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论文_周景涛,何忠波,柏果,刘国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伸缩,驱动器,磁场,预压,铰链,柔性,步进。

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论文文献综述

周景涛,何忠波,柏果,刘国平[1](2019)在《基于迭加柔性铰链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建模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高精度、大行程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尺蠖运动方式的超磁致伸缩直线驱动器,通过前、后箝位机构和驱动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了驱动器的步进式位移输出。采用迭加式柔性铰链作为弹性元件,有效地改善了柔性铰链的受力情况,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强度校核和模态分析。计算了迭加式柔性铰链的等效刚度,建立了直线驱动器的动力学模型,对设计的样机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位移模型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大相对误差为1. 86%;设计的驱动器稳定工作电压为1~3 V,最小和最大单步位移分别为4. 55、12. 01μm,最高工作频率为150 Hz,最快速度为1. 34 mm/s;位移输出状态稳定,单步位移最大相对误差为2. 69%。(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周景涛,何忠波,柏果,刘国平[2](2019)在《尺蠖型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的静动态特性建模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大行程、高精度旋转运动的需求,以尺蠖型累积步进角位移为原理,设计了尺蠖型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以超磁致伸缩棒为动力源、直角柔性铰链为回弹元件,通过施加特定时序的激励信号,使钳紧机构和驱动机构有效配合,实现了转子的步进式角位移输出。将直角柔性铰链简化为超静定梁进行了静动态特性分析,并建立了空间力学模型。搭建了实验测试系统,对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的输出性能、钳紧稳定性和输出角位移稳定性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驱动电压为4.5V、频率为2Hz的条件下,平均单步角位移为278.81μrad,最大误差为7.92μrad,最大相对误差为2.83%;系统钳紧机构的径向跳动小于1.35μm,驱动器工作状态稳定可靠,输出精度高,可实现360°转动;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大误差为12.11μrad,最大相对误差为4.34%。(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邱冶,刘旭辉,陈志铿,罗启文,孙璐婵[3](2019)在《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磁场仿真及输出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一款新型超磁致伸缩驱动器,为验证驱动器磁路设计的合理性、了解其输出特性,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内部磁场进行仿真,并搭建驱动器静态输出力测试系统,通过改变外加电流与预紧力大小对驱动器的输出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磁致伸驱动器内部磁场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驱动器输出性能;在预压力一定时输出力随输入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输出力随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最大输出力为53.91 N。(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闫洪波,高鸿,郝宏波,牛禹[4](2019)在《超磁致伸缩驱动器驱动磁场研究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发挥GMM棒的伸缩特性,提高GMA驱动磁场的输出性能,通过分析GMA的工作原理,以GMM棒中轴线上的磁场强度为评价标准。依据磁路基尔霍夫定律、安培环路定律、高斯磁通定律及欧姆定律建立GMA磁路数学模型,推导出GMA磁路结构参数对GMM棒中轴线磁场强度的影响;用Ansoft Maxwell对磁路进行仿真分析,得出磁路结构参数、磁场强度大小和磁场强度均匀性间的映射规律。结果表明:在给定安匝数的闭合磁路中,GMM棒中轴线的磁场强度受导磁环、导磁套的半径和厚度影响;磁场强度均匀率受驱动线圈轴向长度、磁路各部件磁导率、导磁片直径、厚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闫洪波,高鸿,郝宏波,张瞻,庄福禄[5](2019)在《稀土超磁致伸缩驱动器激励线圈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励线圈作为电磁转换构件,主要为GMA提供驱动磁场,调节输入电流大小并控制其输出位移。因此,优化设计激励线圈结构参数、材料选取是提高电磁转换效率和充分发挥GMM特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GMA的工作原理,将GMM棒中轴线上的磁场强度均匀性作为评价标准和主要设计原则;分析其磁导率选取合适的激励线圈材料并对磁场强度、热损失等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激励线圈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使用Ansoft Maxwell仿真分析激励线圈的磁路。结果表明磁场分布更均匀,使均匀度提高到98.65%。(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杨林建,喻曹丰,王传礼,姜志[6](2018)在《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输出位移模型参数的辨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需要快速精确获取其磁滞非线性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在介绍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基于Jiles-Atherton模型建立了GMA的磁滞非线性模型,并提出一种改进型粒子群算法对其模型参数进行辨识,最后搭建仿真和实验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改进型粒子群算法辨识GMA输出位移模型参数有效性高,参数辨识代码运行时间缩短至210s,适应度函数值最小达到0. 165 7,由此建立的磁滞非线性模型的计算精度可精确到0. 001μm,且通过多次比较发现该位移输出模型重复性较高,研究结果为后续进行GMA输出位移的误差补偿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张冲,周春桂,李明星,刘亚昆,陈杰[7](2018)在《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偏转弹头的控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对弹头偏转的控制,建立了超磁致伸缩驱动偏转弹的控制模型。模型分为磁场强度模块、Jiles-Atherton模块、磁致伸缩模块和机构动力学模块4个模块。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建立驱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通过Jiles-Atherton磁滞模型描述准静态下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磁滞非线性,建立电流-偏转角的数学模型。数值仿真分析驱动器电流-磁化强度,电流-偏转角关系,结果表明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偏转弹头的控制模型在全范围内具有倍频、强非线性等特性,在部分范围内系统可近似为线性系统。(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严思甜,钱晨海,张宏,张贤才[8](2018)在《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自感知驱动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多场耦合理论,总结了GMM与压电陶瓷等其他材料相比的优异性能,以及GMM的效应及其对应的应用;基于GMM的效应自主研发了一种超磁致伸缩自感知驱动器,并详细阐述了驱动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03期)

