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湘西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湘西,从文,小说,地缘,悲剧,形象,两性关系。
湘西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许露予,石秋仙[1](2019)在《浅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悲剧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乡土小说中的风物净土和性灵带来的是极致的美的感受。然而,美在作品中不是作为主角而独立存在的,在美的包裹下,总有淡淡的如泣如诉的哀愁,像一缕缕薄烟存在着,并且在沈从文的作品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清晰,逐渐深沉。本论文将通过悲剧的具体体现,和其源头来论述沈从文小说里的悲剧意识。(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3期)
王晓冬[2](2019)在《刍议小说《湘西秘史》中的民俗风情》一文中研究指出《湘西秘史》是作家李怀荪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创作的一部集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人性情感为一体的长篇小说。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间交织的爱恨情仇等,在湘西独特的地域文化的渲染烘托下积淀,从而显示出别具风格、蕴藉深厚小说特色。因此,《湘西秘史》不仅仅是一部简单地通过情节推动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性特点的小说,更重要的是它透过文字折射出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下形成的湘西独特的民俗风情。本文就《湘西秘史》中民俗风情的刻画展开论述,重点研究小说对湘西独特地域文化的反映。(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3期)
张恋[3](2019)在《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们心目中,沈从文天生就是一个咏唱抒情牧歌的诗人,他的重要创作总是离不开爱与美与自然,弥漫着梦幻般的神秘情调。他用自己独特的笔墨和文体精心构建的"湘西世界"表现了湘西下层乡民特异的"生命形式",张扬健康、单纯、真挚、淳朴的人生。他在湘西小说中对"生命形式"的把握是与湘西清新明丽、美丽生动的自然风光,与湘西新鲜奇异而富于吸引力的村风乡俗,与湘西社会现实环境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0期)
杨倩倩[4](2019)在《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爱情叙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所创造的湘西世界代表与追求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状态与生命状态,本文主要结合沈从文的具体小说作品阐释沈从文小说中的通过心理描写、民歌象征进行的爱情叙述及悲剧爱情叙述对人性与生命存在的意义指向。(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13期)
周爱勇[5](2019)在《从“湘西世界”到“巫傩叁部曲”:论肖江虹乡土文化小说的承创》一文中研究指出70后作家肖江虹出道不算早,也不丰产,却是一个匠心独运的作家。从2007年发表小说至今,肖江虹十年仅发表一个长篇,不足二十个中短篇,结集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两部,共计约一百万字,年均十万字左右。相比丰产作家,肖江虹的创作速度已经够慢,但他仍然保持清醒的警惕。当创作溢出其预设的出版量后,肖江虹发出自觉的提醒:"到了不得不思考的时候了。扪心自问:对文学,你还抱有虔诚的敬畏吗?对自己的(本文来源于《扬子江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黄露[6](2019)在《沈从文湘西小说男性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沈从文是一朵奇葩。他既不是高校学子出身,也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全靠湘西生活体验和北漂生活的经历,在北京文化圈打下了一片天地,甚至成为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没有像五四时期文学家那样把眼光局限于西方,而是回溯到传统文化中去汲取养分。正因如此,他所塑造的男性形象才显示出不一般的独特性。他们既有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正直和慷慨气质,又表现出健康、雄强的自然特质。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叁章。第一章探析沈从文湘西小说男性形象成因。这些男性形象的成因复杂多样。首先是沈从文自身成长经历中的缺父体验在他内心深处种下了自卑的种子。早期军营生活中的杀戮体验既让他过早的认识到生活的真实,也让他笔下的男性形象表现出生命内部的更深蕴含;其次,楚人血液和湘西巫傩文化的影响,让他笔下的男性人物形象时常处于一种癫狂状况;再次,传统文化中儒道思想的影响,让这些男性形象既有道德规范的美,又有愚昧迂腐的一面。道家思想的浸染也赋予这些男性自然随性之美;最后,现代文明的冲击更体现出沈从文内心深处的忧患意识,也实现了对湘西故土的彻底依皈,沈从文通过塑造这些符合传统文化和湘西文化底蕴的完美男性群像,来表现理想的人生形式,隐喻一个完美的中国形象,进而将湘西少数民族的剽悍、雄健的生命活力注入到急需重塑的现代人的灵魂中。第二章梳理和概括沈从文湘西小说男性形象的类别与特征。