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拮抗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芽孢,杆菌,物质,抑菌,砂皮,活性,稳定性。
拮抗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贺春萍,付晓云,梁艳琼,吴伟怀,李锐[1](2019)在《柱花草炭疽菌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及抑菌物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炭疽病(Collectotrichun gloeosporioides)是柱花草上的世界性主要病害,病害发生不仅会影响柱花草的产量,还会降低其营养价值。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并明确其抑菌物质,可为柱花草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策略。本研究采用平皿分离培养法从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的茎、叶中分离产芽孢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对其进行初筛和复筛,并对其中杀菌效果较好的B800、gt2和B621菌株的抑菌物质和生物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初筛、复筛后得到B621、B800和gt2菌株对C.gloeosporioides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9mm、20.6mm、19.9mm,同时3个菌株对橡胶树炭疽病菌、芒果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等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也较强,其抑菌率均在70%左右;3株菌株均具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铁载体和生物膜形成能力;设计常见合成脂肽类物质及合成脂肽类物质关键酶的基因,通过PCR扩增,确定菌株含有合成芬荠素、鞭毛蛋白及抗菌孢子等物质的Hag、Ipa-14、tasA和fenB基因。筛选获得的芽孢杆菌B621、B800和gt2菌株对防治柱花草炭疽病具有潜在的生防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吴翔,谢丽源,甘炳成,陈影,彭卫红[2](2019)在《一株烟草青枯拮抗细菌中活性物质稳定性和粗提物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一株拮抗烟草青枯病原菌效果较好的细菌MT-002-B-7的拮抗活性物质稳定性和成分。【方法】利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拮抗活性物质稳定性,结合红外光谱和GC-MS检测分析拮抗活性物质的成分。【结果】其活性物质和乙酸乙酯的极性相似,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对蛋白酶K、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不敏感,抑菌活性不受保存时间的影响。但当8 w紫外线照射的时间超过8 h,pH<5和pH>8的条件会显着降低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拮抗物质中主要成分初步认为是N-乙酰-3-甲基-1,4-二氮杂双环[4.3.0]-壬烷-2,5-二酮、脂肪酸和酚嗪。(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冯亚龙[3](2019)在《车前子拮抗芳烃受体介导的肾纤维化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前子(Plantaginis Semen)是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 L.)和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d.)的干燥成熟种子,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暑湿泄泻、目赤胀痛、痰热咳喘等症。车前子中主要含有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生物碱、萜类、多糖等成分,具有利尿、降血脂、抗炎、调节免疫、抗氧化、肾保护、肝保护、促排便等药理作用。肾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fibrosis,TI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TIF导致高的死亡率。因此,揭示TIF的病理机制,如何有效防治TIF是医学研究领域的难点之一。芳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在肾脏病中AhR激活,阐明其作用机制,对研究靶向AhR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揭示内源性芳烃类代谢产物通过激活AhR促进肾纤维化,系统研究车前子的化学成分,证明车前子中木脂素和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抑制AhR信号通路而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目的:1.揭示AhR介导肾纤维化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为通过拮抗AhR而抗TIF的新药物提供作用靶点。2.