鲍焱[9](2017)在《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结构优化与磁滞建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磁致伸缩驱动器(Giant magnetostrictive actuator,简称GMA)具有响应速度快、应变量大、输出力大等优点,能够实现电磁能和机械能或电磁信息和机械位移信息之间相互转换,是微位移驱动器、液压元件和振动控制的重要驱动元件。但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具有磁滞非线性特性,限制了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应用范围。因此,对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进行结构优化及其磁滞非线性的建模分析,无论在理论和实际工程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超磁致伸缩驱动器为研究对象,对预压应力装置、温度补偿系统、磁场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仿真分析。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预压力装置进行静力学及模态分析,找出了驱动器的工作频率区间;分析了温度补偿系统的散热性能,表明所设计的温度补偿系统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建立了磁场结构的磁路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仿真分析,表明了建立的磁路模型是准确的;建立了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磁滞模型,并基于Jiles-Atherton模型建立了GMA的输出力等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新型的预压应力装置承受最大应力达955MPa,其一阶谐振频率为269.46Hz,其值小于GMA的工作频率,对GMA产生影响较小;无温度补偿装置时,GMM棒上的最高温度为65.369℃,当采用温度补偿系统时温度保持为23.753℃,表明设计的温度补偿系统具有良好的降温性能;当仅有驱动线圈时,GMA内部的磁通密度分布不均匀,最大磁通密度为4.7×10-4T,当在GMM棒两端加入导磁块时,GMA内部的磁场分布明显均匀,最大磁通密度为6.11 ×10-4T,当加入外套筒形成闭合磁路时,GMA内部的最大磁通密度增大到6.77×104T,表明所设计的磁场结构导磁性能好;基于Jiles-Atherton模型,建立了等效力学模型,并得出了在激励磁场的作用下,GMA的输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有效模拟出了 GMA的磁滞非线性特性;分析了不同偏置磁场强度、饱和磁化强度以及外部等效质量、刚度、阻尼因素对GMA输出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当偏置磁场增大时,GMA的响应幅值减小,当饱和磁化强度、外部等效质量、刚度、阻尼增大时,GMA的滞回环面积减小。(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7-06-12)

