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包括软管一、软管二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软管一和软管二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软管一包括PVC内层、钩边网、钢丝以及PVC外层,所述钩边网包裹在PVC内层外周面,所述钢丝缠绕在钩边网外周面,所述PVC外层包裹在钢丝以及钩边网外表面,该设计通过钩边网以及钢丝对PVC内层以及PVC外层进行支撑,提高了其稳定性,连接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强度好,稳定性好,连接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包括软管一(1)、软管二(2)以及连接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一(1)和软管二(2)通过连接组件(3)相连接,所述软管一(1)包括PVC内层(11)、钩边网(12)、钢丝(13)以及PVC外层(14),所述钩边网(12)包裹在PVC内层(11)外周面,所述钢丝(13)缠绕在钩边网(12)外周面,所述PVC外层(14)包裹在钢丝(13)以及钩边网(12)外表面;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内撑环(301)、条板(302)、限位环(303)、棘轮(304)、右通孔(305)、右钢绳(306)、右导向杆(307)、束绳轴(308)、左钢绳(309)、左导向杆(310)、左通孔(311)以及棘齿(312),所述内撑环(301)左端延伸至软管一(1)内部右端,所述内撑环(301)右端延伸至软管二(2)内部左端,所述条板(302)设置在软管一(1)以及软管二(2)上端,所述束绳轴(308)下端贯穿安装在软管一(1)和软管二(2)之间的条板(302)上,所述限位环(303)固定在条板(302)下侧的束绳轴(308)环形侧面,且限位环(303)上侧面与条板(302)下侧面相贴合,所述棘轮(304)套装在条板(302)上侧的束绳轴(308)环形侧面,且棘轮(304)下侧面与条板(302)上侧面相贴合,所述棘齿(312)安装在棘轮(304)后侧的条板(302)上端面,且棘齿(312)与棘轮(304)相啮合,所述束绳轴(308)左侧的条板(302)上侧面固定左支座,所述左支座内部安装左导向杆(310),所述束绳轴(308)右侧的条板(302)上侧面安装右支座,所述右支座内部安装右导向杆(307),所述左导向杆(310)左侧的条板(302)上侧面加工左通孔(311),所述右导向杆(307)右侧的条板(302)上侧面加工右通孔(305),所述左钢绳(309)下端缠绕在内撑环(301)外侧的软管一(1)环形侧面,所述左钢绳(309)上端穿过左通孔(311)并绕过左导向杆(310)缠绕在束绳轴(308)环形侧面,所述右钢绳(306)下端缠绕在内撑环(301)外侧的软管二(2)环形侧面,所述右钢绳(306)上端穿过右通孔(305)并绕过右导向杆(307)缠绕在束绳轴(308)环形侧面。
设计方案
1.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包括软管一(1)、软管二(2)以及连接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一(1)和软管二(2)通过连接组件(3)相连接,所述软管一(1)包括PVC内层(11)、钩边网(12)、钢丝(13)以及PVC外层(14),所述钩边网(12)包裹在PVC内层(11)外周面,所述钢丝(13)缠绕在钩边网(12)外周面,所述PVC外层(14)包裹在钢丝(13)以及钩边网(12)外表面;
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内撑环(301)、条板(302)、限位环(303)、棘轮(304)、右通孔(305)、右钢绳(306)、右导向杆(307)、束绳轴(308)、左钢绳(309)、左导向杆(310)、左通孔(311)以及棘齿(312),所述内撑环(301)左端延伸至软管一(1)内部右端,所述内撑环(301)右端延伸至软管二(2)内部左端,所述条板(302)设置在软管一(1)以及软管二(2)上端,所述束绳轴(308)下端贯穿安装在软管一(1)和软管二(2)之间的条板(302)上,所述限位环(303)固定在条板(302)下侧的束绳轴(308)环形侧面,且限位环(303)上侧面与条板(302)下侧面相贴合,所述棘轮(304)套装在条板(302)上侧的束绳轴(308)环形侧面,且棘轮(304)下侧面与条板(302)上侧面相贴合,所述棘齿(312)安装在棘轮(304)后侧的条板(302)上端面,且棘齿(312)与棘轮(304)相啮合,所述束绳轴(308)左侧的条板(302)上侧面固