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瞄准线论文-雷霖

独立瞄准线论文-雷霖

导读:本文包含了独立瞄准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电跟踪子系统,瞄准线独立功能,Labwindows,CVI

独立瞄准线论文文献综述

雷霖[1](2016)在《瞄准线独立测试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信息化、综合化的战场对军用光电跟踪子系统的瞄准线独立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要求其具备反应速度快、瞄准精度高、可靠性能强等功能特点。要实上述性能,除了在设计理论上,提出新的设计方案,优化已有算法;在实践操作中研发一套能够用于检验瞄准线独立性的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系统更是非常必要的,它将为瞄准线独立功能的设计研发与提高改进提供大量的参数与宝贵的技术资料。本文提出了一种瞄准线独立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它是用于测试和检验班组武器系统、轻型低空反导转管机枪等武器系统中的光电跟踪子系统瞄准线独立性能的专用设备。可在水平方向上测试检验光电跟踪子系统的独立性能,并给出检验报告。为了实现设计方案,本论文围绕着瞄准线独立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与软件设计、测试与发展,这叁大方面分五个章节展开论述。首先,简要介绍光电跟踪子系统瞄准线独立功能,并分析课题背景来源与实际应用价值,论述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接着详细讲解瞄准线独立测试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提出系统将要实现的功能构想。然后,提出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从转台子系统,数据处理计算机子系统,目标模拟子系统叁方面详细介绍硬件设计。紧接着基于Labwindows/CVI软件开发平台提出系统软件设计方案,从转台子系统软件与数据处理计算机软件两个模块分别设计。最后,依据设计思路与功能要求对系统总体与子系统进行严格检验,并通过实验试验证系统的精确性、可靠性、稳定性。依据检验结果与测试结果,对本论文的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就瞄准线独立测试系统的后续发展、功能扩充阐述自己新的想法。经过理论技术攻关与现场调试实验,表明测试系统达到设计构想,符合瞄准线独立功能的检验测试要求标准,能够对上述武器系统瞄准线独立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系统后续的改进与升级正在研发中。(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6-04-10)

雷霖[2](2015)在《基于光电跟踪系统的一种瞄准线独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光电跟踪系统在随近防无期作牵连运动时,对瞄准线造成的扰动提出了一种消除扰动的设计方案,即瞄准线独立设计。瞄准线独立是光电跟踪系统在应用的一个重要功能,对近防武器系统的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后经测试证明,本设计成功的实现了光电跟踪系统在水平方向的瞄准线独立,本设计简便易行,可靠高效。(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5年18期)

张云龙[3](2008)在《光电跟踪系统“瞄准线独立”的工程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自行高炮的光电跟踪转台是固定在炮塔上的,可以相对于炮塔做方位旋转和高低位旋,因此,当炮塔作方位旋转运动时,则固着在炮塔上的光电跟踪转台随炮塔作牵连运动,造成对瞄准线的扰动。“瞄准线独立”就是专门用于消除炮塔运动对瞄准线的扰动的。“瞄准线独立”是光电跟踪系统在自行高炮上应用的一个重要功能,对武器系统的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论文立足于瞄准线独立的工程设计与实现,重点论述瞄准线独立的工程设计与实现。1、论文首先分析了与瞄准线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坐标系的定义与变换),这些内容是瞄准线独立工程设计的前提。并分析了意大利的P56型高炮火控系统瞄准线独立的实现原理,比较了作者所要实现的独立瞄准线与P56型高炮火控系统瞄准线独立的异同。2、论文详细论述了光电跟踪系统在半自动、导引、自动跟踪叁种工作模式下的工程设计和硬件实现方案。3、建立了瞄准线独立的试验测试系统,对按照文中所提出的工程方案实现的瞄准线独立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4、从最终的试验结果看,论文所提出的瞄准线独立工程实现方案是正确的,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8-10-01)

胡江涛,何清华,李宏雷[4](2007)在《分布式高炮系统中独立瞄准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在分布式高炮系统中瞄准线与武器线在一个武器平台上存在的耦合问题,在介绍扰动式瞄准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机械连结和数字计算解耦的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中瞄准线与武器线解耦的实现过程和特点。(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07年06期)

