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酶活性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性,鉴定,金花,根瘤,放线菌,抗病性,补骨脂。
酶活性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田汝美,宫永超,蒲艳艳,李照君,丁汉凤[1](2019)在《9份栽培大豆品种萌芽期抗衰老酶活性指标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栽培大豆种质资源萌芽期盐胁迫下对抗衰老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9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分别对其种子进行空白对照、0.5%、1%、1.5%四个浓度梯度的盐胁迫处理,培养7天后测定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对POD、SOD及CAT等抗衰老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不断升高,9份栽培大豆品种SOD、POD、CAT的活性大致呈下降趋势,不同盐浓度处理间呈极显着性差异,而耐盐品种与盐敏感性品种之间抗衰老酶的活性同样呈显着差异。临豆10号,菏豆12号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潍豆8号,潍豆9号表现出盐敏感性。筛选出了高抗逆性耐盐大豆品种,为今后抗盐新品种亲本选育提供可靠的理论数据,对盐碱地栽培大豆的大面积生产种植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姚灿,李国友,张彬,郝传发,杨涛[2](2019)在《中高温大曲中嗜热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嗜热真菌对浓香型白酒风味与品质的影响,筛选具有生产应用潜能的酿造功能菌株,从中高温大曲中分离筛选到两株嗜热真菌,经形态生理特征和IT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和Thermoascus aurantiacus。对分离获得的嗜热真菌进行酶活性测定,发现两株嗜热真菌均能产生淀粉酶和酸性淀粉酶,具有应用于白酒生产的开发潜力。(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19年05期)
张爱梅,殷一然,齐汝楠[3](2019)在《产纤维素酶沙棘根瘤内生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沙棘根瘤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内生放线菌为材料,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并对其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进行检测.实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结合CMC-Na刚果红染色水解圈法筛选得到1株高产纤维素酶的放线菌,利用插片法观察其显微形态特征,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出该纤维素酶高产菌为橄榄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活性,并利用单因素法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7.0,温度为28℃、160 r·min~(-1)振荡培养48 h后,该菌株所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最大,酶活性为46.3 U·mL~(-1).(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MATI,UR,RAHMAN[4](2019)在《葡萄品种资源灰霉病抗性鉴定及抗病与感病寄主抗氧化酶、活性氧和茉莉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Vitis vinifera L.)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果树作物,既可以鲜食,也可用来生产葡萄酒、果酱、果汁和果冻、种子浸提物、葡萄干、葡萄醋和葡萄籽油,因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然而葡萄生产上灰霉病(Grey mould)却普遍发生,该病不仅是贮藏病害,更是葡萄生产田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全球每年由灰霉病危害造成的减产损失为20~40%,严重的可达60%以上。灰霉病己成为限制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课题组前期从国内外收集引进葡萄品种资源80余个,开展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鉴定,筛选抗病品种资源,分析抗病、感病葡萄生理机制研究,为培育优质抗灰霉病葡萄新品种提供重要资源。1.对81个葡萄品种基因型的叶片进行了灰霉菌抗性离体接种结果显示,12个葡萄品种抗病(R)、25个易感病(S)和42个高度感病(HS);随后研究了HR基因型葡萄“紫秋”(Vitis davidii)和HS基因型葡萄“雷司令”(V.vinifera),通过离体叶片试验阐明了葡萄宿主对灰葡萄孢的抗性和敏感性机制,比较分析了接种灰霉菌后两种基因型葡萄上的真菌生长情况,活性氧(ROS)反应、茉莉酸(JA)水平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紫秋”高抗性可归因于真菌发育迟缓、ROS产生少、及时升高的抗氧化能力以及高JA水平等,被严重感染的“雷司令”葡萄叶片表现持续的ROS生成和相对不变的抗氧化活性以及低水平的JA。2.对41个葡萄品种基因型浆果进行了抗灰霉菌的评价结果表明,4个品种高抗病(HR),8个抗病(R),18个感病(S)和11个高度易感病(HS)的葡萄基因型;通过检测接种灰霉菌后的菌的生长,ROS响应、JA水平抗氧化酶POD、SOD以及MDA的含量、分析了葡萄‘金手指’的高感病性和葡萄‘东方之星’的高抗病性。研究结果证实,"东方之星"的高抗病性与真菌发育受限制,ROS生成水平低以及抗氧化功能及时提升、高JA水平有关。此外,高感病‘金手指’遭受了严重的侵染与持续的ROS,这可能是因为其相对不变的抗氧化活性和较低的JA水平。3.对两个酿酒葡萄品种的叶片离体抗性试验表明,马塞兰(V.vinifera L.)比法国蓝抗灰霉菌能力更强。通过比较接种灰霉菌后两个品种的真菌生长、活性氧(ROS)和抗氧化系统的表现,进一步分析了马塞兰抗灰霉菌而法国蓝对灰霉菌敏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马塞兰”的高水平抗性可归因于灰霉菌低量的萌发侵染,低ROS水平和抗氧化功能的及时提升。