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雏菊叶龙胆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雏菊,龙胆,神经,损伤,坐骨神经,作用,凋亡。
雏菊叶龙胆酮论文文献综述
郑渤,胡慧敏,赵志英,陈彪,李彪[1](2019)在《雏菊叶龙胆酮对小鼠脑缺血损伤模型的影响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雏菊叶龙胆酮(Bellidifolin)对小鼠脑缺血损伤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30只雄性健康C57BL小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C)组、脑缺血损伤(AD)组、雏菊叶龙胆酮高剂量组(100 mg/kg,H组)、中剂量组(75 mg/kg,I组)、低剂量组(50 mg/kg,L组),每组6只。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动物脑缺血损伤模型,于损伤后2 h处死小鼠,迅速断头,取脑皮质、海马,并提取蛋白行Western印迹实验,比较不同浓度雏菊叶龙胆酮对小鼠脑缺血的作用效果差异。结果与AD组比较,雏菊叶龙胆酮对脑缺血损伤小鼠模型具有保护作用(P<0.05),且保护作用随雏菊叶龙胆酮剂量递增。结论雏菊叶龙胆酮通过影响MAP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对缺血损伤细胞凋亡程度的调控,对脑缺血损伤的临床用药及药物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郑渤,陈彪,赵志英[2](2019)在《雏菊叶龙胆酮对缺氧复氧处理后的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雏菊叶龙胆酮对SH-SY5Y细胞缺氧/复氧处理后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SH-SY5Y细胞,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后诱导细胞凋亡,观察经雏菊叶龙胆酮处理后的SH-SY5Y细胞的凋亡情况,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前雏菊叶龙胆酮处理组(B组)、雏菊叶龙胆酮处理后正常培养组(C组),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胞状态,MTT法检测SH-SY5Y细胞存活率。结果:与对照(N组)组相比,H/R组SH-SY5Y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与H/R组比较,雏菊叶龙胆酮处理后(C组)可以提高缺氧/复氧后SH-SY5Y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P<0.05)。结论:雏菊叶龙胆酮对缺氧/复氧后SH-SY5Y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志英,高洋洋,高玉娟,高黎,张明[3](2018)在《雏菊叶龙胆酮对低氧诱导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雏菊叶龙胆酮(Bellidifolin)对低氧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低氧模型,观察Bellidifolin对低氧所致PC12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嗅盐(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ellidifolin对低氧诱导的PC1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p-p38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半胱天冬酶(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PC12经低氧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显着降低(P<0.05),预先用不同浓度Bellidifolin(10、20、40μmol/L)作用后再进行低氧刺激,PC12损伤减轻,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各组细胞pERK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12经低氧刺激后pp38MAPK蛋白表达显着增强(P<0.05)。预先用不同浓度Bellidifolin作用后再进行低氧处理,PC12 p-p38MAPK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Western印迹显示,低氧刺激引起关键因子Caspase-3在PC12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先用不同浓度Bellidifolin作用后再进行低氧处理,PC12 Caspase-3表达显着降低。结论 Bellidifolin对低氧所致PC12损伤具有保护作用。Bellidifolin抑制细胞凋亡,机制与ERK通路无关;而是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及下游Caspase-3的表达而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14期)
高黎,赵志英,高洋洋[4](2016)在《雏菊叶龙胆酮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雏菊叶龙胆酮用于脑缺血损伤治疗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两种动物全脑缺血损伤模型,并观察不同剂量(50mg·kg~(-1)、75mg·kg~(-1)、100mg·kg~(-1))雏菊叶龙胆酮对断头后小鼠张口喘息时间以及对大鼠脑缺血后脑指数、脑SOD活力、脑MDA含量、脑兴奋性氨基酸Glu以及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的影响,同时比较雏菊叶龙胆酮与尼莫地平的作用效果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雏菊叶龙胆酮50mg·kg~(-1)、75mg·kg~(-1)、100mg·kg~(-1)组可显着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息时间(P<0.05);雏菊叶龙胆酮组脑SOD活力、脑MDA含量、脑兴奋性氨基酸Glu以及抑制性氨基酸GABA浓度均改善,且75mg·kg-1浓度组改善效果最佳(P<0.05)。结论:雏菊叶龙胆酮能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息时间,并且对于脑SOD活力、脑MDA含量、脑兴奋性氨基酸Glu以及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改善效果显着,其对于临床脑缺血损伤治疗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6年17期)
赵维,韩华锐,赵雅婵,尚志强,吕丽娟[5](2016)在《天然活性成分雏菊叶龙胆酮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雏菊叶龙胆酮作为天然四氧代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龙胆科獐牙菜属、假龙胆属、龙胆属植物中,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抑制胆碱酯酶及单胺氧化酶、保护心血管系统及缺血性脑损伤等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雏菊叶龙胆酮在植物中的分布、制备、质量评价、药理活性及毒性研究,以期为该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也为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6年05期)
吕丽娟,朱华玲,王艳芳,姜帅,赵维[6](2015)在《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的分离、表征及抗菌活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进行提取分离,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该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基组水平上,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其理论表征数据与实验表征数据吻合良好。另外,研究了雏菊叶龙胆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绿脓杆菌的初步抗菌活性。(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5年12期)
刘洋洋,李春娜,时晓娟,李朋收,魏颖[7](2015)在《HPLC法测定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的含量。方法:色谱柱:Thermo Syncronis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5%磷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15 min,40%~45%B,15~30 min,45%~60%B;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流速:1.0 m L·min-1。结果: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分别在1.99~79.52μg·m L-1(R2=0.999 9)、2.28~56.90μg·m L-1(R2=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0.01%(RSD=1.50%)、100.65%(RSD=1.1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为尖叶假龙胆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5年09期)
