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VR体验椅的支撑结构,包括有VR座椅,所述VR座椅的底部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有四个支撑机构,每个所述支撑机构均包括有安装板,每个所述安装板均通过螺栓与所述VR座椅的底部相连接,每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均焊接有加强筋,每个所述加强筋远离每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均焊接有活动板,每个所述活动板的外侧均设有第一安装座,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底部均焊接有T型连杆,每个所述T型连杆上远离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端均设有通孔,且每个所述T型连杆的底部均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逐一焊接有四个第二安装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和支撑柱,能够有效的支撑玩家坐在VR座椅上,防止出现危险。
主设计要求
1.一种VR体验椅的支撑结构,包括有VR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VR座椅(1)的底部设有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有四个支撑机构(41),每个所述支撑机构(41)均包括有安装板(415),每个所述安装板(415)均通过螺栓与所述VR座椅(1)的底部相连接,且每个所述安装板(415)的底部均焊接有加强筋(414),每个所述加强筋(414)远离每个所述安装板(415)的底部均焊接有活动板(413),每个所述活动板(413)的外侧均设有第一安装座(412),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座(412)均通过轴承与每个所述活动板(413)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座(412)的底部均焊接有T型连杆(411),每个所述T型连杆(411)远离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座(412)的一端均设有通孔(4111),且每个所述T型连杆(411)的底部均连接有支撑柱(42),所述支撑柱(42)的顶端逐一焊接有四个第二安装座(422),每个所述第二安装座(422)均通过螺栓贯穿所述通孔(4111)与每个所述T型连杆(411)的底部呈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42)的顶端通过第一缓冲件(3)所述VR座椅(1)的底部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VR体验椅的支撑结构,包括有VR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VR座椅(1)的底部设有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有四个支撑机构(41),每个所述支撑机构(41)均包括有安装板(415),每个所述安装板(415)均通过螺栓与所述VR座椅(1)的底部相连接,且每个所述安装板(415)的底部均焊接有加强筋(414),每个所述加强筋(414)远离每个所述安装板(415)的底部均焊接有活动板(413),每个所述活动板(413)的外侧均设有第一安装座(412),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座(412)均通过轴承与每个所述活动板(413)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座(412)的底部均焊接有T型连杆(411),每个所述T型连杆(411)远离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座(412)的一端均设有通孔(4111),且每个所述T型连杆(411)的底部均连接有支撑柱(42),所述支撑柱(42)的顶端逐一焊接有四个第二安装座(422),每个所述第二安装座(422)均通过螺栓贯穿所述通孔(4111)与每个所述T型连杆(411)的底部呈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42)的顶端通过第一缓冲件(3)所述VR座椅(1)的底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体验椅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2)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支撑柱(42)的内部顶端设有内螺纹段(421),所述第一缓冲件(3)的底部与所述内螺纹段(421)通过螺纹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体验椅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2)的底部设有VR座椅底座(2),所述VR座椅底座(2)的内部为空腔结构,且所述支撑柱(42)的底部贯穿所述VR座椅底座(2)的上壳体延伸至所述VR座椅底座(2)的内部焊接有转轴(53),所述转轴(53)的底端设有齿轮(52),所述齿轮(52)的内孔通过平键与所述转轴(53)相连接,所述齿轮(52)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轮蜗杆(51),所述蜗轮蜗杆(51)的一端连接有电机(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体验椅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R座椅底座(2)的底部设有滚轮组件(6),所述滚轮组件(6)包括有连接板(62),所述连接板(62)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螺纹孔(621),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621)均通过螺栓与所述VR座椅底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板(62)的顶端中心焊接有第二缓冲件(63),且所述连接板(62)通过所述第二缓冲件(63)与所述VR座椅底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