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诱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葛根素,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抗诱变
抗诱变论文文献综述
邹思颖,张立实[1](2016)在《葛根素的抗诱变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检测和评价葛根素的抗诱变性,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评价葛根素抗诱变性。抗诱变性检测采用前处理、同时处理和后处理叁种处理方式,以观察葛根素对甲基磺酸甲酯(MMS)或丝裂霉素C(MMC)诱变性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在葛根素抗诱变性检测中,MMS做为诱变剂时,在叁种处理条件下,葛根素各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显着低于MMC阳性对照组(P<0.01)。MMC做为诱变剂时,在叁种处理条件下,与MMC阳性对照组比较,葛根素各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均降低(P<0.01)。实验结果表明在叁种处理方式下,葛根素能有效地抑制MMS和MMC的诱变作用,以前处理方式的抑制作用最强。(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6年03期)
邹思颖,张立实[2](2016)在《染料木素的抗诱变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染料木素的抗诱变性。方法培养L5178Y细胞,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分组,阳性诱变组[染料木素0.078、0.156、0.312、0.625μg/m L 4种剂量分别联合甲基磺酸甲酯(MMS)5μg/m L或丝裂霉素C(MMC)0.5μg/m L]、阳性诱变对照组(MMS 5μg/m L或MMC 0.5μg/m L)、溶剂对照组(0.5%二甲基亚砜)、阴性对照组(纯水)以及抗诱变阳性对照组(维生素C 100μg/m L+MMS 5μg/m L或MMC 0.5μg/m L)。通过L5178Y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微孔板法,采用前处理(染料木素先处理细胞3 h,然后MMS或MMC处理3 h)、同时处理(染料木素与MMS或MMC同时处理细胞3 h)和后处理(MMS或MMC先处理细胞3 h,然后染料木素处理3 h)3种处理方式,测定染料木素各剂量组tk位点突变频率,评价染料木素对MMS或MMC诱变性的拮抗作用。结果在染料木素抗诱变性检测中,在前处理和后处理条件下,染料木素各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显着低于MMS或MMC阳性诱变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同时处理条件下,染料木素0.312、0.625μg/m L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显着低于MMS或MMC阳性诱变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3种处理方式下,染料木素能有效地抑制MMS和MMC的诱变作用,以前处理方式的抑制作用最强,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03期)
朱黎霞,周竹音[3](2015)在《夏枯草提取物抗诱变效应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PCE-MNT)、染色体畸变试验(CAT)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3项指标,研究山西产夏枯草和河南产夏枯草的提取物对环磷酰胺(CP)诱变效应的拮抗作用,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为唇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主产于我国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以全草或花穗入药。药性为辛、苦、寒。具有清热泻火,散结,清肝,明目,止痛,消肿功效。有关夏枯草的在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国内外已报道的数据[3,4]。然而,遗传物质损伤引起的致突变因素的保护作用还没有被报道。在本文中,小鼠骨髓嗜到多多色红细胞微核试验pce-mnt,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CAT)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测试指标,研究山西产夏枯草、河南生产的夏枯草提取物对环磷酰胺(CP)的诱变效应的拮抗作用,结果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5年10期)
董小艳,刘怀[4](2014)在《四物汤抗诱变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四物汤对常用化疗药的抗诱变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每个实验体系中,分别设空白组、阳性组、四物汤高剂量组、四物汤中剂量组和四物汤低剂量组。制备出微核标本后,在光镜下观察、计数。结果四物汤3个剂量组,与阳性组比较,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结论四物汤有明显的抗诱变作用。(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4年10期)
吕金海,陈静,舒照兵[5](2013)在《白背叁七水提取物的诱变和抗诱变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背叁七(Gynura divaricata(L.)DC.)属菊科,民间以白背叁七地上部分作为食药两用,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故有"神仙草"之称。(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期刊2013年11期)