定左支座,所述左支座内部安装左导向杆(310),所述束绳轴(308)右侧的条板(302)上侧面安装右支座,所述右支座内部安装右导向杆(307),所述左导向杆(310)左侧的条板(302)上侧面加工左通孔(311),所述右导向杆(307)右侧的条板(302)上侧面加工右通孔(305),所述左钢绳(309)下端缠绕在内撑环(301)外侧的软管一(1)环形侧面,所述左钢绳(309)上端穿过左通孔(311)并绕过左导向杆(310)缠绕在束绳轴(308)环形侧面,所述右钢绳(306)下端缠绕在内撑环(301)外侧的软管二(2)环形侧面,所述右钢绳(306)上端穿过右通孔(305)并绕过右导向杆(307)缠绕在束绳轴(308)环形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环(301)左端加工圆角,所述内撑环(301)右端加工圆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绳轴(308)上端固定旋转柱,且旋转柱环形侧面包裹防滑胶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通孔(311)内部下端前部以及后部均加工弧形凹口,所述左钢绳(309)上端设置在弧形凹口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一(1)结构与软管二(2)结构相同。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属于软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软管结构简单,强度不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弯折以及变形的情况,从而影响使用效果,且连接操作不便,所以需要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强度好,稳定性好,连接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包括软管一、软管二以及连接组件,所述软管一和软管二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接,所述软管一包括PVC内层、钩边网、钢丝以及PVC外层,所述钩边网包裹在PVC内层外周面,所述钢丝缠绕在钩边网外周面,所述PVC外层包裹在钢丝以及钩边网外表面,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内撑环、条板、限位环、棘轮、右通孔、右钢绳、右导向杆、束绳轴、左钢绳、左导向杆、左通孔以及棘齿,所述内撑环左端延伸至软管一内部右端,所述内撑环右端延伸至软管二内部左端,所述条板设置在软管一以及软管二上端,所述束绳轴下端贯穿安装在软管一和软管二之间的条板上,所述限位环固定在条板下侧束绳轴环形侧面,且限位环上侧面与条板下侧面相贴合,所述棘轮套装在条板上侧的束绳轴环形侧面,且棘轮下侧面与条板上侧面相贴合,所述棘齿安装在棘轮后侧的条板上端面,且棘齿与棘轮相啮合,所述束绳轴左侧的条板上侧面固定左支座,所述左支座内部安装左导向杆,所述束绳轴右侧的条板上侧面安装右支座,所述右支座内部安装右导向杆,所述左导向杆左侧的条板上侧面加工左通孔,所述右导向杆右侧的条板上侧面加工右通孔,所述左钢绳下端缠绕在内撑环外侧的软管一环形侧面,所述左钢绳上端穿过左通孔并绕过左导向杆缠绕在束绳轴环形侧面,所述右钢绳下端缠绕在内撑环外侧的软管二环形侧面,所述右钢绳上端穿过右通孔并绕过右导向杆缠绕在束绳轴环形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内撑环左端加工圆角,所述内撑环右端加工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束绳轴上端固定旋转柱,且旋转柱环形侧面包裹防滑胶套。
进一步地,所述左通孔内部下端前部以及后部均加工弧形凹口,所述左钢绳上端设置在弧形凹口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一结构与软管二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PVC内层、钩边网、钢丝以及PVC外层,该设计通过钩边网以及钢丝对PVC内层以及PVC外层进行支撑,提高了其稳定性,另添加了内撑环、条板、限位环、棘轮、右通孔、右钢绳、右导向杆、束绳轴、左钢绳、左导向杆、左通孔以及棘齿,该设计通过转动束绳轴对左钢绳以及右钢绳进行拉紧,从而使软管一以及软管二捆紧在内撑环上,连接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软管结构简单,强度不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弯折以及变形的情