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行模式下县级电网调度管理探讨

大运行模式下县级电网调度管理探讨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通榆县供电公司吉林通榆1372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运行模式下县级电网的发展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效益,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之一。因此,必须要加强县级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才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和可靠运行。

关键词:大运行模式;县级电网;调度管理

1“大运行”体系建设实施后的电网调度管理模式

1.1现有的变电运行维护模式

目前,变电站按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可以划分为四种:有人值班模式(传统模式)、集控中心模式、监控中心+运维操作站模式(调度监控分离)、调控中心+运维操作站模式(调控一体化)。

(1)传统模式

按变电站分为站内监控和操作,变电站实行有人24小时轮换值班;预令、正令直接下到变电站;主要职责是负责变电站站内设备巡视监视、消缺、操作、状态评价等。

(2)集控站模式

设若干集控站24小时值班监控和操作,一个集控站管理一般在5个变电站以上,变电站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预令下到集控站,正令下到变电站;主要职责是负责所辖变电站设备巡视、监视、消缺、操作、状态评价等。

(3)监控中心+运维操作站模式

一个地、县级建立一个一个监控中心,按作业半径分设若干运维操作站。变电站无人值班,监控中心24小时值班,运维操作站少人值班,一个监控中心监控至少20个变电站以上;预令下到监控中心,正令下到变电站;监控人员负责受控变电站设备监视、遥控操作等工作,运维操作人员负责设备巡视、消缺、现场操作以及应急处置等。

(4)调控中心+运维操作站模式(调控一体化)

监控与调度合一,按作业半径分设若干运维操作站;变电站无人值班,监控中心24小时值班,运维操作站少人值班,预令下到运维操作站正令下到变电站;调控人员负责调度和设备监控、遥控操作等工作,运维操作人员负责设备巡视、消缺、现场操作以及应急处置等。

随着电网规模快速发展的需求、电网信息化与智能化的要求、电网公司集约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调控一体化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1.2调控一体化模式的特征

调控一体结构扁平、环节少,事故处理效率和日常操作效率更高,人员精简更明显;相比较“变电集中监控”模式,调控一体化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组织结构

调控与变电站两级建制,结构扁平化。

2)业务流程

(1)集变电站监视与电网调度于一体,可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变电站信号,信号产生疑问时可随时回溯,为快速作出判断、处理提供条件。

(2)操作指令由调控直接下达变电站,环节简单,效率快。

(3)事故状态下由调控进行隔离、转电操作,提高处置效率。

3)人员配置

(1)人员精干,只需配置一套班组管理人员。经测算,调控定员数少于调度与监控各自独立建制的定员数之和。

(2)调度岗与监控岗可定期轮岗,人员业务全面,适应一岗多能要求。

4)安全评估

组织结构简单,环节清晰,指令传递途中出错概率较低;事故发生时调度监控协同配合,效率高。

2“调控一体化”对调度管理工作的要求

2.1对技术支持系统的要求

(1)“五遥”技术

实现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新技术的开发以及老技术系统的整合应用等。随着通信技术、IT、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在逐渐对电力设备自动化水平要求由四遥升级为五遥,即遥测、遥控、遥调、遥信、遥视。光纤的大量铺设,为遥视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物理支持,而通信及IT技术的发展,为遥视的普及奠定了技术基础。

(2)保护及自动装置功能

保护设备集控操作保护设备集控操作:保护信息远程调阅,保护压板远程投切,保护定值远程修改。保护信息完整、准确是调度员在电网事故时进行准确判断的依据,倒闸操作中及时调整保护定值可以保证电网运行可靠性。

(3)调度管理系统

省地一体化OMS系统实现从其他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采集、存储所需的数据并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实现横向和纵向的融合贯通,全面涵盖省调、地调、县调的电网调度管理业务,有效解决省地一体化调度运行管理的难题。充分利用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将电网运行生产流程计算机化应用,从专业管理、调度运行等各个环节生产信息集成、优化,按照职能及权限赋予不同部门和人员不同的权限,保证工作全程在线、可查循,并实现省地县调数据的共享。

2.2对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的要求

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从传统向调控一体化模式进行转变,主要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外部环境变化、内部管理问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等。因此组织变革势在必行,其中包括组织结构的变革、人员的调整、职责的重新划分、管理范围的改变等。通过减少管理幅度和层级,加大横向层面的高度融合,使其趋于扁平化发展,业务信息流转的速度加快,各专业各部门之间沟通及信息共享更便捷。同时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的强大,大部分工作可以实现远程遥控,减少了人为判断的错误率,既节约人力资源的投放,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技术创新与组织结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最终达到动态平衡,共同发展。

(1)调整调度业务范围

将变电设备监控业务纳入调度。调度在保证原有地区电网实时调度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变电设备实时监视与远程控制等职责。同时110千伏变电站上划地调管辖,县调作为地调分中心,调度管辖县域范围内35千伏及10千伏电网,承担县域内35千伏变电设备集中监控,以及所监控电力设施安保、消防告警信号远方集中监视。

(2)调整调度控制方式

部分原先需要通过运行单位现场执行的操作转由调度直接遥控。

(3)调整岗位设置

“大运行”体系实施以后,原调度所更名为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在岗位设置上增设了二次技术专业岗位,负责自动化、继电保护等二次专业的归口管理;负责所辖范围内二次系统的项目申报、技术方案制定并组织实施。

2.3对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要求

针对运行组织结构和调度功能调整的变化情况,对照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标准”,统一制定调度内部、上下级调度间及相关业务部门间主要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以适应运行管理新模式。调控一体化后电网事故处理流程与实施前相比较,直接由调控人员发现告警信息、制定处置方案进行遥控操作。调控业务范围内工作大量减少操作人员赶往现场,缩短设备停役时间,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根据指定的最终状态即可以通过程序化操作来实现自动完成运行方式的变更,可操作单元主要包括:闸刀、隔离开关等一次设备的遥控以及投退软压板、保护电源投退、定值区切换等二次设备遥控,可以有效防止误操作,增加电网安全生产系数。在生产环节上进行简约化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人员的集约化管理,实现了调度业务的扁平化管理。

结语

电网设备的更新换代,自动化新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电网自动化水平,但同时也给电网调度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强调度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针对电网实际不断提高调度人员专业技能,这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调度人员要注意平时专业技术业务的积累和提高,加强相关专业之间必要的沟通和切磋,防止当检修或故障操作中遇有问题时,分析不够深刻,容易造成操作、指挥模糊不清。

参考文献

[1]王家宏.电网调度管理的新课题.中国电力企业管理[J].2014(2):42-43

[2]肖清明,颜军,冯跃龙.110kV变电站管理实施集控站模式的探讨[J].宁夏电力,2014,1:18-19.

标签:;  ;  ;  

大运行模式下县级电网调度管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