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淀粉接枝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淀粉,丙烯酰胺,共聚物,接枝,多孔,介质,渤海。
淀粉接枝共聚物论文文献综述
黄文富,黄泽强,梁宁,白甲坡,李艳伟[1](2019)在《马铃薯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吸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马铃薯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otato starch acrylic acid graft copolymer,PSAAGC)的制备工艺及其吸水性能。以吸水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PSAAGC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粗产物进行纯化,并研究了PSAAGC粗产物及纯化产物在Na Cl和NH4Cl溶液中的吸水性能,以及对染料靛红的清除性能。最优工艺条件为:在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70℃、丙烯酸∶淀粉=4.5、引发剂和交联剂分别为淀粉用量的3.5%和0.25%的工艺条件下,PSAAGC粗产物的吸水率达196.26g·g-1,PSAAGC纯化产物的吸水率达413.69g·g-1,表明PSAAGC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在实验范围内,PSAAGC在Na Cl和NH4Cl溶液中的吸水性能,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弱。此外PSAAGC对染料靛红有一定的清除作用,随着染料靛红浓度的升高,清除效果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清除率最高可达91.54%,且纯化产物的性能优于粗产物。实验结果表明PSAAGC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和清除染料靛红的能力,可为马铃薯淀粉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梁逸超,张本山[2](2019)在《羧甲基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和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羧甲基淀粉(CMS)为原料,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制备了羧甲基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MSGAM),并以粘度为测试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研究过程中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仪(TG)对CMSGAM进行表征,对CMSGAM的粘度、透明度、抗盐性、凝沉性和保水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 H=7.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CMSGAM糊液最大粘度为26000 MPa·s;红外光谱图谱显示1667 cm~(-1)处出现酰胺基团中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1455 cm~(-1)处出现酰胺基C-N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热重分析图谱显示350~450℃出现了丙烯酰胺基团的热分解阶段,证明羧甲基淀粉中已成功接入了丙烯酰胺基团;扫描电镜照片显示CMS颗粒出现了大量孔洞和破碎现象,说明接枝共聚反应剧烈,破坏了淀粉颗粒结构;CMSGAM糊液的粘度和透明度均提升至CMS的4倍以上,抗凝沉性和热稳定性均比CMS高,但抗盐性的提升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曹伟佳,卢祥国,张云宝,徐国瑞,李翔[3](2019)在《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堵水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油田具有储层岩心胶结疏松、非均质性严重、原油黏度较高、平均渗透率较高和单井注水量较大等特点,注水开发不仅极易发生突进,而且注水开发对岩石结构冲刷和破坏作用会进一步加剧储层非均质性。为满足高含水期稠油油藏堵水技术需求,以物理化学、高分子材料学和油藏工程等为理论指导,以化学分析、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等为实验手段,以渤海SZ36—1油田储层岩石和流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堵水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堵水剂组成为"4%淀粉+4%丙烯酰胺+0.036%交联剂+0.012%引发剂+0.002%无水亚硫酸钠"时,堵水剂合理段塞尺寸在0.025 PV~0.075 PV。对于"边水+直井"模型,随原油黏度增加,水驱采收率降低。油井堵水后,含水率降低,但产液速度降低。原油黏度愈高,含水率降幅愈大,采收率增幅愈大,但最终采收率仍然较低。与"单边水+直井"模型相比较,"多边水+直井"模型水驱采收率较高,堵水增油降水效果更好。对于处于中高含水开发期油藏,由于前期水驱、调剖和化学驱等措施的影响,水井井壁附近区域剩余油饱和度较低,而油井井壁附近中低渗透层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因此,堵水措施增油降水效果要明显好于调剖措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2019年01期)