VR体验椅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2)的两侧侧壁对称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622),多个所述第二螺纹孔(622)呈两两对称,每个所述第二螺纹孔(622)内均啮合连接有连接柱(613),每个所述连接柱(613)远离每个所述第二螺纹孔(622)的一端均焊接有L型滚轮架(6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VR体验椅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L型滚轮架(61)顶端均对称设有车轮座(612),每个所述车轮座(612)的底部均连接有车轮(611),每个所述车轮(611)的底部均与地面接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VR设备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VR体验椅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VR即是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于一体,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
VR体验椅即是VR技术的一种应用,但是目前现有的VR体验椅由于玩家在进行使用时,由于会产生大幅度运动,导致VR体验椅的支撑组件承受压力过大,安全性不高,支撑强度不够,可能会存在危险,威胁玩家生命安全等等。因此,我们需要一种VR体验椅的支撑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VR体验椅的支撑结构,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VR体验椅的支撑结构,包括有VR座椅,所述VR座椅的底部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有四个支撑机构,每个所述支撑机构均包括有安装板,每个所述安装板均通过螺栓与所述VR座椅的底部相连接,且每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均焊接有加强筋,每个所述加强筋远离每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均焊接有活动板,每个所述活动板的外侧均设有第一安装座,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座均通过轴承与每个所述活动板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底部均焊接有T型连杆,每个所述T型连杆上远离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端均设有通孔,且每个所述T型连杆的底部均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逐一焊接有四个第二安装座,每个所述第二安装座均通过螺栓贯穿所述通孔与每个所述T型连杆的底部呈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通过第一缓冲件与所述VR座椅的底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支撑柱的内部顶端设有内螺纹段,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底部与所述内螺纹段通过螺纹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有VR座椅底座,所述VR座椅底座的内部为空腔结构,且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贯穿所述VR座椅底座的上壳体延伸至所述VR座椅底座的内部焊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设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内孔通过平键与所述转轴相连接,所述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轮蜗杆,所述蜗轮蜗杆的一端连接有电机。
优选的,所述VR座椅底座的底部设有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包括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螺纹孔,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均通过螺栓与所述VR座椅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板的顶端中心焊接有第二缓冲件,且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VR座椅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两侧侧壁对称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多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呈两两对称,每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内均啮合连接有连接柱,每个所述连接柱远离每个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一端均焊接有L型滚轮架。
