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产奶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状,斯坦,基因,中国,转录,牦牛,奶牛。
产奶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李铸,何世明,吴锦波,艾鷖,蹇尚林[1](2019)在《麦洼牦牛PRL基因多态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了解麦洼牦牛催乳素(PRL)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究与牦牛产奶性能相关的分子标记。通过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筛选麦洼牦牛PRL基因的SNP位点,运用DNAMAN和SPSS等软件对PRL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位于PRL基因996 bp处发现一个疑似SNP位点,该位点T碱基缺失突变;对比麦洼牦牛不同PRL基因型的产奶性状,突变型个体的153 d产奶量、乳蛋白质率、乳糖率和乳中的体细胞数均下降(P>0.05),而乳脂率则显着升高(P<0.05),暗示该处碱基T碱基缺失对乳中脂肪含量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李茜,李妍,石丽君,高艳霞,李秋凤[2](2019)在《中国荷斯坦牛FBP2基因对产奶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产奶性状具有较大遗传效应的功能基因及突变位点的鉴定,可为奶牛(Bos taurus)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分子信息,进而提高准确性并加快遗传进展。转录组测序(RNA-seq)是当前人类(Homo sapiens)及动植物复杂性状关键基因鉴定的重要策略。作者前期研究利用高通量第二代测序技术对中国荷斯坦牛在干奶期(产前50 d)、泌乳初期(产后15 d)和泌乳高峰期(产后60 d)的肝脏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鉴定到40个产奶性状候选基因,其中果糖二磷酸酶2基因(fructose-bisphosphatase 2, FBP2)在不同泌乳阶段的表达量存在显着差异,该基因编码糖异生调控酶,参与碳水化合物前体到糖原的合成。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FBP2基因是否对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状具有显着遗传效应。利用DNA混池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检测FBP2基因编码区全长及上下游各2 000 bp序列的潜在多态位点,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吸附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assisted laser adsorp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对1 099头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母牛进行个体基因型检测,进而基于混合动物模型,采用SAS 9.2软件分析多态位点与5个产奶性状的关联程度。共计发现FBP2基因有11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其中5'调控区7个,3'调控区4个。单标记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1个SNP位点均与乳蛋白量达到显着或极显着关联(P=0.0495~<0.0001);6个SNP位点同时与乳蛋白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关联(P=0.0434~0.0004);5个SNP位点同时与产奶量达到显着或极显着关联(P=0.018~0.007);1个SNP位点同时与乳脂量达到显着关联(P=0.0143);大部分SNP位点的加性效应或等位基因替代效应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SNP位点间连锁不平衡程度(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计算结果显示:11个SNPs呈高度连锁(r~2=0.48~0.99)并形成2个单倍型块。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单倍型块1与产奶量、乳脂率、乳脂量、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均显着或极显着关联(P=0.0413~<0.0001),单倍型块2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率和乳蛋白量关联达到显着或极显着关联(P=0.0413~<0.0001),单倍型块1的H2、H3和单倍型块2的H2为优势单倍型,可分别提高产奶量、乳脂和乳蛋白。本研究结果表明,FBP2基因对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性状具有显着遗传效应,尤其对乳蛋白性状影响较大,为中国荷斯坦牛分子育种提供遗传标记信息。(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晓明,董祎鑫,张梦华,黄锡霞,马金星[3](2019)在《新疆褐牛产奶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对2017年478头新疆褐牛累计8879条产奶性能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月份、胎次下新疆褐牛产奶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新疆褐牛不同胎次和月份间的平均日产奶量有差异,第2胎次的平均日产奶量最高,夏季(6、7、8月份)平均日产奶量在一年中最高,冬季(1、2、12月份)最低。胎次对乳成分影响不显着(P>0.05),不同测定月份乳成分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7月份乳脂率、干物质比例和尿素氮含量最低,但是体细胞评分在四个测定月份中最高。本研究结果表明管理水平对新疆褐牛产奶性能有很大影响,建议加强管理,夏季提高营养水平,冬季注意改善畜舍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奶牛》期刊2019年06期)
