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永辉1张海霞2(1湖北省罗田县人民医院438600;2湖北省罗田县妇幼保健院438600)
临床资料
自2000-2002年我院及外院收治回盲部和升结肠肿瘤病人5例,病史为40-60岁男女性,病程3月以内,起病以急起右下腹疼痛为主,无恶心、呕吐、便血、无发热或低热,两例病人可自触右下腹包块。在门诊或住院治疗,检查血常规WBC12000-13000/L,轻度贫血,大便常规潜血阳性一例,腹部触诊右下腹压痛伴轻度反跳痛,腹肌紧张,两例病人可触及包块,腹部CT提示阑尾周围脓肿,以抗炎治疗一周后症状消失出院。出院后患者除偶发右下腹隐痛外无其它症状,5例患者多于2-3月后再次因右下腹疼痛发作复诊,接诊原两例右下腹包块患者较初诊有增大,无肠梗阻。作结肠镜检查提示回盲部或升结肠隆起性病变,病检提示四例腺癌,一例恶性淋巴瘤,作手术切除。
误诊分析
1:解剖位置上两者相近,早期缺乏特异症状,给诊断带来困难。阑尾周围脓肿是阑尾炎的进一步发展,阑尾炎形成肠壁蜂窝组织炎,肠壁溃疡坏死,机体对炎症的局部反应使阑尾与周围组织、网膜和肠袢发生粘连,炎症局限化形成炎性包块或局部脓肿。一般有明显的右下腹疼痛、发热、白细胞升高,体检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急性阑尾炎病史。右半结肠肿瘤早期犯年末或粘膜下层时,由于肠腔大,出现梗阻迟,临床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仅有乏力、腹部不适、肠功能紊乱、消瘦、食欲减退、低热与慢性阑尾炎症状极为相似,且右半结肠癌常并发阑尾炎,其临场表现突出而掩盖了结肠癌的临床表现。而晚期出现的消瘦、腹部包块、肠梗阻又容易与阑尾脓肿相混,国内报道为20.8﹪-25﹪[1]。
2:上述病例可以看出因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接诊医生考虑不全面,单纯以右下腹疼痛为依据,而忽视右下腹包块性质,简单接受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好转后,受病人畏惧情绪影响未作进一步检查。
3:右下腹结肠肿瘤CT因一般情况下回盲部肿瘤引起肠壁不规则增厚,增强CT扫描强化不均匀,强化不如炎性肠壁增厚明显,无周围肠管粘连及肠系膜炎症,钡灌肠检查和结肠注水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于发现临近组织直接侵犯、腹膜种植、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则可明确诊断[2]。
误诊预防
对于右下腹疼痛的40岁以上病人,应注意是否有慢性腹痛、大便习惯该变和有无血便。有无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低热、贫血。就诊表现为阑尾炎症不典型或近期表现为阑尾脓肿,经抗炎治疗肿块不消失或消失后又复发。结合实验室检查大便隐血试验可作为普查,血清癌胚抗原(CEA)也可作为诊断结肠癌的参考指标。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镜及镜下活检对于诊断结肠癌具有重要价值。只有认真细致的询问病史,结合体检和辅助检查才能减少漏诊发生。
参考文献
[1]邱建中、张频、郑起等.右半结肠癌误诊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科杂志,207,6(1):38.
[2]黎湘泉、周文明、任小平.阑尾脓肿的CT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