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原: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论文

胡平原: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论文

卢德铭

1927年的秋收起义,毛泽东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部队向井冈山转移途中,遭敌伏击,为掩护毛泽东和部队突围,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在千年盐都的四川自贡,我就是从小听着英雄的故事成长的。

少年立志 报效国家

卢德铭(1905-1927),字邦鼎,号又新,生于1905年6月9日,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仲权镇(现自流井区仲权镇)竹元村狮子湾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实现了他的人生追求,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卢德铭烈士旧居是一正两横的小青瓦川南民居,坐东向西。他在家乡读了7年私塾,1919年考进了离家70华里的白花高等小学堂,学堂设在宜宾叙府白花场的新文庙内。卢德铭天资聪慧,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品德在当地传为佳话。

1921年卢德铭高小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成都公学。卢德铭在成都公学读书期间,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课外,他认真研读《共产主义ABC》、《中国青年》、《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追求革命真理。有一次,同窗好友熊瑞文借到了一本英汉对照的精装本《马克思传》,卢德铭知道后,立即拿来关门苦读,读了三个晚上才读完,还写了读书笔记。卢德铭在课外还阅读了《左传》、《国语》、《汉书》、《史记》等古典书籍。并且对《曹刿论战》、《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孙子吴起列传》等有关战争韬略的文章注释圈点,对《孙子》兵法一书,还有一些注解和三言两语的心得。

HPLC法同时测定消癌平片中通关藤苷A和通关藤苷I的含量 ……………………………………………… 王祁民等(13):1790

1924年初,卢德铭决心投考黄埔军校。但卢德铭的父母受到“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旧观念影响,不愿意让儿子上军校,舍不得他远离亲人。卢德铭尽力开导亲人。从母亲被绑票、父亲经营盐业之艰辛说起,谈到如今军阀当道、列强横行、民不聊生,最后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立志从军,报效国家。卢德铭晓之以理的肺腑之言,说得父母点头同意。后来他父亲卢安炳常对子孙后代说:“老幺有见识,有抱负,有出息!”

1924年春节后,卢德铭从双石铺狮子湾老家出发,到宜宾与同学刘丕绩、刘文波一起,乘船顺江而下到重庆找到李筱亭先生,拿了到黄埔军校的介绍信函,到达广州。卢德铭经孙中山先生的亲自面试,1924年8月,光荣考入了黄埔军校2期。卢德铭在2期步兵队伍里,各方面表现都十分出色,因此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员。1925年9月6日军校第2期毕业后,被留校任政治部组织科科员。正如中央军委聂荣臻副主席办公室1977年12月30日的信函所说:“据聂荣臻同志回忆,卢德铭同志在黄埔军校时,就是共产党员,表现比较好,这是肯定的。”

卢德铭怕父母爱子心切,思想有反复,他又拜托父亲的好友李铭忠做他父亲的工作。李铭忠在乡里德高望重,经过李铭忠的相劝,卢安炳更加支持卢德铭报考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展露才华

1925年11月,党中央派周恩来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虽然名义上隶属第4军,但是干部的调动、任命和人员的补充,都由中国共产党独立负责。叶挺任团长,连以上干部都是共产党员。成立之初就有20多名党员。卢德铭任独立团2营4连连长,驻防广东西江、高要县一带,反击地主武装,帮助开展农民运动。

1985年至2001年间,父亲一直往返阿拉尔和拜城县拉煤,三四天一个往返。冬天,遇到汽车抛锚,父亲就钻到车底下修理,寒冷的风肆无忌惮,等回到车上半个多小时,手脚才恢复知觉。夏天,驾驶室内没有空调,要顶着四十多度的高温行车,汗水浸透了衣裳。

1926年5月,叶挺率领的独立团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先头部队,出兵湖南,开始与北洋军阀吴佩孚部作战。独立团在叶挺的指挥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6月2日在攻占攸县的战斗中,卢德铭虽然没有得到上级的命令,但他主动掌握战机,率领全连乘胜追击敌人。对这种作战的机动灵活性,叶挺同志称赞不已,他常说:“战功是大家努力得来的,我们的每次战斗,都是得力于你们。比如攸县的占领,就是第4连连长卢德铭在指挥我,而不是我在指挥他。”这是对卢德铭极高的赞誉。之后,在攻克醴陵、平江的战斗中,卢德铭带领4连绕到敌人背后,向敌人薄弱环节袭击,对敌造成夹攻之势,使守敌大部被歼。特别是攻打天险汀泗桥和贺胜桥的关键战役中,卢德铭身先士卒,英勇善战,指挥果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此升任为第2营营长。不久又调任第1营营长,由于独立团长驱直入,所向无敌,威名远扬,故有“铁军”之美誉。而卢德铭因屡建战功,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个优秀军事指挥员。

