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动态论文_王智红,张恒振,赵文蓝,郑璇,岩温扁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群动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种群,动态,无人机,亚洲象,勐海,小家鼠,普洱。

种群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王智红,张恒振,赵文蓝,郑璇,岩温扁[1](2019)在《西双版纳勐海-普洱澜沧亚洲象种群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2月,采用无人机监测技术,监测到中国云南省勐海县和澜沧县分布的亚洲象为1群19头,根据种群分类方法将勐海县和澜沧县分布的象群命名为"西双版纳勐海-普洱澜沧种群",目前无亚种群之分。性比分析结果显示,该种群雌雄性比为10:9,雄象多,而雌性数量有限,暗示着雄象间争夺交配权的斗争激烈,种群内近交繁殖和遗传多样性下降的机率高。种群年龄结构中,成年象12头,亚成体及幼象7头,无老年个体。全部个体中,2/3处于繁殖期,亚成体和幼象占总数量的比例达32%,属于高生产型种群。1992~2018年期间的种群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尽管该种群还属于极小种群,但增幅却较大,从1992年最初的4头发展到2018年的19头,表明该种群正处于繁殖盛期。将西双版纳勐海-普洱澜沧亚洲象种群分布划分为3个阶段,种群经历了探索北上阶段和转移南下阶段,目前正处于辐射扩张阶段,反映了该种群对这一地区环境的适应过程,同时也反映出该种群栖息地的不固定性。(本文来源于《林业建设》期刊2019年06期)

朱高凡,郑璇,吕婷,蒋桂莲,汤永晶[2](2019)在《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8年1~12月采用无人机调查法、跟踪调查法及访问调查获得西双版纳-普洱交界地区分布的亚洲象共189头,全部归入一个种群。根据种群、亚种群、象群及独象的等级划分和命名方法,将其命名为"西双版纳-普洱种群",下分5个亚种群,分别为勐养亚种群(70头)、六顺亚种群(45头)、思茅港亚种群(26头),云仙亚种群(4头),江城亚种群(44头)。结合历史文献和资料,对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的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种群数量较大的波动性说明该地区野生亚洲象活动较为频繁,种群扩散较为严重;2)栖息地的丧失、破碎化、种群扩散是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3)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种群扩散势必造成新分布区严重的人象冲突。(本文来源于《林业建设》期刊2019年06期)

吕婷,郑璇,朱高凡,汤永晶,蒋桂莲[3](2019)在《西双版纳勐腊亚洲象种群数量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8年1~12月采用无人机跟踪调查及访问调查等获得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地区较为准确的亚洲象数量,共74头,全部归入1个种群,并将该种群命名为"西双版纳勐腊种群",下分为2个亚种群,分别为"勐腊亚种群"(39头)和"尚勇亚种群"(35头)。对1976~2018年间的西双版纳勐腊亚洲象种群、勐腊亚种群及尚勇亚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1)西双版纳勐腊亚洲象种群总体呈现稳定发展趋势;2)勐腊-尚勇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的建设是西双版纳勐腊种群扩散分布和勐腊亚种群分化的重要基础;3)西双版纳勐腊亚洲象种群的两个亚种群中部分象群在中国和老挝两国边境地区跨境活动,在已经划定和初步建设的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进一步开展如亚洲象种群调查与监测、栖息地管理、联合执法及打击非法盗猎、人象冲突缓解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前景。(本文来源于《林业建设》期刊2019年06期)

汤永晶,王志胜,蒋桂莲,郑璇,黄元[4](2019)在《云南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8年1~12月采用无人机跟踪调查、红外相机调查及访问调查获得了准确的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数量:2群共12头,其中,成年雄象2头,亚成年雄象1头,成年雌象3头,幼象6头。结合历史文献和资料,对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的种群动态及种群数量下降、增长缓慢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如下叁个主要结论:1)盗猎及报复性猎杀是导致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数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遗传多样性下降也是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数量上升缓慢的重要原因;3)种群隔离是当前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保护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林业建设》期刊2019年06期)

李梅,陈海燕,尹文书,宋致书,杨再学[5](2019)在《息烽县2003—2018年小家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特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丰富小家鼠种群生态特征研究资料,给其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贵州省息烽县2003-2018年住宅区小家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特征的历史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阶段息烽县小家鼠种群数量较1987-2005年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捕获率为0.78%;每年在3月、7月、10月出现3次种群数量高峰,平均捕获率分别为1.13%、1.02%、1.08%。平均怀孕率为29.68%,在3—4月和9—10月出现两次怀孕高峰期,平均怀孕率为42.86%~50.00%和33.33%~45.45%。平均胎仔数为4.41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66,在3—4月和9—10月出现两次繁殖高峰期,平均繁殖指数为0.96~1.09和0.71~0.78,繁殖指数以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0.93%,4月最高、为76.92%,7月最低、为47.06%。种群性比为1.03,雌、雄鼠数量接近1:1。总体来看,当地小家鼠种群繁殖力呈下降趋势,从而导致种群数量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9年11期)

