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输电及高压架空线路的检修与施工易帆

对输电及高压架空线路的检修与施工易帆

(湖南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湖南省岳阳市414000)

摘要:近几年来,社会极具增加的用电量使电力企业在迎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负担和考验,高压输电线路是连接供电企业和用户的桥梁,只有将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工作做好,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用户能用到高质量的电源,笔者从事相关工作,就从高压输电线路施工和检修技术入手,提出相关技术要点,以求推动我国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高压架空输电;施工;线路检修

1高压输电线路施工

1.1110KV高压输电线路勘测施工

线路的勘测施工是110KV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施工的首要前提。在勘测线路过程中,设计施工人员应在线路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对线路路径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以降低线路投资、缩短线路长度。线路路径方案优化设计的前提条件为线路的运行条件、施工条件、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所以,我们可以将线路勘测施工的过程视为考验设计施工人员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的一种过程。

1.2110KV高压输电线路的基础设计施工

110KV高压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着输电线路的有效、安全运行。从我国近年来的运行的经验可知,受到底拉卡盘安装不稳、冲刷、滑坡、基础混凝土断裂、基础积水、地基下沉等因素的影响,倒杆塔事故的发生率较高。所以,在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应该对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现阶段,110KV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施工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是普通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基础,由于混凝土基础具有稳定性高、重量大、体积大、抗上拔力等典型的优势,因而对于具有较大上拔力的转角塔通常需选择这一基础,而110KV高压输电线路的基础形式通常为桩基础、斜插基础、掏挖基础、阶梯基础以及板式基础等几种。

第一,地下水的处理。对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南方地区,其地下水位通常较高。因此,在设计施工110KV高压输电线路过程中,若基础底面的开挖深度低于地下水层,则会造成地下水流入坑内。在110KV高压输电线路实际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常会发生轻微的基坑面渗水情况,但是基坑却完全无水,这就造成了基础底面和基坑连接处泥水与混凝土同时存在的情况,进而影响了该地区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甚至会对整个基础的抗压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可利用在基坑底面均匀铺设相同大小片石的方法,扩大泥土与片面的接触面积,并保证片石与新浇混凝土之间的充分咬合,从而避免新浇混凝土与泥水混合物相互接触,实现混凝土的基础上部与抗压强度的统一,使其满足设计强度的需要。

第二,掏挖基础施工。掏挖基础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承载充分应用原状土的机剪强度,将砼直接浇筑在掏挖成形的土坯之中制造而成。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施工设计图所规定的尺寸,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周围基坑原状土所产生的干扰。同时,施工时要尤其关注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若施工过程中出现孔壁坍塌征象,则需要及时暂停施工。在完成基坑施工之后,为了防止长时间裸露基坑而诱发坍塌现象,应尽早实施混凝土浇灌。

第三,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钻孔灌注桩基础利用与桩附近土壤的摩擦力和桩端承载力承担基础下压力和上拔力。因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机械占地面积较大,所以其对于施工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能够大大节约施工混凝土和钢材,缩短施工周期;开挖土方量较小,施工的机械化水平较高;抗冲栓和抗沉降能力较强,因而受力较为均匀。近年来,钻孔灌注桩基础在110KV高压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施工过程中,利用专门的机械设备钻孔成型后,从导管中将混凝土注入即能够完成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

1.3110KV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施工

110KV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施工最为常见的两种施工形式为分解组立施工和整体组立施工,其中,分解组立杆塔施工过程中,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0%;整体组立杆塔施工过程中,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100%。同时,施工时还应注意下述几点问题:第一,起吊杆塔时要放慢转杆速度,避免发生突然的杆塔倾倒。第二,在布置杆塔施工现场,选择起吊方案、绳索规格、起吊设备时,需要满足有关的起吊技术规范要求。第三,为了避免起吊钢管时发生脱节,应在整体起吊钢管前,对插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2高压输电线路检修原则

2.1安全原则

输电线路在检修过程中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对线路进行检修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对线路故障做好预防工作,保证线路维修工作的安全妥当,慎重地对待线路问题,并加强对线路的检验,杜绝漏试与失修的现象,以保障线路的安全运行。

2.2质量原则

注意对线路定期进行状态监测及运行质量分析,在检测和运行中发现异常,应视情况及时进行检修。并强调:对于带电测试工作(红外测温等)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并严格按照规定周期进行。

2.3监控原则

注意对输电线路检修状态的质量监测积累,加强对常规监测的记录工作,对状态参数进行有效积累,并及时对状态参数进行分析,加强对输电线路异常状态的监控。并建立相应的台账以及状态评估卡,对线路运行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2.4规范原则

规范对线路检修工作的管理,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技术与新的检测手段对线路进行故障诊断工作,注意在检测中对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在每一季度结束进行一次状态评估。同时加强对线路状态的检修工作,对输电线路的施工以及投入使用等环节进行监控,保证线路的使用状态。

3高压输电线路检修技术研究

3.1热图谱式分析法

热图谱分析法是一种先进的电网供电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故障问题判断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准确性,能够达到良好的诊断检修效果,所以在电力企业高压输电线路故障问题检修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热图谱分析法主要是对高压输电设备在异常情况下的热成像图谱跟设备正常运行时的热成像图谱实施比较分析,进而根据两者之间的比较结果来判断分析高压输电设备是否发生了运行故障问题。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精密的特点,而且由于检测结果具有相应的对比性,因此高压输电线路检修人员能够明显查找出相应的故障部位,所以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这种检修技术目前正运用于对电压致热设备的状态检修上面。

3.2相对温差判断法

检修人员在具体开展电网供电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检修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到相对温差判断法。这种检修技术一般是对两个负荷电流状况、支行环境温度以及型号都一样的设备,在所处的监测点上实施温差比较,而且还需要对温度较高检测点位置的温度上升比值实施比较。电力企业高压输电线路检修人员在判断与分析电流型致热设备故障问题时,一般都会运用到相对温差判断法。检修人员在实际运用相对温差判断法来判断分析设备故障问题时,通常可以忽略负荷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所以这种诊断检修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3.3表面温度判断法

高压输电线路的高压输电设备,在具体运行时表面的温度都有一定的标准,国家也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电力企业检修人员可以在实际开展电网供电系统高压输电线路检修的过程中,采取红外线设备来收集高压输电设备的表面温度值,进而将这些收集到的表面温度数值跟标准温度值相比较,便可以参照比较的结果来合理判断分析出相应的设备故障及缺陷。这种表面温度判断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且操作简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电力检修人员在具体实施检修的过程中,如果高压输电线路的负荷比较低的话,故障部位的发热现象就会不太明显,进而容易导致漏判或者是误判情况的发生。

4结语

电力企业电网供电系统的顺利运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开展息息相关。所以,电力企业需要重视开展对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检修技术的研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来及时解决电网供电系统日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人民群众提高优质高效的电能供应。

参考文献

[1]邹海亮.无线网桥技术在电力高压线路监测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2]李敏.高压架空线路施工故障与预防技术[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0.

标签:;  ;  ;  

对输电及高压架空线路的检修与施工易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