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宏明电子实业总公司医院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目的:分析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PPI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出血事件与CHADS2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高风险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采用抗凝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预防出血风险。
【关键词】高风险冠心病;房颤;抗凝;双联抗栓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085-03
Highriskcoronaryheartdiseasecombinedwithatrialfibrillationanticoagulationandtheeffectofdoublecombinationofantithrombosistreatment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efficacyofanticoagulationinhighriskcoronaryheartdiseasecomplicatedwithatrialfibrillationanddoubleantithrombotictherapy.MethodsFromFebruary2014toMay2016inourhospital,thepatientswithhighriskofcoronaryheartdiseasecomplicatedwithatrialfibrillationin153casesastheresearchobject,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weregivendifferenttreatment,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ResultsTheexperimentalgroupPPI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thetwogroupshad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inpatientswithbleedingeventsandCHADS2scoredifferences.Conclusion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highriskofcoronaryheartdisease,anticoagulationtherapy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therapeuticeffect,topreventtheriskofbleeding.
【Keywords】Highriskcoronaryheartdisease;Atrialfibrillation;Anticoagulation;Dualcoupling
冠心病所指的是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因而导致血管阻塞等问题,引发心肌缺血或缺氧等心脏病。而房颤所指的是持续性心率失常,临床中认为冠心病合并房颤的风险主要是出血与栓塞风险[1]。基于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有效手段,在达到临床病症治疗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予以控制。现代临床中针对此类病症患者的治疗多采用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方式,为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特对我院所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153例为对象,对其给予不同治疗措施的效果进行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同意的基础上,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76例,对照组患者77例。实验组76例患者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0±10.5)岁;持续性房颤23例,持久性房颤37例,阵发性房颤16例。对照组77例患者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1±10.6)岁;持续性房颤23例,持久性房颤38例,阵发性房颤1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合并房颤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出血或抗凝药物禁忌症者;存在其他严重病症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双联抗栓治疗,于每日清晨指导患者口服75mg氢氯吡格雷与100mg阿司匹林,每周对患者给予以此凝血酶原检查,持续服用药物治疗1个月后,降低给药频率,控制在1次/月,口服药物治疗6个月后,给药频率维持在2次/月。在药物治疗期间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予以密切观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药物治疗方案调整。
实验组:实验组给予抗凝治疗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治疗前给予患者进行国家标准比值测量,结合测量结果制定华法琳娜给药方案,一般初始药剂量控制在2.5~3.0mg/d。
(2)治疗3d后给予所有患者再进行一次国家标准比值测量,根据测量结果适当调整华法琳娜用药剂量,一般可控制在0.5mg/次,患者的国家标准比值持续2d维持在2.0~3.0,测量频率控制在2~3此/周,后逐渐降低至1次/周,4周后降低至1次/月,治疗6个月后2次/月。在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指征进行密切观察,一旦患者出现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则立即检测患者的PT,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2]。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变化予以密切观察,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与注意事项指导,两组患者护理方式一致,不影响调查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次要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等情况予以观察,同时对血栓风险与出血风险予以调查,另外需要对两组患者的PPI使用率进行调查,对所有调查指标予以记录,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出血风险利用HAS-BLEF法进行评定,利用积分制进行评分,峰值为9分,评分越高则患者栓塞风险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PPI使用率对比
本次研究中,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PPI使用率为13.16%,对照组患者的PPI使用率为45.45%,两组患者在PPI的使用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出血事件、主要与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对比
据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63%,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63%,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95%;对照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19%,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0.132%,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7.79%。两组患者在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疾病风险分析
冠心病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引起的一系列心肌缺血或缺氧等类型心脏病,患者多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等,其引发原因主要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不良生活习惯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而房颤则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率失常,也是冠心病长时间发展中比较容易引发的合并症,患者多表现为心悸、眩晕、胸部不适等[3]。冠心病合并房颤属于高风险疾病,其风险主要指向出血于栓塞等,一旦发生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形成严重威胁,因此针对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基础病症与以治疗,同时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予以控制,以防止疾病恶性发展。现代临床中针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多为抗凝与双联抗栓两种治疗方式,为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不同效果进行分析,特展开了本次调查。
3.2研究结果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为分析抗凝与双联抗栓两种治疗方式对冠心病合并房颤疾病的应用价值,特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53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双联抗栓治疗方式,实验组给予抗凝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为:实验组患者PPI使用率为13.16%,对照组患者的PPI使用率为45.45%,两组患者在PPI的使用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63%,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63%,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95%;对照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19%,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0.132%,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7.79%。两组患者在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充分证实了在PPI使用率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对比,实验组治疗手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抗凝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达到治疗效果,且能够对出血与栓塞等风险予以控制,降低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林敏瑜,刘菁,余碧菁,等.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用抗凝和双联抗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02(06):75-76.
[2]陈龙,陈维明.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的疗效对比[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6(18):130-131.
[3]曾秋棠,彭昱东.目前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观点和焦点[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09(04):37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