况,从而影响使用效果,且连接操作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强度好,稳定性好,连接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中软管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软管的左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软管一、2-软管二、3-连接组件、11-PVC内层、12-钩边网、13-钢丝、14-PVC外层、301-内撑环、302-条板、303-限位环、304-棘轮、305-右通孔、306-右钢绳、307-右导向杆、308-束绳轴、309-左钢绳、310-左导向杆、311-左通孔、312-棘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塑料纤维增强钢丝13软管,包括软管一1、软管二2以及连接组件3,软管一1和软管二2通过连接组件3相连接,软管一1包括PVC内层11、钩边网12、钢丝13以及PVC外层14,钩边网12包裹在PVC内层11外周面,钢丝13缠绕在钩边网12外周面,PVC外层14包裹在钢丝13以及钩边网12外表面,使用过程中,钩边网12和钢丝13对PVC内层11和PVC外层14进行支撑,从而使PVC内层11和PVC外层14不易变形和弯折,提高了强度以及稳定性,使用效果佳。
连接组件3包括内撑环301、条板302、限位环303、棘轮304、右钢绳306、右导向杆307、束绳轴308、左钢绳309、左导向杆310以及棘齿312,内撑环301左端延伸至软管一1内部右端,内撑环301右端延伸至软管二2内部左端,条板302设置在软管一1以及软管二2上端,束绳轴308下端贯穿安装在软管一1和软管二2之间的条板302上,限位环303固定在条板302下侧的束绳轴308环形侧面,且限位环303上侧面与条板302下侧面相贴合,棘轮304套装在条板302上侧的束绳轴308环形侧面,且棘轮304下侧面与条板302上侧面相贴合,棘齿312安装在棘轮304后侧的条板302上端面,且棘齿312与棘轮304相啮合,束绳轴308左侧的条板302上侧面固定左支座,左支座内部安装左导向杆310,束绳轴308右侧的条板302上侧面安装右支座,右支座内部安装右导向杆307,左导向杆310左侧的条板302上侧面加工左通孔311,右导向杆307右侧的条板302上侧面加工右通孔305,左钢绳309下端缠绕在内撑环301外侧的软管一1环形侧面,左钢绳309上端穿过左通孔311并绕过左导向杆310缠绕在束绳轴308环形侧面,右钢绳306下端缠绕在内撑环301外侧的软管二2环形侧面,右钢绳306上端穿过右通孔305并绕过右导向杆307缠绕在束绳轴308环形侧面,连接软管一1和软管二2的过程中,将软管一1右端套装在内撑环301环形侧面左端,然后将左钢绳309套装在软管一1环形侧面,从而使条板302设置在软管一1上侧,然后将软管二2穿过右钢绳306并套装在内撑环301环形侧面,然后工作人员转动束绳轴308,使束绳轴308对左钢绳309以及右钢绳306进行缠绕,从而左钢绳309下端缠紧在软管一1环形侧面,使软管一1与绑紧在内撑环301环形侧面,右钢绳306下端缠紧在软管一1环形侧面,使软管二2与绑紧在内撑环301环形侧面,从而实现软管一1和软管二2的连接,同时束绳轴308环形带动棘轮304转动,在棘齿312的作用下,棘轮304不能反向旋转,从而使左钢绳309和右钢绳306上端稳定缠绕在束绳轴308环形侧面,该设计便于软管一1和软管二2的连接。
内撑环301左端加工圆角,内撑环301右端加工圆角,减小了软管一1和软管二2套装至内撑环301环形侧面的阻力。
束绳轴308上端固定旋转柱,且旋转柱环形侧面包裹防滑胶套,便于转动束绳轴308。
左通孔311内部下端前部以及后部均加工弧形凹口,左钢绳309上端设置在弧形凹口内部,减小了对左钢绳309移动过程中的阻碍。
软管一1结构与软管二2结构相同,简化了本装置的结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5125.4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340670U
授权时间:20190903
主分类号:F16L 11/14
专利分类号:F16L11/14;F16L11/08;F16L33/02
范畴分类:27G;
申请人:张智杰
第一申请人:张智杰
申请人地址:257300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稻庄镇广小张村104号
发明人:张智杰
第一发明人:张智杰
当前权利人:张智杰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塑料加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