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体词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词语,人体,关中,语义,汉语,方言,维吾尔。
人体词语论文文献综述
张二影[1](2018)在《人体词语“背”的语义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人体词语"背"从词义内容、转义语义范畴和转义语义取象叁方面进行了语义体系研究,以期达到对"背"词义深刻理解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8年14期)
祖丽皮耶·阿卜杜卡迪尔尔[2](2018)在《汉维语人体词语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词汇的本义是指和人类身体器官及肢体有关的词语。人体词汇从某些方面来说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中人体词汇非常丰富,它们可以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或者是词,或者是成语,惯用语,谚语等等。并且人体词汇不仅仅单方面是指人体器官词语,而是具有一定的隐喻色彩在其中。维吾尔语中人体词汇出现的很普遍,并且使用频率比较高,但是在汉维人体词汇对比研究(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8年07期)
吴惜凤[3](2018)在《汉泰人体词语隐喻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文化相互影响,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力量和文化模式,人们自幼习得一种语言,也就把其中的文化符号深深地埋进了自己的思想当中。本文对汉泰身体部位词语隐喻的使用和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汉泰语都存在以身体隐喻的形式来进行语义表达的情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使用一些身体相关词语,而并没有发觉它们是隐喻的。隐喻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比喻形式。中国人和泰国人的日常语言都离不开隐喻。中国和泰国有悠久的文化交流史,两个国家既有自己独特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但在隐喻的使用方面,可以发现汉泰语之间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尤其是人体词语的隐喻用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汉泰两种语言的身体部位词的隐喻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对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说明。第二章是隐喻研究概述,介绍有关隐喻研究的理论。第叁章对汉语和泰语主要身体部位词进行语义分析,并分析其隐喻意义。第四章说明汉泰主要身体部位词的隐喻类型。第五章对论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身体隐喻有多种形式,例如;人化隐喻、时间隐喻、位置隐喻、器官隐喻等。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汉泰语中的人体词汇和熟语这些语料进行分析,分析汉泰语身体隐喻的相同与差异,从而比较中国和泰国的语言与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促进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此外,通过分析身体隐喻的类型,探讨身体隐喻的表达特点,这对语言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卢嘉[4](2017)在《试析《白鹿原》关中方言人体词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白鹿原》是运用关中方言创作的典范,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人体词语,大大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并起到烘托环境氛围的作用,给小说人物赋予了生动的形象。关中方言属于古老方言的一种,蕴含着大量人体词语,不仅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古人类思想观念,而且能够增加语言魅力。以陈忠实先生创作的《白鹿原》为例,该小说中运用了大量人体词语,使得小说增添了一种古朴而自然的色彩,并使得小说产生了神秘、旷远的韵味,反映了独特而神(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7年04期)
李善熙[5](2017)在《汉语和韩语人体词语“脚/足”与“■”的语义转移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对汉语与韩语中的人体词"脚/足"进行对比研究。两个民族对"脚/足"特征的认识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并把这些特征投射到相似或邻近的概念域。但两个民族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不同,在选择事物特征投射到其他概念域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人体隐喻概念在汉韩两种语言中也会出现不对应的情况。通过对人体词的语义转移对比研究,可以从微观上对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提供语言实例上的支持。(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7年02期)
钟倩[6](2016)在《近五年国内人体词语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词语作为基本范畴词,是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五年来与之相关的成果数量增加迅猛,并呈现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本文以近五年来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上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及专着为研究对象,对现阶段人体词语的研究成果做大体回顾和梳理,并简要概括国内人体词语研究的现状。最后,也希望通过对其中存在问题的思考来为国内人体词语系统性研究提供更多参考。(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阿曼古丽·肉孜[7](2015)在《维吾尔语人体词语的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的一个整体,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人体也是外部世界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根据人体器官的空间位置、形象特征、生理特征、功能特征,把抽象、复杂的事物用人体词语来具体表达,比如“qa?bil?n kirpikniηarliqida”这个词语中,人们就是根据眉毛和睫毛的位置特征(眉毛和睫毛之间的距离很近)而约定俗成的习语,所以我们在表达距离不远、很近的地方时就会使用这个词。人体词语是对抽象域的映射,表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一些习语外,维吾尔语谚语也是人们在漫长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体验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语句,是民众丰富经验的聚集。本文也将对《维汉谚语详解词典》中搜集的含有人体词语的400多条谚语进行简单梳理。本论文主要借鉴和参考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研究现代维吾尔语中的人体词语。第一章主要进行人体词语的语义认知分析。即将人体词语分为头部词语(头,眼睛,脸,舌,耳,嘴),躯体词语(肚带,腹),肢体词语(手,指甲,脚,手指),内脏器官词语(心,肠管,肝脏,筋骨)等四个部分,从认知角度,结合它们的位置特征、相貌特征和功能特征等从语义上进行认知分析。第二章主要从维吾尔语人体词语的词法、语义和语法特征方面进行描写和分析。