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该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包括塔体,塔体由塔头和塔身组成,塔头顶部设有五个地线挂点;塔头中部从上至下设有六个导线挂点。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分支侧单侧大于90°的分支转角;取消常规转角分支塔的地线支架和导线横担,减少导地线水平张力对塔身交叉材的影响,较同级别转角分支塔节省塔材15%左右;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塔位的高压线路走廊压缩至常规线路的28%左右,节省用地。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包括塔体,塔体由塔头和塔身组成,其特征在于,塔头顶部设有五个地线挂点,五个地线挂点分别为第一地线挂点、第二地线挂点、第三地线挂点、第四地线挂点和第五地线挂点;塔头中部从上至下设有用于悬挂双回线路的六个导线挂点,从上至下设置的六个导线挂点分别为第一导线挂点、第二导线挂点、第三导线挂点、第四导线挂点、第五导线挂点和第六导线挂点。
设计方案
1.一种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包括塔体,塔体由塔头和塔身组成,其特征在于,塔头顶部设有五个地线挂点,五个地线挂点分别为第一地线挂点、第二地线挂点、第三地线挂点、第四地线挂点和第五地线挂点;塔头中部从上至下设有用于悬挂双回线路的六个导线挂点,从上至下设置的六个导线挂点分别为第一导线挂点、第二导线挂点、第三导线挂点、第四导线挂点、第五导线挂点和第六导线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线挂点、第三地线挂点、第四地线挂点和第五地线挂点分别设于塔头的顶部的四个顶角上,第二地线挂点设于第一地线挂点、第三地线挂点之间,第二地线挂点到第一地线挂点的距离与第二地线挂点到第三地线挂点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地线挂点、第一导线挂点、第二导线挂点、第三导线挂点设于塔头的同一根主材上,第一地线挂点、第四导线挂点、第五导线挂点、第六导线挂点设于塔头的另一根主材上,第一导线挂点所在的主材与第四导线挂点所在的主材为塔头的两相邻主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头从上至下坡度不变,塔身从上至下坡度不变,塔头及塔身连接处变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地线挂点与第一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6m;第一导线挂点与第二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6.5m;第二导线挂点与第三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6.5m;第三导线挂点与第四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6-7m;第四导线挂点与第五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6.5m;第五导线挂点与第六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6.5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
背景技术
目前,输电线路双回线路转角分支塔大多采用常规“鼓型”布置铁塔,铁塔包括内外角侧地线支架及导线横担,地线支架和导线横担较长,事故和安装工况下,塔体的交叉材等所受扭力较大,塔位占地及高压走廊较宽,这样,会导致铁塔工程量及用地的增加。
CN206337884U公开了一种交流输电40°~60°的双回路转角塔兼分支和终端塔,其包括塔身,塔身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悬挂地线的地线横担,地线横担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挂线扁担,地线横担下方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均与塔身连接,塔身底部设有塔腿,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均包括两个分别不对称设置在塔身两侧的分支,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上均设置有不对称的跳线横担,分别设置在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的内外角侧。该分支塔为常规转角分支塔,需布置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以及相应的跳线横担,塔体的所受扭力较大,塔位占地及高压走廊较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有利于减小塔重、节省工程量、节约用地的双回线路转角分支塔。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包括塔体,塔体由塔头和塔身组成,塔头顶部设有五个地线挂点,五个地线挂点分别为第一地线挂点、第二地线挂点、第三地线挂点、第四地线挂点和第五地线挂点;塔头中部从上至下设有用于悬挂双回线路的六个导线挂点,从上至下设置的六个导线挂点分别为第一导线挂点、第二导线挂点、第三导线挂点、第四导线挂点、第五导线挂点和第六导线挂点。
