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房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房,压力,导管,射频,阵发性,肺静脉,心脏。
心房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杨向东,张广田,王文斌,戴文俊[1](2019)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压力导管的应用与价值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压力导管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射频消融中应用普通盐水灌注导管,观察组则应用压力导管,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肺静脉单圈隔离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中应用压力导管进行射频消融,相比普通盐水灌注导管可更好地减少手术时间与X线曝光时间,同时可提高肺静脉单圈隔离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扈景英[2](2019)在《急性心房压力增高对心房肌电生理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心房压力增高对心房肌电生理性质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房性心律不齐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心膜外生物电检测,同时记录患者心房不同位点单相动作电位和房颤发生率。结果:房性心律失常发生前,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心房压增高症状,生理电检测中可见MAPD90延长,MAPD90离散度增加或MAPD90延长,但MAPD90离散度减小,但起搏频率增快、增大,房颤诱发率显着提高,与参考比对值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房压力增高后,激动恢复时间最大值明显增加,这是诱发房颤的电生理基础,这可能与激动恢复时间在快频率起搏时增大有关。(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08期)
李红星[3](2019)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中左心房压力变化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压力(Left atrial pressure,LAP)的变化,探讨左心房压力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内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于我科住院首次并成功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的房颤患者,根据房颤发作类型不同分为两组:阵发性房颤(Paroxysml AF,PAF)组及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PeAF)组。比较射频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压力及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明确左心房压力变化与术后6个月房颤复发有无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房颤患者84例,其中阵发性房颤组52例、持续性房颤组32例,射频消融术后随访6个月,房颤复发患者12例(14.3%)。与阵发性房颤组相比,持续性房颤患者男性所占的比例更大,持续性房颤患者白细胞计数(WBC)更高、左心房直径(LAD)更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的比值(E/e’)更大、左心耳血流排空速度(LAA-FEV)更低、复发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组复发患者年龄较未复发患者年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LAD<40mm组患者相比,LAD≥40mm组患者的LV更大、LVEF更低、E/e'更大、LAP_前及LAP_后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LAP_前<10mmHg组相比,LAP_前≥10mmHg组患者左心房直径与LAP_前有正相关性,LVEF与LAP_前有负相关性。但阵发组与持续组房颤患者LAP_前、LAP_后、△LAP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房颤类型、年龄、左心房直径是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房颤类型、年龄均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左心房压力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对左心房压力进行预测的非侵入性参数。2.持续性房颤患者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几率更大,临床工作中积极的处理阵发性心房颤动,预防并避免其转为持续性房颤甚至永久性房颤,对房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中左心房压力变化无明显差异,未发现左心房压力变化与术后6个月房颤复发有直接关系。4.左心房直径是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左心房直径较大的患者采取更积极的消融策略是有必要的。(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闫国珍,何俊峰,刘扬,袁彦芬,李爱华[4](2018)在《超声估测右心房压力在肝硬化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超声无创测量肝后段下腔静脉吸气末内径及下腔静脉呼气末内径,估测右心房压力,探讨超声估测肝硬化患者右心房压力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测量40例肝硬化患者与43例健康对照者的右心房上下径及横径,以及下腔静脉呼气末内径、下腔静脉吸气末内径,并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利用下腔静脉塌陷率估测右心房压力,将右心房压力进行对比。利用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测量叁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MPI)、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比较硬化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不同肝硬化分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硬化组的右心房上下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房的横径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硬化组的下腔静脉吸气末内径及下腔静脉呼气末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5),硬化组的下腔静脉塌陷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右心房压力在两组之间存在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TAPSE、RVFAC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P<0.05),硬化组的MPI与对照组的MPI相比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组与组之间对比结果显示,右心房上下径:Child-Pugh A级<Child-Pugh B级<Child-Pugh C级;右心房压力:Child-Pugh A级<Child-Pugh C级、Child-Pugh B级<Child-Pugh C级;TAPSE:Child-Pugh A级>Child-Pugh B级、Child-Pugh A级>Child-Pugh C级;RVFAC:Child-Pugh A级>Child-Pugh C级、Child-Pugh B级>Chi1d-Pugh C级;MPI:Child-Pugh C级>Child-Pugh A级、Child-Pugh C级>Child-Pugh B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硬化组右心房压力显着高于对照组。(2)不同等级肝硬化的右心房压力呈现递增趋势。(3)硬化组的MPI显着高于对照组的MPI。(4)肝硬化右心房压力与MPI呈正相关,推测右心房压力可以作为评价肝硬化病人的右心功能的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2-07)
