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016000)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145-02
【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SMI患者80例,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无典型胸痛的状态下出现ST段持续时间不等的水平或下斜型压低表现,持续时间在1min及以上,幅度在1mm及以上,均有反复发作的表现。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可显著提高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因发作隐匿,在日常生活中易被忽视,指无心肌缺血和胸痛的主观感觉,但有客观的心肌缺血的症状,损害心脏的程度同样较为严重,是造成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1]。随着医疗科技的进展,动态心电图检测不断深入和完善,除可对心脏活动的节律进行监测外,对ST段短暂的变化也有较好的检测效果,使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显著提高,对评估SMI预后有较重要的价值。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SMI患者80例,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55~76岁,合并糖尿病9例,高血压24例。排除心瓣膜病、心肌梗死、心肌肥厚、贫血等引起的ST段下斜型压低或水平的患者。
1.2方法对动态心电分析系统、12导联动态心电图行完善准备,并有记录较为详细的生活日记。依据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段相关诊断标准(张兆国、龚仁泰制定):①ST段向j点后延伸0.08s,且呈水平型或是下斜型压低在1mm及以上;②ST段压低1min以上的持续时间;③缺血性ST段改变两段间至少有1min的间隔时间。同时对假阳性患者进行排除,以使判断的价值提高。
2结果
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无典型胸痛的状态下出现ST段持续时间不等的水平或下斜型压低表现,持续时间在1min及以上,幅度在1mm及以上,均有反复发作的表现。
3讨论
动态心电图在1957年由美国物理学家发明,后不断发展,在临床广泛应用。动态心电图对体表心电图行长时间连续>24h的记录,可在日常活动中,患者精神、身体状况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实施动态的检测,可观察的心动周期在24h内多达10万个以上被观察到,获得较大的心电信息量,对瞬间心电变化可有机会捕捉,能明确显示心肌供血、心律失常、心率等睡眠、活动、时间的关系。为临床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冠心病、肺心病等疾病的检测提供可靠的依据[2]。
SMI又称为隐匿性心肌缺血,虽心绞痛症状被认为一个反映疾病活动的指标,但对冠心病疾病特点尚不能准确表达,在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及即往有心肌梗死的患者中表现更为明显,为SMI高危敏感者,相关心肌缺血缺乏症状并不代表预后较好或病情较轻,故冠心病患者中动态心电图的无创性检查可作用有效的辅助诊断的手段。SMI各种类型均有较高的冠脉事件发生率伴发,与心绞痛有相似的或更不佳的对预后评估的价值[3]。无心绞痛症状对多支冠脉病变的存在不能有效排除,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在休息时心率较慢的状态下发生,表明心肌耗氧量增加并未对此造成影响,而可能与氧需求与供氧平衡失调相关,部分患者情绪激动或运动剧烈时也会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症状,提示心肌需氧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也为重要原因之一[4]。患者情绪激动或劳累有胸痛感觉时,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的机会较大,多被诊断为劳累型心绞痛,患者在日志上无胸痛症状记录时,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与有胸痛症状记录的患者比较,检出缺血性ST段的变化更多,故无症状患者需引起重视[5]。
动态心电图对ST段改变进行分析和记录的功能及技术已有较大提高,闪光卡为数码技术,对心电信号可直接记录,对数据信息转换引起的偏差可有效避免,并提高记录仪的采样频率,显著改善了低频响应,使心肌缺血功能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技术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心肌缺血可应用动态心电图对ST段的变化进行评价,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因导联数的增加,使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相应提高,对临床诊断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准确依据。本次研究中,无典型胸痛的状态下出现ST段持续时间不等的水平或下斜型压低表现,持续时间在1min及以上,幅度在1mm及以上,均有反复发作的表现。
综上,无症状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可显著提高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路,孔云.运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8):173.
[2]米悦,张平,刘金荣,等.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临床心电图杂志,2007,16(4):270.
[3]邓玉莲.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评价[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2(1):11.
[4]赵丽,杜雪平.无症状和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6,22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