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变化机理论文-张国富

稳定性变化机理论文-张国富

导读:本文包含了稳定性变化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表位移,变化机理,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变化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国富[1](2019)在《地铁盾构施工时地表位移变化机理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越来越快,目前在城市地铁建设中,地下暗挖最常用的施工方法为盾构法,具有机械化,安全,快速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盾构施工时对周边地表位移的影响,分析其机理,同时在稳定性方面建立了沉降计算控制方法,以期对相似工程有关计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淼[2](2017)在《库水位升降条件下岸坡稳定性变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库库岸边坡失稳在全世界范围内屡见不鲜,其稳定性状态与库水位升降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天然边坡,而以人工边坡为对象的稳定性变化机理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在库水位升降以及后续地下水浸润线变化的全过程中,人工岸坡的稳定性变化机理同样也是工程师们重点关注的课题。论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粘性素填土质人工岸坡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试图找出影响岸坡稳定性的因素,得出水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机理,据此再进行库水位上升和下降及后续渗流全过程条件下的岸坡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水位上升和下降全过程中岸坡的大致渗流情况、岸坡土体所受剪应力、孔隙水压力和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变化情况,最后尝试归纳了水位升降条件下粘性素填土质人工岸坡稳定性变化的机理。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土体的粘聚力c呈现出随着土体含水率w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减小的速率较为稳定。在含水率增大到某一值后,粘聚力的值趋于稳定,不再随含水率变化而改变。土体的内摩擦角?总体上也呈现出随着土体含水率w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但在含水率增大的某些区间里内摩擦角?会随着含水率增大而增大。(2)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岸坡在水位升降全过程中的渗流情况,并总结出引起岸坡渗流的根本性因素有二,其一是岸坡外水位与岸坡地下水水位之差所具有的位置势能,其二,因为库水位升降导致岸坡土体所受应力变化,从而使土体体积改变或者有改变的趋势,所以产生了超静孔隙水压力,可以视为压力势能。岸坡渗流的情况是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反映。(3)在水位上升过程中,岸坡土体所受最大剪应力值总体上呈现出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水位下降过程中,岸坡土体所受最大剪应力值总体上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4)在库水位上升和库水位下降阶段,岸坡饱和土体区域的孔隙水压力整体都在增大;在之后的地下水浸润线变化阶段,岸坡饱和土体区域的孔隙水压力值都呈现出空间上均匀化分布的趋势。(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4-12)

