松动迹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经过了酝酿、提出和成熟叁个阶段。在十二大之前的酝酿阶段,邓小平勤于观察,深入思考,大胆预见,同时广聚战友和外交、战略研究领域有识之士的智慧,考虑对美拉开距离、不结盟、不打牌,对苏松动关系。1982年9月十二大开幕词和政治报告中正式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并阐述了其基本内涵。十二大后到1990年代初,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走向成熟阶段。不仅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的概念不断明晰、具体化,而且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得到全面、深入阐发,形成完整体系。由“一条线”战略向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转变成效显着,意义深远。由于转型的成功,中国为避免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安全环境大大改善,经济稳步增长;促进了全方位外交,拓展了中国的国际空间: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幅度得到提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使中国成功应对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国内政治风波和国际形势的动荡,迅速适应冷战结束带来的世界格局变化。(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4-05-01)
唐金权[8](2011)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国家安全思想,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营造有利的国家安全环境,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家安全得到了切实有力的保障。邓小平的国家安全思想是理性和务实的,适应了当时国内发展任务的需要,对中国的安全战略起过重大的指导作用,也为后来的国家安全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当代中国史研究》期刊2011年01期)
武贤明[9](2008)在《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是邓小平关于国家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可归纳为国家利益、经济发展、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际和平等五个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逻辑层次,即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立足于国家利益,要以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为固本之源,要努力维护政治安全、实现国内稳定,要提升军事力量、大力反对霸权干涉、维护国际和平。(本文来源于《高校社科动态》期刊2008年05期)
张凤霞[10](2008)在《试论邓小平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及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安全观是邓小平关于国家总体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是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前提;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形成的理论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是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是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关键。同时,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具有目的鲜明性、战略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邓小平国家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对维护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对时代主题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既为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提供思路、规划纲领,又采取了多项切实有效的行动举措,积极探索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路径。邓小平的国家安全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的思想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国家安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本文立足邓小平所处时代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客观分析了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与时代条件,进一步总结和归纳了其思想的理论内容、实践进路等基本问题,力图廓清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全貌。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安全思想是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家本质的深刻洞察,及其所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世界历史理论,构建起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列宁、毛泽东等人维护国家安全的生动实践,为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经验。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形成与中国安全环境的新变化、世界格局的新发展紧密相连,是对中国所面临的安全问题的积极应答。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是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产生的主要时代条件。第二,凝练了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理论内容与实践进路。邓小平以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为重点,积极探索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路径。具体而言: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相统一,汇聚实现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二是着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筑牢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叁是加强国家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国家安全的法制和思想保障。四是坚持军事反击与和平解决的双重推进。在解决边界争端问题上,中国对越南等国的侵略行径进行了必要的军事还击,维护了我国的主权与领土安全。与此同时,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和平共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放”和“一揽子解决”等主张,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边界争端。第叁,归纳了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主要特征与重要意义。本文在对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深刻洞察的基础上,揭示其思想所蕴含的鲜明特色,深刻总结其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主要特征方面,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始终坚持维护国家安全综合性与重点性原则的统一,着眼于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统一,致力于实现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统一。在重要意义方面,一方面,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的新境界,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另一方面,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有效地推动了中国外交实践活动的开展,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树立起爱好和平的良好形象。第四,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结合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事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深刻总结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发展和演进规律。从对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着重阐释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安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新的国家安全理论。从江泽民提出的新安全观到胡锦涛提出的综合安全观,再到习近平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邓小平的国家安全思想得到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继承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主线、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以维护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为主阵地和主战场。习近平在维护国家安全的伟大实践中,还提出了具有世界性指导意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光辉思想,进一步推动了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普遍安全的早日实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邓小平国家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生忠军.邓小平国家安全观探析[J].邓小平研究.2019
[2].生忠军.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9
[3].王亚玲.邓小平国家安全战略思维及其时代价值[J].邓小平研究.2016
[4].廖生智.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启示[J].学理论.2015
[5].熊婧文.邓小平国家安全观研究综述[J].前沿.2014
[6].葛成硕.论邓小平国家安全观[C].邓小平与中国道路——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4
[7].廖生智.邓小平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4
[8].唐金权.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论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
[9].武贤明.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评析[J].高校社科动态.2008
[10].张凤霞.试论邓小平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及其特征[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