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甲氧基嘧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嘧啶,磺胺,氨基,反应器,母液,收率,芽孢。
二甲氧基嘧啶论文文献综述
王卫平,戴媛媛,徐珂,张莹[1](2019)在《适配体-纳米金比色传感法检测磺胺二甲氧嘧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未修饰的纳米金(AuNPs)作为比色指示剂,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适配体为传感探针,NaCl溶液作为聚集诱导剂,通过改变AuNPs聚集程度,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磺胺二甲氧嘧啶(SDM)的可视化比色传感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位分析仪对AuNPs形貌及聚集程度进行了表征;考察了NaCl浓度、适配体浓度、适配体和AuNPs反应时间对AuNPs聚集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配体-纳米金比色传感法检测SDM的最优反应条件为66.7 mmol/L NaCl,20.0 nmol/L适配体,反应时间5 min;AuNPs溶液在670 nm和520 nm处的吸光度比值(A_(670)/A_(520))与SDM在0.033~3.333μ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4 3;利用该比色传感法成功检测了尿样中的SDM,回收率为99.3%~105.1%时.因此,该适配体-纳米金比色传感法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裸眼可视等优点,在SDM的现场快速分析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杨南松,黄武,赵云德,郭恒和,陈军[2](2019)在《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种被世界公认的高效、环保的绿色型农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作为一种重要的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合成中间体也随之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合成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填补了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合成方法在近10年中发展的综述空白问题。(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19年08期)
杜佳音[3](2019)在《用于检测磺胺二甲氧嘧啶的液晶型适配体生物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磺胺二甲氧嘧啶(Sulfadimethoxine,SDM)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抗生素,多用作饲料添加剂来治疗或预防鱼类或禽兽的疾病。近年来磺胺二甲氧嘧啶在食用性动物组织中的残留问题备受关注。早期的检测磺胺二甲氧嘧啶的方法,如氯化叁苯基四氮唑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分析法等,虽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但存在耗时较长,成本较高,操作程序复杂,或者不适宜小型实验室操作等劣势,故开发适用于现场检测,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廉的方法显得非常必要。液晶(Liquid crystals,LCs)是一种具有优异理化特性的软物质材料,如灵敏的取向响应和双折射特性等。在液晶型生物传感器中,液晶分子既充当信号换能元件又同时充当信号放大元件,且液晶型生物传感器无需借助其他复杂的信号读取装置便可实现对目标分析物的可视化检测,因此被广泛用于蛋白质、有机毒气、DNA及病原体等物质的检测中。制备液晶型生物传感器的核心为构建一个能使液晶垂直取向的功能化传感界面。就固态-液晶型适配体传感器而言,最常使用的方法包括:利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反应将核酸适配体固定于传感器基底上、采用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戊二醛(Glutaraldehyde,GA)两步式构建基底膜再通过氨基-醛基反应以固定核酸适配体。虽然上述方法均被证明是有效、可行的,然而仍然存在操作流程复杂,制作成本较高等缺点,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新的适配体固定化方法。针对现存磺胺二甲氧嘧啶检测方法所存在的缺点以及现有液晶传感体系中核酸适配体固定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2种不同基底的液晶生物传感器并用于检测磺胺二甲氧嘧啶,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制备了一种基于叁乙氧基丁醛硅烷(Triethoxsilylbutyraldehy de,TEA)/N,N-二甲基-N-十八烷基-3-氨丙基叁甲氧基氯化物(Octad ecanaminium,n,n-dimethyl–N-[3-(trimethoxysilyl)propyl]-chloride,DM OAP)混合自组装膜的液晶型生物传感器并用于磺胺二甲氧嘧啶的检测。实验选用了TEA与DMOAP的混合溶液自组装玻片,其中DMO AP用于诱导液晶垂直取向,TEA则用于固定末端氨基化的磺胺二甲氧嘧啶的核酸适配体。首先考察了TEA与DMOAP的比例对液晶取向行为的影响,随后探讨了固定化核酸适配体浓度对液晶取向的干扰情况,最终获得既能使液晶垂直取向又能固定足够数量核酸适配体的条件。接着,根据传感器表面结合磺胺二甲氧嘧啶时,磺胺二甲氧嘧啶和传感界面上的核酸适配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可显着影响传感器基底拓扑地貌,从而扰乱液晶分子4-氰基-4’-戊基联苯(4-cyano-4’-pentylbiphenyl,5CB)原有的垂直排列状态,进而引起偏光图像信号从均一的黑色变成明亮的彩色织构。实验分别用原子力显微镜、接触角测定仪表征了传感界面结合磺胺二甲氧嘧啶前后表面拓扑地貌、表面自由能变化情况,从理论上证实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此外,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传感器的检测限及选择性等传感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系统对磺胺二甲氧嘧啶检测下限可低至10μg/L,并且具有非常好的选择性。相较于早期采用APTES-GA两步式功能化修饰传感器基底的方法,TEA可直接提供醛基用以捕获末端氨基化的核酸适配体,使传感器的制作过程得到简化,同时也保证了传感系统的可重复性。(2)构建了核酸适配体同时作为液晶的垂直取向分子和磺胺二甲氧嘧啶识别分子的液晶型生物传感器并用于磺胺二甲氧嘧啶的检测。为了进一步简化传感界面的处理,实验选用适宜长度与浓度的核酸适配体自组装至玻片表面用以诱导液晶分子5CB呈垂直排列。考察了传感器基底表面自组装适配体的长度以及浓度对液晶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长度和一定表面密度(浓度)的自组装核酸适配体能使液晶垂直取向,并产生均一的黑色偏光图像。利用磺胺二甲氧嘧啶与其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会破坏5CB分子初始垂直取向,引起偏光图像变化。