刘鑫,藏金月,辛娟娟,马天怡,霍东升[8](2014)在《坐骨神经损伤后雏菊叶龙胆的修复作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雏菊叶龙胆是否对坐骨神经损伤后有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其中是否有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参与。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25只,右侧坐骨神经离断后显微镜下缝合。造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雏菊叶龙胆25 mg组、50 mg组、75 mg组和甲钴胺组5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其他组相应剂量的雏菊叶龙胆及甲钴胺注射,1、3、5周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及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免疫组化分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阳性细胞比率。结果雏菊叶龙胆50 mg、75 mg组与对照组、甲钴胺组神经传导速度相比有明显差异,雏菊叶龙胆25 mg组与75 mg、50 mg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25)。3周时对照组、甲钴胺组、雏菊叶龙胆25 mg、50 mg、75 mg组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分别为:(455.06±29.38)μm2、(679.03±81.48)μm2、(465.31±71.55)μm2、(670.24±91.26)μm2、(669.28±78.54)μm2,对照组、雏菊叶龙胆25 mg组与其他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3周时各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化可见雏菊叶龙胆25 mg组和对照组与雏菊叶龙胆50 mg、75 mg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雏菊叶龙胆可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有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参与。(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刘鑫[9](2013)在《雏菊叶龙胆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雏菊叶龙胆(Bellidifolin)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大鼠是否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中是否有局部释放睫状神经生长因子的参与,为进一步的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雄性Wistar大鼠225只进行实验。先进行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模型制备,利用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离断手术,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缝合,取左侧为空白对照。大鼠随机分为假对照组、Bellidifolin25mg组、50mg组、75mg组和甲钻胺组共5组,45只/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其他各组于手术后每天给予相应剂量的雏菊叶龙胆及甲钴胺腹腔注射,1、3及5周后进行足踪分析,计算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 SFI)、神经传导速度、小腿叁头肌湿重,免疫组化睫状检测坐骨神经中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结果:(1)SFI检测结果显示:3周时对照组,甲钻胺组及Bellidifolin组25mg、50mg、75mg分别为:—84.35+4.87、—45.20±2.30、-70.42±4.21、-57.73±3.46和-64.38±4.38,其中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甲钻胺组与Bellidifolin各组相比结果也有明显差异,雏菊叶龙胆组组间相比,25mg、75mg组与50mg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2)神经传导速度、最大波幅及小腿叁头肌湿重恢复率比较,雏菊叶龙胆各组与对照组、甲钻胺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其中锥菊叶龙胆组中25mg、75mg组与50mg组相比,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3)3周时各组进行CNTF免疫组化比较,结果可见雏菊叶龙胆组内25mg、70mg组与50mg组相比结果有明显差(p<0.05)。结论:(1)雏菊叶龙胆可以促进坐骨神经离断缝合后大鼠SFI的提高,使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小腿叁头肌湿重比值升高;(2)雏菊叶龙胆的浓度为25mg、70mg组各种表现的提高不如50mg组的表现明显。(3)雏菊叶龙胆的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中有CNTF因子的参与机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期刊2013-04-01)
龙平,李旻辉,霍东升,李虔全,崔占虎[10](2012)在《尖叶假龙胆中的雏菊叶龙胆酮提取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提取分离方法。方法:用95%乙醇对尖叶假龙胆进行提取,浓缩后再以硅胶为载体进行柱色谱分离。结果:从尖叶假龙胆中分离得到大量雏菊叶龙胆酮。结论:该方法简单、实用、高效。(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雏菊叶龙胆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雏菊叶龙胆酮对SH-SY5Y细胞缺氧/复氧处理后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SH-SY5Y细胞,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后诱导细胞凋亡,观察经雏菊叶龙胆酮处理后的SH-SY5Y细胞的凋亡情况,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前雏菊叶龙胆酮处理组(B组)、雏菊叶龙胆酮处理后正常培养组(C组),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胞状态,MTT法检测SH-SY5Y细胞存活率。结果:与对照(N组)组相比,H/R组SH-SY5Y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与H/R组比较,雏菊叶龙胆酮处理后(C组)可以提高缺氧/复氧后SH-SY5Y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P<0.05)。结论:雏菊叶龙胆酮对缺氧/复氧后SH-SY5Y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雏菊叶龙胆酮论文参考文献
[1].郑渤,胡慧敏,赵志英,陈彪,李彪.雏菊叶龙胆酮对小鼠脑缺血损伤模型的影响及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郑渤,陈彪,赵志英.雏菊叶龙胆酮对缺氧复氧处理后的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
[3].赵志英,高洋洋,高玉娟,高黎,张明.雏菊叶龙胆酮对低氧诱导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4].高黎,赵志英,高洋洋.雏菊叶龙胆酮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
[5].赵维,韩华锐,赵雅婵,尚志强,吕丽娟.天然活性成分雏菊叶龙胆酮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6
[6].吕丽娟,朱华玲,王艳芳,姜帅,赵维.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的分离、表征及抗菌活性研究(英文)[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5
[7].刘洋洋,李春娜,时晓娟,李朋收,魏颖.HPLC法测定尖叶假龙胆中雏菊叶龙胆酮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含量[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
[8].刘鑫,藏金月,辛娟娟,马天怡,霍东升.坐骨神经损伤后雏菊叶龙胆的修复作用实验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
[9].刘鑫.雏菊叶龙胆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3
[10].龙平,李旻辉,霍东升,李虔全,崔占虎.尖叶假龙胆中的雏菊叶龙胆酮提取分离[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