独立团攻下武昌后,在洪山建立烈士墓。墓碑上要刻写:“无产阶级的牺牲者”8个字和191个烈士的姓名。当时,第3营的营长张伯簧等以国共合作为理由,强烈反对。卢德铭坚决支持叶挺等人的意见,主张碑上应写上“无产阶级的牺牲者”。他说:“我们的队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不少成员就是劳苦大众,即使不是劳苦大众,也是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而献身的,牺牲者本身就是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在碑上刻‘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就是要把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士的无比英勇昭示于国人面前,就是要把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大旗,在气势雄伟的洪山上高高地竖立起来!反对写这8个字,是不符合事实,是违背无产阶级利益的。”经他这么一解释,大家终于同意了。最后报经上级批准,将“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刻上了烈士的墓碑。1927年3月,独立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73团,卢德铭继许继慎任团参谋长,驻地在武昌南湖。

8月9日部队到达奉新县城,这时才得知南昌起义的部队,早已向南转移。追赶不及,卢德铭不得不放弃与起义大军会合的意图,经过与辛焕文、韩浚研究,决定改变原来的行军路线。与此同时,湖南省委负责人夏曦派人来说:南昌起义部队战事多,伤亡大,像卢德铭等从广州开始北伐以来有作战经验的人不多。两次催促卢德铭、辛焕文、韩浚三人离开警卫团,火速赶往南昌起义部队指挥作战。在离开之前,他们作了安排并由卢德铭宣布:这支部队由余洒度(原警卫团团副兼1营营长)指挥,到湘鄂赣边界,找一个较安全的地方修水休整待命,以求召唤。卢德铭还召集大家讲道:“我们走是为革命而走,是服从革命的需要。大家一定要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保存好这支队伍,只能壮大,不能削弱,这是革命的基础力量,要时刻听从党的召唤。”

服从指挥 听党召唤

在卢德铭从武汉返回修水期间,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按照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积极地发动和组织秋收起义。在萍乡张家湾召开的军事会议上,确定了起义的军事行动、部队编制和进军路线。决定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1师为基础,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其建制不变,警卫团仍为第1团。毛泽东为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总指挥卢德铭,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

卢德铭回到修水,完全出乎于同志们的意料之外,整个部队精神振奋,一片欢腾。警卫团为了迎接秋收起义,赶制出百面绣有镰刀斧头的工农革命军军旗和大量的红袖章,营地里唱响了“红色领带系在颈,为革命敢死不顾生”等歌曲。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党中央军委根据叶挺的建议,决定帮助张发奎组建总指挥部警卫团,派卢德铭任团长,指导员辛焕文、参谋长韩浚、团副余洒度(兼营长)、范树德(兼辎重队长),均为共产党员。营、连、排干部有三分之一是共产党员,卢德铭调到警卫团时,军委聂荣臻向他们作了指示,要求他们掌握好这支部队。警卫团和总指挥部同时驻在武昌国民政府(旧督署)院内。

缺粒与秃尖病害的防治措施可以根据其病害出现的原因逐一防治。从玉米拔节到玉米开花的整个时期,应该保证玉米充足的肥水供应,同时在玉米抽穗前半个月左右要着重施加氮肥,促使植株增长生长的同时也可以增加玉米的籽粒数量;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当地耕地情況及玉米品种的差别合理安排玉米种植密度,同时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要注意中耕培土、除草、除虫等措施的实施,如在玉米拔节后进行中耕培土,可以为玉米根部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为了避免天气因素对玉米授粉的影响,可以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保证玉米正常的授粉受精。