毛红彦,赵岩,丁华锋,焦永吉,孙国强[6](2019)在《河南省重要实蝇的种群动态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2018年,在河南省选择9个地市39个监测点,针对实蝇类检疫性有害生物成虫开展诱捕监测,并进行种群动态分析。监测结果表明,39个监测点诱捕到的5种实蝇中,以具条实蝇数量最多,占诱捕总数的33.36%;其次为橘小实蝇和南亚果实蝇,分别占诱捕总数的24.17%和21.36%;再次为瓜实蝇,占9.53%;叁点棍腹实蝇诱捕数最少,仅占4.84%。具条实蝇、南亚果实蝇、瓜实蝇与叁点棍腹实蝇的发生高峰期均在7—9月份;橘小实蝇发生稍晚,高峰期在8—10月份,与其寄主的收获期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9年11期)

朱源,卢志远,李达,王琦,粟海军[7](2019)在《贵州黔灵山公园半野生猕猴的种群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分析动物种群增长动态,合理确定环境容量是管控城市半野生动物种群激增危害的根本途径。本文对贵州贵阳黔灵山公园半野生猕猴种群特征、种群增长、环境容纳量以及猴群对公园的危害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较之野生种群,园内栖息种群密度高、猴群大。现有8个稳定猴群共计1 067只[最小群:47只;最大群:226只,平均:(133±67)只],总体雌雄性比为1.33;全区种群密度约达251只/km~2,但猴群主要栖息于游道及其周边,导致主分布区密度高达2 134只/km~2;(2)种群增长迅速、繁殖力旺盛。自1992年以来,种群呈指数型增长(年均增长率为8.08%,增长函数为y=30.6789*exp[(x-1987)/8.7894]+64.0193),当前种群总体年龄结构为成年猴>青年猴>幼年猴,虽青幼个体数量较成年个体少,但成年雌雄性比达到1.50,性成熟个体较多,有效种群数大,仍保持旺盛的繁殖力;(3)种群Logistic增长曲线y=792/(1+2.8495E+183*exp-0.2104x)表明园内环境容量(K值)为792只,与该区猕猴伤人事件频率曲线进入高位平台期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接近。文中还对猴群栖息对当地植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监测表明,种群过大且集中栖息导致公园内生物多样性破坏、人猴冲突、公共健康隐患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建议应通过节育、分流等相关措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K/2即400只左右为宜。本文可为黔灵山公园猕猴保护管理及其他城市野生动物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兽类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维明,马刚[8](2019)在《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棉刺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在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学者们开展了对棉刺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作为群落优势层片的灌木物种,棉刺种群在群落中的作用更加重大,其重要值甚至达到了206.92。密集型克隆生长构型和游击型克隆生长构型是棉刺具有的两种典型克隆生长构型,其中密集型克隆生产构型由劈根形成,而游击性克隆生长构型则是由枝条下垂受损产生的不定根形成。集群分布是棉刺的主要分布格局。棉刺的生命曲线呈反对角线性上升,棉刺的总群数量会随着它的年龄上升而增加,它的年龄结构是下降型椎体。与别的物种不同,具有大量的高龄正常个体,恰恰说明棉刺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种群,该种群的个体很少会在达到生理寿命前死亡。(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潘洪生,修春丽[9](2019)在《植物挥发物调节多食性绿盲蝽的季节性种群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绿盲蝽成虫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寄主转换习性。夏季,开花植物的挥发物在绿盲蝽成虫寄主选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秋季,绿盲蝽成虫偏好选择枣树和葡萄树进行产卵越冬。然而,植物挥发物是否同样调节绿盲蝽成虫的这一寄主选择行为尚未明确。2015—2016年夏季(8月中旬)与秋季(9月中旬)分别调查棉花、果树(枣、葡萄)上绿盲蝽成虫的种群数量,发现夏季棉花上绿盲蝽成虫的种群密度显着高于秋季,而果树上的结果与之正好相反。利用Y型嗅觉仪于夏季与秋季分别测试绿盲蝽成虫对棉花与枣树/葡萄树的趋性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与枣树/葡萄树相比,夏季绿盲蝽雌雄成虫明显偏好棉花,而秋季的结果与之正好相反。利用GC-EAD结合GC-MS分析鉴定发现,秋季枣树中引起绿盲蝽成虫明显电生理反应的活性物质分别是丙烯酸丁酯、丙酸丁酯和丁酸丁酯,而葡萄中仅是丙烯酸丁酯和丁酸丁酯。利用GC-MS通过外标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夏季相比,枣树/葡萄树挥发物组分中活性物质的含量进入秋季明显增加,而棉花挥发物组分中活性物质的含量显着降低。因此,植物挥发物释放的季节性转变调节绿盲蝽成虫的寄主选择与定殖行为。这为理解植物挥发物在多食性害虫寄主选择与季节性动态中的调控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王怡,谭晓玲,石旺鹏,陈巨莲[10](2019)在《跨纬度带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对田间模拟升温的响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变暖影响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昆虫—天敌"之间相互关系,进而影响植食性害虫发生量。麦长管蚜是我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上优势种。笔者前期研究发现,田间升温提高了麦长管蚜内禀增长率及种群数量,但目前尚缺乏生理生化机制研究。笔者选择河南原阳与河北廊坊两个不同维度带的小麦种植基地,利用田间红外辐射灯模拟温度升高,通过昆虫刺吸电位技术(EPG)研究升温处理下麦长管蚜取食行为,同时检测小麦水杨酸(SA)与茉莉酸(JA)防御途径关键酶活性变化。研究结果发现,温度升高可以显着降低小麦叶片中SA途径PAL酶、β-1,3-葡聚糖酶与JA途径PPO酶活性,然而JA途径对于升温响应较为复杂;上游酶LOX酶活性显着升高。温度升高显着增加麦长管蚜木质部取食波G波与E1波平均取食时长,E1波与韧皮部取食波E2波总时长显着增加。本试验研究表明,模拟升温通过抑制小麦SA防御途径酶活性,促进麦长管蚜在小麦上的取食,从而影响麦长管蚜的种群。(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种群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于2018年1~12月采用无人机调查法、跟踪调查法及访问调查获得西双版纳-普洱交界地区分布的亚洲象共189头,全部归入一个种群。根据种群、亚种群、象群及独象的等级划分和命名方法,将其命名为"西双版纳-普洱种群",下分5个亚种群,分别为勐养亚种群(70头)、六顺亚种群(45头)、思茅港亚种群(26头),云仙亚种群(4头),江城亚种群(44头)。结合历史文献和资料,对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的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种群数量较大的波动性说明该地区野生亚洲象活动较为频繁,种群扩散较为严重;2)栖息地的丧失、破碎化、种群扩散是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3)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种群扩散势必造成新分布区严重的人象冲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群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智红,张恒振,赵文蓝,郑璇,岩温扁.西双版纳勐海-普洱澜沧亚洲象种群动态分析[J].林业建设.2019