实验进一步考察了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在优化条件下,该方法检测磺胺二甲氧嘧啶的浓度可进一步下降至0.9μg/L,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相较于(1)中提及的基底修饰方法,该方法具有更简便的制备步骤、更低的检测限下限。(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杨修镇,尹伶灵,陈玲,张呈军,牛华星[4](2019)在《标准加入法测定猪肉中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二甲氧嘧啶残留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猪肉中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二甲氧嘧啶残留量。样品经乙腈提取正己烷液液分配去脂净化后上机测定。色谱柱为C_(18)(50mm×2.1mm,1.7μm),以乙腈-0.01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标准加入法定量。结果表明50、100、200μg/kg叁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在(71.79±1.20)%~(93.10±3.07)%之间。本方法可排除基质效应的影响,更为准确的测定猪肉中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二甲氧嘧啶残留量。(本文来源于《山东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3期)
徐彤彤,郭晓靖,陈晓颖,李宁[5](2019)在《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浆中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的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基于微乳液相色谱法的血浆中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的测定方法。方法血浆用微乳流动相稀释,涡旋混匀,离心,经微孔滤膜滤过后直接进样测定。采用Agilent TC-C_(18)柱(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环己烷-水(质量比为2.0∶6.0∶0.8∶91.2,磷酸调节pH至5.0)为流动相,流速为0.7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血浆中磺胺间二甲氧嘧啶在0.1~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准确度为92.8%~100.2%;日内精密度RSD值为0.9%~7.5%;日间精密度RSD值为0.2%~4.9%。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血浆中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吴昌在[6](2018)在《2,5-二甲氧基-4-羟基嘧啶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2-甲氧基乙酸甲酯同甲酸甲酯反应得到3-羟基-2-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的钠盐。再与甲基异脲反应,得到2,5-二甲氧基-4-羟基嘧啶。(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8年06期)
梁海,王婉婷,杨加强,王玉,李志国[7](2018)在《3-氨基-1,3-二甲氧基-N-氰基丙脒母液一步法合成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二腈、甲醇、单氰胺为起始原料,经亚胺化、氰胺化、环合反应得到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环合过程在母液中直接升温闭环,以解决氰胺化反应后3-氨基-1,3-二甲氧基-N-氰基丙脒的繁琐处理工序问题。探索了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氨基-1,3-二甲氧基-N-氰基丙脒母液一步法合成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可减少了干燥设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成本,收率为79.9%,接近工业生产水平,且工艺稳定,产品纯度在99%以上,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期刊2018年10期)
党晶晶,杨冬臣,张哲,王振梅,张金林[8](2018)在《蜡状芽孢杆菌对烟嘧磺隆的降解及降解产物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环境生物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蜡状芽孢杆菌对烟嘧磺隆的降解及母体和降解产物对环境生物的毒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TQD)联用法分析了蜡状芽孢杆菌对烟嘧磺隆的降解产物,同时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方法,分别测定了烟嘧磺隆和主要降解产物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对斑马鱼、大型溞和斜生栅列藻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经蜡状芽孢杆菌降解后,共检测到4种烟嘧磺隆的降解产物,分别为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Ⅰ)、2-[N-(氨基甲基)氨磺酰基]-N,N-二甲基烟酰胺(Ⅱ)、2-[1-(4,6-二甲氧基嘧啶-2-基)脲基]-N,N-二甲基烟酰胺(Ⅲ)和N-(4,6-二甲氧基嘧啶-2-氨基甲酰基)-1-(甲基亚氨基)甲磺酰胺(Ⅳ),其中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Ⅰ)为主要降解产物,由此推测蜡状芽孢杆菌对烟嘧磺隆的降解主要是通过使其磺酰脲桥上C—N键、C—S键以及吡啶环断裂而实现的。毒性测定结果显示:烟嘧磺隆及主要降解产物Ⅰ对斑马鱼的96 h-LC_(50)值分别为16.95和>100.0 mg/L,其急性毒性等级均为"低毒";两者对斜生栅列藻的72 h-ErC_(50)值分别为8.070和142.7 mg/L,均为"低毒";对大型溞的48 h-EC_(50)值分别为9.190和51.95 mg/L,分别为"中毒"和"低毒"。研究表明,烟嘧磺隆经蜡状芽孢杆菌降解后,其主要降解产物对3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均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梁海[9](2018)在《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二腈为起始原料,乙酰氯替代传统工艺氯化氢气体,提出合成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新路线,以解决工业合成第一步反应过程不稳定影响产品收率问题。探索了反应物配比、温度、时间对产品质量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酰氯路线成功制备了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节省了无水氯化氢制备繁琐合成设备,收率高于工业生产水平,且工艺稳定,产品纯度在99%以上,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09期)