黄金波[5](2003)在《双35自行高炮独立瞄准线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独立瞄准线问题是自行高炮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自行高炮火控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全炮系统的性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独立瞄准线方案的选取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目的是在理论上实现瞄准线的独立,并在提高系统精度时,确保构成独立瞄准线的复合轴系统的稳定性,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首先对掌握的国内外几个独立瞄准线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自行35的要求,构建了两种可行的独立瞄准线方案——数字位置对消方案和数字角速度对消方案,经论证这两个方案均能满足系统的要求。其次,对复合轴伺服系统进行了研究,弄清了跟踪器伺服系统和炮塔随动系统对所构成的复合轴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合理设计复合轴伺服系统的要求。最后,对跟踪器伺服系统和炮塔随动系统分别进行了设计、综合校正、系统仿真。(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3-10-01)

梅卫,程远增[6](2001)在《无动态偏移瞄准线独立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个实例分析了现有瞄准线独立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特点 ,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该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瞄准线独立控制系统普遍存在的瞄准线动态偏移问题。采用 MATL AB/ SIMU L NK对改进前后两种瞄准线独立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 ,其结果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01年02期)

王文清,姚成焕[7](1995)在《一种高精度快速复合轴伺服系统分析─—数字位置差动瞄准线独立控制系统补充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数字位置差动瞄准线独立控制系统的补充分析。重点分析了包括在其中的双检测器并联复合轴伺服系统开环和闭环传递函数,从中揭示了复合轴伺服系统高精度的本质。(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1995年04期)

王文清[8](1994)在《数字位置差动瞄准线独立控制系统原理分析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数字伺服技术介绍了自行高炮数字位置差动瞄准线独立控制系统结构原理,给出了传递函数分析及试验研究结果。指出该系统具有动态精度高、通用性强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1994年02期)

刘颖达[9](1985)在《方位跟踪系统的转矩方程及独立瞄准线的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图1是某自行高炮的方位角机械传动原理图。执行电机工是跟踪仪方位拖动电机,执行电机Ⅱ是火炮方位拖动电机。由于跟踪镜转台安装在炮塔上,所以,当炮塔相对于车体转动时,必然带着跟踪镜转台一起转动,从而使跟踪镜的瞄准线偏离了目标,也就是说,跟踪镜的瞄准线受到(本文来源于《火控技术》期刊1985年01期)

黄汝为[10](1979)在《叁位一体火控系统中独立瞄准线的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战争中,采用机动灵活的叁位一体自行高炮防御敌方低空和超低空攻击成为主要手段,显示出自行高炮在野战防空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介绍叁位一体自行高炮火控系统“独立瞄准线”原理,并就“独立瞄准线”的构成提出了几种方案,以供商酌。将观测系统安置在旋转炮盘上的叁位一体,在方位传动上因结构编排不同分为“扰动型”“非独立瞄准线”系统和“非扰动型”“独立瞄准线系统”。“扰动型”火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炮手用单柄操纵杆装置操纵炮盘转动,(本文来源于《火控技术》期刊1979年02期)

独立瞄准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光电跟踪系统在随近防无期作牵连运动时,对瞄准线造成的扰动提出了一种消除扰动的设计方案,即瞄准线独立设计。瞄准线独立是光电跟踪系统在应用的一个重要功能,对近防武器系统的性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后经测试证明,本设计成功的实现了光电跟踪系统在水平方向的瞄准线独立,本设计简便易行,可靠高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独立瞄准线论文参考文献

[1].雷霖.瞄准线独立测试系统设计[D].中北大学.2016

[2].雷霖.基于光电跟踪系统的一种瞄准线独立设计[J].电子世界.2015

[3].张云龙.光电跟踪系统“瞄准线独立”的工程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8

[4].胡江涛,何清华,李宏雷.分布式高炮系统中独立瞄准线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7

[5].黄金波.双35自行高炮独立瞄准线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

[6].梅卫,程远增.无动态偏移瞄准线独立控制系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1

[7].王文清,姚成焕.一种高精度快速复合轴伺服系统分析─—数字位置差动瞄准线独立控制系统补充分析[J].火力与指挥控制.1995

[8].王文清.数字位置差动瞄准线独立控制系统原理分析与试验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1994

[9].刘颖达.方位跟踪系统的转矩方程及独立瞄准线的误差分析[J].火控技术.1985

[10].黄汝为.叁位一体火控系统中独立瞄准线的构成[J].火控技术.1979

标签:;  ;  ;  ;  

独立瞄准线论文-雷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