优选的,每个所述L型滚轮架顶端均对称设有车轮座,每个所述车轮座的底部均连接有车轮,每个所述车轮的底部均与地面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主要通过在VR座椅的底部设有支撑装置,且将支撑装置设计成由四个支撑机构和支撑柱组成,在使用时,通过VR座椅向下挤压四个支撑机构,使得四个支撑机构中的四个安装板同时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活动板在第一安装座内转动,继而向下挤压T型连杆,直至挤压至一定程度,在第二安装座的阻挡下,停止向下运动,同时第一缓冲件减少VR座椅向下的压力。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和支撑柱,不仅能够有效的支撑玩家坐在VR座椅上,还能有效减少缓冲,给玩家带来更好的娱乐体验。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滚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VR座椅;2、VR座椅底座;3、第一缓冲件;4、支撑装置;41、支撑机构;411、T型连杆;4111、通孔;412、第一安装座;413、活动板;414、加强筋;415、安装板;42、支撑柱;421、内螺纹段;422、第二安装座;5、电机;51、蜗轮蜗杆;52、齿轮;53、转轴;6、滚轮组件;61、L型滚轮架;611、车轮;612、车轮座;613、连接柱;62、连接板;621、第一螺纹孔;622、第二螺纹孔;63、第二缓冲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附图1-4,一种VR体验椅的支撑结构,包括有VR座椅1,所述VR座椅1的底部设有支撑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有四个支撑机构41,每个所述支撑机构41均包括有安装板415,每个所述安装板415均通过螺栓与所述VR座椅1的底部相连接,且每个所述安装板415的底部均焊接有加强筋414,每个所述加强筋414远离每个所述安装板415的底部均焊接有活动板413,每个所述活动板413的外侧均设有第一安装座412,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座412均通过轴承与每个所述活动板413转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座412的底部均焊接有T型连杆411,每个所述T型连杆411上远离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座412的一端均设有通孔4111,且每个所述T型连杆411的底部均设连接支撑柱42,所述支撑柱42的顶端逐一焊接有四个第二安装座422,每个所述第二安装座422均通过螺栓与每个所述T型连杆411底端的通孔4111转动连接,且所述支撑柱42的顶端通过第一缓冲件3与所述VR座椅1的底部连接。
请参照附图1,所述支撑柱42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支撑柱42的内部顶端设有内螺纹段421,所述第一缓冲件3的底部与所述内螺纹段421通过螺纹啮合连接。在本实例中,通过第一缓冲件3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实现对VR座椅1底部进行缓冲,避免造成冲击损伤。
请参照附图2,所述支撑柱42的底部设有VR座椅底座2,所述VR座椅底座2的内部为空腔结构,且所述支撑柱42的底部贯穿所述VR座椅底座2的上壳体延伸至所述VR座椅底座2的内部焊接有转轴53,所述转轴53的底端设有齿轮52,所述齿轮52的内孔通过平键与所述转轴53相连接,所述齿轮52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轮蜗杆51,所述蜗轮蜗杆51的一端连接有电机5。在本实例中,通过齿轮52与蜗轮蜗杆51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实现通过电机5带动蜗轮蜗杆51转动,使得齿轮52也随之转动,从而通过支撑柱42实现VR座椅1的转动。
请参照附图4,所述VR座椅底座2的底部设有滚轮组件6,所述滚轮组件6包括有连接板62,所述连接板62的两端对称设有第一螺纹孔621,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621均通过螺栓与所述VR座椅底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板62的顶端中心焊接有第二缓冲件63,且所述连接板62通过所述第二缓冲件63与所述VR座椅底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本实例中,通过第二缓冲件63与连接板62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实现对VR座椅底座2的底部支撑以及缓冲作用。
请再次参照附图4,所述连接板62的两侧侧壁对称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622,多个所述第二螺纹孔622呈两两对称,每个所述第二螺纹孔622内均啮合连接有连接柱613,每个所述连接柱613远离每个所述第二螺纹孔622的一端均焊接有L型滚轮架61。在本实例中,通过连接柱613与第二螺纹孔622相啮合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实现L型滚轮架61与连接板62相连接的目的。
请再一次参照附图4,每个所述L型滚轮架61顶端均对称设有车轮座612,每个所述车轮座612的底部均连接有车轮611,每个所述车轮,611的底部均与地面接触。在本实例中,通过车轮611和车轮座612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实现VR体验椅的可移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当玩家坐在VR座椅1上时,打开开关启动电机5工作,电机5带动蜗轮蜗杆51开始旋转,齿轮52随蜗轮蜗杆51进行转动,继而带动支撑柱42开始转动直至VR座椅1开始旋转,此时VR座椅1向下挤压四个支撑机构41,四个安装板415同时向下运动,带动活动板413在第一安装座412内转动,继而向下挤压T型连杆411,直至挤压至一定程度,在第二安装座422的阻挡下,停止向下运动,同时第一缓冲件3减少VR座椅1向下的压力;当玩家离开VR座椅1时,第一缓冲件3向上顶起VR座椅1,同时VR座椅1带动活动板413向上运动,继而带动T型连杆411向上顶起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说明示例,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都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578445.2
申请日:2019-09-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6(江西)
授权编号:CN209563819U
授权时间:20191101
主分类号:A47C 3/18
专利分类号:A47C3/18;A47C7/00;F16F15/02
范畴分类:15C;
申请人:南昌蝉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昌蝉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长堎镇兴国路汇景名居2#2单元2004
发明人:贾惠娟
第一发明人:贾惠娟
当前权利人:南昌蝉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