系统地研究利水渗湿中药车前子的化学成分,筛选车前子中拮抗AhR的活性成分,揭示车前子拮抗AhR的活性成分及抗TIF的作用机制。为阐明车前子发挥利水渗湿功效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1.车前子600kg,粉碎后用80%甲醇浸取,加热回流提取,提取后得到浸膏提取物,浸膏提取物再经水混悬溶解,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2.将乙酸乙酯各萃取物分别采用正反相硅胶、MCI、Sephadex LH-20、RP-18、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最终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1H-NMR、~(13)C-NMR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3.选取32只体重为20-25g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1、2和3周的UUO组与假手术对照组,利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cclusion,UUO)法构建TIF小鼠模型,在第1、2和3周收集肾组织,用于病理学及代谢组学研究。进一步用单独的假手术组、UUO组和UUO+GFA组评价车前子中鉴定的化合物GFA抗TIF作用,UUO小鼠灌胃20mg/kg/d的GFA溶液(含0.5%羧甲基纤维素钠),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2周结束处死小鼠收集肾组织,用于病理学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4.选取体重为190-210g的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6肾切除(NX)组与假手术组,每组80只,利用NX法构建CKD大鼠模型,在第0、1、2、3、4、5、6、9、12、20周分别随机选取8只假手术组和CKD组大鼠处死收集血清和肾组织样品,用于生化指标、病理学及代谢组学研究。我们进一步用单独的假手术组、NX组、NX+PHF组和NX+BSA组评价车前子中鉴定的化合物PHF和BSA的抗肾纤维化作用,NX大鼠分别从第9周开始灌胃10mg/kg/d的PHF和BSA溶液(含0.5%羧甲基纤维素钠),假手术组与NX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2周结束处死动物收集血清和肾组织样品,用于生化指标、病理学及代谢组学研究。5.采用硫酸吲哚酚(IS)诱导的大鼠肾小管导管上皮细胞(NRK-52E)实验评价GFA抗肾纤维化活性。6.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清质谱(UPLC-HDMS)研究UUO、NX及药物干预组肾组织中代谢产物的组成及代谢差异,通过基于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模型(LASSO)选取重要的质谱变量,结合质谱碎片信息、数据库检索和对照品比较对重要的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7.采用SWISS-MODEL对小鼠及大鼠AhR蛋白质同源建模,采用Autodock 4.0软件分析芳烃类代谢产物及车前子化学成分与AhR相互作用,通过Pymol与Discover Studio 4.5 Client软件进行相互作用力分析。8.采用病理学方法(HE、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方法(mRNA、western blot、RNA过表达、RNA过干扰)分析AhR及下游靶基因(CYP1A1、CYP1A2、CYP1B1和COX-2)和促纤维化的蛋白(collagen I、α-SMA、fibronectin、vimentin、fibroblast specific protein1、E-cadherin)在UUO小鼠模型和NX大鼠模型及药物干预后肾脏的表达。结果:1.系统的鉴定车前子的化学成分。从车前子80%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33个化合物,包括6个甾体类成分:β-谷甾醇(β-Sitosterol,CQZ-1)、7-氧代-β-谷甾醇(7-Oxo-β-Sitosterol,CQZ-2)、5α-豆甾烷-3,6-二酮(5α-Stigmast-3,6-dione,CQZ-3)、豆甾-4-烯-6β-醇-3-酮(Stigmast-4-en-6β-ol-3-one,CQZ-4)、6β-hydroxycampest-4-en-3-one(CQZ-5),6β-羟基-胆甾-4-烯-3-酮(6β-Hydroxycholest-4-en-3-one,CQZ-6);6个酚类成分:香草酸(Vanillic acid,CQZ-7)、4-乙烯基愈创木酚(4-Vinylguaiacol,CQZ-8)、phloretic acid methylester(CQZ-9)、methyldihydroferulate(CQZ-10)、香草醛(Vanillin,CQZ-11)、5,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CQZ-12);2个木脂素类成分: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ferulic acid ether(GFA,CQZ-13)、threo-guaiacylglycerol-β-ferulic acid ether(CQZ-14);3个黄酮类成分:Barlerisides A(BSA,CQZ-15),5,7,3',4',5'-五羟基二氢黄酮(5,7,3',4',5'-Pentahydroxyflavanone,PHF,CQZ-16),野漆树苷(Rhoifolin,CQZ-17);3个苯乙醇苷类成分:异麦角甾苷(Isoacteoside,CQZ-18)、2-phenylethyl 3-O-(6-Deoxy-α-L-man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CQZ-19)、木通苯乙醇苷B(CalceolariosideB,CQZ-20);5个生物碱类成分:吲哚-3-甲醛(Indole-3-carbaldehyde,CQZ-21)、3-吲哚乙醇(3-Indoleethanol,CQZ-22)、吲哚-3-甲酸(Indol-3-carboxylic acid,CQZ-23)、3-羟基乙酰基吲哚[3-(Hydroxyacetyl)indole,CQZ-24]、acetyl tryptophan methyl ester(CQZ-25);3个萜类成分:3-Oxo-α-ionol(CQZ-26)、3-oxo-7,8-dihydro-α-ionol(CQZ-27)、tricyclohumuladiol(CQZ-28);5个脂肪酸类成分:油酸(CQZ-29)、十八烷酸(CQZ-30)、二十烷酸(CQZ-31)、正二十一烷醇(CQZ-32)和壬二酸二甲酯(CQZ-33)。