刘念,李林凌,赵倩倩,张梦夏,黄娇[5](2018)在《压力感应导管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发生心脏压塞风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过程中应用压力感知(ST)导管与心脏压塞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房颤动中心行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采集围手术期临床资料,以非压力导管(TC)为对照组,利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ST导管与心房颤动消融心脏压塞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5 419例,共进行6197次射频消融术,发生心脏压塞45例。ST组心脏压塞发生比例高于TC组(0. 9%vs. 0. 5%,P=0. 023)。心脏压塞患者中,TC组中延迟心脏压塞发生比例高于ST组(50. 0%vs. 6. 1%,P=0. 002); ST组中有2例行急诊开胸心房修补术,而TC组0例。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与TC组相比,使用ST导管增加心脏压塞风险(OR:2. 11,95%CI:1. 23~3. 95,P=0. 02);亚组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40mm患者、射血分数<64%患者中,ST导管致心脏压塞风险更高。结论:心房颤动消融ST导管的使用增加心脏压塞发生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邓金龙,吴隐雄,卢锋,吴东峰,刘杰[6](2018)在《SmartTouch压力导管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Smart Touch压力导管与普通冷盐水灌注Navistar导管进行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房颤患者,根据患者的自愿选择,分为对照组(采用Navista导管)和试验组(采用Smart Touch压力导管)各49例。两组均在Carto3叁维标测系统下进行双侧肺静脉隔离。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肺静脉隔离时间、左房建模时间、射频消融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肺静脉隔离时间、左房建模时间、射频消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X线曝光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心脏压塞等导管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半年、1年,试验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 Smart Touch压力感应导管能减少手术X线曝光时间,降低手术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微创医学》期刊2018年05期)
肖源,詹碧鸣,陈杰龙,程晓曙,胡建新[7](2018)在《压力感知导管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13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压力感知导管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首次接受CPVI术治疗的阵发性AF患者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平均(63.1±7.0)岁,术中均采用压力感知导管并记录相关数据。术后3、6、9、12个月随访,收集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及电话传输心电图监测(TTM)仪检测数据,了解AF复发情况。结果术中发生心脏压塞1例,予心包穿刺及外科开胸探查止血术;其余12例CPVI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1例随访9个月时TTM提示AF,1例随访6个月时动态心电图提示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房速),3例随访9个月时动态心电图提示短阵房速,但上述患者均无胸闷、心悸等不适。结论 采用压力感知导管行CPVI治疗药物难治性阵发性AF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及预后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随访观察。(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柳江海,关欣[8](2018)在《右心房压力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比值在肺动脉高压恶化中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基于右心导管术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病情恶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经右心导管检查确诊为毛细血管前PA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有无病情恶化将患者分为病情恶化组和无恶化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性,并以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PAH患者病情恶化进展时间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5例(70.8%)患者的随访期内出现PAH病情恶化。与无病情恶化组患者相比,病情恶化组患者具有较低的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较高的右心房压力(right atrial pressure,RAP)、较高的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较低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VO_2)和较高的RAP与SVO_2比值(cSVO_2)。Cox回归分析证实,cSVO_2(HR=2.50,95%CI:1.86~5.59,P=0.001)与患者的PAH病情恶化的进展时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RAP和cSVO_2是PAH患者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PAH患者的预后评估。(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徐波,朱国平,彭飞,蒋莉[9](2017)在《压力监测导管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压力监测导管应用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入选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压力导管组(术中使用压力监测消融导管,20例)和对照组(术中使用普通盐水灌注消融导管,20例),比较两组在肺静脉隔离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肺静脉隔离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复发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压力导管组X线曝光时间小于对照组[(29.4±6.4)min vs.(34.6±7.7)min,P<0.05]。结论压力监测导管应用于房颤导管消融安全、有效,相比于普通盐水灌注导管可以降低X线曝光时间,但未降低复发率。(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7年34期)
陈红健[10](2017)在《SmartTouch压力监测导管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心房颤动在临床工作中是最常见的、危害较大的心律失常之一,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患病率及患病人数逐年攀升;现阶段心房颤动主要的手术治疗措施包括经导管射频消融及冷冻球囊消融;相比于冷冻球囊消融,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在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如何在提高导管消融有效性的同时,降低复发率,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是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难点。压力监测消融导管是新型消融导管,因其具有术中实时监测导管与心肌接触力及其方向的优势,因此,相比于其他传统类型消融导管(如TC导管),理论上可提高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压力监测导管(ST导管)应用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现阶段的热点。