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女性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就业的平等性问题始终是制约女性社会地位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文中以当前社会女性就业的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及原因为分析对象,在探讨影响女性顺利就业和再就业的因素后,提出针对性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女性;就业;性别歧视
从人性发展、两性平等、社会需求等层面而言,女性参与社会就业存在着社会和个人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然而,在市场经济规则和改革开放政治环境下,女性就业一方面面对的机会和选择更为灵活多样,另一方面却又遭遇着来自性别歧视等多方面的困难。
一、当代女性就业现状及面对的问题
1.就业准备阶段
《劳动法》中对两性平等及就业问题已经提出了极为明确的要求,即用人单位需要依照统一的标准招录职工,不能出现歧视女性以及使用不正当理由拒绝女性正常就业的行为。然而女性就业中经常会出现用人单位招聘只招收男性,或者优先考虑男性的行为。此种行为的结果必然是女性在面试阶段就失去了就业的机会或可能性。全国妇联2017年曾在62个定点城市进行女性就业调查,调查结果现实,67%的用人单位设定了招聘性别关卡,甚至明确提出女性在聘用期间不允许生育。以苏宁为例,苏宁部分部门的招聘要求女性必须已婚已育,此种硬性条件,自然会为女性的一次就业带来困难,且阻碍已婚未育的女性就业。
近些年伴随我国与国外接轨,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人才流动的速度骤提速,但是另一方面大学生扩招等政策的执行,又使得就业机会与需要就业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厦门大学曾针对大学女生的就业机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同等条件下,男性大学生就业机会高于女性8.7个百分点。在针对企业调查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学院得到的调查结果是56%的企业在薪酬同等的前提下,更愿意招收男性大学生。由此可见,在就业市场中,同等学历的前提下,男女就业存在的不对等,会导致性别面前学历价值同样出现不对等。而此种不对等,恰是女性在就业市场中很难跨越的意识屏障。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由调研问卷收集整理而得。农户样本的抽样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取调查人员深入农户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综合运用自由回答、两项回答、多项选择、赋值评价等方法,在被调查农户作答后,收回问卷并完成数据的采集。本次调查于2018年2—3月份进行,共向河南省18个地市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40份,有效问卷403份。
2.就业过程中
第一,同工不同酬。即在同一个岗位中,同样的劳动付出,取得的劳动报酬却不同。此种明显带有性别歧视的用工行为不仅会严重挫伤女性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其潜能的最大化开发,同样会影响女性职工的职业发展,尤其是影响女性员工为谋求职业成长而对自身进行多方面的投资,进而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二,职业选择区隔。常态下,按照社会大众意识,女性选择的职业往往集中在具有服务性质的、非研究行业,而男性主要承担研究类、金融类等的比较“高精端”的岗位要求,两下对比下,两性的收入差距会拉大,使女性在生活中不得不继续依附于男性,维护传统两性社会、家庭地位。然此种职业选择区隔并不仅仅是社会强加给女性群体的,在女性群体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女性已经在潜意识中“烙下”此种意识的印记,继而导致其职业类别的选择和发展方向备受限制。
三是具有测量功能。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测量功能,能够实现对设备运行期间各指标与数据的检测,并能进行修正,一方面使测量与检测变得更为快捷,另一方面也保障了生产的正常运行。
在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首先,在分组之前,教师应当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群体语文学科的基础情况、兴趣情况、能力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均衡分配小组,保证各个小组在语文课程活动中的探究水平维持平衡;其次,教师应合理控制好每个小组的人数,以科学的角度分析,各个小组人数在4-6人属于最佳分配方式,既能够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合作训练的机会,也能有效避免小组职能岗位供应不全的现象。同时,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时应遵守灵活性原则,即定期根据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进步空间,重新调整小组结构,从而确保小组合作的高效、有序。
3.就业退出阶段
虽然在2018年起女性退休年龄实行每3年延迟1年的政策,两性退休的年龄差异也并未消除。假设按照18周岁岁为大学毕业年纪,女性在毕业后顺利就业的前提下,满50周岁退休之前,其就业的时间仅为32年,期间还包含结婚、生子、继续求学、突发事件处理、工作间断的时间。女性与男性进入就业市场的时间相似,但是退休年纪的差异会使女性的事业生涯被缩短,且退休金与工作年限挂钩的前提下,此种客观现实也会影响到女性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质量。另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出于一些原因辞退员工时,适龄女性由于面临结婚或者生育问题,其被企业选择的几率远低于男性,这就导致再就业的过程中,女性因年龄、性别等因素与男性相比,其面对的再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二、导致女性社会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传统思想的禁锢