由于“法国蓝”具有相对低的抗氧化能力、因此遭受了严重的感染和持续的ROS积累。(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寿晓岚,朱永泽,胡庆丰,吕火烊,周永列[5](2019)在《犬小孢子菌分离鉴定和胞外酶活性分析及基于ITS序列快速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离纯化、培养特性分析和表型特征鉴定来确定头癣患者病原体犬小孢子菌,检测与分析该菌株胞外酶活性和致病功能,通过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建立了基于ITS序列PCR快速诊断技术。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划线培养,根据真菌学检查确诊犬小孢子菌感染,采用API-ZYM酶活检测系统对该犬小孢子菌临床株分别进行19种胞外酶活性检测;设计真菌5.8S rDNA和28S rDNA基因间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并测序后,运用GenBank的BLAST软件搜索比对,从分子水平确诊犬小孢子菌感染。结果头部皮肤真菌镜检阳性,经培养鉴定为犬小孢子菌;19种胞外酶检测结果显示,12种胞外酶具有活性(其中脂酶2种、肽酶3种、水解酶2种、糖发酵酶5种);该菌株扩增的ITS序列基因片段大小为737 bp,比对结果显示为犬小孢子菌特异性序列。结论犬小孢子菌可导致头癣病,其临床症状及致病机制可能与其所分泌的12种胞外酶活性有关,结合培养特性和临床表现,通过PCR快速诊断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出犬小孢子菌感染。(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唐万达,黄振东,杨琳,万晴,张瑞玲[6](2019)在《泾阳茯砖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鉴定泾阳茯砖茶中的金花菌,探讨其发酵产物的抗氧化酶活性。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泾阳茯砖茶中的"金花菌",通过其ITS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利用抗氧化酶试剂盒测定不同时期"金花菌"发酵液的抗氧化酶活性。结果从茶叶中分离出1株"金花菌"J17,通过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其为赤散囊菌(Eurotium rubrum)。在J17菌株发酵后第1、7、10、14和21天,其发酵液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U/mL)分别为0.22±0.11、1.22±0.13、2.46±1.64、7.35±2.77和45.19±1.5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U/mL)分别为0.06±0.00、0.45±0.00、1.52±0.20、2.35±0.20和2.75±0.37;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U/mL)分别为25.55±10.12、50.90±3.72、76.77±6.75、89.07±3.33和36.34±12.32。发酵14d左右,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较高,与茶砖在发花车间的发花时间一致。茯砖茶沸水冲泡液和沸水冲洗液中POD和CA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沸水冲泡液的T-SOD活性显着高于沸水冲洗液。结论泾阳茯砖茶的抗氧化酶活性与茶砖发花期产生的赤散囊菌有关,泾阳茯砖茶适用于热水冲泡或煮沸后饮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梁倩怡,明飞平,贾军皓,赵培静,李姣清[7](2018)在《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诱导表达AiiA及酶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由于Aii A(Autoinducer inactivation,Aii A)蛋白能有效降解AHLs(N-acyl-homoserine,AHLs),导致病原菌由于群体淬灭(Quornm quenching,QQ)失去生存优势而抑制其致病能力;利用强启动子构建能高效表达Aii A蛋白的枯草芽孢杆菌,检验枯草芽孢杆菌中Pspac启动子表达Aii A蛋白的能力,寻求有效生物防治手段防治病原菌侵害。[方法]通过已知的aiiA基因序列和启动子Pspac序列设计引物,经搭桥PCR搭连启动子Pspac和aiiA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spac-aiiA-PHY300PLK,经酶活反应确定重组菌活性。[结果]成功克隆并搭连Pspac启动子和aiiA基因,Aii A蛋白成功在重组枯草芽孢杆菌C11中表达。经酶活检验,野生菌株和重组菌株Pspac-aiiA-C11有降解信号分子AHLs的能力,但重组菌降解能力更强。[结论]重组菌Pspac-aiiA-C11较野生菌株有更强的降解AHLs效力;要利用工程菌进行生物防治还需进一步提高工程菌表达Aii A蛋白的能力及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刘会凤[8](2018)在《补骨脂种子成分分离、鉴定及抑制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以生物活性导向分离方法,对中药补骨脂种子进行提取分离,以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为目标,并根据其相关光谱核磁数据,确定化合物化学结构。在活性方面,测定其对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T)抑制作用。方法:为探索补骨脂种子中所含的活性化合物,在用甲醇提取补骨脂的种子得到粗提物后,将具有抑制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活性的成分,利用硅胶正相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以及分析或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进一步分离或纯化,并通过对一维二维核磁谱图等光谱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活性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再对所分离出来的单体化合物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体外实验,测定其对DGAT的抑制作用。