10日,余洒度率警卫团离开奉新,赶往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三不管地区修水县城。中途又与余贲民率领的平江工农义勇队相遇,便相约同行,于12日到达修水休整。8月20日,苏先骏率领的浏阳工农义勇队到达铜鼓,便与余洒度、余贲民取得联系。3支部队在修水的山口召开会议。商议统一之事,认为军事统一不可缓,决议将警卫团改为第1团,浏阳苏先骏部改为第3团,余贲民部即分补两团。为了不暴露目标,改用江西省防军暂编第1师名义,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钟文璋任师参谋长兼第1团团长,苏先骏任第3团团长。8月底,由叶重开、罗荣桓等率领的湖北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100多人,转移到修水,编为师部特务连。部队历尽千辛万苦,转战来到修水。部队在县城设了招募处,扩充队伍,许多在白色恐怖下无处藏身的党员和革命群众,纷纷入伍,为党保存了革命力量。卢德铭、辛焕文、韩浚3人乔装打扮,从奉新离开警卫团后,冒着沿途盘查的风险,穿过白色恐怖笼罩的城乡,到了长沙。次日搭火车去武汉找到党的组织。经湖北省委研究,决定让卢德铭、辛焕文、韩浚3人返回原部队参加秋收起义,卢德铭任这支部队总指挥,同时还派给他们6名年轻的军事干部,给了他们3000银元作为经费。在农协干部的帮助护送下,卢德铭等越过重重封锁盘查,平安地返回修水驻地。

解救3团 英勇牺牲

8月2日黄昏时分,卢德铭率领警卫团和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的人员,从武汉起锚出发。船行一夜到湖北省黄颡口,从黄颡口吴王庙上岸,日夜兼程,向南昌前进。卢德铭运筹帷幄,决定途中登陆向南昌搜索前进,避免了到九江缴械的危险,为参加秋收起义保住了整整一个团的兵力和武器装备,这是他对革命作出的一次关键性突出贡献。

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千百万革命者惨遭屠杀的时候,中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于1927年8月1日举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1日夜1点过,警卫团几乎是同时接到两封电报。一封是南昌起义的同志发来的,号召速往南昌参加起义;另一封是张发奎从九江发来的,电令警卫团星夜出发到九江待命。团参谋长韩浚接到后感到事关重大,急去拍团长卢德铭的房门。卢德铭看了电报,忙把团指导员辛焕文找来,3人一起商量决定响应南昌起义,与叶挺率领的24师会合。重点研究行军的路线。如果坐船到九江,再去南昌,张发奎在九江,那很危险。如果徒步去南昌,那时间又太长。最后卢德铭指着地图说:“我们利用张发奎的调令先坐船东下到黄颡口(即今黄石市)起岸,经窦家坡,再取道去南昌。”

19日,各路起义大军会师文家市。晚上,毛泽东在里仁学校一间教室里,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在这次我军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决策会议上,毛委员指着放在桌上的一张地图说:“这里像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的中段,适宜作我们的落脚点、根据地。”在讲到根据地和武装斗争的关系时,毛泽东风趣地打了一个比喻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就好像人要有屁股。人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卢德铭坚决地站在毛泽东一边,支持毛委员“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的正确主张。但余洒度竭力反对,顽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幻想在大城市速胜。卢德铭发表意见说:“毛委员的意见,我完全赞成。这是个英明的决策。现在敌人集中兵力来打我们,我们则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如果我们再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向井冈山进军,是一个伟大的战略撤退,有光明的前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保存和壮大革命力量,向反动派开展更有力的进攻。”由于卢德铭是总指挥,有决策权力,并且他在部队中有很高的威信,在卢德铭投了赞成票后,大多数人纷纷举手赞同。卢德铭积极支持毛委员上井冈山,对统一会议的思想,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会议最后通过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表现出卢德铭的卓识远见。

10日,第1团攻下朱溪厂,随即越过修水平江边界,又打下了平江的龙门厂。那天正是中秋佳节,圆月当空,部队在初战告捷的胜利中欢度佳节。

针对张同学这个案例,前前后后经历一年的“动荡期”,她终于从一个荒废学业、逃避现实、思维混乱、精神萎靡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变成一个精神充足、笑声爽朗、更加自信面对生活的正常人。调整之后,学生和身边同学的关系开始融洽,也愿意和老师谈及自己的身心恢复和变化,而后又如期和班级同学一起参加了阳朔实训活动,找到了实习工作,并以比较满意的成绩完成了毕业设计和答辩,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11日,正当第1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遭遇了从平江赶来的敌1个团援兵和混入起义军的邱国轩叛军的伏击。这时第1团腹背受敌,部队跟敌人激战几个小时,不少战士英勇牺牲。