进一步,所述第一地线挂点、第三地线挂点、第四地线挂点和第五地线挂点分别设于塔头的顶部的四个顶角上,第二地线挂点设于第一地线挂点、第三地线挂点之间,第二地线挂点到第一地线挂点的距离与第二地线挂点到第三地线挂点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所述第三地线挂点、第一导线挂点、第二导线挂点、第三导线挂点设于塔头的同一根主材上,第一地线挂点、第四导线挂点、第五导线挂点、第六导线挂点设于塔头的另一根主材上,第一导线挂点所在的主材与第四导线挂点所在的主材为塔头的两相邻主材。
进一步,所述塔头无地线支架和导线横担。
进一步,所述塔头从上至下坡度不变,塔身从上至下坡度不变,塔头及塔身连接处变坡。
进一步,所述塔体为梯形柱体。
进一步,所述第三地线挂点与第一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6m,优选5.5m。第一导线挂点与第二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6.5m,优选6.0m。第二导线挂点与第三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6.5m,优选6.0m。第三导线挂点与第四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6-7m,优选6.5m。 第四导线挂点与第五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6.5m,优选6.0m。第五导线挂点与第六导线挂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6.5m,优选6.0m。
本实用新型之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的布线方法为:
在双回路转角分支塔线路的前进方向左侧设置分支后左塔,前进方向右侧设置分支后右塔;双回路转角分支塔线路的前进方向左后侧设置分支前左塔,前进方向右后侧设置分支前右塔。分支前左塔、分支前右塔、分支后左塔和分支后右塔均为现有常规铁塔。
第一导线挂点上悬挂分支前右塔的中相导线及分支后右塔的中相导线;第二导线挂点上悬挂分支前右塔的左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右塔的左边相导线;第三导线挂点上悬挂分支前右塔的右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右塔的右边相导线。第一导线挂点上悬挂的分支前右塔的中相导线及分支后右塔的中相导线、第二导线挂点上悬挂的分支前右塔的左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右塔的左边相导线、第三导线挂点上悬挂的分支前右塔的右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右塔的右边相导线共同构成双回线路的其中一回线路。
第四导线挂点上悬挂分支前左塔的中相导线及分支后左塔的中相导线;第五导线挂点上悬挂分支前左塔的右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左塔的右边相导线;第六导线挂点上悬挂分支前左塔的左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左塔的左边相导线。第四导线挂点上悬挂的分支前左塔的中相导线及分支后左塔的中相导线、第五导线挂点上悬挂的分支前左塔的右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左塔的右边相导线、第六导线挂点上悬挂的分支前左塔的左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左塔的左边相导线共同构成双回线路的另一回线路。
第一地线挂点上悬挂分支前左塔的左侧地线及分支后左塔的左侧地线。第二地线挂点上悬挂分支前左塔的右侧地线及分支前右塔的左侧地线。第三地线挂点上悬挂分支前右塔的右侧地线及分支后右塔的右侧地线。第四地线挂点上悬挂分支后右塔的左侧地线。第五地线挂点上悬挂分支后左塔的右侧地线。