[2].朱高凡,郑璇,吕婷,蒋桂莲,汤永晶.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动态分析[J].林业建设.2019

[3].吕婷,郑璇,朱高凡,汤永晶,蒋桂莲.西双版纳勐腊亚洲象种群数量动态分析[J].林业建设.2019

[4].汤永晶,王志胜,蒋桂莲,郑璇,黄元.云南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动态分析[J].林业建设.2019

[5].李梅,陈海燕,尹文书,宋致书,杨再学.息烽县2003—2018年小家鼠种群数量动态及繁殖特征变化[J].中国植保导刊.2019

[6].毛红彦,赵岩,丁华锋,焦永吉,孙国强.河南省重要实蝇的种群动态监测[J].中国植保导刊.2019

[7].朱源,卢志远,李达,王琦,粟海军.贵州黔灵山公园半野生猕猴的种群动态[J].兽类学报.2019

[8].王维明,马刚.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棉刺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J].绿色科技.2019

[9].潘洪生,修春丽.植物挥发物调节多食性绿盲蝽的季节性种群动态[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10].王怡,谭晓玲,石旺鹏,陈巨莲.跨纬度带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对田间模拟升温的响应机制[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干扰下叁趾跳鼠种群数量年动态Fig...不同接种处理下细菌种群DGGE图谱不同干扰下子午沙鼠种群数量年动态Fig....不同干扰下五趾跳鼠种群数量年动态Fig...不同干扰下叁趾跳鼠种群数量(2006—20...部分堆肥样品总DNA提取(a)和PCR扩增...

标签:;  ;  ;  ;  ;  ;  ;  

种群动态论文_王智红,张恒振,赵文蓝,郑璇,岩温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