其中1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车前子中分离鉴定,包括:CQZ-2、3、4、5、6、8、9、11、14、15、16、19、22、24、25、26、27、28。2.UUO导致梗阻肾组织代谢紊乱及激活AhR信号通路。代谢组学研究表明1、2和3周的UUO组与假手术组小鼠肾组织代谢物轮廓存在显着的不同。在正和负离子模式下,鉴定231个差异性代谢产物;在1、2和3周,UUO组50个代谢产物水平存在统计学显着性差异。进一步发现1-甲氧基芘、IS、6-羟基褪黑激素和5-甲氧基色胺水平在UUO组显着升高。分子对接模拟显示这4个芳烃类代谢产物能与小鼠的肾组织中AhR结合位点相互作用。3.UUO诱导AhR激活促进EMT。首先,相对于假手术组,1、2和3周UUO小鼠肾组织细胞核中AhR显着的高表达,而细胞质中AhR显着的低表达,AhR及下游靶基因CYP1A1、CYP1A2、CYP1B1和COX-2的mRNA显着的高表达,这些结果表明进展性的TIF伴随AhR的激活。其次,AhR过表达的UUO小鼠肾组织中1-甲氧基芘、IS、6-羟基褪黑激素和5-甲氧基色胺的水平显着升高;相反,AhR干扰的UUO小鼠肾组织这4个代谢物的水平显着的低于UUO组。AhR过表达的UUO小鼠肾组织中CYP1A1、CYP1A2、CYP1B1和COX-2表达显着的高于UUO组,而AhR干扰的UUO小鼠肾组织中CYP1A1、CYP1A2、CYP1B1和COX-2表达水平显着的低于UUO组。最后,证明促纤维化的蛋白collagen I、α-SMA和fibronectin在AhR过表达的UUO肾组织显着的高于UUO组,而E-cadherin的表达显着的低于UUO组;collagen I、α-SMA和fibronectin在AhR干扰的UUO肾组织表达显着的低于UUO组,而E-cadherin的表达显着的高于UUO组,这些结果证明激活的AhR促进TIF。4.GFA通过抑制AhR信号通路而发挥抗TIF作用。首先,证明GFA能显着的改善UUO小鼠肾组织炎细胞浸润、肾小管的扩张和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GFA下调UUO肾组织细胞核AhR表达水平和上调细胞质AhR的表达水平,这同时伴随下调的AhR下游靶基因CYP1A1、CYP1A2、CYP1B1和COX-2的表达水平;进一步证明GFA显着的下调UUO肾组织中促纤维化的蛋白vimentin、FSP1、collagen I、α-SMA和fibronectin表达、显着的上调E-cadherin表达,这些结果表明GFA抑制UUO肾组织AhR的核易位过程,从而抑制UUO诱导的TIF。其次,体外实验表明10μM的GFA能抑制IS诱导NRK-52E细胞AhR核易位、同时伴随下调CYP1A1、CYP1A2、CYP1B1和COX-2的mRNA表达、进一步显着下调IS导致的上调的collagen I、α-SMA和fibronectin表达并显着的上调E-cadherin表达。AhR siRNA减弱GFA对IS诱导的EMT的抑制作用。最后,GFA下调AhR过表达的UUO小鼠肾组织中collagen I、α-SMA和fibronectin表达并上调E-cadherin表达。5.NX导致紊乱的内源性代谢产物和激活AhR信号通路。首先,基于肾组织代谢组学的PCA结果显示NX大鼠各个时间点(1、2、3、4、5、6、9、12、20周)均能与假手术组大鼠显着的区分开,从1周到20周,随着时间的延长,肾组织代谢产物的改变与肾损伤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其次,采用LASSO方法选择并鉴定206个差异性代谢产物,6个芳烃类代谢产物的含量在NX大鼠的肾组织显着的升高。进一步证明1-羟基芘、1-氨基芘、1-甲氧基芘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NX大鼠肾组织的细胞核AhR的表达显着的上调,而细胞质AhR的表达显着的下调。最后,分子对接模拟证明芳烃类代谢产物能结合到AhR的活性位点。6.黄酮类化合物PHF和BSA通过竞争性拮抗AhR而抗肾纤维化。首先,证明PHF和BSA能显着的降低NX大鼠血清肌酐、血清尿素及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其次,PHF和BSA能显着的下调NX大鼠肾组织细胞核AhR表达,上调细胞质AhR表达。最后,分子对接模拟证明PHF和BSA能结合到AhR小分子结合位点,这些结果表明PHF和BSA能通过竞争性结合AhR活性位点抗肾纤维化。结论:本研究揭示UUO和NX诱导的进展性的肾纤维化导致内源性代谢产物的紊乱,进一步证明内源性芳烃类代谢产物通过激活AhR而促进肾纤维化的机制;从车前子中分离鉴定33个化合物,1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车前子中分离鉴定;首次研究证明车前子的化学成分GFA、PHF和BSA通过拮抗AhR而抗肾纤维化,该研究阐明了车前子发挥利水渗湿功效的药效物质基础,揭示利水渗湿药车前子抗肾纤维化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为开发通过拮抗AhR而抗肾纤维化提供了先导化合物,为车前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伟[4](2019)在《BY细菌拮抗物质特性分析及其对樱桃树“黑疙瘩”病防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及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逐渐认识到在农产品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学农药使用的危害,生物防治逐渐受到重视,而寻求广谱、高效的生防菌株是生物防治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樱桃树“黑疙瘩”病疑似病原菌和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及BY菌和B1菌发酵液的4种机溶剂提取液的抑菌实验,对实验室保存的两株拮抗菌BY和B1进行抗菌谱筛选。