笔者认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男性形象类型多样,而且形态各异。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代表湘西原始活力的野性男性,象征权利和正义的男性老者,蕴含神性的完美男性,以及带有文化劣根性的懦弱男性。其每一大类型均有自己突出的性格特征。第叁章首先系统论述了沈从文笔下男性形象蕴含的审美价值,即与女性形象的互补互衬,对神性和人性的张扬;然后总结了这些形象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如对传统文化和男权文化的反叛,对现代文化的拒斥。最后,总结了沈从文所塑造的男性形象的局限性。如沈从文塑造男性时有明显的女性化倾向,同时由于沈从文运笔太过写意,所以男性总是作为一个朦胧模糊的意象出现,不够具象等等。(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徐金洁,韩天[7](2019)在《沈从文小说中湘西地域的两性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小说以两性关系为基础描绘了湘西独特的精神风貌,将湘西的千里沅水和五陵山系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以通透澄净的语言描摹出来,使人得以一睹化外之地的秀丽风情。本文主要围绕沈从文小说中呈现的湘西地域的两性关系的特点及其成因展开以此探求沈从文笔下的世外桃源。(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6期)
陶凯丽[8](2019)在《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空间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现代文坛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沈从文的作品凭借着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而学界对沈从文作品的研究却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严格来说,人们对沈从文作品的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凌宇发表的《沈从文小说的倾向性和艺术特色》一文,凌宇之后,沈从文的作品像埋藏了许久的宝藏一样被人重新发掘,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目前,研究者们已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沈从文小说进行了全景式的探究分析,尤其是湘西系列小说,更是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其内容不仅涉及社会学、民俗学、还涉及到叙事学、美学等等,但在众多湘西小说研究中,涉及到空间叙事的却很少。本文则意从空间叙事角度着手对沈从文湘西小说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本文在探讨湘西小说的空间叙事前,首先在绪论部分探讨了空间叙事理论。这一部分又重点探讨了国外空间叙事的来源以及艰难的发展过程,在此期间有哪些重要人物的重要理论对空间叙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探讨了空间叙事概念性问题。文学上的空间问题,最先注意到并对其进行研究的是美国评论家约瑟夫.弗兰克,他在1945年提出了“空间形式”的概念,并且结合诸多西方现代经典文学作品深度探讨其背后隐藏的空间形式问题。继弗兰克之后许多研究者也开始尝试从空间角度对叙事文本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最后,本文对福柯的空间理论也进行了较细致的解读。福柯认为空间具有一种隐形的政治权力意识,这种政治权力意识通过空间作用于身体,对身体进行着一定的规训和惩罚。此外,本文对国内空间理论也稍有涉及。国内对空间理论的研究和关注与西方相比较晚,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空间问题的探究热潮才逐渐传入国内。最先在空间领域取得成果的是暨南大学的张世君教授,张教授在她的着作《<红楼梦>的空间叙事》一书中不仅探讨了《红楼梦》空间叙事的层次问题,而且还探讨了叙事意象的功能问题以及空间叙事的概念问题。而2014年龙迪勇出版的《空间叙事学》一书,是国内至今出版的唯一一部叙事学专着。该书详尽、系统的探究了空间的叙事与意识活动、叙事作品中的空间形式以及空间元素的叙事功能等一系列问题,使得该书成为空间叙事学的奠基之作。本文第二章研究的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空间叙事的成因。沈从文幼时在湘西的成长体验和空间感受给了他很大的影响,这种体验和感受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日后的写作。而成年后在初入都市和1934年第一次回乡的经历都给了他很大的影响。这种不同的人生经历导致他在塑造湘西时有不同的叙事特点。儿童时期和初入都市时,沈从文对湘西都是持赞美态度的,尤其是刚到北京的那段黑暗的日子,让他对湘西极力的美化,企图用湘西的美好与都市及知识分子进行对抗。而当他第一次回乡后,发现一切皆不同了,美好的人性在逐渐消失,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渐趋颓废,他再次观察和思考到了从前忽视的东西,希望用小说揭示湘西人的悲剧根源,重塑民族品格。第叁章探讨的是沈从文湘西小说具体空间叙事和功能以及空间的结构特征,具体空间主要有封闭的自然空间、复杂的社会空间、原始的文化空间这叁类。封闭的自然空间是湘西的地理环境导致的,这样的封闭空间造成人们与外界断绝了联系,思想和身体都被这个天然的空间给规训了,因而沈从文笔下的人们是善良纯净的,但同时他们也是迷信愚昧的。复杂的社会空间分为叁种:纯良的人际关系、淳厚古朴的民风、民间的陈规陋习。社会空间的建构有助于有利于揭示社会现状,探究作家的创作动机。