使用本实用新型,双回线路转角分支塔采用梯形柱塔体,可实现分支侧大于90°的转角,相比于现有常规双回线路转角分支塔,取消了地线支架和导线横担,导线、地线可通过相应的挂线金具直接连接到塔体,减少了导地线水平张力对塔体交叉材的扭力影响,较同级别转角分支塔节省塔材15%左右;取消常规转角分支塔的地线支架和导线横担,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塔位的高压线路走廊压缩至常规线路的28%左右,大大节省用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双回路转角分支塔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双回路转角分支塔的AA、BB、CC、DD、EE、FF、GG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的布线示意图。
图中:1——塔头;1-1——第一地线挂点;1-2——第二地线挂点;1-3——第三地线挂点;1-4——第四地线挂点;1-5——第五地线挂点;1-6——第一导线挂点;1-7——第二导线挂点;1-8——第三导线挂点;1-9——第四导线挂点;1-10——第五导线挂点;1-11——第六导线挂点;1-12——塔头的一根主材;1-13——塔头的另一根主材;2——塔身;FZT——双回路转角分支塔;FZHZT——分支后左塔;FZHYT——分支后右塔;FZQZT——分支前左塔;FZQYT——分支前右塔;D1——第一导线挂点上悬挂的中相导线;D2——第二导线挂点上悬挂的左边相导线;D3——第三导线挂点上悬挂的右边相导线;D4——第四导线挂点上悬挂的中相导线;D5——第五导线挂点上悬挂的右边相导线;D6——第六导线挂点上悬挂的左边相导线;N1、N2、N3、N4、N5、N6——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3,一种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为梯形柱体,塔体由塔头1和塔身2组成。塔头1的顶部设有用于悬挂地线的五个地线挂点,五个地线挂点分别为第一地线挂点1-1、第二地线挂点1-2、第三地线挂点1-3、第四地线挂点1-4和第五地线挂点1-5,第一地线挂点1-1、第三地线挂点1-3、第四地线挂点1-4和第五地线挂点1-5分别设于塔头1顶部的四个顶角上,第二地线挂点1-2设于第一地线挂点1-1、第三地线挂点1-3之间,第二地线挂点1-2到第一地线挂点1-1的距离与第二地线挂点1-2到第三地线挂点1-3的距离相等。第一地线挂点1-1上悬挂分支前左塔的左侧地线及分支后左塔的左侧地线。第二地线挂点1-2上悬挂分支前左塔的右侧地线及分支前右塔的左侧地线。第三地线挂点1-3上悬挂分支前右塔的右侧地线及分支后右塔的右侧地线。第四地线挂点1-4上悬挂分支后右塔的左侧地线。第五地线挂点1-5上悬挂分支后左塔的右侧地线。
塔头1的中部从上至下设有六个导线线挂点,六个导线线挂点分别为第一导线挂点1-6、第二导线挂点1-7、第三导线挂点1-8、第四导线挂点1-9、第五导线挂点1-10、第六导线挂点1-11,第三地线挂点1-3、第一导线挂点1-6、第二导线挂点1-7、第三导线挂点1-8设于塔头1的同一根主材1-12上,第一地线挂点1-1、第四导线挂点1-9、第五导线挂点1-10、第六导线挂点1-11设于塔头1的另一根主材1-13上,主材1-12与主材1-13为塔头1的两相邻主材。第一导线挂点1-6上悬挂分支前右塔的中相导线及分支后右塔的中相导线;第二导线挂点1-7上悬挂分支前右塔的左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右塔的左边相导线;第三导线挂点1-8上悬挂分支前右塔的右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右塔的右边相导线。第四导线挂点1-9上悬挂分支前左塔的中相导线及分支后左塔的中相导线;第五导线挂点1-10上悬挂分支前左塔的右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左塔的右边相导线;第六导线挂点1-11上悬挂分支前左塔的左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左塔的左边相导线。
第三地线挂点1-3与第一导线挂点1-6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5m。第一导线挂点1-6与第二导线挂点1-7之间的垂直距离为6.0m。第二导线挂点1-7与第三导线挂点1-8之间的垂直距离为6.0m。第三导线挂点1-8与第四导线挂点1-9之间的垂直距离为6.5m。第四导线挂点1-9与第五导线挂点1-10之间的垂直距离为6.0m。第五导线挂点1-10与第六导线挂点1-1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6.0m。
所述塔头1从上至下坡度不变。塔身1由角钢构成。
所述塔身2从上至下坡度不变。塔身2由角钢构成。
所述塔头1与塔身2连接处变坡。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之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FZT的布线方法为:
设定双回路转角分支塔FZT线路的前进方向,在双回路转角分支塔FZT线路的前进方向左侧设置分支后左塔FZHZT,前进方向右侧设置分支后右塔FZHYT;双回路转角分支塔FZT线路的前进方向左后侧设置分支前左塔FZQZT,前进方向右后侧设置分支前右塔FZQYT。分支前左塔FZQZT、分支前右塔FZQYT、分支后左塔FZHZT和分支后右塔FZHYT均为常规铁塔。
