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并发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并发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型,建模,构件,框架,对象,通讯,企业。

并发模型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别玉霞,刘金华,刘海燕[1](2015)在《卫星终端群网络通信性能并发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终端群内通信时,存在多终端多业务并发现象,对资源有限的卫星网络带宽提出了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利用时间间隔服从重尾分布的二级ON/OFF迭加模型,仿真了多终端多业务并发流量汇聚的过程,以及多终端多业务并发时终端群的丢包率、并发业务数、并发强度、时延和时延抖动与带宽的关系。通过仿真,得出了终端群丢包率、并发业务数、并发强度、时延、时延抖动对带宽的需求,并提出了卫星终端群内通信时,特定条件下卫星网络带宽的具体大小,可为终端群在卫星网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5年10期)

孙涛,叶新铭[2](2014)在《一种针对CP-nets并发模型的验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状态爆炸问题导致CP-nets并发模型的正确性验证工作十分困难。提出了基于并发属性的模型化简方法和基于功能组合的模型抽象方法,用于对模型进行处理,移去与并发属性不相关的模型元素,提升模型的抽象层次,使模型状态空间规模得到显着降低,并在并发属性相关行为上与原模型保持一致;在处理后模型中运用状态空间分析、模型检测等验证方法完成模型验证,针对验证得出的模型错误,通过处理前后模型的对照关系在原模型中进行改正。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状态爆炸问题并实现了模型验证。通过将上述方法应用于HMIPv6协议模型,验证了其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周光明,高继民[3](2008)在《基于对象的并发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和发展分布式人工智能,探讨一种新的计算模型,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对象的并发模型(OBCM)。讨论了它的两种通讯机制,即同步和异步通讯方式,异步通讯方式又分为过去型消息传递和将来型消息传递,而同步通讯方式则包括现在型消息传递和等待方式。证明了它们可归约为过去型消息传递和等待状态。另外,OBCM为了增强其表达能力,提供了响应目的地机制。在OBCM中,对象的独立自治特点对模拟分布式问题求解尤为适用。最后以一个分布式问题求解的具体实例说明了OBCM的思想。(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08年12期)

刘芳,杨兴林,戴俊[4](2006)在《并发模型构件的状态迁移派生图及等价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型复用是在建立企业模型过程中避免重复劳动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它可以提高企业建模的效率。针对模型复用,提出了基于代数理论的并发模型构件,刻画了模型构件的状态迁移语义和派生图,给出了基于派生图的并发模型构件等价判定算法。与已有的方法相比,综合考虑了模型构件的状态迁移属性和并发属性,实现了动态过程下并发模型构件的等价性判定。(本文来源于《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一)》期刊2006-10-01)

刘芳,杨兴林,戴俊[5](2006)在《并发模型构件的状态迁移派生图及等价判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模型复用是在建立企业模型过程中避免重复劳动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它可以提高企业建模的效率。针对模型复用,提出了基于代数理论的并发模型构件,刻画了模型构件的状态迁移语义和派生图,给出了基于派生图的并发模型构件等价判定算法。与已有的方法相比,综合考虑了模型构件的状态迁移属性和并发属性,实现了动态过程下并发模型构件的等价性判定。(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06年09期)

陈春华[6](2006)在《利用主动对象模式构建并发模型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讨论利用主动对象模式构建并发模型框架,该框架简化了线程控制中的对象的同步访问,增强了并发性能,并实现了应用逻辑和并发逻辑的有效分离,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能广泛应用于提供多线程服务的分布式系统中。(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06年06期)

姜军平,刘伟[7](2006)在《Java并发模型框架的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框架的基本概念,详细说明了依据实例构建框架的基本思想。构造了一个实用并发模型框架,利用该框架解决了Client/Server模型的XML文档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北医学教育》期刊2006年03期)

李建华,边馥苓[8](2005)在《适合GIS事务特征的并发模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事务类型与特征,介绍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几类ORB产品采用的并发模型及特点,探讨了一类适合GIS事务特点的多事务并发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并发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测绘信息与工程》期刊2005年01期)

邓新国,贾利民,秦勇[9](2005)在《消息中间件中多线程池并发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典型的并发模型的缺陷,介绍工作者并发模型和领导者/跟随者并发模型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一个多线程池的并发模型;该模型不仅能提高中间件的并发能力和抢先能力,还能控制中间件的规模,提高其实时反应能力。(本文来源于《铁路计算机应用》期刊2005年02期)

陈强,贾焰[10](2004)在《分布对象中间件并发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并发模型对于分布对象中间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自主研发的分布对象中间件产品中的两级并发模型:通讯级并发和请求级并发.然后讨论了并发模型的模式和使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3期)

并发模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状态爆炸问题导致CP-nets并发模型的正确性验证工作十分困难。提出了基于并发属性的模型化简方法和基于功能组合的模型抽象方法,用于对模型进行处理,移去与并发属性不相关的模型元素,提升模型的抽象层次,使模型状态空间规模得到显着降低,并在并发属性相关行为上与原模型保持一致;在处理后模型中运用状态空间分析、模型检测等验证方法完成模型验证,针对验证得出的模型错误,通过处理前后模型的对照关系在原模型中进行改正。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状态爆炸问题并实现了模型验证。通过将上述方法应用于HMIPv6协议模型,验证了其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并发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别玉霞,刘金华,刘海燕.卫星终端群网络通信性能并发模型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5

[2].孙涛,叶新铭.一种针对CP-nets并发模型的验证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4

[3].周光明,高继民.基于对象的并发模型[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

[4].刘芳,杨兴林,戴俊.并发模型构件的状态迁移派生图及等价判定[C].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一).2006

[5].刘芳,杨兴林,戴俊.并发模型构件的状态迁移派生图及等价判定[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

[6].陈春华.利用主动对象模式构建并发模型框架[J].内江科技.2006

[7].姜军平,刘伟.Java并发模型框架的构建及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6

[8].李建华,边馥苓.适合GIS事务特征的并发模型探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

[9].邓新国,贾利民,秦勇.消息中间件中多线程池并发模型的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5

[10].陈强,贾焰.分布对象中间件并发模型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标签:;  ;  ;  ;  ;  ;  ;  

并发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