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无线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无线电,射频,基带,读写器,实时,卷积,译码。
虚拟无线电论文文献综述
闻达,李明齐[1](2017)在《基于RTX的虚拟无线电高速数据接口实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Windows的虚拟无线电具备界面友好、用户基础广、易于维护升级等优势,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但其实时性缺陷是制约其应用前景的主要因素。采用RTX提高Windows操作系统实时性是扩展该类系统应用的有效途径。针对RTX虚拟无线电系统,给出了其中的高速数据接口设计方案,提出了基于XILINX ML605开发板完成FPGA程序,基于RTX系统设计驱动程序的方法,进行了数据接口实时性能测试。经过100万次测量,结果显示中断响应时延一直稳定在40μs以下,99.99%的中断响应时延小于20μs,基于RTX的数据接口中断响应时延比较稳定,达到10μs级的实时性能。(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7年27期)
陈达,陆小凡,李明齐[2](2015)在《基于RTX增强Windows实时性的虚拟无线电实现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Windows线程切换与线程调度存在毫秒级的时延和不确定性,无法满足通信系统底层协议处理的实时性需求,使得完全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虚拟无线电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提出并实现一种虚拟无线电实时性增强方案,解决上述实时性问题。RTX(real-time extension)是对Windows系统进行实时性扩展的实时操作系统,能保证线程处理的实时性和确定性。设计了基于Windows和RTX的虚拟无线电实现架构,将通信系统的协议处理实现划分为基于RTX实现可满足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物理层通信协议处理和基于Windows实现实时性要求较低的高层通信协议处理,并给出了两部分处理模块间数据与信令的交互机制。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基于RTX实现通信协议的处理能够达到微秒级的控制时延,可以满足大部分现代通信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从而为采用Windows的虚拟无线电的实现提供一种有效的实时性增强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17期)
席宁[3](2014)在《虚拟无线电中CUDA技术实现GPU通用计算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NVIDIA公司的CUDA平台,提出将CUDA技术的通用计算能力应用到虚拟无线电的数据处理中,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与CPU平台作对比进行性能的分析和比较得出,通过扩展GPU板卡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站的计算能力,可以有效的减少虚拟无线电计算机集群中处理节点计算机的数量,可以减小系统体积和系统成本。(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4年10期)
舒远仲,欧阳玉梅,李明齐,陆小凡[4](2013)在《基于虚拟无线电的RFID读写器原型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目前RFID读写器难以支持多协议、多应用等问题,提出了以虚拟无线电技术实现RFID读写器的思想。根据ISO/IEC 18000-6C协议标准,阐述了基于虚拟无线电技术的系统构架,对链路频率、处理时延、同步耗时等RFID系统物理层和协议层主要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构建的虚拟无线电平台上完成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信号传输及协议一致性测试,验证了基于虚拟无线电技术实现RFID读写器的有效性。基于虚拟无线电技术的RFID读写器在PC机中完成标签识别层处理和基带信号处理,不需要专门的硬件平台,能够支持多频段、多协议、多应用,且开发周期短。(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3年07期)
邱剑[5](2013)在《基于FPGA的虚拟无线电射频前端及PCIe接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通信体制与标准的不断出台,出现了新旧通信系统标准共存的局面,使得各种通信系统的互连互通变得更加的复杂。为了满足设备的互通问题,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人们提出了通过软件方式来实现无线通信的虚拟无线电概念。本文结合了虚拟无线电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基础理论,基于虚拟无线电架构,设计了一种基于PCI Express总线接口的虚拟无线电射频前端板卡。本文利用PCI Express高速总线接口作为PC与射频前端板卡的数据传输接口,并使用高效的DMA工作机制,实现总线接口间高数据速率、低时延的数据交互。射频前端的设计采用直接变频的架构,有效的提高了前端集成度,并将射频部分,接口部分和FPGA控制部分有效的集成到一块板子上。文中给出了虚拟无线电射频前端的基本结构和模块组成,重点阐述了整个射频前端的硬件设计关键技术及FPGA本地控制逻辑。其中,硬件部分主要包括:FPGA模块、电源模块、时钟模块、PCIe模块和射频模块,并给出相应电路原理图设计;FPGA部分主要包括DMA控制模块、天线模块、数据缓冲处理模块、参数配置模块和定时控制模块,并给出各模块时序仿真图。文中还对所设计的射频前端板卡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经实践验证,本文设计的虚拟无线电射频前端在中频段(700MHz-900MHz)范围发射和接收性能较好,通过修改相应的应用程序以及FPGA程序,即可在一块射频前端板卡下实现协议的切换。该射频前端板卡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可作为射频前端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作为无线接入网卡设备、无线系统试验设备来使用;还可用于构建行业专网通信系统。(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3-06-01)
