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由赣榆人徐福所率领的以寻求长生不老药为理由的大规模东渡事件,虽然过去了2228年,但是徐福东渡对日韩文化的影响和文明的进步至今余波犹存。当今国内学术界对徐福东渡的动机和意义的解读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第一,徐福是和平和友好的使者。他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带到日韩,促进了东亚文明的交流和发展。第二,徐福是大秦帝国的叛逃者。因为徐福在秦帝国的支持下,完成了东渡的人力和物力的准备工作,但是徐福东渡到日本“平原广泽”却“止王不来”,由此许多学者为徐福冠上了叛国者的头衔。第三,徐福是古代道家之术的实验者。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徐福并不知道海外三神山是不存在的,也不知道长生不老仙药是不可能研制出来的,徐福秉持道家的神仙思想执着地致力于对神仙的寻找和对长生不老药的研制,因此从徐福东渡的动机来说,不存在善与恶的问题。
以上三种对徐福东渡的评价主要是从徐福东渡的主体和主观方面来定性的。徐福东渡的道德评价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所争论的焦点,对其行为和主观意志的道德评价必须有一个规矩,依据的理论标准不同,得出的善恶评价也会是截然不同的。徐福所出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值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盛行的时代,包括徐福的老师王禅的纵横家学说也是当时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我们不妨在此以其当时的诸子百家的价值观对徐福东渡行为和动机分别做出若干个不同的道德评判,最后进行综合归纳,看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2.重点任务。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根据全市水域滩涂分布现状,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障养殖者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养殖水域;推进全市渔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渔业发展。
1.从鬼谷子的纵横家学说来看,徐福是纵横捭阖术的成功实践者。
徐福说秦皇体现出其高超的语言智慧,为后世捭阖术的运用树立了典范,故而以纵横家的学说为参照,徐福当为“圣人”。鬼谷子的纵横家学说的精髓在于捭阖之术,即游说的技巧。捭是开是言是阳,阖是闭是默是阴。“暨战国争雄,辩士云涌,纵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徐福能说服秦始皇,举全国之力,支持他的东渡主张,说明徐福成功运用了捭阖的技巧,鬼谷子认为“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因此智者或圣人都是能够运用阴谋以达到“阴道阳取”的境界的。徐福本就是鬼谷子的学生,他对纵横捭阖之术是了然于胸的。当秦始皇东巡到达琅琊后,徐福在地方官的推荐下,得以见到始皇帝,他先运用了“与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的阖的技巧,摸清了始皇帝的需求,继而采用捭的技巧,声称海外有三神山,之彼可求得长生不老仙药,达到了与君主和而共事的目的,在鬼谷子看来,宇宙的生成模式是:道——圣人——万物众生。鬼谷子学说中的“圣人”就是指彻底掌握纵横学术的人,能够深入领会阴阳之道,掌握自然界和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并善于利用矛盾,从事政治斗争的人。而徐福成功说服秦始皇的伟绩应高于鬼谷子另外的学生张仪和苏秦的合纵连横的丰功伟绩,故徐福依据鬼谷子的理论,当列为“圣人”。当然鬼谷子理论体系中的圣人和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圣人”是不同的,因为二者所参照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是不同的。
记得有一次,李小树往两个高脚杯里倒好酒后,就一只手托着一个酒杯轻轻地晃荡着,等两个玻璃杯壁都挂着一层闪耀的红褐色光泽,他才很绅士地递了一杯给我,自己则托着手里的杯子轻轻抿了一小口。李小树微闭着眼睛咂巴着嘴,做出一副很陶醉的样子对我说:“哥们儿,你觉得——这世上——哪种女人最有味道?”
从这则传说来看,腊八食粥习俗不一定始于宋时,恐怕要推至更远的年代。当然,在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情况下,仅凭一则神话传说是不能断定某种习俗起源的。但是,这些目前还流传在豫东群众中的口碑资料,却为民俗学者,特别是饮食文化研究者提供了值得注意的线索。
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仁义礼智信”,其中“ 信”和“义”互为表里,义是内在的品质,信是外在的表现。孔子认为,作为理想的人格,君子的行为必须以合理性原则为最高依据,必须对事物的合理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徐福运用捭阖术游说始皇帝,把自己都不确定或确定为不合理的东西作为“知”而兜售给秦始皇,其行为明显违背了儒家思想中关于“义”的规范和定义。儒家思想认为君子对于符合义的事情,就要勇敢地去做,对于不符合“义”的事情绝不能去做。因此徐福东渡之“不义”,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是毋庸置疑的。
墨子学说认为,社会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问题,都是源于人与人之间没有一种无等差的爱,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兼爱,那么天下就能达到大治,就能够达到非攻。在政治上,墨子主张尚贤、尚同、非攻。在经济思想上,主张节用、节葬、非乐。而徐福所处的秦王朝正是灭六国而统一天下者,而且对民长期实行暴政苛政,这与墨子兼爱的思想是大相径庭的。徐福率领童男童女及百工,东渡日本,很大一部分有避秦时乱的动机在其中,到了日本后,徐福和当地土人和平相处,积极传授农耕技术,受到了当地人的爱戴,被尊称为五谷之神等。因此可以说,徐福从国内的避秦时乱并毅然率领童男女及百工等远走他乡是兼爱的一种表现,到了日韩后,不尚武,与当地居民友好相处,积极传播农耕技术等更是墨子“兼爱非攻”等主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对于徐福东渡事件,从墨家思想的角度看,徐福是“兼爱非攻”思想的具体践行者,是墨子尚贤思想中理想的贤人,据此我们可以说徐福是墨子思想体系中的“大贤”。
