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包山楚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名物,通假,声母,用字,章法,人名,上古。
包山楚简论文文献综述
孔楠楠[1](2019)在《浅析包山楚简书法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山楚简的文化内涵极为广泛,笔法简单,中锋行笔,用力均匀,略存古风,字势倾斜,体态扁方,结体排迭绵密,呈现圆实沉郁之感,并且风格具有多样性:粗旷豪迈,墨色浓重,结体方正;自由浪漫,纤巧柔媚,娟秀细腻;平易含蓄,神采爽朗,含蓄蕴藉等等。本篇论文主要说明了研究包山楚简的时代背景,列举出包山楚简中的一些用笔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了包山楚简的书法风格。(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08期)
黄雪嫚[2](2019)在《包山楚简《疋狱》84简补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山楚简是1987年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包山二号墓中的一批竹简,新见字远超此前出土的楚简,使得楚系文字总量激增,为楚系文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很多学者都对《疋狱》84号简■字进行过考释,结论并不一致。通过对包山楚简"余"旁系列字形的分析,可以发现,"竖笔穿透"比"横画上曲"更具有说服力,这两个字中间竖笔明显是穿透的。同时,根据对战国时期其他楚简中的"余"系列字和"宗"系列字的分析结果,可以推断,这两个字形的右半部分应释为"余"。因此,包山楚简《疋狱》84号简的姓氏疑难字应释为"徐"(或"?"),而非"■"。(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9年04期)
刘国胜,孙梦茹[3](2018)在《包山楚简人名补释及取名用字特徵》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山楚简的人名资料十分丰富,其中有不少在字词考释方面还存在疑难。对司法文书《廷志》简119"秀刍""秀亚"、简25"玉娄?楃w"、简87"陈果"等人名,我们作了重新释读。包山楚简人名的书写有完整姓名和单写名字两种形式,两者在使用上没有严格规定。包山楚简的人名用字表现出多样性,名字中使用喜庆吉祥字、压胜字、地名、动植物名、干支名的情况较普遍,反映了当时的取名习俗。(本文来源于《简帛》期刊2018年02期)
刘琴勇[4](2018)在《《包山楚简》通假字反映的上古声母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山楚简》从出土到现在已经有叁十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本文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其中的通假字,归纳总结其反映的上古声母具有如下特点:轻重唇音不分;章组、知组归入端组;庄组与精组混而不分;匣母一分为二等;有丰富的复辅音声母以及清浊混用。(本文来源于《历史语言学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程鹏万[5](2018)在《从竞之渔鼎自名谈包山楚简265号简上的“鑐”》一文中研究指出竞之渔鼎出土于河南上蔡郭庄楚墓。该鼎形制~①:有盖,盖沿微内敛,平沿方外唇,顶微上鼓,盖顶中心为活动的圆环钮,钮座为半圆拱形双头兽状,与盖顶铸接在一起。器身子口微内敛,两附耳,平沿微内斜,外唇面较高,唇下有凸起的一周微抹角方形,深弧腹,下腹部可分为明显的上下两部分,上腹弧形略内收,下腹部明显内收,大圜底近平,叁蹄足。鼎图及铭文见右~②。(本文来源于《古文字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史杰鹏[6](2018)在《包山楚简中“××为李”之“李”试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包山楚简中,经常出现一个上面为"来",下面为"子"的字,以前有"孛、淆、孝、孚"等多种释法~①,我在二十多年前读研时,曾写过一篇作业,认为这个字就是"李"字。那时资料流通不如现在快捷,后来我才知道,之前已经有郑刚、何琳仪等好几位学者释"李",不过由于当时材料限制,这个释读很少有人相信,因为释为"李",确实还有很多相关简文不好解释;但后来根据上博简的新材料,学术界不得不承认,这个字的确就是"李"字。于是,学者们就只能就着"李"字来解释相关简文了,但有些文例的释读,还很难说得到了解决。比如包山楚简中经(本文来源于《古文字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陈斯鹏[7](2018)在《楚玺“谨交”“谨通捕”考释——兼释包山楚简“谨客”》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古玺汇编》着录有如下两方官玺:■0310 ■0335从文字风格来看,此二玺显然应为楚玺。