欧阳玉梅[6](2013)在《基于虚拟无线电RFID读写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多核CPU的出现与广泛应用,PC机在计算能力和性能上大幅度提高,甚至可以与传统的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相媲美,因此在一台计算机上设计通用的软件无线电平台即实现虚拟无线电已成为一种可能。目前国内外市场上RFID读写器的开发大都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来完成,此类RFID读写器需要专门的硬件平台像ASIC、DSP、FPGA或者ARM等来进行基带信号处理,不仅技术要求高、可移植性差、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且难以支持多协议和多应用。虚拟无线电技术利用通用计算机体系结构尽可能地加入软件成分,研究基于多核PC的软件无线电平台,能够在一台计算机上实现多种通信协议,而且易于开发和软件升级。本文首先分析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存在的不足,结合RFID技术、虚拟无线电技术理念,提出一个基于虚拟无线电实现RFID读写器的方案,并以ISO/IEC18000-6C协议为标准,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在系统算法设置方面,首先对ISO/IEC18000-6C协议做了详细的介绍,对标签识别层、物理层以及物理链路的各项参数、算法定义等进行研究分析。其次,对系统的部分参数如读写器最大耗时和同步耗时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设计且实现了链路的关键算法即基带信号处理算法。最后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了系统功能验证和链路仿真,分析得出系统链路最佳参数设置和最佳算法设置。在系统实现方面,本文搭建了基于虚拟无线电的系统硬件测试平台,首先对系统的主要模块DMA控制、FPGA逻辑控制和射频前端等的功能和工作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介绍系统PC机端的处理即软件实现方法,完成PCIe驱动程序的设计,实现标签识别层处理和基带信号处理等关键算法。其次,在该平台上进行发收通路验证,通过射频参数配置将此次测试的中心频率设为902MHz,截取其接收端和发送端基带信号进行比较,以验证硬件系统的性能。最后,在硬件系统性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协议一致性测试,完成从信号生成、测量、分析到实时反馈的全部功能测试。协议一致性测试的完成即是完成了对标签的身份认证,由此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3-06-01)
潘霞[7](2013)在《基于虚拟无线电实现的宽带无线通信信道译码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无线通信系统不断涌现,功能多样的无线通信设备层出不穷。基于GPP的虚拟无线电系统是一种通用可扩展的硬件平台,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件可以灵活的实现不同的通信功能。而物理层信号的实时处理是实现基于GPP的虚拟无线电系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以CMMB和LTE这两种通信系统为基础,对它们的物理层信道编码(LDPC码和Turbo码)的译码器进行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性能。文章分别实现了CMMB标准的LDPC译码算法和LTE标准的Turbo译码算法。前者以1/2码率为例,通过仿真选择了Normalized BP_based算法;后者以1984bit的码长为例,选择了Max-Log-MAP算法。分别实现二者的译码器后,为了能更方便地使用SIMD指令集进行优化,需要对译码器进行了定点化处理。定点化处理分为输入数据的和中间变量的定点化两部分,均包括精度确定、饱和截位位宽的确定等过程。定点化后性能与浮点性能相差低于0.2dB,保持了较好的性能。随后使用SIMD指令集分别对两个译码器进行了并行优化。对LDPC译码器的优化包括:(1)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更新操作的并行处理;(2)内存访问操作的优化。对Turbo译码器的优化则主要集中在SISO译码单元的参数α、β、γ的计算过程中。为验证SIMD指令集优化的效果,在Intel Core i7-3960X处理器平台上使用多线程技术对LDPC译码器进行并行处理,译码器吞吐量达到92Mbps-722Mbps。对于Turbo译码器,在Intel Pentium Dual-Core T4400处理器平台上单个SISO译码器速率相对于SIMD优化前提升了2.71倍左右。(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4-01)
谢永清,俞子荣,田攀,陆小凡,李明齐[8](2012)在《基于虚拟无线电的RFID读写器实现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用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虚拟无线电技术得以发展。根据虚拟无线电处理基带信号具有更好的灵活性、通用性和开放性的优点以及ISO/IEC 18000-6C标准中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特性,在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无线电的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实现方案。该方案介绍了常见RFID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阐述了基于虚拟无线电的RFID读写器的整体结构和工作流程,并对接收端算法做了研究与实现。(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2年22期)