结果表明BY菌和B1菌的无水乙醇提取物水溶液对细菌都有抑菌活性,但是只有BY菌发酵液无水乙醇提取物水溶液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B1菌发酵液无水乙醇提取物水溶液对植物病原真菌无抑制作用。因此,获得抗菌谱较广的拮抗菌株BY,对BY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确定BY菌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拮抗菌BY发酵液无水乙醇粗提物经sevag法除蛋白后,薄层层析(TLC)、全波长扫描定性分析,确定BY菌发酵液无水乙醇提取物为多糖类物质。进一步经DEAE-23纤维素柱层析、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得到有抑菌活性的纯化多糖PoⅠ1a,对多糖PoⅠ1a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确定分子量为9.78KDa,并通过气相色谱分析(GC)分析多糖PoⅠ1a是由鼠李糖(5.81%)、岩藻糖(1.77%)、阿拉伯糖(5.29%)、甘露糖(13.90%)、葡萄糖(44.80%)、半乳糖(28.43%)组成。拮抗菌BY发酵液的无水乙醇沉淀的团状物质PoⅡ对羟自由基有清除功能,进一步通过DEAE-23纤维素柱层析得到组分PoⅡ1和组分PoⅡ2,并且两种组分都具有羟自由基(·OH~-)清除和DPPH清除功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拮抗菌BY培养基最佳碳源为麦芽糖(20 g/L),氮源为NaNO_3(0.5 g/L),pH值为6,装液系数为0.4时,拮抗菌BY发酵液无水乙醇提取物抑菌作用最强。温度在30-70℃时,pH值在2-7时对拮抗菌BY发酵液无水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活性无影响。针对陕西省白鹿原地区樱桃树“黑疙瘩”病,选取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田园现代农业樱桃园作为田间实验基地,进行田间防治探究。第一批实验选取5处“黑疙瘩”病的病斑作为实验组Da、Db、Dc、Dd、De,分别做刮去病组织表皮的处理和不处理两种方式,在病组织处涂不同防治液(1号、2号、3号、4号防治液),不同时间观察防治结果。由结果可知,刮去病组织的表层防治效果较好,1号防治液和4号防治液的效果较好。第二批实验选取4处不同樱桃树“黑疙瘩”病斑D1、D2、D3、D4作为实验组,另选取4处不同樱桃树“黑疙瘩”病斑CK1、CK2、CK3、CK4作为对照。实验组的病组织分别做刮去病组织表皮的处理和不处理两种方式,并且分别涂1号和4号防治液。对照组做刮去病组织表皮的处理和不处理,喷无菌水。实验组在不同程度上病情得到抑制,基本无流胶现象,而对照组病情变严重。拮抗菌BY发酵液对樱桃树“黑疙瘩”病的防治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防治周期较长,对于病情较轻的樱桃树“黑疙瘩”病防治效果较好,因此BY发酵液樱桃树“黑疙瘩”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晓春,王泽昊,于志国,席雪冬[5](2019)在《番茄灰霉病菌拮抗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及其抑菌物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新型有效的番茄灰霉病菌天然抑制产物,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从44株采自辽宁各地的放线菌中筛选植物病原真菌拮抗放线菌,通过孢子萌发生长法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番茄灰霉病菌拮抗放线菌的抑菌活性和分类地位,测试高抑菌活性菌株无菌发酵液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并以高分辨率飞行质谱扫描鉴定稀有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产物。结果表明,筛选到13株具有抑菌活性的放线菌,其中SA32、SA33、SA37、SA39、SA45、SA51这6株菌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及其孢子萌发有抑制效果,SA37和SA45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高达75.13%和79.27%,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高达86.25%和93.43%。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SA45聚类于稀有放线菌北里孢菌属,其余5株菌均聚类于链霉菌属。对比高活性菌株SA37和SA45发酵液在-20~120℃、pH值1~14和3种酶(蛋白酶K、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条件下的抑菌稳定性表明,SA45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和稳定性均高于SA37。