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联尼塔生态环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33
摘要: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后有了飞速的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恶劣天气问题引发的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给排水系统突发性崩溃,国民经济财产损失严重,严重时影响居民的生命健康。另外,我国是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资源的缺乏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应用更加成熟的技术与合理的规划方案来解决。海绵城市属于一种全新雨洪管理模式,它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城市在面对雨水等自然灾害时具有良好的弹性。自然降雨时,可充分吸收地面雨水,将其净化并储存,后期需要使用的时候将其释放利用。这样做可以使降水能够更加自然的活动在城市内,避免发生内涝,高效利用雨水资源,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
1海绵城市概念及其应用原则
1.1概念
所谓“海绵城市”即城市相当于海绵,在适应城市生态环境与应对雨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一旦下雨就能够通过吸、蓄、渗和净等一系列环节及时排除路面的积水,需要时也可以将存蓄的雨水释放出来加以循环利用。
1.2应用原则
在建设“海绵城市”排水设计过程中,应遵守生态优先原则,把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在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条件下,实现在城市内部雨水积存。但需要注意的是,“海绵城市”建设并不是推倒重来,替换传统的排水建设系统,而是在传统排水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减负和补充,充分发挥城市自身职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城市给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1设施老旧、改造周期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用地量也逐渐增加,加之工程技术的进步,城市内部建筑物的楼层越来越高。种种原因使得给排水构筑物的规模不断减小,输配水管道的老化严重、管路埋设与构造不符合实际情况,庞大的人口需水排水量与排水工程落后之间有较大的矛盾。由于地方及国家住建部门对地下空间的合理建设问题不够重视,使得地上、地下建设的两极分化严重,地下已经埋设的管线缺乏科学的周期性的检查和维护,管道工程多以“新建为主,保养为辅”,城市地下管网的改造速度较缓慢。
2.2雨水资源利用不充分
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了更多新型的材料。这也使得城市道路的硬化比例逐渐增加,影响了水循环的径流环境,排走了大量的雨水径流,城市地下水补给严重不足。我国水资源缺乏严重,但是雨水资源循环利用发面的发展起步较晚,各方面技术都相对落后,我国大部分的城市排水管道不完善,雨水和污水共用相同的管道,使得无法利用。
2.3对于短历时强降雨天气承受力差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温室效应已经成了全球范围内关注热点问题。温室效应的出现导致气温的不稳定,也因此频繁发生地域性极端气候。在我国,短历时强降雨天气的发生机率逐年增加。短历时强降雨的典型特点就是高强度以及不定时,出现后会引发局部地区大流量的地面径流。而过去传统的成熟排水系统不完善,承受能力较差。在出现极端天气后无法排水顺畅,雨水无法及时排走,出现城市内涝和严重水污染,威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要点
3.1基于城市规划体系设计
在设计给排水系统前,需要充分了解所在城市的未来规划,将其作为设计依据。同时综合城市发展的速度,分析近年来用水情况,构建平衡用水模式,科学的设计供水方案。在满足排水功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利用水资源。海绵城市属于新型管理模式,其排水系统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需要综合供水、防洪、防涝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统筹规划,以确保方案设计真正满足发展需求,然后分阶段完善排水系统。
3.2加强专业性技术研究
给排水系统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其质量严重影响城市的后期综合发展水平。但是给排水系统工程的建设周期长、投资较大,对建设措施及规划方案的要求较高。尤其是海绵城市的发展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可参考的经验很少,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另外给排水体系属于公益建设,虽然对城市生活环境建设有帮助,但是资金与建设资源的吸收力度不够。若要加强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要重视薄弱环节,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目前现有的经验,完善相关内容,提高建设效果。
3.3落实体系建设责任
应以现有的基础设施为对象,对于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进行改造,统筹分析,规划设计,提高设施的安全性,尽可能满足其与排水系统协调运行的要求。另外,还应做好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将所有工作落实到位,规范系统建设。
4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设计中的实际运用及相关案例
4.1加强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视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综合目标实现,要求加强对城市规划设计,强调自然水文条件保护,有效整合、统筹规划已有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绿地和水系空间,确定城市低影响开发地区,遵循设计基本原则,将具体要求与设计内容融入城市建设排水设计中,达到多重径流雨水控制目的,以此恢复城市良性水循环利用系统。
4.2城市的专项规划设计
城市专项规划设计主要有3类基础性设施:城市水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和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规划活动中,城市水系统设计涉及的水工程项目十分广泛。通过一系列手段净化绿地自身和附近的硬化区域的雨水,实现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序连接的目的。例如,某河湿地公园在生态廊道规划设计活动中,将附近径流、低洼和水塘加入雨洪调蓄和净化系统中,作为湿地解决城市内洪,用于河道景观用水,构建分级雨洪净化湿地。
4.3对“专项规划和设计”进行有效规划
专项规划与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控制各个地块低影响开发的指标,明确划分城市整体设计与有关的专项设计,达到细化指标控制和布局控制有机结合目的。例如,某省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以“国家海绵城市典范”为总设计目标确定建设分项目标为5项:制度建设、水生态恢复、保障用水安全、适当利用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充分结合当地地貌,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山水景观,做好“山水文章”的水生态工作。另外优化海绵城市构建内容,建立完善的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修建方案。
4.4实际案例分析
某公园广场是当地公园绿地中第1个规模最大的雨水利用工程。据相关调查显示,该项工程在规划设计中遵守循环水务观念,坚持“生态治河”设计理念,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小型广场、非机动车道及中心区的园路使用大量的透水装置,将绿化带设计成下凹式绿地,使用混凝土板制作成渗透型的树池,以此收集雨水,将多余的雨水渗入到地下管道,进入蓄水池中用于旱季景观补给。据当地调研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在建设使用后,连续6个雨季的运行情况良好,没有发生明显积水情况,足以表明,通过一系列的排水设计,对城市快速排出积水起到重要意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城市建设排水设计典范。
结语:综上所述,我国大部分城市面临着强降雨灾害的破坏与侵蚀,导致城市交通压力急剧增加,给城市建设带来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城市建设日后的发展与投资。通过加强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视、城市的专项规划设计以及对设计进行有效规划等手段,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排水能力与质量,美化城市环境,推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岭超.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景观重塑研究[D].河南大学,2015.
[2]景天奕.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居住区低影响开发系统模型设计[D].南京大学,2016.
[3]刘成凯.城市生态景观中的海绵城市设计研究[D].安徽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