第一导线挂点1-6上悬挂分支前右塔FZQYT的中相导线及分支后右塔FZHYT的中相导线,分支前右塔FZQYT的中相导线及分支后右塔FZHYT的中相导线均通过D1表示;第二导线挂点1-7上悬挂分支前右塔FZQYT的左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右塔FZHYT的左边相导线,分支前右塔FZQYT的左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右塔FZHYT的左边相导线均通过D2表示;第三导线挂点1-8上悬挂分支前右塔FZQYT的右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右塔FZHYT的右边相导线,分支前右塔FZQYT的右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右塔FZHYT的右边相导线均通过D3表示。中相导线D1、左边相导线D2和右边相导线D3共同构成双回线路的其中一回线路。
第四导线挂点1-9上悬挂分支前左塔FZQZT的中相导线及分支后左塔FZHZT的中相导线,分支前左塔FZQZT的中相导线及分支后左塔FZHZT的中相导线均通过D4表示;第五导线挂点1-10上悬挂分支前左塔FZQZT的右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左塔FZHZT的右边相导线,分支前左塔FZQZT的右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左塔FZHZT的右边相导线均通过D5表示;第六导线挂点1-11上悬挂分支前左塔FZQZT的左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左塔FZHZT的左边相导线,分支前左塔FZQZT的左边相导线及分支后左塔FZHZT的左边相导线均通过D6表示。中相导线D4、右边相导线D5和左边相导线D6共同构成双回线路的另一回线路。
第一地线挂点1-1上悬挂分支前左塔FZQZT的左侧地线及分支后左塔FZHZT的左侧地线,分支前左塔FZQZT的左侧地线及分支后左塔FZHZT的左侧地线均通过N1表示。第二地线挂点1-2上悬挂分支前左塔FZQZT的右侧地线N2及分支前右塔FZQYT的左侧地线N3。第三地线挂点1-3上悬挂分支前右塔FZQYT的右侧地线及分支后右塔FZHYT的右侧地线,分支前右塔FZQYT的右侧地线及分支后右塔FZHYT的右侧地线均通过N4表示。第四地线挂点1-4上悬挂分支后右塔FZHYT的左侧地线N5。第五地线挂点1-5上悬挂分支后左塔FZHZT的右侧地线N6。
使用本实用新型,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采用梯形柱体塔体,可实现分支侧单侧大于90°的转角(转角即为:分支后右塔FZHYT的中心到双回路转角分支塔FZT中心的连线与双回路转角分支塔FZT线路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α>90°;分支后左塔FZHZT的中心到双回路转角分支塔FZT中心的连线与双回路转角分支塔FZT线路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β>90°)(参见图4),相比于现有常规双回线路转角分支塔,取消了地线支架和导线横担,导线、地线可通过相应的挂线金具直接连接到塔体,减少了导、地线水平张力对塔体交叉材的扭力影响,较同级别转角分支塔节省塔材15%左右;取消常规转角分支塔的地线支架和导线横担,取消导、地线横担的双回路转角分支塔塔位的高压线路走廊压缩至常规线路的28%左右,大大节省用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介绍。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2954.3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3(湖南)
授权编号:CN209282750U
授权时间:20190820
主分类号:H02G 3/04
专利分类号:H02G3/04
范畴分类:37D;
申请人:湖南科鑫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湖南科鑫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劳动西路471号湖南科鑫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发明人:李春;彭松枭;吴煌;黄满长;曾祥耀;刘俭;杨学军;樊云龙;罗钰;陈路
第一发明人:李春
当前权利人:湖南科鑫电力设计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美玲
代理机构:43205
代理机构编号: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接地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