高分辨率质谱分析不同溶剂提取的SA45活性物质表明,SA45发酵液中不存在已报道的活性物质。综上所述,北里孢菌SA45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高效和稳定的抑菌活性,可能存在新型抑菌物质,其菌株及发酵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喻锦秀,何振,李密,邬颖,彭邵锋[6](2019)在《油茶炭疽病拮抗细菌P-14的拮抗物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解淀粉芽孢杆菌P-14对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拮抗物质,以期为油茶炭疽病的生物农药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酸沉淀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解淀粉芽孢杆菌P-14发酵液中的拮抗物质,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P-14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后的组分a对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成分为C15 bacillomycin D(杆菌霉素D)。此外,共分离得到3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相对抑菌率为(26.19±3.82)%,其中包含苯类物质(benzenes)10种、烷基类物质(alkyls)8种、醇类物质(alcohols)2种、酮类物质(ketones)11种、醛类物质(aldehydes)3种和1种酯类物质(esters)。[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P-14能产生对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的物质,并确定了其拮抗物质种类,为油茶炭疽病的生物农药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内容。(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吴天福,何甜,龙昊知,陈明辉,刘景利[7](2018)在《裸脚菇属菌0612-9拮抗柑橘青霉及绿霉活性物质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霉及绿霉病害会导致柑橘采后腐烂并引起巨大经济损失,裸脚菇属菌0612-9可抑制青、绿霉菌的生长。为探究该菌拮抗病原菌的物质基础及其稳定性,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法等分离,采用牛津杯法和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在不同温度、pH、紫外线照射(UV)、光照和氧化等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裸脚菇属菌0612-9抑制青、绿霉菌生长的活性物质有2种,即I和II,物质I、II对意大利青霉和指状绿霉的EC50分别为95.72、137.36μg/mL和213.61、319.28μg/mL。物质I在高温(121℃)、UV、氧化和较广泛pH(pH2~10)条件下都稳定,光照7 d后抑菌效果有所减弱;物质Ⅱ在100℃及以下和酸性(pH2~7)条件下都较稳定,在光照、氧化下分别处理4、9 d后和UV处理4 h后抑菌效果才开始减弱。说明物质I、II在化学结构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别,两者均有潜在柑橘采后防腐的生防价值。(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郝彦利,汪立平,黄宇良,薛美翠,崔云云[8](2018)在《副溶血性弧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物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取既可抑制食源性致病菌又可抑制水产致病菌的益生菌株,以人畜共患致病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TCC17802)为指示菌,采用点种法初筛以及打孔扩散法复筛,得到1株来源于上海东海海水的H19菌株,其抑菌物抑菌圈直径达(17.16±0.28)mm。通过形态观察及16SrDNA序列分析可知,菌株H19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H19,GenBank登录号:MG383451)。将菌株H19进行抑菌谱试验,探究菌株H19抑菌物的理化性质,并且抑菌物通过硫酸铵沉淀及不同孔径透析袋截留粗提,粗提物经蛋白酶处理及Tricine-SDS-PAGE蛋白质凝胶电泳可知,该抑菌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既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又可抑制大部分革兰氏阴性菌,且具有较好的热、pH以及紫外线稳定性,该抑菌物可能为2种新型抗菌肽,分子量分别在6.5~9.5kDa以及27.0~35.0kDa。由此可见,枯草芽孢杆菌H19所产抗菌肽具有防治食源性疾病以及水产疾病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8年06期)
