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P刀与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对比观察

LEEP刀与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对比观察

(衡山县妇幼保健院421300)

摘要:目的探讨LEEP刀和微波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1月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9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给予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LEEP刀治疗,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1、IL-6及TN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创面感染、排液量多、瘢痕形成、宫颈黏膜外翻及脱痂出血多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LEEP刀用于慢性宫颈炎患者中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LEEP刀;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炎症因子;并发症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且呈乳白色或微黄色,部分患者可为黏稠状[1]。慢性宫颈炎发病机制复杂,常由于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引起,且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后,常见病原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等,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微波治疗是慢性宫颈炎患者中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远期预后较差,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LEEP刀具有适应性强、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并且该方法对于子宫功能损伤较小[2]。因此,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LEEP刀和微波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1月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9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年龄(25-57)岁,平均(38.51±4.57)岁;病程(1-5)月,平均(3.12±0.31)月。巴氏分级:I级25例,II级21例。观察组46例,年龄(24-58)岁,平均(38.67±4.61)岁;病程(1-5)月,平均(3.23±0.33)月。巴氏分级:I级27例,II级19例。两组年龄、病程及巴氏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3]中慢性宫颈炎临床诊断标准;(2)符合LEEP刀、微波治疗适应证;(3)对患者的检查、治疗均在医嘱下完成。

排除标准:(1)合并生殖系统相关恶性肿瘤、霉菌及滴虫性阴道炎者;(2)合并精神异常或无法完成随访者;(3)合并肝肾功能异常或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微波治疗。采用多功能微波手术器(型号:MTC-3,厂家南京庆海微波电子研究所)对患者进行治疗,结合每一位患者情况设置相关参数:功率50-60W,设定时间为2-4s,宫颈口治疗深度为3-5mm,外侧深度2-3mm,保证病变部位组织变白位置。对于伴有宫颈息肉患者采用微波烧灼根蒂部,采用微波刀头切开,清除脓液。观察组:采用LEEP刀治疗。月经干净后3-7d安排手术,取膀胱截石位,在3点、9点部位的宫颈旁组织注射5mL浓度为2%利多卡因,待麻醉生效后进行手术治疗。采用专用高频电波刀(LEEP)对患者进行治疗,结合每一位患者情况设置相关参数:电切功率35-45W,电凝功率60-80W,以0mm环形电刀在病灶部位下1mm进入,切除病灶组织1mm,深度控制在5-7mm,对于两侧均存在少许病灶组织时从中间部位切割,将获得的病灶组织完成病理检查,电凝下完成出血部位的止血,完成不规则部位边缘的修理,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1.4观察指标

(1)炎症因子。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次日早晨取空腹静脉血5mL,20min离心,离心半径60cm,速度为4000rpm,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4];(2)并发症。统计并记录两组治疗后创面感染、排液量多、瘢痕形成、宫颈黏膜外翻及脱痂出血多发生率。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IL-6及TN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微波治疗是慢性宫颈炎患者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利用微波对糜烂面单层柱状上皮、腺囊肿囊壁进行破坏,利用非热效应和内生热效应配合的方法治疗,瞬间使组织温度高于60℃,造成病灶部位组织凝固,从而使得血管凝固性血栓。但是,该方法对于中重度慢性宫颈炎患者输血量不易控制,导致患者远期预后较差。近年来,LEEP刀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LEEP刀是电极尖端产生高频电波,且与组织接触时由于组织具有阻抗,能吸收大量的电波而产生高热,实现病灶组织的切除,该治疗方法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避免了组织的破坏、碳化。同时,患者治疗时深度均具有严格的控制,病灶组织切除后给予球形电板进行消融,能降低围术期出血量,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炎症反应,从根本上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利于患者早期恢复[5]。

综上所述,将LEEP刀用于慢性宫颈炎患者中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阳,王芳.阴道镜活检联合子宫颈环形电刀在宫颈微小浸润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3):69-73.

[2]贾利刚,张媛,田菲,等.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后对妇女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4):503-505.

[3]王泽华.妇产科学-第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侯彩莉,李玉玲,刑汝月.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6,14(11):104-105.

[5]李华英,黄守国.LEEP刀疗法和微波疗法治疗慢性宫颈炎有效性的Meta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4):660-664.

标签:;  ;  ;  

LEEP刀与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对比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