王萍[9](2012)在《基于虚拟无线电的WiMAX信道编译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软件无线电来实现无线通信系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虚拟无线电是软件无线电发展的最新趋势,它以通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代替专用器件来完成数字信号处理过程。本文研究的虚拟无线电WiMAX系统是实现绿色宽带无线通信的重要基础探索。用通用计算机实现通信系统的瓶颈是CPU信号处理的实时性,因此需要对一些算法复杂、耗时较大的模块进行优化。WiMAX系统信道编码采用卷积Turbo码,相比于Turbo码具有编码效率高、性能好、译码延时小等优点。但在译码过程中采用的Max_Log_MAP算法较为复杂,限制了译码速率的提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虚拟无线电的WiMAX系统信道编译码技术,首先分析了卷积Turbo码的编译码原理及分量译码器算法,并对不同序列长度、不同调制方式、不同码率以及不同迭代次数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然后对衰落信道下WiMAX系统上行链路卷积Turbo码译码迭代次数进行了优化,在系统性能可以接受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联合自适应的优化方案,使得平均迭代次数远远低于固定的最大迭代次数,从而提高了译码速率。最后对基于虚拟无线电的Max_Log_MAP算法进行了并行优化,在对译码模块进行定点化后,采用CPU内核指令SIMD(单指令多数据流)并行化处理,最终将译码速率提高了约3.05倍,达到了优化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2-03-01)
郑海昕,陈源,侯孝民,李冠霖[10](2011)在《基于虚拟无线电技术的航天测控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未来航天测控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VRTCS(虚拟无线电测控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以通用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系统的硬件平台,采用分层结构模型设计系统体系结构,使得航天测控系统具备更好的通用性和灵活性。阐述了VRTCS的基本概念和总体结构,对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组成和用途进行了分析;对测控系统中构件进行分层设计,开发原型软件实现测控系统的核心应用;以统一载波测控系统为模型,通过测控信号接入试验,验证了VRTCS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飞行器测控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虚拟无线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Windows线程切换与线程调度存在毫秒级的时延和不确定性,无法满足通信系统底层协议处理的实时性需求,使得完全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虚拟无线电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提出并实现一种虚拟无线电实时性增强方案,解决上述实时性问题。RTX(real-time extension)是对Windows系统进行实时性扩展的实时操作系统,能保证线程处理的实时性和确定性。设计了基于Windows和RTX的虚拟无线电实现架构,将通信系统的协议处理实现划分为基于RTX实现可满足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物理层通信协议处理和基于Windows实现实时性要求较低的高层通信协议处理,并给出了两部分处理模块间数据与信令的交互机制。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基于RTX实现通信协议的处理能够达到微秒级的控制时延,可以满足大部分现代通信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从而为采用Windows的虚拟无线电的实现提供一种有效的实时性增强解决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无线电论文参考文献
[1].闻达,李明齐.基于RTX的虚拟无线电高速数据接口实时性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
[2].陈达,陆小凡,李明齐.基于RTX增强Windows实时性的虚拟无线电实现方案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
[3].席宁.虚拟无线电中CUDA技术实现GPU通用计算及性能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4
[4].舒远仲,欧阳玉梅,李明齐,陆小凡.基于虚拟无线电的RFID读写器原型验证[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
[5].邱剑.基于FPGA的虚拟无线电射频前端及PCIe接口设计[D].南昌航空大学.2013
[6].欧阳玉梅.基于虚拟无线电RFID读写器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航空大学.2013
[7].潘霞.基于虚拟无线电实现的宽带无线通信信道译码器[D].南京邮电大学.2013
[8].谢永清,俞子荣,田攀,陆小凡,李明齐.基于虚拟无线电的RFID读写器实现方案[J].现代电子技术.2012
[9].王萍.基于虚拟无线电的WiMAX信道编译码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
[10].郑海昕,陈源,侯孝民,李冠霖.基于虚拟无线电技术的航天测控系统设计[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