邓廷贤[4](2019)在《基于组学数据鉴定奶水牛产奶性状枢纽基因及TUBA1C功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牛分布于我国南方,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奶质优良、役力大以及使用年限长等生物学特性。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水牛的用途逐渐以役用为主向乳肉兼用型发展。尤其是营养丰富的水牛奶及其乳制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使得水牛奶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至今,我国杂交水牛的单产水平已达到1500~1700 kg,但仍低于河流型水牛品种的单产水平(2000~2200 kg)。显然,较低的产奶量已严重阻碍了当前水牛奶业的发展。因此,鉴定与水牛产奶性状相关的致因基因对于提高该物种的单产水平至关重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多组学整合分析策略已成畜禽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解析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拟从基因型数据评估、基因型和转录组数据的整合分析以及候选基因的家族分析与功能验证等角度多层次挖掘和鉴定与水牛产奶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开展奶水牛分子育种实践奠定基础。本研究共包括四部分内容:试验1:取411头纯种地中海水牛和45头中国杂交水牛基因组数据,探究连锁不平衡模式和评估有效群体大小发现:(1)纯种和杂交水牛群体中常染色体邻近SNP的平均r~2值分别为0.13±0.19和0.09±0.13,且标记距离在200 kb时显示出最快的LD衰减速率。(2)LD系数为0.2时,纯种和杂交水牛群体的衰减距离分别为170 kb和50 kb;LD系数为0.3时的衰减距离则分别为60 kb和10 kb。这两个群体的Phase连续性在标记距离小于100 kb时达到最大值(R_(P,C)=0.47),表明这两个群体间的Phase相关性不是很强。(3)纯种和杂交水牛群体中有效群体大小呈下降模式,在前13世代的评估值分别为387和113头。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水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基因组选择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2:为探究不同泌乳期的水牛乳腺组织表达谱特征,鉴定与产奶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试验开展了乳腺组织转录组测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加权的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等研究发现:(1)基于转录组数据,共鉴定出1420个差异表达的mRNA;(2)基于基因水平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976个基因被纳入到NSGG数据集,筛选出9个与产奶量相关的候选基因(P<10~(-4));(3)用WGCNA分析,分别从DEGs和NSGG数据集中鉴定出与产奶量相关的天蓝色模块基因544和225个。最后,筛选出12个与产奶量相关的基因(BNIPL,TUBA1C,C2CD4B,DCP1B,MAP3K5,PDCD11,SRGAP1,GDPD5,BARX2,SCARA3,CTU2和RPL27A)作为枢纽基因。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水牛乳腺组织转录组特征和乳腺发育的生物学功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试验3:基于微管蛋白是微管的主要成分、在许多细胞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从全基因组水平探究了水牛微管蛋白家族及其表达规律发现:(1)共鉴定出33个水牛微管蛋白序列,根据其结构和系统发育特征,可分成五个亚族;(2)同一亚族的微管蛋白序列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以及保守的基序组成;(3)水牛微管蛋白家族成员随机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其扩张主要与串联重复事件有关;(4)基于转录组数据和qRT-PCR验证发现,微管蛋白在各种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多数微管蛋白基因在泌乳早期高度表达,可能与乳腺上皮细胞的凋亡有关。这些结果将为进一步验证微管蛋白的功能,鉴定与水牛产奶相关候选基因奠定了理论依据。试验4:基于以上候选基因的筛选结果,本试验用RNA干扰和过表达技术在水牛乳腺上皮细胞(BBMEC)对TUBA1C基因进行功能验证发现,沉默TUBA1C基因可显着影响BBMEC的生长,降低细胞活力,导致凋亡增加,但过表达TUBA1C则对BBMEC的生长影响不显着。此外,干扰或过表达可分别引起11个乳脂代谢和3个乳蛋白代谢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BBMEC中甘油叁脂的合成和β/κ酪蛋白的分泌。综上,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利用多组学数据和功能验证鉴定水牛产奶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初步阐明了其作用机制,提高了筛选基因的可靠性,为制定水牛分子育种方案、促进其遗传改良提供了有效的分子佐证。(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一蒙,张明月,廖清超,邓亮[5](2019)在《影响家畜产奶量的乳房性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乳和乳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类理想的食品。大量研究表明,家畜的乳房性状影响产奶量,通过对乳房性状选育可以提高产奶量。本文综述了影响家畜产奶量的乳房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主要性状因素,以期为选育具有良好泌乳性能的优良家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奶牛》期刊2019年05期)