董格[9](2018)在《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拮抗黄曲霉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AF)具有极强的感染能力,尤其是对花生、玉米和黄豆等造成的强度大,范围广的污染。农作物在生长期,收获期,储藏期以及加工成为食品的过程中,都存在被黄曲霉污染的可能性。黄曲霉毒素的强毒性,强致癌性以及造成的高强度,广范围的污染,使得对黄曲霉防治法的研究越来越急切。经过前人们不间断的研究,发现用生物防治法来防治有害物或有害菌是一种既环保又有效并具有无限潜力的方法。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是实验室从长期被黄曲霉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的一株细菌,它能够产生抑制黄曲霉毒性的活性物质。本课题主要对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产生的抑黄曲霉活性物质的性质进行研究和探讨。主要的研究思路与结论为:(1)调查了曲阜郊区农田中黄曲霉状况,结果发现,夏季条件下的中黄曲霉的数量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数量最少,并且,种植花生的土壤比种植玉米的土壤含有的黄曲霉数量要多。但是,在不同季节,不同土壤中虽然有差异,但对比数据后可以确定,农田土壤中的黄曲霉菌量确实很大,也就是说黄曲霉污染农田现象严重。(2)测定了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具有最强抑菌活性时的培养时间,紧接着对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产抑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分别做了热稳定性实验,pH稳定性实验,紫外稳定性实验,光照稳定性实验和遗传稳定性实验这五个性质实验。实验发现: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最适宜培养时间为培养至48小时;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对温度不敏感,从28℃到121℃处理的结果显示,高温对该物质的活性基本不存在影响;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产抑菌活性物质在强弱酸碱环境中都可以保持有较高的抑菌活性;紫外稳定实验发现,不同时长和不同剂量的紫外照射对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产抑菌活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基本不产生影响;光辐射实验的结果说明,光照对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产抑菌活性物质也不会产生影响,也就是说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产抑菌活性物质在不同时长的光照下,抑菌活性都保持在较高水平。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产抑菌活性物质的遗传性十分稳定,连续传代8代后,其抑菌活性基本没有改变。通过这些性质可以初步推断,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产抑菌活性物质为脂肪态类物质。(3)在实验室条件下,粗略测定出了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产抑菌活性物质抑制黄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μg/mL。然后,进一步探究了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产抑菌活性物质对花生,玉米这些容易受到黄曲霉侵染的农作物的防治作用,经过对比实验,实际验证了W-1产抑菌活性物质确实对受到黄曲霉侵害的作物具有不错的防治效果。(4)对抑菌活性物质从分子水平进行了初步分析。采取PCR扩增技术,对产抑菌活性物质的编码基因进行扩增,然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后,在基因数据库中,对比出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中含有叁个编码抑菌活性物质的基因,分别为:albF,bac D和sfP。这叁个基因所编码的抑菌活性物质按顺序分别为:bacilysin,surfactin和subtilosin,这叁种物质均有抑菌、溶菌的作用。这从基因层面初步推断出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产抑菌活性物质中的抑黄曲霉毒素的有效成分,也更确定了Bacillus mojavensis strain W-1是具有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4)
龙兆雨[10](2018)在《柑橘砂皮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拮抗物质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砂皮病已经成为柑橘的主要病害,影响柑橘的外观从而导致柑橘价格的下降,每年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防治柑橘砂皮病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虽然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药剂毒性较大、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畜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随着高毒农药在我国的禁用,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开发绿色环保、安全的生防菌来防治柑橘砂皮病以及其他的植物病虫害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目标和方向。