罗灿[10](2018)在《磺胺二甲氧嘧啶在畜禽养殖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吸附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抗生素在养殖业的滥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人体健康问题,对畜禽养殖废水所引起世界各国的健康问题让全世界警觉,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解决问题。本论文探究了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在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研究了磺胺二甲氧嘧啶在污泥中的吸附、降解,以及对污水处理反应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研究了SDM自身水解稳定性。SDM在水环境中有少量的光解,温度、pH对SDM在水环境中的水解几乎没有影响。(2)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的SDM在灭活厌氧颗粒污泥与灭活好氧絮状污泥中的吸附情况。失活厌氧颗粒污泥对不同初始浓度SDM的吸附基本上在8h达到平衡,失活好氧絮状污泥对不同初始浓度的SDM的的吸附基本上在6h达到平衡。灭活厌氧颗粒污泥与灭活好氧絮状污泥在偏碱性的条件下,灭活厌氧颗粒污泥与灭活好氧絮状污泥对SDM的吸附能力更强。(3)灭活厌氧颗粒污泥、灭活好氧絮状污泥的吸附等温线。当温度在15~35℃时,由R_F~2>R_L~2,R_F~2>0.99可知,两种失活污泥对SDM吸附数据拟合的Freundlich更符合对SDM吸附数据拟合的Langmuir。两种污泥对SDM的吸附不是简单的单分子层吸附,而是表面吸附与多层吸附共同作用。吸附常数K_F(15℃)>K_F(25℃)>K_F(35℃),污泥吸附SDM能力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两种污泥对SDM的吸附是放热反应。污泥对不同初始浓度的SDM吸附平衡时间有一定的影响。SDM的初始浓度越大,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对水环境中SDM的吸附到达吸附平衡的时间越长。(4)SDM的初始浓度为20 mg/L,在温度15℃~35℃下,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絮状污泥对水环境中的SDM的吸附量都要远大于其对水环境中SDM的降解量,污泥吸附是去除SDM最主要的部分。在pH为5~9时,活性厌氧颗粒污泥和活性好氧絮状污泥对水环境中的SDM的吸附量都要远大于其对水环境中SDM的降解量,污泥吸附是去除SDM最主要的部分。(5)畜禽养殖废水中的SDM对UASB反应器去除COD的影响,当SDM在厌氧颗粒污泥中的浓度达到3.14 mg/g时,COD在UASB反应器对的去除量下降趋势明显。当SDM在厌氧颗粒污泥中浓度为5.46 mg/g时,厌氧微生物活性到达最低。(6)畜禽养殖废水中的SDM对SBR反应器去除COD的影响,当SDM在好氧絮状污泥中的量到1.56 mg/g时,SBR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率下降明显。当SDM在好氧絮状污泥中的量到6.17 mg/g时,好氧微生物活性到达最低。(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二甲氧基嘧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种被世界公认的高效、环保的绿色型农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作为一种重要的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合成中间体也随之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合成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填补了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合成方法在近10年中发展的综述空白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甲氧基嘧啶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卫平,戴媛媛,徐珂,张莹.适配体-纳米金比色传感法检测磺胺二甲氧嘧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杨南松,黄武,赵云德,郭恒和,陈军.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19
[3].杜佳音.用于检测磺胺二甲氧嘧啶的液晶型适配体生物传感器[D].重庆医科大学.2019
[4].杨修镇,尹伶灵,陈玲,张呈军,牛华星.标准加入法测定猪肉中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二甲氧嘧啶残留量[J].山东畜牧兽医.2019
[5].徐彤彤,郭晓靖,陈晓颖,李宁.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浆中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的浓度[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9
[6].吴昌在.2,5-二甲氧基-4-羟基嘧啶的合成[J].江西化工.2018
[7].梁海,王婉婷,杨加强,王玉,李志国.3-氨基-1,3-二甲氧基-N-氰基丙脒母液一步法合成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工艺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8
[8].党晶晶,杨冬臣,张哲,王振梅,张金林.蜡状芽孢杆菌对烟嘧磺隆的降解及降解产物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环境生物毒性[J].农药学学报.2018
[9].梁海.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合成研究[J].当代化工.2018
[10].罗灿.磺胺二甲氧嘧啶在畜禽养殖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吸附降解[D].湖南农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DSC...](/uploads/article/2020/01/04/9246a926efa54a0fae75dc7b.jpg)
![3-(4,6-二甲氧基嘧啶-2-基)-苯...](/uploads/article/2020/01/04/daa280236c42edcaa6bd01cc.jpg)
![苄黄隆](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R20081211600014080003&suffix=.jpg)
![苄黄隆](/uploads/article/2020/01/04/7725c882219cdc438fb13511.jpg)
![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实验...](/uploads/article/2020/01/04/08ad4475c99ce5e27a0c8113.jpg)
![苄黄隆](/uploads/article/2020/01/04/83495b1b9c7897e18119ab8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