王爱荣,石海信,童张法,王梓民,王伟建[4](2018)在《KH570-AM-淀粉接枝共聚物降滤失剂的制备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木薯淀粉(CSt)为原料,丙烯酰胺(AM)、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叁甲氧基硅烷(KH570)为单体,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按质量比为1∶1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水相法合成淀粉-KH570-AM接枝共聚物降滤失剂(CSt-KH570-AM),探索了制备条件及其在钻井液中的应用。适宜的制备条件是:总反应物溶液质量分数为20%,m(AM)/m(CSt)=2,KH570与引发剂质量分数分别为30%和1%,溶液pH=4,反应时间3h,温度50℃。FTIR证明AM与KH570均已成功接枝到淀粉分子上;TGA-DSC及Frontier-TGA联用分析表明,CSt-KH570-AM在245℃之前热稳定性良好;XRD证明CSt-KH570-AM属非晶结构。在降滤失性能评价中,将CSt-KH570-AM与CSt-AM(质量分数分别为2.5%与1.5%)复配添加到淡水基浆中可抗温至180℃,在140℃的NaCl盐水基浆中可抗盐至饱和。(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10期)
曹伟佳,卢祥国,苏鑫,张云宝,徐国瑞[5](2018)在《空间尺寸对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成胶效果影响及作用机理——以渤海绥中36-1油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渤海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注采井间形成的低效和无效循环,需对窜流通道进行治理,而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具有初始粘度较低、成胶强度大、封堵效果好和耐酸耐碱等优点,并且在陆地油田大孔道或特高渗透条带治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开展空间尺寸对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成胶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和机理探索,结果表明,化学反应空间环境对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成胶效果存在较大影响,成胶环境空间尺寸愈大,成胶效果愈好。为确保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各组成在岩心孔隙内发生交联反应,需在以磨口瓶为成胶环境和粘度为评价指标所取得配方基础上适当提高各组分质量分数。此外,在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注入岩心前后注入适量前置和顶替段塞将有助于促进各组分间的交联反应。(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8年04期)
胡琼恩[6](2018)在《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通过接枝改性制备了热塑性淀粉接枝共聚物,再将其与聚乳酸共混,制备性能优异的聚乳酸共混物。将蒙脱土与淀粉接枝共聚物乳液复合、共沉淀制备了复合淀粉接枝共聚物,进一步研究了其对聚乳酸性能的影响。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采用硬脂酰氯和丙烯酰氯对淀粉进行酯化改性,在淀粉分子上引入碳碳双键和长烷基链。通过红外和拉曼表征确定了酯化淀粉的结构。水接触角结果表明酯化改性后淀粉的接触角明显增大,疏水性显着提高。随后,以丙烯酸乙酯为单体,KPS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淀粉接枝共聚物(GS),并研究了淀粉接枝共聚物的性能。红外表征证明明聚丙烯酸乙酯成功接枝到淀粉分子上,接枝淀粉成功制备。改用该方法制备的GS乳液稳定,且接枝聚合反应的单体转化率为91.8%,接枝百分率为58.4%,接枝效率为50.8%,远远高于传统接枝淀粉聚合方法。微观结构表明,提纯后淀粉接枝共聚物颗粒表面被聚丙烯酸乙酯包裹,形成明显的核壳结构。同时,淀粉接枝共聚物可以进行热塑加工,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水性和生物降解性能。(2)将淀粉接枝共聚物(GS)与聚乳酸(PLA)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得到PLA/GS共混物。SEM结果发现GS在聚乳酸中分散良好。力学性能结果表明GS能明显提高PLA的冲击强度。当GS含量为20 wt%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为31.4 KJ/m~2,与纯PLA相比,提高了近10倍,拉伸断裂伸长率达到411%,且拉伸强度仍能保持在52.8 MPa,明显高于纯聚丙烯酸乙酯改性PLA的结果。DMA结果表明PLA/GS共混物的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表明GS与PLA部分相容。(3)将蒙脱土(MMT)与淀粉接枝共聚物乳液复合、共沉淀制备复合淀粉接枝共聚物(MGS),通过熔融共混制备PLA/MGS纳米复合材料。XRD结果表明MMT在PLA基体中分散良好,几乎完全剥离。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MT可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MMT含量越高,拉伸强度越高,当MMT含量为5 wt%时,拉伸强度接近61 MPa。热变形温度由55.3℃提高到64.8℃,提高了近10℃。DMA结果表明,加入MMT后,样品的玻璃转化温度(T_g)由63.0℃和提高到69.1℃。DSC和XRD结果表明MMT的加入会促进PLA结晶,从而提高PLA的结晶度和熔点。添加了5 wt%蒙脱土的PLA/MGS共混物的结晶度提高至30.7%,熔点为171.2℃。(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5-01)
