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苄嘧磺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药性,慈姑,靶标,水稻田,氯喹,安全性,特性。
苄嘧磺隆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光,张伟莉,赵丽,邓妍,郭虹霞[1](2019)在《苄嘧磺隆对谷子的安全性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苄嘧磺隆对谷子的安全性,为其在谷子田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为材料,在谷子3~5叶期叶面喷施不同用量(150 g/hm~2、300 g/hm~2、600 g/hm~2和1200 g/hm~2)的苄嘧磺隆,分别测定药后第3、7、15和30天的农艺性状、叶片光合色素质量分数,气体交换指标、膜脂过氧化程度,以及谷子的产量。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株高、叶面积、茎粗、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随苄嘧磺隆用量的增大而降低,随施药后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升高;MDA质量摩尔浓度随苄嘧磺隆用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施药后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产量随苄嘧磺隆用量的增大而降低,但300 g/hm~2处理的株高、茎粗、叶绿素质量分数、MDA质量摩尔浓度和产量均与对照差异不显着。说明推荐用量的苄嘧磺隆对谷子相对安全,可用于谷子田的杂草防除。(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淑东,张双,王禹博,纪明山[2](2019)在《稻田萤蔺对苄嘧磺隆的抗药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萤蔺对苄嘧磺隆抗性水平及抗性机制。[方法]采用整株剂量反应和离体ALS酶活性测定法。[结果]整株测定显示20个抗性萤蔺种群中R7、R17和R18达到高等抗性水平,抗性指数分别为95.22、96.15、90.08;离体ALS酶活性测定显示种群R7、R17和R18抗性指数分别为98.03、122.71、100.15,其抗性趋势与整株测定结果一致。[结论]20个萤蔺种群对苄嘧磺隆均产生不同水平的抗性,其体内ALS活性降低可能是产生抗性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08期)
张田田,马冲,周超,吴翠霞,路兴涛[3](2019)在《53%2甲4氯·苄嘧磺隆·唑草酮水分散粒剂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53%2甲4氯·苄嘧磺隆·唑草酮水分散粒剂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于小麦返青后采用茎叶喷雾施药,定期调查杂草防效及其对小麦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3%2甲4氯·苄嘧磺隆·唑草酮水分散粒剂适宜用量为159.00~238.50 g a.i./hm~2,药后40 d对杂草总体株数防效为84.85%~89.52%,鲜重防效为91.46%~93.85%。53%2甲4氯·苄嘧磺隆·唑草酮水分散粒剂对小麦田阔叶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且对小麦安全。(本文来源于《杂草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伟莉,张丽光,王吉祥,白亚青,畅灼卓[4](2019)在《苄嘧磺隆对晋谷21号农艺性状和光合色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晋谷21号进行盆栽试验,于3~5叶期喷施清水(对照)及150,300(推荐剂量),600,1 200 g/hm2的苄嘧磺隆,在药后3,7,15 d测定谷子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鲜质量等农艺性状和光合色素含量,旨在探明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晋谷21号农艺性状和光合色素的影响,为谷子田正确有效地应用苄嘧磺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苄嘧磺隆除草剂与对照相比,晋谷21号的株高、叶面积和地上部分鲜质量在苄嘧磺隆600 g/hm2时显着降低,叶绿素含量在苄嘧磺隆1 200 g/hm2时显着降低。苄嘧磺隆在≤300 g/hm2时相对安全,而在高剂量(1 200 g/hm2)下对晋谷21号产生药害较严重。(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马超,杜勇,吴玉辉,刘开林[5](2018)在《21%丙草胺·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泡腾片剂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21%丙草胺·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泡腾片剂。[方法]采用干法压片工艺,筛选和优化润湿分散剂、崩解剂、黏结剂、润滑剂、填料等产品配方。[结果]确定21%丙草胺·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泡腾片剂最优配方:丙草胺16%,二氯喹啉酸2%,苄嘧磺隆3%,柠檬酸20%,碳酸氢钠30%,硬脂酸镁2%,滑石粉3%,10%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液3%,分散剂QC-516(自制)8%,润湿剂QC-238(自制)3%,气相白炭黑补足至100%。[结论]该制剂入水具有优异的崩解分散性能,各项指标均符合泡腾片剂的相关标准。(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8年10期)
李璟,申瑶[6](2018)在《液相色谱法测定大米中苄嘧磺隆不确定度的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参照行业标准SN/T 2212-2008测定大米中苄嘧磺隆,对其测定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本实验室能准确的测定大米中苄嘧磺隆,其扩展相对不确定度结果为4.06%(k=2),而在整个不确定度中液相色谱测量结果重复性占总不确定度比例最大,这为今后开展该类项目检测提供了技术参照。(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8年11期)