邓琴[3](2017)在《二氧化氯预氧化含藻水生物稳定性的变化及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水库)常作为我国饮用水水源,由于人类活动排入水体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增多,造成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和藻类水华现象频繁发生。蓝藻和绿藻是湖泊(水库)夏秋季的高发藻种,藻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会给饮用水处理工艺及水质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增加混凝剂投量、堵塞滤池、产生藻毒素和嗅味,以及增加了水中微生物生长需要的碳源,从而降低了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等。为了强化藻类的去除,通常通过预氧化改变藻类表面形态及Zeta电位,来实现强化混凝高效除藻。但是,预氧化过程可能会破坏藻细胞结构,导致胞内有机物释放,产生大量的可同化有机碳(AOC),从而导致水中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我国广泛使用二氧化氯(ClO_2)作为水处理中的预氧化剂,其在氧化处理含藻水过程中AOC的变化规律可以用来快速预测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本课题选择实验室培养的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作为蓝藻和绿藻的代表,主要研究了ClO_2氧化含蓝藻水、含绿藻水、胞外有机物(EOM)和胞内有机物(IOM)的过程中AOC的变化规律及主要作用机理,并探究了ClO_2氧化含藻实际水体时AOC的形成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ClO_2氧化含蓝藻水过程AOC的变化表现为两种规律:当ClO_2剂量为0.5、1 mg/L时,随氧化时间增长AOC含量不断增大,整个氧化过程都是以蓝藻细胞结构被破坏后IOM的释放为主;当ClO_2剂量为2 mg/L时,AOC的变化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的规律,前180 s以IOM的释放为主,AOC持续增大;氧化时间为180 s-300 s时,AOC含量有所下降,是由于ClO_2将IOM再次氧化降解为不易被微生物利用的物质。(2)ClO_2氧化过程中,蓝藻细胞结构和光合作用能力被破坏,蓝藻细胞膜完整性快速降低,引起IOM释放;当藻细胞完整性减小到1%时IOM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胞内物质有延迟释放的现象,DOC的增大能证明蓝藻细胞被破坏。蓝藻细胞光合能力比其膜完整性对ClO_2预氧化更加敏感。ClO_2氧化蓝藻EOM和IOM时,AOC含量变化均表现为先逐渐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且高剂量(2 mg/L)比低剂量(0.5 mg/L)更快地使AOC升至最大值;随着时间的延长,高剂量ClO_2氧化降解的AOC含量也更多,从而降低了AOC的含量。(3)1 mg/L ClO_2和Cl_2对比氧化蓝藻溶液时,ClO_2氧化时AOC的含量不断增大,Cl_2氧化时AOC的变化规律是先快速增大后降低;二者产生的AOC最大量分别为1701μg/L和573μg/L。ClO_2和Cl_2分别氧化蓝藻EOM时,前者AOC含量先增大后减少,后者AOC含量变化不大;Cl O_2和Cl_2分别氧化蓝藻IOM时,AOC的变化规律相似,都是先增大后降低,但最终Cl_2氧化形成的AOC量更少。总之,在保障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方面,Cl_2的性能要优于Cl O_2。(4)ClO_2氧化含绿藻水AOC均呈现先快速增大后略微降低的趋势,且ClO_2剂量越高形成和矿化的AOC都越多。绿藻被氧化后AOC的增量较蓝藻更少,是由于绿藻胞内外有机物不含有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物质,而蓝藻中则含有。绿藻IOM中含有可溶性生物代谢产物和芳香结构蛋白质,绿藻EOM仅含有可溶性生物代谢产物。ClO_2氧化绿藻和蓝藻细胞时,绿藻细胞膜完整性较蓝藻降低更慢。ClO_2氧化绿藻、蓝藻EOM和IOM时,AOC的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的规律,且氧化EOM和IOM时,AOC形成量由大到小分别为:蓝藻IOM>绿藻IOM>蓝藻EOM>绿藻EOM。