孙宏义(Tserennadmid,Sodnompil)[6](2019)在《趋化因子受体2基因遗传分析及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关联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趋化因子受体2(CXCR2)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受体,能够与其配体结合,介导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发生。本研究以中国荷斯坦奶牛246个个体为材料,采用PCR-RFLP、DNA测序技术及DNA序列分析技术,结合SPSS分析,研究炎症应答相关的基因CXCR2的启动子区域、内含子区域、外显子区域、及3端非编码区的遗传变异,以探讨实验牛群体中CXCR2基因的遗传结构和遗传信息多样性。结合奶牛个体的产奶性状指标,包括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等,对CXCR2基因的遗传突变位点与产奶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和抗病性状的分子标记,为中国荷斯坦奶牛的经济性状选育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优质高产新品系培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采用PCR-RFLP及测序的方法,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CXCR2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实验牛群体中,筛选出CXCR2基因序列上存在3个遗传变异位点,分别是g.106178917 A>G、g.106186215G>A和g.106191980 A>G。而进一步的DNA序列分析表明,g.106178917 A>G、g.106186215G>A和g.106191980 A>G突变位点均位于CXCR2基因的内含子区域。2.多态位点遗传分析表明,在实验牛群体中,g.106178917 A>G位点A等位基因占主导为59.15%,AG基因型频率为79.27%最高。g.106186215G>A位点G等位基因占主导为96.55%,其中,GG基因型频率为93.91%最高。而g.106191980 A>G位点A等位基因占主导为54.37%,AG基因型频率为89.58%最高。χ2适合性检验表明,筛选出CXCR2基因序列的3个遗传变异位点在实验牛群体中处于哈代温伯格非平衡状态。PIC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结果说明,g.106178917 A>G和g.106191980 A>G处于中度多态,而g.106186215G>A处于低度多态。3.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XCR2基因序列上3个遗传变异位点均与产奶量显着相关。其中,g.106178917 A>G位点AG基因型,g.106186215G>A位点AA基因型和g.106191980 A>G位点AG基因型与高产奶量显着相关。在中国荷斯坦奶牛CXCR2基因的内含子中鉴定出3个遗传变异位点,且都与奶牛的SCS,产奶量,脂肪和蛋白质百分比显示出高度显着的相关性,表明这叁个SNP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奶牛牛产奶性状和抗病性状的分子标记基因。(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吴锦波,何世明,艾鷖,李铸,蹇尚林[7](2019)在《麦洼牦牛体尺和乳房性状与153 d产奶量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与麦洼牦牛产奶性能相关的性状,试验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选取了94头泌乳期的健康牦牛,测定了6—10月份产奶量(153 d产奶量)以及体斜长、体高、胸围、后乳房高度、后乳房宽度、乳房深度和乳头长度等指标,根据153 d产奶量将数据分为两组(≥450 kg为高产组、<450 kg为低产组),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高产组和低产组153 d产奶量平均值分别为506.11 kg、398.84 kg,且差异极显着(P<0.01);乳房深度和乳头长度两个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大于15.00%,提示仍具有较大选育潜力;主成分相关分析显示,胸围和乳头长度与153 d产奶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6.452%,其中体斜长、后乳房高度和乳房深度对主成分的贡献较大,提示今后对麦洼牦牛体型选育应包括上述几个指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3期)
龚争,程郁昕[8](2019)在《荷斯坦奶牛外貌性状对305d产奶量的通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外貌性状对305d产奶量的通径分析。方法:选择淮南益益乳品公司第一奶牛场,随机抽取荷斯坦奶牛180头,其中1~3胎各60头,测定外貌性状体高(x_1)、胸宽(x_2)、体深(x_3)、尻角度(x_4)、尻宽(x_5)、后肢侧视(x_6)、蹄角度(x_7)等指标并评定线性分数,同时记录305d产奶量(y),研究奶牛外貌性状对305d产奶量的通径分析。结果:测定的外貌性状(尻角度除外)与305d产奶量均为正相关。通径分析中,尻宽、蹄角度、体高是对305d产奶量影响较大的3个性状,前两者以直接影响为主导,后者以间接影响为主导。结论:荷斯坦奶牛外貌性状对305d产奶量有一定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孙军昌[9](2018)在《奶山羊产奶性状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功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奶山羊作为乳用品种的山羊,因其具有奶质优良、产奶性能稳定、乳汁营养丰富等特点,逐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经过多年的选种选育,我国现已拥有了多个地方奶山羊品种。随着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对于奶山羊产奶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多。对奶山羊产奶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奶山羊优秀基因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杨宇泽,冯涛,路永强,郭江鹏,常卓[10](2018)在《中国荷斯坦奶牛ITGB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乳房炎抗性和产奶性状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牛整合素β-2(ITGB2)基因D128G突变能引起牛白细胞粘附综合征(BLAD),是牛乳房炎抗性的研究热点之一,但ITGB2基因其他突变在中国荷斯坦牛中的分布及其与乳房炎抗性和产奶性状是否有关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ITGB2基因389C>T(rs108953545)和774C>T(rs209411752)2个SNP位点,利用SNaPshot技术检测其在1 212头荷斯坦母牛的基因型,并与体细胞评分(SCS)和5个产奶性状(305 d产奶量、乳脂和乳脂率、乳蛋白和乳蛋白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89位点CC、CT、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0.29、0.49和0.22,774位点相应的基因型频率为0.69、0.27、0.04;2个位点与SCS和5个产奶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仅774位点CT和TT型个体乳蛋白率显着低于CC基因型(P<0.05);2个位点6种复合基因型相关分析发现,CTCC和TTCC基因型具有高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1),而TTCC基因型个体的SCS更低(P>0.05)。