付丹妮,赵铂锤,孙中华,纪明山[7](2018)在《抗苄嘧磺隆野慈姑乙酰乳酸合成酶的突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在中国东北稻区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部分稻区使用苄嘧磺隆已无法有效防除该杂草。为了明确野慈姑抗药性发生的根本原因,本试验从分子水平上对野慈姑抗苄嘧磺隆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抗药性(H4)和敏感性(S)野慈姑种群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克隆,比较其DNA序列的差异,确定导致抗药性产生的ALS氨基酸突变位点。结果表明,与敏感性野慈姑ALS基因相比,H4种群第197位脯氨酸(Pro)突变为苏氨酸(Thr),该位点的突变可能是H4野慈姑种群对苄嘧磺隆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ALS第197位Pro突变为Thr致使对苄嘧磺隆产生抗药性是第一次在野慈姑种群中报道。(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8年03期)
付丹妮,赵铂锤,陈彦,孙中华,纪明山[8](2018)在《东北稻田野慈姑对苄嘧磺隆抗药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东北不同稻田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对除草剂苄嘧磺隆的抗性水平,通过整株剂量反应和离体靶标酶活性差异测定了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11个野慈姑种群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供试11个种群整株剂量测定结果均对苄嘧磺隆产生了高水平抗性,且2015—2016年供试种群的抗性水平未产生显着变化。其中,沈阳种群的抗性水平最高,2015年抗性指数为155.96,2016年抗性指数达161.54;离体ALS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舒兰种群和哈尔滨种群抗性指数(2015年分别为1.67和1.10,2016年分别为1.66和1.12)与敏感种群无显着差异,其他9个种群其抗性趋势与整株剂量反应结果相一致。数据还表明,ALS酶活性降低可能是使沈阳种群、榆树种群、绥化种群等9个野慈姑抗性种群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8年01期)
陈森,王欢,陆敏,韩丽珍[9](2017)在《苄嘧磺隆降解菌的分离及生长降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苄嘧磺隆是一种磺酰脲类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稻田土壤中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在土壤中的持效期较长,大量施用后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微生物降解是土壤中苄嘧磺隆转化的主要方式。本研究从长期施用该除草剂的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苄嘧磺隆降解菌株75B,经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为Klebsiella pneumoniae(肺炎克雷伯氏菌)。75B菌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p H 5.0!9.0、0.5!5.0%Na Cl浓度下、培养温度为26!38℃的范围内生长良好。将该菌株按5%接种量置于p H 7.0、以苄嘧磺隆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2.0%Na Cl浓度)中、34℃条件下培养,对50 mg/L苄嘧磺隆的5 d降解率为74.11%,培养至10 d时的降解率为97.65%。结果表明75B菌株可以有效地降解苄嘧磺隆,具有应用于该除草剂污染环境修复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付丹妮[10](2017)在《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对苄嘧磺隆抗药性机理及适合度代价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是我国东北水稻产区常见阔叶杂草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广泛使用以苄嘧磺隆为代表的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野慈姑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前后,苄嘧磺隆对野慈姑的防效明显下降。近年来,野慈姑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逐渐成为部分稻田杂草群落的优势种群。本研究以我国东北叁省稻田野慈姑为对象,测定30个野慈姑种群对苄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及其交互抗药性,并测定其第二代对苄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从分子水平阐明抗药性产生机理,并选取不同生物型野慈姑研究其生物学、形态学和解剖学特性的变化,以及不同生物型之间的竞争作用,及与水稻的竞争作用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可为稻田恶性杂草野慈姑的危害水平和抗性风险进行评价,为田间抗药性野慈姑的快速鉴定提供参考,为抗药性野慈姑的治理提供初步的理论支持。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整株植物鉴定法,测定野慈姑第一、二代对苄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及其交互抗药性。结果表明,30个种群均对苄嘧磺隆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抗药性指数在15.76-155.96之间,其中辽宁省灯塔市大河南镇种群(R-21)抗药性水平最高,指数达155.96。同时,野慈姑种群第二代抗药性水平与第一代没有显着差异。