由于论文中涉及到的维吾尔语人体词语大都是习语,本文不仅进行了词法分析,还按照它们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征进行了分类。从语义上把人体词语分为单义人体词语、多义人体词语,含贬义或褒义的人体词语,同义词人体词语等,并通过ba?与kalla,jyz与t?iraj,qorsaq与it?i等人体词语例举它们的词义区别,以及维吾尔语人体词语的各种色彩意义;语法上则根据句法特征和语法结构关系进行了分类。第叁章主要讨论人体词语的认知特点——隐喻特征。隐喻作为认知模式,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换言之,人的整个身体,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可根据结构或功能等的相似性原则映射到我们周围的事物。从人体域到非人体域的映射都是隐喻的作用和机制,人们据此认识世界并获得关于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最后通过维吾尔语中含有人体词语的谚语的隐喻来展现维吾尔族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等图景。(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5-05-30)
卢薇薇,李敏德[8](2014)在《作为文化符号的人体词语考察——以韩汉人体词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词语深刻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紧密关联,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人体词语在各类型语言中均属较为基础和核心的词语,因此,对人体词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的蓬勃发展,语言界对人体词语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体词语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亦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对于英语世界中对人体词语进行的大量有深度、多角度研究,韩语和汉语中对人体词语的研究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广度、深度不够。重视对韩汉人体词语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语言的深层次内部特征。对韩汉人体词语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学者加入,需要更新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把对韩汉人体词语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进一步挖掘其理论价值,使研究更趋于科学性、专业性和系统性。(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4年07期)
赵孝悌[9](2014)在《《白鹿原》关中方言人体词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词语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中方言中的人体词语有其显着的特点。《白鹿原》中运用了大量的关中方言人体词语,在烘托小说的环境氛围,塑造人物形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探讨人体词语的构义形式、表达效果,对于解读《白鹿原》这一当代文学名着,对于文学创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14年04期)
黄伟玲[10](2014)在《泰汉人体词语引申义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认识活动随着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事务开始,经历了熟悉到陌生、实体到非实体、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而逐步深入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人类最初始、最直观、最贴切地认识到了自身器官和身体部位,相应地产生了表示器官和部位的名词,随之利用自己身体的器官和部位来成文。在语言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汉语中被广泛地运用,如在人体构词过程中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将泰语和汉语人体词语分为叁部分,即头部、肢体和内脏器官,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对上述词语的引申义进行对比研究。初步认识如下:一、泰语和汉语中大多数人体词语的词义引申方式可以归纳为隐喻和转喻。其中,隐喻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形貌的隐喻、位置的隐喻、时间的隐喻、程度的隐喻、功能的隐喻等。转喻可以进一步分为:部分到整体的转喻、转喻为功能元素、转喻为数量单位、转喻为动作行为。二、就所引申的词汇数量而言,由头部引申出来的词语数量是最多的,接下来是由肢体躯干引申的词语,最少的是由内脏引申出来的词语。头部的词语因为其明显的位置、特殊的形状和重要的功能而突显度最高。另外,相对于其他部位的词语,泰语和汉语头、心、手这叁个部分的引申义都比较多。叁、泰汉两种语言人体词语引申义对比研究可以促进语言教学。语言是各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因此人体词语中蕴涵的文化体现了民族文化和精神。泰汉人体词汇及其对比的研究不但能挖掘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同的语言文明,也为两种文化体系之间存在的语言联系进行了一次新的发现或者探索。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对于人体词语的组成成份和词义关系上的关联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清晰地展现了人体词语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引申方式。对留学生而言,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而且有助于理解汉语词汇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4-06-01)
人体词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体词汇的本义是指和人类身体器官及肢体有关的词语。人体词汇从某些方面来说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中人体词汇非常丰富,它们可以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或者是词,或者是成语,惯用语,谚语等等。并且人体词汇不仅仅单方面是指人体器官词语,而是具有一定的隐喻色彩在其中。维吾尔语中人体词汇出现的很普遍,并且使用频率比较高,但是在汉维人体词汇对比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体词语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二影.人体词语“背”的语义体系研究[J].汉字文化.2018
[2].祖丽皮耶·阿卜杜卡迪尔尔.汉维语人体词语翻译[J].散文百家.2018
[3].吴惜凤.汉泰人体词语隐喻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18
[4].卢嘉.试析《白鹿原》关中方言人体词语的运用[J].唐山文学.2017
[5].李善熙.汉语和韩语人体词语“脚/足”与“■”的语义转移对比研究[J].文化学刊.2017
[6].钟倩.近五年国内人体词语研究综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
[7].阿曼古丽·肉孜.维吾尔语人体词语的认知研究[D].新疆大学.2015
[8].卢薇薇,李敏德.作为文化符号的人体词语考察——以韩汉人体词语为例[J].求索.2014
[9].赵孝悌.《白鹿原》关中方言人体词语的运用[J].唐都学刊.2014
[10].黄伟玲.泰汉人体词语引申义对比研究[D].广西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