《古玺汇编》释文分别作"东■、郢■迵敷"~①。二玺均出现"■"字,其含义似应有关联,宜放在一起考察。郑超曾引裘锡圭说,释0310后二字为"■(织)室"~②。较早将此二印结合起来考释的是李家浩,他在《战国官印考释叁篇》中肯定释"■"(即"■")之说,读为"职",改释0310号末字为"交",认为"职交"即《周礼》"掌交"的异名;改释0335号"迵"为"过"的省写,读"敷"为"傅",认为"职过傅"可能是主谏之官"司过"的异名~③。(本文来源于《古文字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高书琴[8](2018)在《包山楚简遣册“(飠也)”字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山楚简遣册257号简食品名物词(蜜)(飠也),整理者认为(飠也)借作酏。有学者将其作饼类解,有学者认为应释为蜜(飠它),作糖稀解。本文试从文字学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联系遣册上下文分别探究酏、(飠也)两字的意义,以助于我们更好地判断遣册中(飠也)字的含义。(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8年32期)
梁大伟,刘刚[9](2017)在《包山楚简与宋玉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荆门包山楚简的出土,为宋玉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和研究途径。利用包山楚简的资料,我们对宋玉研究史中的一些有误读、误注、误解之嫌的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并运用简文实证考辨问题的是非与真伪。我们认为宋玉并非先秦宋国王族的后裔,汉武帝祭祀太一不能作为否定宋玉《高唐赋》的佐证,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臣里"不在楚郢都之中,阳城地望在今河南商水,下蔡故都在今安徽寿县,"秦章华大夫"称"秦"是为尊称的姓氏,《招魂》的谋篇布局是据楚人卜筮程序而进行的艺术加工与文学化提升,《对楚王问》"歌于郢中"之"客"不是外来之客而是歌唱专业人士的特称。(本文来源于《中国诗歌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李刚,宋晨睿[10](2017)在《战国包山楚简文字形态设计维度思考——结字规律、轮廓、重心的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笔画的排列和重心的分布是影响汉字构成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包山楚简文字中结字规律的探索及其对轮廓与重心的影响,来探讨叁者间关联性问题。并依照这个理论,举例分析其在现代字体设计中的运用及影响。最后阐述了叁者间的关联性问题,以及对字体设计的启发。(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7年06期)
包山楚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包山楚简是1987年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包山二号墓中的一批竹简,新见字远超此前出土的楚简,使得楚系文字总量激增,为楚系文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很多学者都对《疋狱》84号简■字进行过考释,结论并不一致。通过对包山楚简"余"旁系列字形的分析,可以发现,"竖笔穿透"比"横画上曲"更具有说服力,这两个字中间竖笔明显是穿透的。同时,根据对战国时期其他楚简中的"余"系列字和"宗"系列字的分析结果,可以推断,这两个字形的右半部分应释为"余"。因此,包山楚简《疋狱》84号简的姓氏疑难字应释为"徐"(或"?"),而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包山楚简论文参考文献
[1].孔楠楠.浅析包山楚简书法特色[J].艺术评鉴.2019
[2].黄雪嫚.包山楚简《疋狱》84简补释[J].现代语文.2019
[3].刘国胜,孙梦茹.包山楚简人名补释及取名用字特徵[J].简帛.2018
[4].刘琴勇.《包山楚简》通假字反映的上古声母特点[J].历史语言学研究.2018
[5].程鹏万.从竞之渔鼎自名谈包山楚简265号简上的“鑐”[J].古文字研究.2018
[6].史杰鹏.包山楚简中“××为李”之“李”试解[J].古文字研究.2018
[7].陈斯鹏.楚玺“谨交”“谨通捕”考释——兼释包山楚简“谨客”[J].古文字研究.2018
[8].高书琴.包山楚简遣册“(飠也)”字探析[J].考试周刊.2018
[9].梁大伟,刘刚.包山楚简与宋玉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诗歌研究.2017
[10].李刚,宋晨睿.战国包山楚简文字形态设计维度思考——结字规律、轮廓、重心的关联性[J].装饰.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