(5)实际水体中的有机物会消耗ClO_2,导致破坏藻细胞膜完整性所需的时间比PBS中所消耗的时间更长,且绿藻的细胞膜比蓝藻细胞更难被破坏,同一种藻在四种水质背景下完整性下降速率由快到慢分别为:PBS、滤后水、沉后水、源水;AOC的增量由大到小分别为:PBS、滤后水、沉后水、源水,原因是由于藻类有机物较实际水体中的NOM对AOC的贡献更大,而源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消耗了更多的ClO_2,导致作用于藻细胞的氧化剂量减少,所以含藻标液中的AOC增量最大,含藻源水中的AOC增量最少。(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刘小亮,张雪敏,秦博宇,孙铭泽[4](2015)在《蒸汽参数变化对汽轮机系统稳定性影响的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广域的互联大电网相比,小型及微型电力系统具有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的优点。但小型汽轮机变工况运行频繁,蒸汽参数变化范围大。为了分析蒸汽参数对汽轮机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汽轮机工作机理的研究,建立了汽轮发电机组电磁功率随蒸汽压力变化的数学模型,避免了水蒸气的熵和焓等复杂物理量的测量。研究了蒸汽受限时,汽轮机入口蒸汽压力的变化过程;分析了给定系统在蒸汽受限时的安全稳定域,给出了极限时间与蒸汽受限严重程度、带载量的关系式。该成果对于实际运行中蒸汽受限时的紧急切负荷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力科学与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佘芳涛[5](2008)在《饱和黄土隧道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变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西部地区水利、交通、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在黄土地区将有越来越多的软弱土层浅埋洞室工程。如新近堆积软弱黄土层中的西安地铁隧道、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河松散砂土层的输水隧洞以及西北地区的公路隧道等。当受到震动荷载作用时,这些饱和软弱黄土非常敏感,其土骨架结构易遭到扰动而软化,造成土的动孔隙水压上升、有效应力降低,促使土的变形发展,强度降低,甚至发生液化破坏。地下结构在饱和液化土层中由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作用而上浮,从而对地下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但目前国内外对地震液化引起地下工程灾害的研究甚少。本文主要针对饱和黄土隧道动力响应及稳定性问题,基于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对不同围岩应力场条件下的等效粘弹性动力反应和动孔压场求解以及上浮力作用下围岩体弹塑性求解计算,分别对不同应力释放率、不同地震加速度、不同埋深、不同洞径条件下隧道洞周孔压差、孔压场分布、液化区域范围以及上浮位移变化进行研究。针对不同时机支护的隧道成洞开挖模拟,采用具有初始应力的围岩条件下在隧道周边上反向施加与初始应力释放相等的等效节点力模拟方法,进行了考虑衬砌自重荷载作用条件下地层中带有孔洞的线弹性数值求解,分析了开挖过程的位移与应力释放率关系以及静应力场对动孔压发展和分布的影响。针对饱和黄土围岩可能存在液化导致洞室结构上浮位移发展问题,提出了洞室围岩静应力场确定、等效粘弹性动力响应与动孔压场分析、衬砌结构上浮力作用下围岩弹塑性变形求解的隧道动力上浮位移分析方法。分析表明,随着应力释放率增大,洞顶位移逐渐增长,当应力释放率大于某值后洞顶位移迅速增大,存在一个临界值(最大允许释放率);同一洞径条件下,埋深越大,最大允许释放率越大;同一埋深条件下,洞径越大,最大允许释放率越小。同一应力释放率条件下,随着埋深增大,动孔压差(洞底与洞顶之差)越大;随着洞径增大,动孔压差也在增大。同一埋深、洞径条件下,最大允许释放率越大,洞底与洞顶的孔压差越大;震动加速度越大,洞底与洞顶的孔压差越大。上述变化规律,针对饱和黄土隧道得到了定量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基于土动力学地震等效荷载、动孔隙水压力理论、隧道施工应力释放率估计以及洞顶塌落拱范围内围岩塑性变形,本文提出的上浮位移数值模拟分析思想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形成一套简化的、方便的、实用的隧道上浮位移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8-03-01)

