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雷达数据格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格式,地震仪,数据格式,天气,正交,孔径,新一代。
雷达数据格式论文文献综述
任登国[1](2019)在《乌鲁木齐国产一、二次雷达数据格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乌鲁木齐国产一、二次合装雷达的组成、数据处理流程,通过对该雷达出现假目标事件进行分析,进而对国产一、二次合装雷达的数据格式进行分析,证实该雷达一、二次融合时存在缺项,对改进提出相应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24期)
李晓红,谭维贤,黄平平,徐伟,洪文[2](2019)在《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的地基雷达数据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round-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SAR)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和大型建筑物形变监测。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PFA)是一种典型的聚束SAR高分辨率成像算法,本文针对地基SAR应用于特定监测目标场景这种应用背景,将极坐标格式算法应用于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的地基雷达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地基雷达的成像几何,结合chirp Z变换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从信号的相位历程这一角度分析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9年05期)
牛中伟,陈健明[3](2019)在《空管场监系统雷达数据格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场面监视雷达系统已成为国内大中型民用机场塔台管制运行的重要设备,该系统雷达信号质量会对飞行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深入了解场监雷达系统数据格式有助于提高运行保障能力。文章以实际运行数据为例,对场监雷达系统标准格式CAT010做较为详细的解析。(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9年01期)
陈罡[4](2016)在《浅析龙洞堡国产一/二次雷达融合数据格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截取龙洞堡国产一/二次合装雷达的融合数据进行分析,证实该雷达一/二次融合时将二次雷达CAT048格式数据转换为CAT001数据格式输出。(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6年09期)
高光辉[5](2014)在《INDRA二次雷达数据格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次雷达是民航空管运行的重要监视设备,雷达信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管制运行效率和飞行安全,本文对INDRA二次雷达信号的数据格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4年01期)
赵前晟[6](2010)在《雷达回波数据格式标准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标准化存储的雷达回波数据与普通的雷达回波数据相比具有方便使用、通用性高等一系列的优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正交检波技术,包括低通滤波法、Hilbert滤波法、Bessel插值法和多相滤波法的基本原理,并对文件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结合所参与的工程实践,在研究了数字正交检波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完成了数据的标准化存储。利用Visual C++设计了应用程序的界面,避免了MATLAB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效率过低的缺点;利用C++语言的输入文件流完成了对所采集的雷达数据文件的读取,并在程序中实现了基于低通滤波法的正交检波处理,简化了后续的数据分析的难度,缩短了数据分析的时间;将数据的格式转化为标准格式写入到数据文件,增加了数据的通用性;最后通过MATLAB回读所产生的数据文件来验证数据的正确性,同时给出了原始数据以及正交检波后数据的测试结果。(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0-01-01)
王屹峰,牛磊[7](2008)在《雷神雷达数据格式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广州区域管制中心高空接管以及RVSM的顺利实施,各地的雷达被直接或间接引至区管,对雷达信号质量的监控成为区管设备维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的了解雷达数据格式是做好雷达监控的(本文来源于《空中交通管理》期刊2008年03期)
刘继东,胡新波,刘士军,陈峰,赵培林[8](2008)在《解密713C天气雷达平显dBZ数据文件内部格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方便对713C天气雷达回波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对其终端软件生成的平显dBz数据文件进行了研究和测试,并通过C++代码解读了此数据文件,对平显dBz数据文件的内部格式和用C++代码读取该文件的技术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08年07期)
陈海泉,廖仕湘[9](2007)在《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数据格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编制的下一代天气雷达第叁级存档数据格式说明,对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的格式进行分析和归纳。每个产品由信息头块、产品描述块、产品符号表示块、图像数字文本块和文本列表块组成。其中,每个产品符号表示块又由若干个径向、栅格、向量、文本等数据包构成,每个图像数字文本块由若干个文本数据包构成。在文章的结尾,给出了经纬度到视频坐标的转换公式。(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综合探测技术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7-11-01)
杨天春,王齐仁,刘新华[10](2006)在《地震仪与地质雷达的数据存储格式及其读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不少浅层地震仪和地质雷达设备,但厂家一般都不提供其数据文件存储格式。根据SEG公布的SEG-2数据存储格式,笔者对它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并在Matlab语言环境下编制了相应的数据读取软件。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程序的读取方法是正确的;且对于以SEG-2方式存储的任何类型的仪器设备数据,只需对读取字符串部分的语句稍加修改,就可满足其数据读取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技术》期刊2006年05期)
雷达数据格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round-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SAR)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和大型建筑物形变监测。极坐标格式算法(Polar Format Algorithm,PFA)是一种典型的聚束SAR高分辨率成像算法,本文针对地基SAR应用于特定监测目标场景这种应用背景,将极坐标格式算法应用于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的地基雷达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地基雷达的成像几何,结合chirp Z变换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从信号的相位历程这一角度分析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雷达数据格式论文参考文献
[1].任登国.乌鲁木齐国产一、二次雷达数据格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李晓红,谭维贤,黄平平,徐伟,洪文.基于极坐标格式算法的地基雷达数据处理方法[J].信号处理.2019
[3].牛中伟,陈健明.空管场监系统雷达数据格式分析[J].信息通信.2019
[4].陈罡.浅析龙洞堡国产一/二次雷达融合数据格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5].高光辉.INDRA二次雷达数据格式分析[J].科技视界.2014
[6].赵前晟.雷达回波数据格式标准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7].王屹峰,牛磊.雷神雷达数据格式浅析[J].空中交通管理.2008
[8].刘继东,胡新波,刘士军,陈峰,赵培林.解密713C天气雷达平显dBZ数据文件内部格式[J].科技资讯.2008
[9].陈海泉,廖仕湘.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数据格式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综合探测技术分会场论文集.2007
[10].杨天春,王齐仁,刘新华.地震仪与地质雷达的数据存储格式及其读取[J].岩土工程技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