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界论文_付文中

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学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美国,学界,范式,日本,战略,中国,美日。

美国学界论文文献综述

付文中[1](2019)在《儿童自然/户外体验及相关问题研究——基于美国学界的文献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儿童在自然环境或户外空间中的直接体验锐减,以致于患了"自然缺失症"。儿童户外自然体验锐减的原因包括电子科技产品的诱惑、各类恐惧症人群的到来、学校教育模式欠科学、自然空间的不可及性等。户外自然体验的多少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与福祉、儿童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和关心、儿童与社群之间的联系。促进儿童自然体验需要社会各界人士从多方面助力,如鼓励更多的儿童和家庭定期到户外活动,给予孩子更多户外玩耍的时间,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和关心自然等。(本文来源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华[2](2019)在《转向与超越:美国学界的五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早期的五四研究主要局限在思想史领域。1970年代以来,受新文化史和全球史的影响,美国的五四研究出现路径转向,开始从政治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地方史、全球史等视角发掘新的学术增长点。与此同时,受美国中国学从"冲击—回应""传统—现代"到"中国中心观"范式变迁的影响,美国学者开始探讨五四运动的传统因素和五四运动在地方的表现等问题。受后现代史学的启发,美国学者试图以探求多元现代性和"去五四中心化"的研究路径来超越"五四范式"。美国的五四研究呈现出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从宏大叙事的五四到解构的五四、从五四到非五四的趋势,但缺乏中国本土五四研究中的现实关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春来[3](2019)在《美国学界对中国经济威胁论错误观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日益相互依赖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部分美国学者不断鼓吹所谓"中国经济威胁论"。他们先后炮制了所谓中国制造威胁论、中国贸易威胁论、人民币汇率威胁论、中国经济模式威胁论等形形色色的错误论调。(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31期)

刘子奎,朱杰[4](2019)在《美国学界关于冷战时期出口控制政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出口控制是美国与地缘政治对手进行争夺以实现其冷战战略和外交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工具,它极大影响了西方同盟内部的关系和世界经济版图,强化了东西方经济对峙,甚至塑造了冷战双方的战略态势。美国学界对美国冷战时期出口控制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兴起、发展和冷战后的新开拓叁个阶段。围绕出口控制效果、出口控制与西方同盟关系、经济战还是战略禁运和巴统等四个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美国学界对出口控制的研究拓宽和深化了冷战国际史研究的领域和深度,有助于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与认识冷战,但在研究视角、文献资料和研究重点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19年05期)

祝贺[5](2019)在《验证还是质疑:美国教育学界对蒙台梭利教育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美国出现了短暂而集中的传播,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美国教育学界对蒙氏教育的质疑与批判,目前国内外对这些质疑与批判的深入分析还不多见。当时在美国教育学界占主流的教育心理学者、进步主义教育学者和福禄贝尔主义者大多对蒙台梭利教育持批判态度,他们从哲学与心理学基础、课程体系两个层面批判蒙台梭利教育,认为其理论落后于时代,其课程体系忽视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想象力,限制了幼儿的自由。这些批判反映了美国教育学界对外来理论不盲从的谨慎态度,并促进了蒙台梭利教育的美国化。当前我国教育学界在引入西方教育理论时热衷于阐释、验证,几乎没有批判、质疑的声音,这种状况不利于原创性教育理论的提出。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教育学者首先应树立文化自信,以平等的心态和视角看待西方教育理论,其次应在反思性批判的基础上对外来教育理论辩证吸收、大胆扬弃,最后应扎根中国的教育实践,才能更好地吸收西方教育理论的精华,促进原创性教育理论的产生。(本文来源于《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吴怀中[6](2019)在《美国学界对日本安全政策的理论研究——兼论沃尔兹的新现实主义预言是否终将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后,尤其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其国家安全政策成为国际关系学界的经典研究命题之一,也是相关论争的重要案例和现实焦点。典型现象就是建构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之间展开的解释"日本之谜"的"20年论争"。"日本之谜"是冷战后由建构主义者针对"沃尔兹预言"即日本强大后理应成为典型军事大国的论断而提出并加以驳论的议题,现实主义者当初处于守势。但时移事异,趋势变为建构主义的势力范围愈显逼仄,其解释力在21世纪的新事态面前渐失优势,而现实主义则逐步扩大了对日本安全政策的话语权重,对建构主义展开了"否定之否定"的理论竞争。与此相关,由于现实主义理论的逻辑较有力地解释日本最重要的安全政策及实践场域,自由制度主义似只能解释日本的"非核心"与"外围"政策,这种理论研究范式与路径的演化,使人联想肯尼斯·沃尔兹的"论断"是否在长线上终将预言日本的战略走向?当然,国际关系理论的高度简约性决定了一种理论往往只解释国际关系的某一方面,"后叁大理论"时代亟须对日本安全政策进行更多元复合、折中主义的理论探析。这对中国学界从理论上探究、完善对日本安全政策的解释并以此指导战略预测提出了新使命。(本文来源于《日本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张晓磊[7](2019)在《冷战后美国学界的日本安全战略研究评析——兼论日本安全战略的走向及对中日安全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国际秩序正处于剧烈变动期,梳理冷战后美国学界的日本安全战略研究在国际关系的理论和现实层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梳理冷战后美国学界相关文献,可将冷战后30年日本安全战略的演变大致分为叁个阶段——"漂流"期(1989—1999年)、共识形成期(1999—2009年)和酝酿期(2009年至今)。美国学界在这叁个时期的研究各有侧重,但没有超出西方国际关系叁大主流学术流派或叁组核心命题的外延,只是随着国际关系实践进程因应现实需求而在不同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展望日本安全战略的未来走向,其具有可塑性、综合性和现实性叁个明显的特性。当前中日关系的改善更大程度上来自于双方的内在战略发展需求,而非仅仅受限于美方压力,日本的战略文化思维有一定程度的转变,双方寻求共同战略利益的动力日益增强,也具备凸显共同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操作空间。(本文来源于《日本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张淼[8](2019)在《实践的哲学:美国学界对中国哲学的一种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哲学在美国哲学界处于非主流乃至边缘的地位,这与美国学界对哲学的认识传统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近些年来,一些美国学者也在反思和重新看待哲学和其他非主流哲学,他们对哲学概念的重新思考,确认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同样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们强调实践哲学在当代哲学的重要性,并以此来分析和研究中国哲学,从而使中国哲学本所具有的实践性得以彰显,实践的哲学是当代美国学界对中国哲学的一种新的认知。(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戴正,洪邮生[9](2019)在《美国学界对“灰色地带”挑战的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不复存在,苏联的解体导致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独享"单极时刻"而难以受到制衡。然而,作为一种对美国霸权地位非传统挑战的概念,"灰色地带"最近受到美国学界热议。美国学者认为"灰色地带"挑战以其"修正主义性"、不对称性、模糊性和渐进性的特点正在对当前的国际秩序造成缓慢却持续的破坏,而俄罗斯与中国这两个"修正主义国家"被认为是"灰色地带"策略的主要使用者,俄罗斯将克里米亚并入其领土、介入乌克兰内战的行为以及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动被美国学界视为使用"灰色地带"策略的典型案例。但是,"灰色地带"这一概念本身存在定义不清、内容含糊的缺陷,它实质上反映了美国学界对于美国霸权地位的不自信以及未来大国竞争加剧的忧虑。随着美国重新强调大国博弈将是未来国家安全的重要关切,其对中俄两国的行为举动将投以更多关注,这对今后国际秩序的发展演变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为此,中国应跟踪美国学界对"灰色地带"的讨论,并加强对大国博弈加剧趋势的关注,谋划好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国际展望》期刊2019年04期)