而文化空间则是渗透、浸染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对人们的身体和精神进行惩罚和规训。因而文化空间的建构也是推动情节发展、构建叙事脉络的关键一环。而在小说的结构特征方面,最突出的特征则是环形结构和嵌套结构。环形结构暗示人物悲剧命运的循环。嵌套结构使故事的场面在无形中得到了延伸。第四章探讨的是身体和空间的权力政治。具体讨论了身体和空间的关系以及身体和空间权力政治。身体和空间的关系是权力利用空间对身体进行规训,但是当空间对身体压迫到一种极限程度时,身体也会进行反抗。反抗的形式有身体的出逃和身体的毁灭两种形式。而身体和空间权力政治是从局部身体和性别身体来考察的。局部身体主要是透过眼睛显示空间权力政治的规训,在性别空间方面,男性是空间话语的拥有者,女性则是空间权力政治的压迫者和规训者。(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2-01)
张盛泰[9](2019)在《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地缘道德景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湘西小说整体上呈现出一道建立在区域文化历史演变和作者文学虚构双重基础之上的地缘道德景观。在这个宏大叙事结构内,地貌变化和文化、道德面貌变化存在着系统对应:从西部高山的苗族部落文化到河谷丘陵地带的汉苗混合文化,再到沅江下游的汉族儒家封建文化,随着地势的递减,社会道德相应堕落。湘西小说所描绘的汉苗对照、城乡对立受此总体格局的影响。纵向看,湘西小说继承发扬了中国悠久的地缘思维传统;横向看,沈从文作品同20世纪初兴起的西方现代主义遥相呼应,显示出同五四新文学主流迥异的文学趣味和品格。总体上,湘西小说表现出共时性或历史空间化、多元杂糅性、包容性和延展性、单篇作品相对独立性和各篇章之间的关联互动性、传统性,以及包括现代主义的现代性等特点。湘西小说还带有鲜明的地缘文化政治的色彩,是沈从文建构个人文化身份的重要方式。(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江紫娟[10](2019)在《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中少女形象的美学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中出现过众多的少女形象,如《萧萧》中的萧萧、《叁叁》中的叁叁、《阿黑小史》中的阿黑、《边城》中的翠翠以及《长河》中的夭夭,这些可爱的少女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多彩的湘西少女图谱,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沈从文笔下所描写的那个边远神秘的湘西世界提供了鲜活的可感性。而这些少女在作家的笔下又无一不是天真可爱、纯洁美好的,仿佛都是作家眼中"美"和"爱"的化身。本文意在通过对这些少女形象的分析揭示出沈从文在她们身上所寄托的一种美学追求。(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湘西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湘西秘史》是作家李怀荪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创作的一部集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人性情感为一体的长篇小说。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间交织的爱恨情仇等,在湘西独特的地域文化的渲染烘托下积淀,从而显示出别具风格、蕴藉深厚小说特色。因此,《湘西秘史》不仅仅是一部简单地通过情节推动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性特点的小说,更重要的是它透过文字折射出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下形成的湘西独特的民俗风情。本文就《湘西秘史》中民俗风情的刻画展开论述,重点研究小说对湘西独特地域文化的反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湘西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许露予,石秋仙.浅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悲剧意识[J].北方文学.2019
[2].王晓冬.刍议小说《湘西秘史》中的民俗风情[J].北方文学.2019
[3].张恋.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J].北方文学.2019
[4].杨倩倩.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爱情叙述[J].作家天地.2019
[5].周爱勇.从“湘西世界”到“巫傩叁部曲”:论肖江虹乡土文化小说的承创[J].扬子江评论.2019
[6].黄露.沈从文湘西小说男性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7].徐金洁,韩天.沈从文小说中湘西地域的两性关系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9
[8].陶凯丽.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空间叙事[D].安徽大学.2019
[9].张盛泰.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地缘道德景观[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江紫娟.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中少女形象的美学追求[J].教育教学论坛.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