赵秀梅[6](2012)在《牛蒡根正丁醇和水提取物的抗诱变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牛蒡根正丁醇和水提取物的抗诱变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1.抑菌试验采用纸片法;2.抗诱变实验采用Ames试验,选择TA 98测试菌株,选择化疗药物阿霉素为阳性诱变剂,以阿霉素产生诱变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观察样品有无抗诱变活性。结果 1.抑菌试验,正丁醇提取物溶液和水提取物溶液在0.005、0.05、0.25、0.5、2.5、5、25、50 mg/mL的浓度范围内,均未发现对TA 98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而阳性药阿霉素(5μg/皿)对TA 98菌株具有强烈的诱变作用。菌落计数由自发回变菌落数的33.7±8.5个,增加到了470.3±79.4个,超过自发对照菌落数10倍以上,致突变率达到13.96。通过统计处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牛蒡根正丁醇和水提物高、中、低(0.1、1、10μg/皿)3个剂量组的菌落数均在TA 98菌株的自发回变菌落数范围之内(30~50个/皿),提示该提取物对TA 98菌株无诱变作用。2.抗诱变实验,无论是牛蒡根的正丁醇提取物还是水提物,在所测试的3个浓度范围内,均能减低阿霉素对TA 98菌株的诱变作用,培养皿中加入提取物后其菌落数分别为(334.3±58.7)、(1 84.7±48.6)、(168.3±52.5)个(正丁醇提取物)和(320.0±59.8)、(204.3±76.7)、(176.7±47.5)个(水提取物),其诱变抑制率分别为31.15%、65.41%、69.78%和34.43%、60.93%、67.25%,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正丁醇提取物的中、高剂量组及水提物的中、高剂量组与阿霉素组相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它们对阿霉素的诱变有中度抑制作用。而两者的低剂量则表现为较弱的抑制作用。结论 :牛蒡根正丁醇和水提取物有对抗阿霉素的突变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7-01)
董小艳,陈玲[7](2012)在《四物汤配合针刺膻中穴抗诱变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四物汤配合针刺膻中穴的抗诱变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CA)实验,实验分别设四物汤组(简称中药组),针刺膻中穴组(简称针刺组),四物汤配合针刺膻中穴组(简称合用组),氟尿嘧啶组(简称阳性组),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制备出染色体畸变标本后在光镜下观察,计数。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均有显着差异(P<0.01);与阳性组比较,其余各组均有显着差异(P<0.01);与合用组比较,其余各组均有显着差异(P<0.01);中药组与针刺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四物汤配合针刺膻中穴有明显的抗诱变作用,在本实验范围内针药合用抗诱变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组或单纯中药组。(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2年06期)
袁亚,陈维,张立实[8](2012)在《芦荟大黄素及芦荟提取物的诱变性和抗诱变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L5178Y小鼠淋巴瘤细胞体外微核试验评价芦荟大黄素和芦荟提取物的诱变和抗诱变作用,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设溶剂对照、阳性对照和抗诱变对照,芦荟大黄素和芦荟提取物诱变和抗诱变试验各设4个剂量组,处理L5178Y细胞12 h后按常规方法进行体外微核试验分析。结果:较高浓度(6.67μg/ml)的芦荟大黄素可致微核细胞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芦荟提取物未见此效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芦荟大黄素(0.22~6μg/ml)和芦荟提取物(20~180μg/ml)对甲磺酸甲酯(MMS)所致微核细胞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芦荟大黄素具有一定的诱变作用,而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的芦荟提取物未见遗传毒性。两种受试物在一定范围内均能较好地拮抗MMS所致的染色体损伤。(本文来源于《癌变·畸变·突变》期刊2012年01期)
郭亚杰,唐颖[9](2011)在《亚硒酸钠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致突变和抗诱变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亚硒酸钠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致突变和抗诱变作用,调整人类淋巴母(TK6)细胞密度为1×106/ml,致突变试验分别用0.01、0.1、1、10、20、40μg/ml亚硒酸钠单独处理TK6细胞48 h;抗诱变性试验分别用0.01、0.1、1、10、20、40μg/ml亚硒酸钠+阳性致突变物MMC(0.05μg/ml)联合处理TK6细胞48 h。并测定细胞微核率。结果显示,20、40μg/ml亚硒酸钠染毒48 h后TK6细胞的微核率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硒酸钠染毒浓度的升高,TK6细胞的微核率呈上升趋势。0.01、0.1、20、40μg/ml亚硒酸钠+MMC染毒组TK6细胞的微核率均高于抗诱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μg/ml亚硒酸钠+MMC染毒组微核率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硒酸钠染毒浓度的升高,亚硒酸钠+MMC染毒组TK6细胞的微核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提示亚硒酸钠在一定浓度(1~10μg/ml)下具有抗诱变性作用;而过高浓度亚硒酸钠(20~40μg/ml)具有致突变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11年11期)