[目的]将压力监测导管(ST导管)与普通冷盐水灌注导管(TC导管)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中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从而在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手术中为患者更合理地选择手术材料及制定更加合理的手术方案,以提高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的近期及远期成功率,减少术后复发的概率,并提高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安全性,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玉溪市人民医院2014年01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以及左心房直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小于 40mm、病程小于 1 年的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AF)行压力监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计34例,设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于玉溪市人民医院接受普通冷盐水灌注NaviStar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以及病史LAD小于40mm、病程小于1年的持续性房颤患者34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与研究组男性各有28例、22例,共计50例,女性分别有6例、12例,共计18例,两组共计68例患者。对照组平均年龄59. 50± 11. 58岁,研究组平均年龄58.62±10.67岁,本研究患者年龄在28~77岁范围内,总体平均年龄58. 8± 11. 1岁;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有25例及24例PAF,合计51例,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有9例及8例PeAF,合计17例。对照组病例的平均射血分数62. 35±4.62%,研究组病例的平均射血分数61. 29±4. 68%;对照组病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平均持续时间7. 50±1. 85月,研究组病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平均持续时间6. 22±1. 39月。对照组左房内径平均为31. 87±3. 76mm,研究组的平均为31. 52±4. 15mm。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房颤病程、房颤类型构成、左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 05)。入组病例均为阵发性房颤或者心房重构不显着且病史不长的持续性房颤,所以本研究消融策略为仅行双侧环肺静脉前庭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如果肺静脉隔离完成之后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者,给予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100J-200J)或静脉注射伊布利特(lmg)转律。极少数持续性房颤患者转律治疗后仍不能维持窦性心律,仍反复发作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患者,则视情况加行左房顶部径线、二尖瓣峡部径线、左房前壁径线、叁尖瓣峡部径线线性消融,以及必要的碎裂电位消融(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CFAEs)。本研究观察指标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量、左房建模及肺静脉定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3、6、12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为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治疗时在手术器械选择及手术方案制定方面提供可靠参考。[结果]1.所有入选患者手术均成功进行,术中均转为窦性心律,并能长时间维持。2.所有患者手术过程中未出现蒸汽爆破、急性心包填塞、脑梗死、肺栓塞、死亡等严重手术并发症。3.术后无患者失访,所有入组患者均完成术后3月、术后6月及术后12月的随访。4.相关观察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4.1术后3月、6月随访,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4.1% vs.91.2%, P=0.642) (88. 23% vs.76. 5%, P=0.203)。术后 12 月随访:对照组有13例,研究组中有4例复发,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 23%vs.61. 7%, P<0.05)。4.2手术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4. 85±28. 62minvs.165.88±22.17min,P<0.05)。4. 3环肺静脉消融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71±20.41 minvs.101.62±16.82min,P<0.05)。4.4左房建模及肺静脉定口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9±2. 22 min vs.10. 65±2. 58 min,P<0.05)。4.5 X射线曝光时间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 35±5. 34min vs.39. 38±6.15min) 。4.6 X线曝光量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7. 44±80. 45mGy vs.585.68±95.39mGy,P<0. 05)。4. 7研究组发生3例并发症,对照组中2例并发症(8. 8% vs.5. 9%,P=0. 16)。[结论]本研究成果显示,与TC导管相比,使用ST导管进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能缩短整体手术时间、左房操作时间(左房建模及肺静脉定口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以及减少X线曝光量等;且具有更高的12月窦性心律维持率,远期成功率需要进一步随访研究。综上所述,压力监测导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前景。(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心房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急性心房压力增高对心房肌电生理性质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房性心律不齐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心膜外生物电检测,同时记录患者心房不同位点单相动作电位和房颤发生率。结果:房性心律失常发生前,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心房压增高症状,生理电检测中可见MAPD90延长,MAPD90离散度增加或MAPD90延长,但MAPD90离散度减小,但起搏频率增快、增大,房颤诱发率显着提高,与参考比对值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房压力增高后,激动恢复时间最大值明显增加,这是诱发房颤的电生理基础,这可能与激动恢复时间在快频率起搏时增大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房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杨向东,张广田,王文斌,戴文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压力导管的应用与价值评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2].扈景英.急性心房压力增高对心房肌电生理性质的影响[J].人人健康.2019
[3].李红星.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中左心房压力变化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
[4].闫国珍,何俊峰,刘扬,袁彦芬,李爱华.超声估测右心房压力在肝硬化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5].刘念,李林凌,赵倩倩,张梦夏,黄娇.压力感应导管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发生心脏压塞风险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8
[6].邓金龙,吴隐雄,卢锋,吴东峰,刘杰.SmartTouch压力导管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的应用效果[J].微创医学.2018
[7].肖源,詹碧鸣,陈杰龙,程晓曙,胡建新.压力感知导管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13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
[8].柳江海,关欣.右心房压力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比值在肺动脉高压恶化中的预测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
[9].徐波,朱国平,彭飞,蒋莉.压力监测导管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初步应用[J].当代医学.2017
[10].陈红健.SmartTouch压力监测导管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的应用[D].昆明医科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