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莉刘国晶(山西省太原市太钢总医院神经内科山西太原030003)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本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小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小脑梗死临床症状差异性大,头颅CT早期诊断具有局限性,头颅MRI检出率高,18例患者8例经CT确诊,10例经颅脑MRI确诊,经治疗后病情缓解16例,2例死亡,死亡率11.1%。结论:正确认识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必要时采取MRI检查,可早期正确诊断,提高小脑梗死治愈率。
【关键词】小脑梗死;预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2.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6-0058-01
小脑梗死因发病急,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又容易被继发的脑干损害症状所掩盖,临床容易发生误诊。
现将18例经脑CT、部分经MRI核查确诊的小脑梗死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小脑梗死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55岁,既往有高血压史14例,有糖尿病史9例,有冠心病史5例,有嗜烟史8例,有饮酒史5例。
1.2临床表现:18例患者中以眩晕或头晕为首发症状的14例,占77.8%,头痛伴呕吐起病的4例,占22.2%。18例病例中出现恶心、呕吐的12例,伴行走不稳的12例,小脑性共济失调11例,眼球震颤10例,构音障碍8例,眼球运动障碍7例,交叉性感觉障碍5例。
1.3颅脑CT及MRI:18例中经CT证实8例,另10例颅脑CT未能确诊,行颅脑MRI检查做出诊断。其中在一侧小脑半球13个,小脑蚓部3个,双侧半球的2例。其中重症小脑梗死3例,CT早期未发现梗死灶,但呈现中脑水管扩张,第三脑室、侧脑室扩大,第四脑室受压等征象,说明脑干受压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1.4治疗及预后:给予甘露醇脱水等抗脑水肿药物,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改善循环等药物,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积极处理合并症,病情缓解16例,2例死亡,死亡率11.1%,死亡原因为:小脑扁桃体疝1例,肺部感染1例。
2讨论
小脑梗死在发病早期因小脑受累症状不明显,头颅CI在早期又没有明显的表现,因此临床上易误诊或漏诊[1]。小脑梗死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症状在数小时至数日内达到高峰。多数患者在梗死灶形成前有以眩晕或头晕为主要表现的前驱症状,常伴恶心、呕吐,且常呈反复性发作。眩晕或头晕为小脑梗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本组18例中,14例有眩晕或头晕(77.8%),恶心、呕吐也是本病常见的症状,本组中12例(66.7%)有此症状,由此可见,眩晕、头晕以及伴随出现的恶心、呕吐,在小脑梗死中是十分常见的,发生率高,出现时间早。并且易反复发作,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极其相似,临床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比较常见,而小脑梗死则比较少见,容易被忽略。半数以上患者有眼球震颤,可为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或混合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如走路不稳,站立不稳,持物不稳,肌张力低下,指鼻、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等症状与体征,可出现于半数或半数以上患者。共济失调和眼震是小脑病变的特有体征,具有诊断定位意义[2]。小脑半球损害为肢体共济失调,小脑蚓部损害为躯干性共济失调,可因眩晕卧床而掩盖,也可以因为症状轻微在体检时被忽略。
有一部分意识清楚的小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上小脑体征十分轻微,甚至缺如。部分患者可有复视、一侧瞳孔散大、眼球运动障碍、耳鸣、周围性面瘫、球麻痹及交叉性瘫痪等脑干受损的症状与体征。当梗死范围较大时,或梗死灶周围小脑组织水肿、压迫第四脑室,造成梗阻性脑积水时,患者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剧烈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严重者发生小脑幕切迹上疝乃至小脑扁桃体疝。
有学者按病情进展不同将小脑梗死分为3型[3]:(1)良性小脑梗死,常见,预后良好;(2)假肿瘤型小脑梗死;90%的数小时至10天(平均5天)出现继发性意识障碍及体征加重。(3)昏迷型小脑梗死:发病后短时间内出现昏迷,预后不良[4]。本组18例从临床表现来看,有15例属良性小脑梗死,另3例分别在病后54~72h出现脑干受压症候,属假肿瘤型小脑梗死。
小脑梗死由于缺乏特异临床表现,需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做诊断。脑梗死CT检查24h内常呈阴性,且对脑干和小脑的显示差,故早期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只有对小脑梗死充分认识。掌握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必要时采取MRI检查,方可早期正确诊断,以便采取及时有力的治疗方法,提高小脑梗死治愈率。
小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其次为心脏病、心房纤颤。糖尿病作为动脉硬化的原因,在小脑梗死中也是常见的病因[5]。动脉炎、血液高凝状态等则是十分罕见的病因。小脑的血液供应来自椎基底动脉发出的3对动脉:①小脑后下动脉(PICA)②小脑上动脉(SCA);③小脑前下动脉(AICA)。小脑梗死常因其供血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气体或脂肪栓塞所致。其中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在小脑梗死中最多见。
影像学检查是小脑梗死的重要确诊手段。因此,对于临床上有眩晕、恶心、呕吐而疑似小脑梗死的患者,应尽早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减少误诊和漏诊。小脑梗死如及时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只有少部分大面积梗死易引起颅内压增高、脑疝而导致死亡,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开颅解压或行脑室穿刺引流脑积液减压[6]。
参考文献
[1]罗燕青.小脑梗死12例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61.
[2]SotmSI,LeeH,LeeSR,eta1.Cerbrellarinfarctionintheterritory0fthemedialbranchofthesuperiorcerebrellarartery[J].Neurology,2006,66(1):115—117.
[3]AmarencoP.Thespectrumofcerebellarinfarctions[J].Neurology,1991,41(7):973-979.
[4]李智军.小脑梗死4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22.
[5]KomiyamaM,MorikawaT,NakajimaH,eta1.Emboliccerebellarinfarctioncausedbyspontaneousdissectionoftheextracranialvertebralartery-twocasereports[J].NeurolMEDChir(Tokyo),2000,40(6):310—314.
[6]胡继实,朱新洪,周玉兰等.小脑梗塞的外科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2B):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