14日,毛委员在浏阳上坪召开第3团干部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通知秋收起义军3个团到浏阳文家市会师。卢德铭率领第1团向浏阳转移途中,就接到了毛委员的通知,但余洒度不愿意去文家市。而卢德铭认为,既然是中共前敌委书记毛泽东同志决定的,就该听从,就该执行。于是,他不顾余洒度的劝阻,立即带领第1团指战员赶往文家市会师。

9月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了!卢德铭率领起义部队第1团(即原警卫团)从修水西门出发,经杭口、马坳,到渣津一带宿营。

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一位叫张蹇的人手持旌节率队出了长安西城门。见惯了冠盖云集的喧闹长安城,也许并没太注意到这队人马,更没料到享誉世界的丝绸之路将从这队人马的脚下开始,以丝绸搭桥直抵罗马。

在高校体育信息平台内部建立一个可以在存储上面达到统一和可以在不同数据中心进行信息幻术和共享的要求。通过虚拟化技术,把在各个存储设备上面的存储空间进行合并,这些传统模式的存储形式通过虚拟性户籍分配开展相应的工作,最终实现存储资源统一不一样的级别。因为会关系到很多类型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对于学生的反馈教学和反映情况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是非要有必要存储这类资源的。因此,高校体育信息共享平台在建设这个环节就变得非常有价值了。

20日清晨,红日东升,霞光万道,第1、2、3团聚集在里仁学校操场上。这时毛委员在总指挥卢德铭的陪同下,来到了会师台前,动员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进军。即日就从文家市到达江西西部边界的桐木镇。

9月23日,天还没大亮,部队刚从芦溪宿营地沿着芦溪河,走徐家山、斜陡头,爬坡上山进入山口岩,向莲花进发。此次毛泽东随前卫行动,卢德铭、余洒度随师部居中,后卫为苏先骏第3团。先头部队已通过了,但后续部队第3团还在山口岩和白泥岭之间的低凹处。江西军阀朱培德和省第4保安团从萍乡赶来,尾随追击。这时第3团中了敌人的埋伏,遭到突然袭击,部队仓促应战,苏先骏掌握不住自己的部队,又误认敌军为自己部队,造成了重大损失。卢德铭听到后面枪声激烈,为了掩护后续部队进入山口岩,上罗霄山,也为了毛泽东的安全,他不顾劝阻,带领一个连的兵力回来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转移。经过一场激烈的恶战,部队突破了重围,但在这次战斗中,卢德铭不幸中弹英勇牺牲,时约上午8点钟。战斗结束后,遗体由当地农民周仁榜掩埋在他家屋后的小土坎茶树下。

选取我院1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50例。

对卢德铭极为赏识的毛泽东,听到卢德铭牺牲的噩耗时,悲痛欲绝,痛惜喊道:“还我卢德铭!还我总指挥!”卢德铭为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其时他才22岁。

铭刻英雄 永世纪念

1987年9月,江西省萍乡市人民政府在卢德铭牺牲地芦溪区上埠镇山口岩,隆重举行了改建卢德铭烈士纪念碑揭幕仪式,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出席。特别专程邀请了自贡市委、市委办公厅、市民政局领导共3人前去赴会,敬献了“盐都好儿女,热血洒芦溪”的汉白玉匾。在纪念碑旁兴建了卢德铭烈士事迹陈列馆,现已改建为卢德铭烈士陵园,逢清明祭日,数以万计的人们前去悼念。

1986年10月,卢德铭烈士家乡的人民,在仲权镇政府机关大院内修建了卢德铭、李仲权烈士纪念碑。1988年新建成的自贡市烈士陵园,中央矗立着卢德铭年轻英俊的戎装半身塑像,园内的自贡市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介绍的第一位烈士就是卢德铭。1994年2月,自贡第33中学命名为“自贡市德铭中学”。9月28日,“德铭中学命名暨卢德铭塑像揭幕仪式”在该校隆重举行。1996年9月,德铭中学被市政府命名为首批“自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标签:;  ;  ;  ;  ;  ;  ;  ;  ;  ;  ;  

胡平原: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