企业的日常运营与谋求可持续发展基本以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在此目标下,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必然是稳固且具有可持续性。然而基于女性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存在的特殊性,在就业过程中,女性职员的工作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必然难以得到保障,如此,就会造成企业运营根本目标与招聘女性员工之间出现一定的矛盾。比如,承担繁衍后代责任的女性一旦结婚生子,其关注的重点很有可能转移到家庭中,在某种程度上,其在工作中的付出和努力度会收到影响,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第三,职业晋升的“天花板”。此种状况在女性晋升、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屡见不鲜。当然,此种状态并非是可触摸到的,而是基于传统社会观念的长期影响而出现的。在此种障碍下,女性需要付出远高于男性的努力,才有可能在晋升中获得职位。此类障碍主要集中在高位中,如女警司、女高管等。
2.企业最大化利益追求的影响
我国五千年的发展中,封建社会占据2000多年,在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始终影响着社会传统观念。尽管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前时代中,社会主流意识里,此种思想仍根深蒂固。反馈到女性的社会生活中,则表现为,女性对外要坚持职业女性形象,独立自主拼搏,对内要做贤妻良母照顾家庭,且在对内和对外的两个“战场”中,女性对内的家庭角色和形象被“重要”于在职场中的形象和地位。此种情况下,很明显女性的精力、时间等的分配将成为影响女性真正发挥自我价值的重要因素。一旦家庭对女性付出比重有所增加,女性可在职场中为就业和晋升所付出的精力将大打折扣,其晋升和就业也将更为艰难。当然,受到“男主内女主外”思想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对女性的选择也会产生顾虑。
3.女性职业选择及维权意识受限
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形态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等的实情,可在借鉴欧美做法的同时,持续加大对女性就业的保护力度,尤其是需要强化政策实施环节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增加违法行为、违背政策行为的企业惩罚细则,以便做到有法可依。但是考虑到强压下企业为保障自身权益会使用隐性对抗的方式,那么可从分担用人单位的成本层面考虑,实施以国家为主导的多元福利制度。
三、基于两性就业平等女性就业权利维护的建议
1.以政府为主导联合社会力量,提供女性就业多元支持
除去外部因素,从女性心理和生理层面,女性的抗压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不高、敏感、感性,此类心理特征对其职业发展及职业技能的选择、培养等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接受教育程度上,近些年女性大学生比率不断上升,职场女性综合素质与男性之间的距离缩小,但是从整体来看,受限于工龄年限,因就业时间与经验呈等比,女性在其职业生涯中可发挥能力、才智等的时间低于男性,这就使其就业竞争力有所下降。此外,在职业性别歧视的维权方面,大多数女性面对就业机会、晋升与薪酬等的不公平时,往往不会使用法律武器合法维权而是忍气吞声。维权意识的低下,也助长了部分企业歧视女性员工的行为。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用人单位利益与招聘女职工之间的矛盾,可将女性就业的社会福利源头分解为社会、企业、国家三个方面,其中政府部门作为国家的代表可在强化市场约束的同时,要求企业支持女性个体就业,并为支持女性就业的企业提供优惠措施。国家的支持方式有多种,比如为女性职工提供部分生育保险基金、为用人单位提供减税、补贴等。而社会方面提供的自愿无偿支持,实际还是需要国家通过舆论发动各方面的力量,为女性提供社会政策调节下的就业多元支持。
免调度非正交多址技术及其接收机设计……………………………………… 邱刚,田力,王沙,袁志锋 24-2-47
2.加大女性就业资本投入,完善生育保险政策
以提升女性自身素质为目标的鼓励与引导需要从思想层面帮助女性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使之摆脱对男性和父权的依赖,建立自强自立的独立意识和责任观,引导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与优势。在提升女性就业综合素质层面,需要政府加大女性就业资本投入。比如提升对女性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保护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以女性接受基础教育为保障前提,鼓励并支持女性参与高等教育,提升女性群体的知识层次和水平。对于参加工作的职场女性,以针对性技能引导为目标,设置培训班开设女性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就业知识培训、创业知识培训等,以保障女性就业的可持续性。
四、结语
积极鼓励女性就业并完善生育保险政策是极为必要的。女性的自主创业利于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由此,建议政府为女性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如设置专项女性创业基金,减免税收或者提供利率优惠的小额贷款等。在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方面,以降低企业对女性职工的偏见为着眼点,可使用社会、企业、政府共同承担女性生育、医疗费用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韩宇.家庭保障与女性就业之间互动关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33(10).
[2]李磊,王小洁,孙浦阳.外资进入、竞争与性别就业差异[J].财经研究,2016,42(11).
[3]吴愈晓,王鹏,黄超.家庭庇护、体制庇护与工作家庭冲突——中国城镇女性的就业状态与主观幸福感[J].社会学研究,2015,30(06).
中图分类号:C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9)08-0043-02
收稿日期:2019-6-10
作者简介:尹凤先(1975 —),女,辽宁沈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外语教育学,比较社会文化学,中日女性文学比较研究。
责任编辑:林丽华
标签:女性论文; 社会论文; 此种论文; 男性论文; 用人单位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8期论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