本研究采集了湖南省长沙市、湘西自治州等地的土壤,并对土壤中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筛选,获得了一株对柑橘砂皮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Y2。通过对其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培养基条件及发酵优化进一步提高其抑制效果,并对拮抗菌Y2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和结果如下:1、采用土壤稀释法,从长沙市、湘西自治州等地选取土质较为肥沃、微生物较为丰富的不同类型的土壤的样品中分离得到227株细菌。初筛以柑橘砂皮病菌为靶标病原菌,直接平板对峙法对土壤分离细菌进行筛选,初筛获得4株对柑橘砂皮病菌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细菌菌株。复筛通过5倍与10倍稀释发酵滤液的方法发现,菌株Y2的发酵液对柑橘砂皮病的抑制作用最好最稳定。其发酵滤液经5倍和10倍稀释液处理后,对柑橘砂皮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69.7%、61.2%。2、通过对菌株Y2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性状测试、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等方法,初步认为,菌株Y2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3、对拮菌株Y2进行发酵条件优化,通过优化培养基的筛选,确定其氮碳源的配方:可溶性淀粉30g/L、蛋白胨4g/L。再对单因素发酵条件进行筛选,确定对菌株Y2的发酵条件为8%的接种量、36小时的种龄、200r/min的转速、pH值为7.0和5天的发酵时间是其最佳条件。4、通过对菌株Y2的代谢产物进行田间防效,发现菌株Y2的发酵液可以对果园中的柑橘砂皮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在试验中菌株稀释50倍的发酵液、稀释100倍的发酵菌液对柑橘砂皮病在叶片上的病斑防治效果分别是66.9%、60.5%。经过高倍数稀释,发酵液对柑橘砂皮病仍有一定防治效果,说明菌株Y2能有效抑制病原菌,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拮抗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一株拮抗烟草青枯病原菌效果较好的细菌MT-002-B-7的拮抗活性物质稳定性和成分。【方法】利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拮抗活性物质稳定性,结合红外光谱和GC-MS检测分析拮抗活性物质的成分。【结果】其活性物质和乙酸乙酯的极性相似,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对蛋白酶K、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不敏感,抑菌活性不受保存时间的影响。但当8 w紫外线照射的时间超过8 h,pH<5和pH>8的条件会显着降低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拮抗物质中主要成分初步认为是N-乙酰-3-甲基-1,4-二氮杂双环[4.3.0]-壬烷-2,5-二酮、脂肪酸和酚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拮抗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贺春萍,付晓云,梁艳琼,吴伟怀,李锐.柱花草炭疽菌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及抑菌物质的研究[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吴翔,谢丽源,甘炳成,陈影,彭卫红.一株烟草青枯拮抗细菌中活性物质稳定性和粗提物成分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9
[3].冯亚龙.车前子拮抗芳烃受体介导的肾纤维化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9
[4].李伟.BY细菌拮抗物质特性分析及其对樱桃树“黑疙瘩”病防治初探[D].西北大学.2019
[5].李晓春,王泽昊,于志国,席雪冬.番茄灰霉病菌拮抗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及其抑菌物质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
[6].喻锦秀,何振,李密,邬颖,彭邵锋.油茶炭疽病拮抗细菌P-14的拮抗物质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9
[7].吴天福,何甜,龙昊知,陈明辉,刘景利.裸脚菇属菌0612-9拮抗柑橘青霉及绿霉活性物质稳定性分析[J].食品科技.2018
[8].郝彦利,汪立平,黄宇良,薛美翠,崔云云.副溶血性弧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抑菌物质特性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8
[9].董格.BacillusmojavensisstrainW-1拮抗黄曲霉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10].龙兆雨.柑橘砂皮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拮抗物质的初步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