结果:补骨脂种子甲醇提取物在生物活性导向下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分析核磁数据以及与已知文献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分离所得到的1-13化合物分别是Brosimacutin E(1),补骨脂乙素(Corylifolin)(2),7-O-甲基酮(7-O-Methylluteone0(3),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Bavachinin)(4),Neobavaisoflavone(5),补骨脂宁(Corylin)(6)Corylifol A(7),2-羟基-Δ~3-补骨脂酚(2-hydroxy-Δ~3-bakuchiol)(8),12R,13-diolbakuchiol(9),12S,13-diolbakuchioll(10),12-Hydroxyisobakuchioll(11),补骨脂次素(Psoralidin)(12),Brosimacutin D(13).结论:从补骨脂种子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化合物1-13。这13种化合物都属于已知化合物,化合物1(Brosimacutin E),13(7-O-Methylluteone)是首次从补骨脂中提取出来,化合物4,7,8,9,10,12,13对DGAT1具有特异性抑制作用,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_(50))在68.3±1.5μM至121.1±1.4μM范围之内。化合物4抑制效果最佳(IC_(50)=68.3±1.5μM);化合物11对DGAT2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有效抑制浓度(IC_(50))为137.9±1.1μM。(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12-01)
朱兴华[9](2018)在《产漆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漆酶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含铜的富集培养基,从黑龙江省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白桦林地土壤中筛选分离出3株漆酶生产菌,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以2,2’-连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简称ABTS)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计在420nm下测定并比较了3株菌的漆酶活力,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漆酶活力为: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孙杰,王聚乐,范东艳,辛彦娜,牛丹丹[10](2018)在《藏药陆额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技术对陆额的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陆额的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出13个化合物,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2个黄酮类化合物(槲皮苷、3,5,7,4′-四羟基黄酮)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陆额的提取物及其分离纯化的单体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本文来源于《西藏医药》期刊2018年05期)
酶活性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嗜热真菌对浓香型白酒风味与品质的影响,筛选具有生产应用潜能的酿造功能菌株,从中高温大曲中分离筛选到两株嗜热真菌,经形态生理特征和IT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和Thermoascus aurantiacus。对分离获得的嗜热真菌进行酶活性测定,发现两株嗜热真菌均能产生淀粉酶和酸性淀粉酶,具有应用于白酒生产的开发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酶活性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田汝美,宫永超,蒲艳艳,李照君,丁汉凤.9份栽培大豆品种萌芽期抗衰老酶活性指标的鉴定[C].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姚灿,李国友,张彬,郝传发,杨涛.中高温大曲中嗜热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活性测定[J].酿酒.2019
[3].张爱梅,殷一然,齐汝楠.产纤维素酶沙棘根瘤内生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活性测定[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MATI,UR,RAHMAN.葡萄品种资源灰霉病抗性鉴定及抗病与感病寄主抗氧化酶、活性氧和茉莉酸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5].寿晓岚,朱永泽,胡庆丰,吕火烊,周永列.犬小孢子菌分离鉴定和胞外酶活性分析及基于ITS序列快速检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6].唐万达,黄振东,杨琳,万晴,张瑞玲.泾阳茯砖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酶活性[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
[7].梁倩怡,明飞平,贾军皓,赵培静,李姣清.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诱导表达AiiA及酶活性鉴定[J].生物技术.2018
[8].刘会凤.补骨脂种子成分分离、鉴定及抑制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8
[9].朱兴华.产漆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漆酶活性测定[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10].孙杰,王聚乐,范东艳,辛彦娜,牛丹丹.藏药陆额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西藏医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