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流动度论文-蔡天机

技术流动度论文-蔡天机

导读:本文包含了技术流动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电厂,大流动度,陶粒混凝土,配制技术

技术流动度论文文献综述

蔡天机[1](2019)在《电厂大流动度陶粒混凝土配制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陶粒混凝土配合比的配制和施工技术的试验研究,从工艺技术上解决了陶粒混凝土本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汕尾电厂、湛江电厂等热电厂项目的成功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采用本技术可解决陶粒易上浮、坍落度经时损失大等关键问题,有效的保证陶粒混凝土质量和工程施工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世界》期刊2019年04期)

张立波[2](2013)在《机制砂配制大流动度混凝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机制砂配制的大流动度混凝土和易性差的缺点,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加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并用粉煤灰按不同比例取代水泥等配合比试验验证,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使用机制砂配制的混凝土的易性较差,容易出现离析、泌水现象,需要采取措施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优化;2)在混凝土中加入高性能减水剂和粉煤灰,既可以减小水泥用量,又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本文来源于《科技创业家》期刊2013年20期)

项茹,薛改凤,宋子逵,鲍俊芳[3](2013)在《低流动度强黏结性印尼炼焦煤的配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印尼煤配用较困难的问题,对印尼煤、田庄1/3焦煤等单种煤的煤质和成焦显微结构进行分析,提出5种配煤方案,对配合煤工艺性质和成焦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印尼煤的挥发分大于28%,G值和Y值较高,流动度低,膨胀度高,煤质非常特殊;印尼煤的开始软化温度和成焦粗粒镶嵌结构含量较高,煤质更接近于焦煤;印尼煤可少量替代优质焦煤,但需要合理控制配合煤的流动度和膨胀度。(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袁欢欣,苏藩春[4](2011)在《低流动度半固化片的压合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应用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刚挠板、阶梯板与金属基散热板需求量的增大,相对于纯胶片更为便宜的低流动度半固化片的使用量增多,但由于此类半固化片的流胶量较低而往往容易导致压合白斑。本文对比试验了图形分布、半固化片数量、层压辅助材料、拼板工艺边设计及层压工艺参数等的影响,提出了低流动度半固化片的压合模型,此法有效避免了必须采用低流动度半固化片与FR-4半固化片混压或必需采用额外压合辅材的业界做法;试验并成功采用陪板填充阶梯槽的独特的简单工艺,避免了业界报道的操作相对复杂的迭板方式,可成功避免板凹和板件局部变形的质量问题,希望能对PCB制造业同行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印制电路信息》期刊2011年04期)

马英民,潘国锋,李艳洁,王银玉[5](2010)在《水泥浆密度与流动度自动测量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水泥浆密度与流动度自动测量技术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和软件设计,测量时通过自行设计的水泥浆料斗取样装置并采取电磁铁对料斗底门进行控制,实现了对流入料斗的水泥浆液位进行测量,保证在测量时料斗内水泥浆符合测量要求,单片机系统对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并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实现了对水泥浆进行自动的周期性测量。(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0年03期)

胡检,黄政宇,马宁[6](2009)在《EMC技术对RPC流动度及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EMC(Energetically Modified Cement)技术是一项基于粉磨工艺的新技术.其对RPC性能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试验研究了EMC技术的使用对RPC流动度和各类型高效减水剂的最佳掺量的影响,同时通过试验探讨了EMC技术对RPC各龄期和不同水胶比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MC技术的使用使RPC的流动度降低,且使高效减水剂的最佳掺量也稍有降低,使用萘系减水剂更为明显;另一方面,使用EMC技术后,RPC的1 d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103.4%和27.2%,28 d则分别提高了25.1%和36.6%;同时EMC技术降低了强度对各种因素如水胶比大小等的敏感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李文成,耿国良[7](2007)在《大流动度泵送混凝土与裂缝种类的关系控制技术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现浇混凝土工程结构不同裂缝的性质作了较全面的分析,阐述了不同因素产生裂缝的原因、影响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及解决方法。从泵送混凝土的设计、材料质量控制、施工现场浇筑方法、早期养护及裂缝加固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文来源于《散装水泥》期刊2007年06期)

李文成,耿涛,王瀛新,池洁[8](2007)在《大流动度泵送混凝土与裂缝种类的关系控制技术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浇混凝土工程结构不同裂缝的性质,阐述了不同因素产生裂缝的原因、影响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及解决方法。从泵送混凝土的设计、材料质量控制、施工现场浇筑方法、早期养护及裂缝加固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文来源于《天津建材(2007年第2期 总第134期)》期刊2007-04-03)

李文成[9](2007)在《大流动度泵送混凝土与裂缝种类的关系控制技术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现代化建设正向新的领域发展,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在高强度、高流动性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果。本世纪高性能聚羧酸外加剂在泵送混凝土应用中,水胶比最小达到0.25,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了110 MPa以上。泵送混凝土具有便于城市运输、便于垂直供料的优势,已是当代建设不可缺少的主要方式。(本文来源于《天津建设科技》期刊2007年01期)

王玉宝,姚汝方[10](2003)在《大流动度钢纤维钢管混凝土配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某钢管拱桥钢管混凝土的试验资料 ,分析了掺和料、外加剂、砂率及钢纤维掺量等因素对大流动度钢纤维钢管混凝土流动性及物理力学等性能的影响 .所配制的混凝土具有大流动度、高强、早强、缓凝、坍落度损失小、微膨胀、可泵性好、免振自密实等特性 ,并成功地应用于该桥钢管拱肋的泵送顶升灌注施工 .(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03年02期)

技术流动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机制砂配制的大流动度混凝土和易性差的缺点,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加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并用粉煤灰按不同比例取代水泥等配合比试验验证,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使用机制砂配制的混凝土的易性较差,容易出现离析、泌水现象,需要采取措施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优化;2)在混凝土中加入高性能减水剂和粉煤灰,既可以减小水泥用量,又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技术流动度论文参考文献

[1].蔡天机.电厂大流动度陶粒混凝土配制技术应用[J].混凝土世界.2019

[2].张立波.机制砂配制大流动度混凝土技术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

[3].项茹,薛改凤,宋子逵,鲍俊芳.低流动度强黏结性印尼炼焦煤的配用技术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3

[4].袁欢欣,苏藩春.低流动度半固化片的压合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应用开发[J].印制电路信息.2011

[5].马英民,潘国锋,李艳洁,王银玉.水泥浆密度与流动度自动测量技术[J].电子测量技术.2010

[6].胡检,黄政宇,马宁.EMC技术对RPC流动度及强度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7].李文成,耿国良.大流动度泵送混凝土与裂缝种类的关系控制技术及防治措施[J].散装水泥.2007

[8].李文成,耿涛,王瀛新,池洁.大流动度泵送混凝土与裂缝种类的关系控制技术及防治措施[C].天津建材(2007年第2期总第134期).2007

[9].李文成.大流动度泵送混凝土与裂缝种类的关系控制技术及防治措施[J].天津建设科技.2007

[10].王玉宝,姚汝方.大流动度钢纤维钢管混凝土配制技术[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3

标签:;  ;  ;  ;  

技术流动度论文-蔡天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