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内科476200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糖尿病肾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肾病饮食、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嗜好、适当运动、减轻体重。根据空腹血糖浓度合理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每日1次10μg,奥扎格雷钠每日1次80mg静滴,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的血肌酐、尿微量蛋白及尿微量蛋白排泄率(VAE)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满意。
关键词:前列地尔;奥扎格雷钠;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DN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内科2011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均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Mogensn制定的DN分期诊断标准)。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28~76岁,平均48岁。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严重肿瘤、严重慢性疾病等可能引起尿蛋白的原因。两组间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戒除不良嗜好,适当运动,减轻体重。根据空腹血糖浓度,合理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每日10μg)联合奥扎格雷钠(每日80mg)静滴,疗程4周。
1.2.2疗效判定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空腹血糖<7.2mmol/L,尿微量白蛋白减少>75%,24h尿蛋白定量<300mg,肾功能正常。有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空腹血糖<8.3mmol/L,尿微量白蛋白减少≥50%,24h尿蛋白定量≥50%,肾功能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尿蛋白和肾功能无变化。
2结果
2.1对尿蛋白的影响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40例,显效8例(20%),有效26例(65.0%),无效6例(15.0%),总有效率85.0%。对照组40例,显效6例(15.0%),有效16例(40.0%),无效18例(45.0%),总有效率55.0%,两组对比临床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对肾功能的影响治疗组治疗前平均血肌酐水平为(194.8±89.6)μmol/L;治疗后平均血肌酐水平为(120.4±17.5)μmol/L对照组治疗前平均血肌酐水平为(175.4±92.3)μmol/L治疗后平均血肌酐水平为(159.3±82.4)μmol/L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以上资料显示:治疗组对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85.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其严重并发症一糖尿病肾病亦随之增加,而且病情常迅速进展,最终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高血糖呈正相关系,长期高血糖使肾脏处于高灌注、高滤过和肾小球内高血压,使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和机械屏障受损,出现蛋白尿和肾功能的损害,同时可促进肾素、血管紧张素、血栓素、缓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增加,使肾小球内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减少,血粘稠度增加,导致肾血管内凝血和肾小球硬化,加速肾病的恶化。再加之长期高血糖,导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从而使免疫力降低。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应用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满意,治疗蛋白尿总有效率占85.0%。
前列地尔属于天然前列腺(PG)类物质,是一种高效生物活性物质,能松弛血管平滑肌,减少血管阻力,有效提高微循环灌注。同时它还能改善红细胞变形性,抑制由肾上腺,5-羟色胺,加压素、凝血酶、胶原、花生四烯醇、免疫复合物等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A2形成,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增加氯分压,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糖尿病肾病。
奥扎格雷钠为强有效的TXA2合成酶抑制剂、能够抑制TXA2的生成,同时促进前列环(PCI2)的生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和供氧作用。奥扎格雷钠还可调节血脂代谢,降低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了血管壁状态。
综上所述,前列地尔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曼音.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47.
[2]胡绍文.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9.
[3]周志菁.奥扎格雷注射液加葛根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