马涛[10](2019)在《美国学界关于身份政治的反思与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以来,美国政治急剧右转,政治极化成为美国的新常态。特朗普特立独行,不守常规,毫不顾忌"政治正确",不断挑动美国社会的神经,挑战全球化格局,既遭到精英阶层的普遍抵制,又赢得普通民众的坚定支持。如何理解"特朗普现象"或"特朗普主义",成为美国知识界近年来关注的重大问题。其中,反思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成为认识当代美国政治与社会变局的焦点。马克·里拉(Mark Lilla)与福山先后发表文章和出版(本文来源于《当代美国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美国学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早期的五四研究主要局限在思想史领域。1970年代以来,受新文化史和全球史的影响,美国的五四研究出现路径转向,开始从政治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地方史、全球史等视角发掘新的学术增长点。与此同时,受美国中国学从"冲击—回应""传统—现代"到"中国中心观"范式变迁的影响,美国学者开始探讨五四运动的传统因素和五四运动在地方的表现等问题。受后现代史学的启发,美国学者试图以探求多元现代性和"去五四中心化"的研究路径来超越"五四范式"。美国的五四研究呈现出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从宏大叙事的五四到解构的五四、从五四到非五四的趋势,但缺乏中国本土五四研究中的现实关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学界论文参考文献

[1].付文中.儿童自然/户外体验及相关问题研究——基于美国学界的文献考察[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9

[2].杨华.转向与超越:美国学界的五四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李春来.美国学界对中国经济威胁论错误观点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

[4].刘子奎,朱杰.美国学界关于冷战时期出口控制政策的研究[J].世界历史.2019

[5].祝贺.验证还是质疑:美国教育学界对蒙台梭利教育的批判[J].学前教育研究.2019

[6].吴怀中.美国学界对日本安全政策的理论研究——兼论沃尔兹的新现实主义预言是否终将实现?[J].日本学刊.2019

[7].张晓磊.冷战后美国学界的日本安全战略研究评析——兼论日本安全战略的走向及对中日安全关系的影响[J].日本学刊.2019

[8].张淼.实践的哲学:美国学界对中国哲学的一种认知[J].南京社会科学.2019

[9].戴正,洪邮生.美国学界对“灰色地带”挑战的认知[J].国际展望.2019

[10].马涛.美国学界关于身份政治的反思与对话[J].当代美国评论.2019

论文知识图

美国GDP年度增长率叁大引文库关于智力资本的...1900-2000年美国人口增长率地域空间分...解密流态化 情系颗粒学——访中国科学...主要品牌战略决策、卡尔 马克思或者约翰 梅纳德 凯恩

标签:;  ;  ;  ;  ;  ;  ;  

美国学界论文_付文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