王雪[7](2018)在《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及其淀粉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淀粉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优良的可降解性、可再生等优点,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其生产加工程序复杂、力学性能差等缺点,在淀粉基材料的应用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拟用乳酸对淀粉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制备可全降解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并探讨其应用可行性。首先,选用3种不同的催化剂HCl、NaOH、NaAC,通过原位一步法分别催化淀粉与乳酸进行接枝共聚反应,以接枝率为参数对叁种不同的催化体系进行工艺优化,采用FT-IR、DSC、XRD、SEM等测试分析手段对淀粉/乳酸接枝共聚产物进行结构及形貌表征。利用制得的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制备了相应的淀粉基薄膜,优化淀粉基薄膜的制备工艺条件,探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并通过DSC及SEM等测试对复合膜进行热力学性能分析及表面形貌分析。在HCl催化作用下,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65%,得到的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与塑化淀粉复合制备的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St-g-PLA/淀粉基薄膜拉伸强度为7MPa,弹性模量为1073.5MPa,断裂伸长率为3%。在NaOH催化作用下,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117.4%,制得的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与塑化淀粉复合制备的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St-g-PLA/淀粉基薄膜拉伸强度为10MPa,弹性模量为1905.8MPa,断裂伸长率为3%。在NaAC催化作用下,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121%,得到的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与塑化淀粉复合制备的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St-g-PLA/淀粉基薄膜拉伸强度为12MPa,弹性模量为2040.2MPa,断裂伸长率为3%。将羧甲基纤维素作为淀粉基薄膜的增强剂加入St-g-PLA/淀粉基薄膜制备复合淀粉基薄膜。固定塑化淀粉量,取1g由NaAC催化St-g-PLA共聚物溶解,将羧甲基纤维素溶液、St-g-PLA溶液、塑化淀粉混合并于95℃负压反应4h制备羧甲基纤维素增强St-g-PLA/淀粉基薄膜,该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14MPa,弹性模量为1810.7MPa,断裂伸长率为4%。(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姚永丽,黄苏萍[8](2018)在《环保新型淀粉接枝共聚物在清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淀粉接枝共聚物。其分子结构是以多聚糖为骨架,接枝石油来源单体。该类聚合物可在清洗剂配方中作为助洗剂。文中重点介绍了其用于自动洗碗机清洗剂和织物清洗剂中的性能。最后,还对淀粉接枝共聚物的生命周期进行了评价。数据显示:淀粉接枝共聚物在清洗应用中具有和普通聚合物相似的功能,但是却更加绿色环保,是一种生态友好型聚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洗涤用品工业》期刊2018年01期)
苏鑫,王小玄,闫冬,曹伟佳,王婷婷[9](2017)在《淀粉接枝共聚物在多孔介质内成胶效果实验——以渤海油田SZ36-1油藏条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由于其成胶强度大、成本低、成胶时间可控等优点已经在我国部分油田应用。然而现今针对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的研究多集中在合成方法、性能表征和常规方法的成胶强度研究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尤其是海上油田现场实际情况的成胶效果研究较少。以渤海油田SZ36-1油藏条件为例,研究了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在接近油藏实际条件的多孔介质中的成胶效果。结果表明,在玻璃容器内具有良好耐稀释性、抗剪切性、耐油性、耐黏土性和时间稳定性的淀粉接枝共聚物体系,在岩心孔隙内却难以发生交联反应。由此可见,化学反应空间环境对淀粉接枝共聚物成胶效果存在较大影响,空间尺寸越大,成胶效果越好。为增加淀粉接枝共聚物各组成在孔隙内发生碰撞概率即提高成胶效果,需要适当提高常规优化配方中各组分浓度。(本文来源于《石油钻采工艺》期刊2017年06期)