聂勤[10](2017)在《面向水电阀门的磁致伸缩式精密驱动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电站里遍布阀门,传统驱动方式如手动、气动、电动、液压等有着各自的优势与缺陷。基于此,本文旨在利用作为新型智能材料的磁致伸缩材料—Galfenol具有应变大、精度高、输出力大、响应速度快以及可靠性高等特性,设计研发一种新型磁致伸缩式驱动器克服传统驱动方式的不足,来进一步提高水电站阀门精密自动化控制,保障水轮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论文以传统的水电阀门传统驱动和新型水电阀为切入点,再通过文献阅读调查了磁致伸缩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工程应用和磁致伸缩式驱动器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新型的磁致伸缩材料—Galfenol,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Galfenol惯性冲击驱动器,完成了一系列的基础工作:Galfenol惯性冲击驱动器的结构设计、Galfenol棒的选取与磁场分析、惯性冲击原理介绍、Galfenol惯性冲击驱动器运动过程分析。为了建立和求解磁致伸缩式惯性冲击驱动器的叁维耦合动力学模型,引入了Jiles-Atherton磁滞理论和COMSOL Multipysics多物理场耦合数值仿真软件。加工试制了Galfenol惯性冲击驱动器样机,并通过对样机展开实验测试,得到了缓升速降的驱动电流信号和速升缓降的驱动电流信号下,Galfenol惯性冲击驱动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验证了在两种电流驱动信号下,Galfenol惯性冲击驱动器的运动符合惯性冲击的原理,工作频率不局限于低频,能较好实现双向的步进运动且可靠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期刊2017-04-01)

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满足大行程、高精度旋转运动的需求,以尺蠖型累积步进角位移为原理,设计了尺蠖型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以超磁致伸缩棒为动力源、直角柔性铰链为回弹元件,通过施加特定时序的激励信号,使钳紧机构和驱动机构有效配合,实现了转子的步进式角位移输出。将直角柔性铰链简化为超静定梁进行了静动态特性分析,并建立了空间力学模型。搭建了实验测试系统,对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的输出性能、钳紧稳定性和输出角位移稳定性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驱动电压为4.5V、频率为2Hz的条件下,平均单步角位移为278.81μrad,最大误差为7.92μrad,最大相对误差为2.83%;系统钳紧机构的径向跳动小于1.35μm,驱动器工作状态稳定可靠,输出精度高,可实现360°转动;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大误差为12.11μrad,最大相对误差为4.3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论文参考文献

[1].周景涛,何忠波,柏果,刘国平.基于迭加柔性铰链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建模与实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9

[2].周景涛,何忠波,柏果,刘国平.尺蠖型超磁致伸缩旋转驱动器的静动态特性建模与实验[J].光学精密工程.2019

[3].邱冶,刘旭辉,陈志铿,罗启文,孙璐婵.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磁场仿真及输出力特性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4].闫洪波,高鸿,郝宏波,牛禹.超磁致伸缩驱动器驱动磁场研究与仿真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5].闫洪波,高鸿,郝宏波,张瞻,庄福禄.稀土超磁致伸缩驱动器激励线圈设计与仿真[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9

[6].杨林建,喻曹丰,王传礼,姜志.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输出位移模型参数的辨识方法[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张冲,周春桂,李明星,刘亚昆,陈杰.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偏转弹头的控制模型[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

[8].严思甜,钱晨海,张宏,张贤才.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自感知驱动器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8

[9].鲍焱.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结构优化与磁滞建模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7

[10].聂勤.面向水电阀门的磁致伸缩式精密驱动器研究[D].南昌工程学院.2017

论文知识图

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强制水冷温控系...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结构简图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结构与试验原...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实物图气/液阀用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组成...超磁致伸缩驱动器传递函数图

标签:;  ;  ;  ;  ;  ;  ;  

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论文_周景涛,何忠波,柏果,刘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