田玉玲,李淑红,刘冰,刘利,崔黎明[10](2011)在《胡桃楸水提物的遗传毒性及抗诱变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胡桃楸水提物(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extract,JMME)的抗诱变作用,及评价胡桃楸是否具有遗传毒性。方法:取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不同JMME剂量的诱变组(6.55、13.09、26.18g/kg,分别为1/8、1/4、1/2 LD_(50)),不同剂量的JMME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0.04g/kg)联合应用的抗诱变组,阴性对照组(NS)和阳性对照组(CP,0.04g/kg),共8组,每组10只。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MNT)检测JMME是否具有遗传毒性及抗诱变作用。结果:阳性对照组微核发生率(28.82‰)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2.6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JMME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诱变各组的微核发生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除JMME低剂量组(6.55g/kg)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JMME中剂量组(13.09g/kg)和高剂量组(26.18g/kg)均显着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其中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中剂量组(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JMME无遗传毒性,JMME对CP诱发的微核率,具有一定抵抗作用,且呈量-效关系。(本文来源于《癌变·畸变·突变》期刊2011年03期)
抗诱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评价染料木素的抗诱变性。方法培养L5178Y细胞,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分组,阳性诱变组[染料木素0.078、0.156、0.312、0.625μg/m L 4种剂量分别联合甲基磺酸甲酯(MMS)5μg/m L或丝裂霉素C(MMC)0.5μg/m L]、阳性诱变对照组(MMS 5μg/m L或MMC 0.5μg/m L)、溶剂对照组(0.5%二甲基亚砜)、阴性对照组(纯水)以及抗诱变阳性对照组(维生素C 100μg/m L+MMS 5μg/m L或MMC 0.5μg/m L)。通过L5178Y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微孔板法,采用前处理(染料木素先处理细胞3 h,然后MMS或MMC处理3 h)、同时处理(染料木素与MMS或MMC同时处理细胞3 h)和后处理(MMS或MMC先处理细胞3 h,然后染料木素处理3 h)3种处理方式,测定染料木素各剂量组tk位点突变频率,评价染料木素对MMS或MMC诱变性的拮抗作用。结果在染料木素抗诱变性检测中,在前处理和后处理条件下,染料木素各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显着低于MMS或MMC阳性诱变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同时处理条件下,染料木素0.312、0.625μg/m L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显着低于MMS或MMC阳性诱变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3种处理方式下,染料木素能有效地抑制MMS和MMC的诱变作用,以前处理方式的抑制作用最强,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诱变论文参考文献
[1].邹思颖,张立实.葛根素的抗诱变性[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6
[2].邹思颖,张立实.染料木素的抗诱变性检测[J].中国医药导报.2016
[3].朱黎霞,周竹音.夏枯草提取物抗诱变效应的试验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
[4].董小艳,刘怀.四物汤抗诱变作用的实验研究[J].光明中医.2014
[5].吕金海,陈静,舒照兵.白背叁七水提取物的诱变和抗诱变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3
[6].赵秀梅.牛蒡根正丁醇和水提取物的抗诱变作用研究[C].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7].董小艳,陈玲.四物汤配合针刺膻中穴抗诱变作用的实验研究[J].光明中医.2012
[8].袁亚,陈维,张立实.芦荟大黄素及芦荟提取物的诱变性和抗诱变性[J].癌变·畸变·突变.2012
[9].郭亚杰,唐颖.亚硒酸钠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致突变和抗诱变作用的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
[10].田玉玲,李淑红,刘冰,刘利,崔黎明.胡桃楸水提物的遗传毒性及抗诱变作用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