王安怡[10](2017)在《环保淀粉接枝共聚物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织造是纺织工业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经纱的上浆又是织造前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工序。合成高聚物聚乙烯醇(PVA)因其高分子链侧基含有大量的羟基,具有优异的粘附性和很好的成膜性和柔性而广泛地应用于经纱上浆,但含有PVA上浆的经纱织造成坯布后退浆,其废水中含有很不易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从而严重的污染了环境。因此,绿色环保易生物降解的淀粉基纺织浆料的研究与开发就成为纺织浆料领域的前沿与热点。目前淀粉基纺织浆料大多存在耐磨性不足、粘附力不够、浆膜的脆性较大(即浆膜的拉伸强度不高、断裂伸长率较低)等缺点,在中、高支纯棉纱线、涤棉混纺纱线和纯涤纱线等领域的应用仍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本文针对上述不足,首先采用高能辐照对玉米淀粉进行大分子链结构的剪切和修饰,研究了辐照剂量对淀粉结构和分子量的影响规律;以铈盐为引发剂,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辐照淀粉接枝丙烯酸和醋酸乙烯酯单体的规律;采用TG、DSC、力学性能测试等技术对淀粉接枝共聚物的热学性能、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进行了研究;最后考察了淀粉基浆料的生物降解性。研究结果表明,辐照剂量对玉米淀粉的结晶结构影响不大,而淀粉最高热黏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当辐照剂量为40kGy以上时,淀粉最高热黏度变化不明显。在本实验条件下,通过对淀粉辐照及铈盐的引发下,能显着提高丙烯酸和醋酸乙烯酯单体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最高分别可达89.57%,82.45%。极性和柔性单体的引入可显着提升淀粉接枝共聚物对纯棉粗纱条和涤棉粗纱条的粘附力及纱线的耐磨性性能,浆膜的拉伸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相比于原淀粉浆膜有很大的提高。TG、DSC研究结果表明,辐照能够有效地提高淀粉的热稳定性。生物可降解性结果显示淀粉接枝共聚物的BOD5/COD比值约为0.3,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环保性能较强。(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7-06-01)
淀粉接枝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羧甲基淀粉(CMS)为原料,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制备了羧甲基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CMSGAM),并以粘度为测试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研究过程中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仪(TG)对CMSGAM进行表征,对CMSGAM的粘度、透明度、抗盐性、凝沉性和保水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 H=7.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CMSGAM糊液最大粘度为26000 MPa·s;红外光谱图谱显示1667 cm~(-1)处出现酰胺基团中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1455 cm~(-1)处出现酰胺基C-N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热重分析图谱显示350~450℃出现了丙烯酰胺基团的热分解阶段,证明羧甲基淀粉中已成功接入了丙烯酰胺基团;扫描电镜照片显示CMS颗粒出现了大量孔洞和破碎现象,说明接枝共聚反应剧烈,破坏了淀粉颗粒结构;CMSGAM糊液的粘度和透明度均提升至CMS的4倍以上,抗凝沉性和热稳定性均比CMS高,但抗盐性的提升不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淀粉接枝共聚物论文参考文献
[1].黄文富,黄泽强,梁宁,白甲坡,李艳伟.马铃薯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吸水性能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9
[2].梁逸超,张本山.羧甲基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和性质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9
[3].曹伟佳,卢祥国,张云宝,徐国瑞,李翔.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堵水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9
[4].王爱荣,石海信,童张法,王梓民,王伟建.KH570-AM-淀粉接枝共聚物降滤失剂的制备及其性能[J].化工进展.2018
[5].曹伟佳,卢祥国,苏鑫,张云宝,徐国瑞.空间尺寸对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成胶效果影响及作用机理——以渤海绥中36-1油田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8
[6].胡琼恩.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8
[7].王雪.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及其淀粉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8].姚永丽,黄苏萍.环保新型淀粉接枝共聚物在清洗中的应用[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8
[9].苏鑫,王小玄,闫冬,曹伟佳,王婷婷.淀粉接枝共聚物在多孔介质内成胶效果实验——以渤海油田SZ36-1油藏条件为例[J].石油钻采工艺.2017
[10].王安怡.环保淀粉接枝共聚物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