吴桂苹[6](2006)在《肉的颜色变化机理及肉色稳定性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近几十年来人们对肉色化学、鲜肉成色机理的描述,影响肉色稳定性的化学、生物学因素,进行了综述。国际上研究者们对有关肉色的众多相关性指标和因素均存在很大的争议,但肌红蛋白的绝对含量和肌红蛋白的叁种不同形式的相对含量,为肉色稳定性的基础已被广泛认可。(本文来源于《肉类工业》期刊2006年06期)

李彦兴[7](2004)在《黄土挖方高边坡稳定性变化机理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黄土挖方高边坡工程问题,首先在叁轴仪上考虑边坡开挖过程应力条件的变化,进行了Q_3、Q_2黄土不同含水量条件下围压卸荷、等p剪切及轴向加载叁种应力路径的试验。研究表明,原状黄土含水量不同、固结围压不同、应力路径不同、应力应变曲线亦显着不同,可以由软化弹塑性模型、理想弹塑性模型或双曲线弹性模型描述。进而,整理分析了不同模型共同含有的初始切线模量、泊松比及强度指标,并根据初始切线模量变化规律揭示了黄土结构损伤特性。其次,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能够反映黄土挖方边坡大、小主应力减小变化的围压卸荷剪切应力应变模型,将挖方边坡区分为路堑边坡和削坡,通过数值模拟开挖过程分析了坡高、坡型、坡比及地层含水量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层含水量在12.0%~18.0%变化范围内,各种挖方边坡稳定性均随湿度的增大而显着降低;路堑边坡的稳定性随综合坡比的增大而降低,但削坡受自然坡比影响,随综合坡比的增大其稳定性基本不变;坡高30m的路堑边坡稳定性因坡型改变而有明显变化,且单一坡比多级马道型边坡的稳定性较上缓下陡平台型边坡的稳定性差,但坡高50m的路堑边坡稳定性因坡型变化而基本不变;当坡高、坡型、地层条件相同时,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较削坡的稳定性差。最后,就有限元法、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自然边坡与挖方边坡,围压卸荷应力路径模型分析与轴向加荷应力路径模型分析进行了比较讨论。表明有限元法、强度折减法、极限平衡法得出的安全系数依次降低;依据强度折减法分析,相同条件下,挖方边坡的安全系数较自然边坡的安全系数小;依据有限元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法分析,轴向加荷应力路径模型确定的安全系数较围压卸荷应力路径模型确定的安全系数小。(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4-03-01)

稳定性变化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库库岸边坡失稳在全世界范围内屡见不鲜,其稳定性状态与库水位升降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天然边坡,而以人工边坡为对象的稳定性变化机理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在库水位升降以及后续地下水浸润线变化的全过程中,人工岸坡的稳定性变化机理同样也是工程师们重点关注的课题。论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粘性素填土质人工岸坡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试图找出影响岸坡稳定性的因素,得出水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机理,据此再进行库水位上升和下降及后续渗流全过程条件下的岸坡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水位上升和下降全过程中岸坡的大致渗流情况、岸坡土体所受剪应力、孔隙水压力和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变化情况,最后尝试归纳了水位升降条件下粘性素填土质人工岸坡稳定性变化的机理。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土体的粘聚力c呈现出随着土体含水率w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减小的速率较为稳定。在含水率增大到某一值后,粘聚力的值趋于稳定,不再随含水率变化而改变。土体的内摩擦角?总体上也呈现出随着土体含水率w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但在含水率增大的某些区间里内摩擦角?会随着含水率增大而增大。(2)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岸坡在水位升降全过程中的渗流情况,并总结出引起岸坡渗流的根本性因素有二,其一是岸坡外水位与岸坡地下水水位之差所具有的位置势能,其二,因为库水位升降导致岸坡土体所受应力变化,从而使土体体积改变或者有改变的趋势,所以产生了超静孔隙水压力,可以视为压力势能。岸坡渗流的情况是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反映。(3)在水位上升过程中,岸坡土体所受最大剪应力值总体上呈现出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水位下降过程中,岸坡土体所受最大剪应力值总体上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4)在库水位上升和库水位下降阶段,岸坡饱和土体区域的孔隙水压力整体都在增大;在之后的地下水浸润线变化阶段,岸坡饱和土体区域的孔隙水压力值都呈现出空间上均匀化分布的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稳定性变化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国富.地铁盾构施工时地表位移变化机理及稳定性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张淼.库水位升降条件下岸坡稳定性变化机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3].邓琴.二氧化氯预氧化含藻水生物稳定性的变化及作用机理[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4].刘小亮,张雪敏,秦博宇,孙铭泽.蒸汽参数变化对汽轮机系统稳定性影响的机理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5

[5].佘芳涛.饱和黄土隧道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变化机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

[6].吴桂苹.肉的颜色变化机理及肉色稳定性因素研究进展[J].肉类工业.2006

[7].李彦兴.黄土挖方高边坡稳定性变化机理的分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

标签:;  ;  ;  

稳定性变化机理论文-张国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