测定野慈姑种群对5个ALS抑制剂类除草剂包括乙氧磺隆(SU)、吡嘧磺隆(SU)、五氟磺草胺(TP)、嘧啶肟草醚(PTB)和双草醚(PTB)的交互抗药性结果表明,30个种群均对乙氧磺隆和吡嘧磺隆产生了交互抗药性;除R-29种群对五氟磺草胺、R-21种群对嘧啶肟草醚产生了低水平抗药性,其它种群对五氟磺草胺和嘧啶肟草醚敏感;除R-1、R-11、R-21、R-22和R-29种群对双草醚产生了低水平的抗药性,其他种群均未产生抗药性。2.通过靶标酶ALS活性测定及ALS基因对比从分子水平阐明抗药性产生机理。敏感及抗药性野慈姑ALS活性的测定结果与整株测定结果相互印证,进一步明确野慈姑对苄嘧磺隆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不同野慈姑ALS基因进行提取、扩增、测序和对比后发现,共产生五种突变。其中,抗药性R-16、R-25和R-26种群的ALS基因第197位脯氨酸(Pro)被苏氨酸(Thr)取代;抗药性R-4、R-8、R-18、R-24和R-28种群的ALS基因第197位脯氨酸(Pro)被组氨酸(His)取代;抗药性R-22和R-29种群的ALS基因第376位天冬氨酸(Asp)被谷氨酸(Glu)取代。另外,抗药性R-5、R-9、R-14、R-15和R-19种群的ALS基因没有发生突变。Pro-197-Thr、His和Asp-376-Glu这两种氨基酸上的3个突变是第一次在野慈姑种群中被发现。3.不同生物型野慈姑(S、R-19和R-22)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结果发现,在非竞争条件下,S在株高、植株干重、叶片数量及面积、球茎数量及大小、花期方面都超过R-19和R-22,但在种子量和种子大小方面不同生物型间无显着差异,并且抗药性生物型R-19和R-22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同时,对不同生物型叶绿素含量及其光合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在生长初期,S与R-22叶绿素含量存在显着差异,而与R-19没有差异,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到播种后60 d和90 d,S、R-19和R-22间叶绿素含量不存在显着差异。S、R-19和R-22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不存在显着差异,表明不同生物型对光能的吸收、同化物的形成是相同的。4.不同生物型野慈姑叶片和茎的形态解剖结构的比较。结果发现,抗药性生物型(R-19和R-22)叶片气孔密度显着高于敏感生物型(S),但R-19和R-22之间没有区别,同时,不同生物型野慈姑其气孔大小没有区别;另一方面,不同生物型野慈姑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不存在显着差异。茎的形态解剖结构对比结果,敏感生物型(S)茎的边长及表皮厚度显着高于抗药性生物型(R-19和R-22),而R-19和R-22之间没有区别。5.野慈姑敏感和抗药性不同生物型之间,以及与水稻之间竞争作用的研究。结果发现,当抗药性和敏感生物型之间竞争时,敏感生物型(S)表现强的竞争作用,并且敏感生物型(S)种内竞争没有敏感生物型(S)与抗药性生物型(R-19和R-22)之间种间竞争激烈,两个抗药性生物型R-19和R-22之间不存在差异;当存在水稻竞争时,相对于S,水稻对R-19和R-22表现更强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水稻竞争的不断增加时,S拥有能力去分配较多的资源。另一方面,测定不同野慈姑生物型不同密度对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的株高、分蘖数、穗数和产量随野慈姑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在不同生物型野慈姑相同密度时,水稻的株高和分蘖数不存在显着差异,当野慈姑的密度达到并超过60株m~(-2)时,抗药性生物型(R-19和R-22)和敏感生物型(S)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S对水稻产量的抑制作用要强于R-19和R-22。(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10-20)
苄嘧磺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测定萤蔺对苄嘧磺隆抗性水平及抗性机制。[方法]采用整株剂量反应和离体ALS酶活性测定法。[结果]整株测定显示20个抗性萤蔺种群中R7、R17和R18达到高等抗性水平,抗性指数分别为95.22、96.15、90.08;离体ALS酶活性测定显示种群R7、R17和R18抗性指数分别为98.03、122.71、100.15,其抗性趋势与整株测定结果一致。[结论]20个萤蔺种群对苄嘧磺隆均产生不同水平的抗性,其体内ALS活性降低可能是产生抗性的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苄嘧磺隆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光,张伟莉,赵丽,邓妍,郭虹霞.苄嘧磺隆对谷子的安全性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9
[2].张淑东,张双,王禹博,纪明山.稻田萤蔺对苄嘧磺隆的抗药性[J].农药.2019
[3].张田田,马冲,周超,吴翠霞,路兴涛.53%2甲4氯·苄嘧磺隆·唑草酮水分散粒剂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J].杂草学报.2019
[4].张伟莉,张丽光,王吉祥,白亚青,畅灼卓.苄嘧磺隆对晋谷21号农艺性状和光合色素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5].马超,杜勇,吴玉辉,刘开林.21%丙草胺·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泡腾片剂的研制[J].农药.2018
[6].李璟,申瑶.液相色谱法测定大米中苄嘧磺隆不确定度的评定[J].现代食品.2018
[7].付丹妮,赵铂锤,孙中华,纪明山.抗苄嘧磺隆野慈姑乙酰乳酸合成酶的突变研究[J].植物保护.2018
[8].付丹妮,赵铂锤,陈彦,孙中华,纪明山.东北稻田野慈姑对苄嘧磺隆抗药性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8
[9].陈森,王欢,陆敏,韩丽珍.苄嘧磺隆降解菌的分离及生长降解特性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7
[10].付丹妮.野慈姑SagittariatrifoliaL.对苄嘧磺隆抗药性机理及适合度代价的初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