4.老庄哲学思想中的徐福,应是一个以追求“道”为目的,而终生为“术” 所困的“高士”。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信”第一个意思是诚信。第二个意思是相信和信任。在孔子看来,信实不欺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徐福东渡到了日本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不论其客观上对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但是依据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来分析,徐福的行为明显是“背信弃义” 的,背信弃义在孔门是为人所不齿的。按照孔子对人的划分:圣人——君主——小人,那么徐福的“止王不来”及“背信弃义”,当属小人之为,因此以儒家思想为参照,徐福应划入“小人” 序列。
3.按照墨子学说的核心价值“兼爱”“非攻”来比照,徐福当属“大贤”之人。
发现用户的真正需求是小型专项农具人性化设计的基础。科学的调研是把握用户需求的最佳方法。根据调研对象的特点,必须考虑调研方法选择的针对性。考虑到农民的表述能力、方言特点、通信状况等实际条件,访谈调研可靠性更强,所获得信息更具参考价值。根据我国幅员辽阔,相同专项农业劳动的环境差异较大和要求不同的特点,对于调研对象的抽样也要追求全面性和代表性,要让调研数据充分体现不同环境下作业的具体需求。
老庄哲学强调个体意识,高举天道,玄妙空灵,倡导小国寡民思想,把道和德凌驾于儒家仁义礼之上,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是“玄而又玄”的东西,是“众妙之门”,而徐福师从鬼谷子的学说也是以悟道为根本宗旨的,但是既然道是一种玄而又玄的“常道”,故徐福并没有达到老庄这样的得道境界,其主要作为还是停留在研习“岐黄之术”这样术的层面上。徐福既没有在所谓的“道”上留下自己的只言片语,而且也没有在“岐黄之术”上留下超越“黄帝”和“岐伯”的高论。徐福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任何学术建树的,一个传承了老庄哲学思想,参悟了纵横家纵横捭阖真谛,毕生以研究岐黄之术为追求的一个方术士,只是他的方术超越了同时代的方术之士,东渡事件更为他的岐黄之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故可以称之为“高士”,然而却称不上是庄子笔下的“大方之家”。徐福避秦而到日本列岛,也许正是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体现。如果借助老庄哲学中“道”的角度去看徐福,看徐福东渡行为,可以认为这样的东渡事件是“无善无不善”的一个历史事件而已。
2.从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义”“信”道德价值观来看,徐福骗取始皇帝的信任为“不义”,止王不来为“失信”,故徐福是“小人”。
5.从韩非子的法家思想看徐福“止王不来”的行为,徐福当是一位可杀可不杀,可罪可不罪的不法之徒。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的基本特点就是要坚决而全面地推行法治,所谓“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从韩非子这一立法思想来看,徐福运用纵横捭阖之术,欺骗始皇帝资助其东渡计划,而且徐福最后“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这种行为是为秦律法所不容的,而且秦朝施行的是严刑峻法,对于徐福这种“谋大逆”的行为,应处于五刑中的极刑,即“大辟”。然而韩非子不是具体制定刑法规范的人,而是一个法学家,主要从事立法思想的研究,他虽然认为“不轨于法者必禁”,但是他对于封建帝王的立法也有其“善”“恶”观。在韩非子的理论中“恶法”也是不宜提倡的。韩非子认为立法应“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而始皇帝的“令徐福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旨意显然是“逆天理”的,这种逆天理的法令是韩非子的法律思想所不提倡的,另外韩非子还认为徒法不足以自行,还要有“术” 和“势” 相配套才可以有效地施行法治。所谓“术” 指帝王驾驭群臣的一种手段和艺术。徐福用捭阖之术,欺骗了秦始皇,而秦始皇至死对徐福寻找长生不老药的真相都蒙在鼓里,这说明始皇帝在“术”上从开始就败给了徐福,再加上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旨令本身就是“逆天理,不除垢而察难知”的,违背韩非子立法原则的法令,故而也是非法的,即所谓的“恶”法。既然是“恶法” ,那么徐福也就没有遵守的义务了。所以从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这个角度来看徐福“止王不来”的行为,徐福是“可罪可不罪”“可诛可不诛”之人。
6.从列子的思想体系看徐福东渡为始皇帝寻求长生不老药的行为是愚不可及的,徐福不是所谓的“智者”而是“愚人”。老子乞求长生,庄子混同生死,列子则认为“万物出于机,入于机,生则顺之,死则捐之,落实在人间,不求任何虚幻”。列子《天端》篇认为:生与死都是人生最为自然的组成部分,“终者不得不终,亦如生者之不得不生” ,人的生命不会因为贵之贱之而或寿或夭。从列子的这种思想来反观秦始皇和徐福的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去寻求长生不老药,根本就以暴秦而著称的秦王朝的人民雪上加霜的行为,很显然是愚不可及的行为。徐福不但不能称之为“圣人”“高士”“大贤”,而应归于“愚人”之列。如果从东渡给秦朝的人民带来的毫无意义的负担来看,徐福和秦始皇同样都是历史的罪人,不是简单一个“愚”字就能了结的。
以上诸文分别以鬼谷子、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和列子等人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为参照,对徐福东渡事件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行为做一个道德评判。同样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不同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出发,会得出“善恶”迥然不同的结论,这说明徐福东渡和其“止王不来”等行为是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我们不能尽言其“善” ,也不能片面言其“恶”,而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其主观上的善恶和客观上的善恶。
(作者单位:连云港徐福研究会)
标签:徐福论文; 鬼谷子论文; 韩非子论文; 墨子论文; 始皇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大陆桥视野》2019年第5期论文; 连云港徐福研究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