总体而言,TTCC基因型是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房炎抗性和乳品质潜在的分子标记。(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产奶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产奶性状具有较大遗传效应的功能基因及突变位点的鉴定,可为奶牛(Bos taurus)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分子信息,进而提高准确性并加快遗传进展。转录组测序(RNA-seq)是当前人类(Homo sapiens)及动植物复杂性状关键基因鉴定的重要策略。作者前期研究利用高通量第二代测序技术对中国荷斯坦牛在干奶期(产前50 d)、泌乳初期(产后15 d)和泌乳高峰期(产后60 d)的肝脏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鉴定到40个产奶性状候选基因,其中果糖二磷酸酶2基因(fructose-bisphosphatase 2, FBP2)在不同泌乳阶段的表达量存在显着差异,该基因编码糖异生调控酶,参与碳水化合物前体到糖原的合成。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研究FBP2基因是否对中国荷斯坦牛产奶性状具有显着遗传效应。利用DNA混池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检测FBP2基因编码区全长及上下游各2 000 bp序列的潜在多态位点,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吸附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assisted laser adsorp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对1 099头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母牛进行个体基因型检测,进而基于混合动物模型,采用SAS 9.2软件分析多态位点与5个产奶性状的关联程度。共计发现FBP2基因有11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其中5'调控区7个,3'调控区4个。单标记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1个SNP位点均与乳蛋白量达到显着或极显着关联(P=0.0495~<0.0001);6个SNP位点同时与乳蛋白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关联(P=0.0434~0.0004);5个SNP位点同时与产奶量达到显着或极显着关联(P=0.018~0.007);1个SNP位点同时与乳脂量达到显着关联(P=0.0143);大部分SNP位点的加性效应或等位基因替代效应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SNP位点间连锁不平衡程度(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计算结果显示:11个SNPs呈高度连锁(r~2=0.48~0.99)并形成2个单倍型块。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单倍型块1与产奶量、乳脂率、乳脂量、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均显着或极显着关联(P=0.0413~<0.0001),单倍型块2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率和乳蛋白量关联达到显着或极显着关联(P=0.0413~<0.0001),单倍型块1的H2、H3和单倍型块2的H2为优势单倍型,可分别提高产奶量、乳脂和乳蛋白。本研究结果表明,FBP2基因对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性状具有显着遗传效应,尤其对乳蛋白性状影响较大,为中国荷斯坦牛分子育种提供遗传标记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奶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李铸,何世明,吴锦波,艾鷖,蹇尚林.麦洼牦牛PRL基因多态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
[2].李茜,李妍,石丽君,高艳霞,李秋凤.中国荷斯坦牛FBP2基因对产奶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3].张晓明,董祎鑫,张梦华,黄锡霞,马金星.新疆褐牛产奶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奶牛.2019
[4].邓廷贤.基于组学数据鉴定奶水牛产奶性状枢纽基因及TUBA1C功能验证[D].华中农业大学.2019
[5].李一蒙,张明月,廖清超,邓亮.影响家畜产奶量的乳房性状研究进展[J].中国奶牛.2019
[6].孙宏义(Tserennadmid,Sodnompil).趋化因子受体2基因遗传分析及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关联分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7].吴锦波,何世明,艾鷖,李铸,蹇尚林.麦洼牦牛体尺和乳房性状与153d产奶量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8].龚争,程郁昕.荷斯坦奶牛外貌性状对305d产奶量的通径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9
[9].孙军昌.奶山羊产奶性状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功能研究进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8
[10].杨宇泽,冯涛,路永强,郭江鹏,常卓.中国荷斯坦奶牛ITGB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乳房炎抗性和产奶性状的相关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