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属性区间识别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属性,区间,理论,系数,组合,稳定性,综合评价。
属性区间识别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李绍红,尹维大,高延超[1](2017)在《基于属性区间识别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准确地识别边坡的稳定性,从多因素综合评价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区间识别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新模型。在建立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之上,采用AHP法和熵权法分别计算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采用最优离差组合赋权法计算各因素指标权重,并通过属性区间识别技术判别边坡的稳定性。算例表明,该模型能够获得与可拓方法、灰色理论一致的评价结果,可作为边坡稳定性评价的补充方法。(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7年08期)
刘洋,叶义成,刘晓云,王其虎,姚囝[2](2017)在《组合赋权-属性区间识别模型法优选采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采矿方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根据矿山生产实际经验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选取损失率、贫化率、生产能力、采切比、采矿工效、采矿成本、安全性、通风条件、工艺复杂性、适应性、炸药单耗、施工难易性、机械化程度、劳动强度等14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以属性区间识别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采矿方法综合评价的属性区间识别模型,采用均化系数将属性测度区间转化为综合属性测度;然后采用乘法合成法将主客观权有机结合得到了理想的组合权重;最后分别根据置信度准则、灰色接近度和评分准则进行采矿方法等级识别和比较排序分析。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矿采矿方法选择中,应用案例计算的各采矿方案的采矿方法综合优越度分别为1.766 3、2.125 9、2.506 1、1.662 8、1.503 0,确定多层条带开采嗣后充填法为最优的开采方案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型简单方便、合理有效,为采矿方法优选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7年07期)
张传芳,杨春玲[3](2013)在《基于属性区间识别理论的高新技术产品评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科学化、规范化和定量化的认定,建立了高新技术产品量化指标体系,并以属性区间识别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高新技术产品综合评价的属性区间识别模型.该模型简单方便、合理有效,为高新技术产品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高师理科学刊》期刊2013年05期)
赵艳玲,何厅厅,李建华,付馨,王亚云[4](2012)在《重金属污染土壤属性区间识别模型的赋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及时防范和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文章在属性区间识别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属性区间识别模型:选取土壤重金属污染中普遍存在的Hg、Cd、As、Pb、Cu、Zn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化系数将各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区间转化为综合属性测度;为避免主观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CRITIC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3次客观赋权;最后根据置信度准则和分级标准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综合评价。对3种赋权法得到的权重和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属性识别模型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适用且有利于评价结果准确性的提高;3种客观赋权法算得的权重合理,且其优异程度为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CRITIC法。(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阳富强,陈伯辉[5](2012)在《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评价的属性区间识别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判定硫化矿石的自燃倾向性大小,将属性区间识别理论与信息熵理论结合,建立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综合评价的熵权属性区间识别模型。选取矿样的吸氧速度常数、自热点、着火点3项指标作为属性区间识别模型的基本判别因子,依据信息熵理论获得各判别指标的权重。给出矿样自燃倾向性的属性空间矩阵,采用均化系数将矿样的属性测度区间转化为综合属性测度;利用置信度识别准则和分级标准判别各个矿样的自燃倾向性。对采自国内典型硫化矿山的14个代表性矿样的室内实测值进行综合判定;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的属性区间识别模型能更好地评价硫化矿石的自燃倾向性大小,如实反映出矿样的自燃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邹强,周建中,杨小玲,何耀耀,张勇传[6](2011)在《属性区间识别模型在溃坝后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溃坝后果严重程度综合评价是大坝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溃坝后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以属性区间识别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溃坝后果综合评价的属性区间识别模型,采用均化系数将属性测度区间转化为综合属性测度;然后对熵权计算公式进行合理改进,并有效选择偏好系数将主客观权重有机结合得到了理想的组合权重;最后分别根据置信度准则、灰色接近度和样本评分准则进行溃坝后果等级识别和比较排序分析。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型简单方便、合理有效,为溃坝后果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徐飞,王珂,刘造保[7](2010)在《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投影寻踪权重-属性区间识别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围岩的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系统问题。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投影寻踪方法,并结合属性区间识别理论,建立了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投影寻踪权重-属性区间识别模型。选取5个围岩稳定性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构造属性测度区间函数计算单指标属性测度区间,利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投影寻踪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计算综合属性测度区间,应用置信度准则和评分准则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属性识别。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有效的解决围岩稳定性评价问题,且评价结果科学可靠;评价模型采用投影寻踪确定权重,避免了权重确定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保证了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0年08期)
阮万清[8](2008)在《基于属性区间识别理论的地下水开采评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属性区间识别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地下水开采安全评价方法。并通过对哈尔滨市地下水开采的安全评价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为地下水开采的安全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的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08年02期)
李焱[9](2006)在《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质量指标体系属性区间识别综合评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质量指标体系的属性数学综合评价模型,为客观评价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质量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李群,凌亢[10](2004)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属性区间识别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试将属性评价模型应用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评价 ,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进行定量研究 ,并进行多层次综合属性评价 ,为属性分析方法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做了有益的尝试 ,评价结果为政府指导与调控我国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04年08期)
属性区间识别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采矿方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根据矿山生产实际经验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选取损失率、贫化率、生产能力、采切比、采矿工效、采矿成本、安全性、通风条件、工艺复杂性、适应性、炸药单耗、施工难易性、机械化程度、劳动强度等14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以属性区间识别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采矿方法综合评价的属性区间识别模型,采用均化系数将属性测度区间转化为综合属性测度;然后采用乘法合成法将主客观权有机结合得到了理想的组合权重;最后分别根据置信度准则、灰色接近度和评分准则进行采矿方法等级识别和比较排序分析。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矿采矿方法选择中,应用案例计算的各采矿方案的采矿方法综合优越度分别为1.766 3、2.125 9、2.506 1、1.662 8、1.503 0,确定多层条带开采嗣后充填法为最优的开采方案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型简单方便、合理有效,为采矿方法优选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属性区间识别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艳,李绍红,尹维大,高延超.基于属性区间识别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J].水力发电.2017
[2].刘洋,叶义成,刘晓云,王其虎,姚囝.组合赋权-属性区间识别模型法优选采矿方法[J].金属矿山.2017
[3].张传芳,杨春玲.基于属性区间识别理论的高新技术产品评价模型[J].高师理科学刊.2013
[4].赵艳玲,何厅厅,李建华,付馨,王亚云.重金属污染土壤属性区间识别模型的赋权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2
[5].阳富强,陈伯辉.硫化矿石自燃倾向性评价的属性区间识别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
[6].邹强,周建中,杨小玲,何耀耀,张勇传.属性区间识别模型在溃坝后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
[7].徐飞,王珂,刘造保.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投影寻踪权重-属性区间识别模型[J].岩土力学.2010
[8].阮万清.基于属性区间识别理论的地下水开采评价模型[J].煤炭技术.2008
[9].李焱.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质量指标体系属性区间识别综合评价模型[J].鸡西大学学报.2006
[10].李群,凌亢.我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属性区间识别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