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论文_张建伟,余杭,王仕卿,李荣翔,韩一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聚合物,碳纤维,纤维,玄武岩,弯曲,强度。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伟,余杭,王仕卿,李荣翔,韩一[1](2019)在《黄泛区粉土-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布界面摩擦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GFRP)强度高、耐热性好、抗碱性腐蚀能力较强,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中。为了研究黄泛区粉土和GFRP布之间的界面摩擦特性,利用TZY-1型土工合成材料综合测定仪开展了直剪摩擦试验研究,分析了含水率、压实度和法向应力对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泛区粉土和GFRP布的界面摩擦强度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增大;界面摩擦强度在土体的含水率最优时达到最大,超过最优含水率后会下降;界面抗剪力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摩擦系数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而降低。(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许现哲,刘通,王文丽,侯文彬[2](2019)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车身T型接头静态性能与失效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解析预测、有限元分析和试验手段对热塑性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CFRP)T型接头的面外弯曲和弯扭耦合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T型接头的结构失效形式与力-位移曲线的关系,并将解析模型、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弯曲刚度方面,解析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对试验结果的刚度误差分别为4.7%和0.5%。在弯扭耦合刚度方面,解析模型及有限元仿真的结果相对试验结果的弯扭耦合刚度误差分别为6.9%和9.6%。试验结果表明,CFRP层合板的渐进失效引起T型接头弯曲刚度的衰减,当力达到2 047N时接头开始发生失效,失效形式包括纤维的断裂、缠绕、树脂的压碎及纤维和树脂的分层等。(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依睿,魏洋,柏佳文,端茂军,王立彬[3](2019)在《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钢复合圆管约束混凝土轴压性能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FRP)-钢复合圆管约束混凝土由于具有很好的综合性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尚缺乏完整的应力-应变关系全曲线计算模型。本文在综合作者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收集了96个FRP-钢复合圆管约束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试验结果,系统分析了试件参数的影响规律,提出了FRP-钢复合圆管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完整计算模型,包括峰值应力、峰值应变、极限应力和极限应变的计算方法,并建议了应力-应变关系全曲线预测模型,模型较好地预测了FRP-钢复合圆管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特征,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建议模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姜兴洪[4](2019)在《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BFRP)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响应,文章使用能量分布法确定侵彻和击穿阈值能量,低速冲击试验分别在2.75J、6.20J、11J、17.2J、24.75J五种不同能量值下进行,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低速冲击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冲击响应有叁种类型,包括回弹、侵彻和击穿,接触力-时间存在峰值拐点,并且峰后曲线在冲击能量大于6.19J后出现明显震荡阶段。11J是BFRP的侵彻阈值能量,24.75J是BFRP的击穿阈值能量。同时,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冲击试验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贾仕君,吴嘉杰,巴发海[5](2019)在《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试验国标与美标的对比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试验标准GB/T 1449-2005和ASTM D7264/D7264M-15从适用范围、原理、设备要求、跨厚比、试样尺寸、失效性判断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别依据两个标准对东丽T300-3k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了弯曲强度测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比GB/T 1449-2005,ASTM D7264/D7264M-15对弯曲性能试验跨距、支座半径及失效性判断的规定更为合理、细致,GB/T 1449-2005缺少失效性判断,且规定的支座半径偏小;依据两个标准测得的弯曲强度平均值分别为927 MPa和966 MPa,变异系数分别为3.60%和3.78%,较低的变异系数说明两种方法均得到了十分稳定的测试数据,但较短的跨距使得依据GB/T 1449-2005测得的弯曲强度比依据ASTM D7264/D7264M-15测得的要低。(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期刊2019年06期)

张上达,韩金城,历照鑫,高亮[6](2019)在《导热改性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钉扎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掺杂铜柱的叁相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以提高其厚度方向的导热性能。在传统混合定律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钉扎铜柱的特征长度与排布形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理论模型来预报该新型叁相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并探讨了导热改性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的理论预报模型对这种叁相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预报更为准确,尤其是在钉扎铜柱体积分数较小时。在研究范围内,这种钉扎方法导热改性效果明显,力-热综合性能较好。复合材料导热性能随着钉扎铜柱体积分数的提高而增加,且增加速率不断提高,这主要源于铜柱间热影响区的产生;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及层间剪切性能随着钉扎铜柱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且降低速率不断减小。当钉扎铜柱体积分数相同时,钉扎铜柱的特征长度与排布形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与拉伸性能及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不大。材料失效主要以钉扎孔位置挤压开裂破坏占主导,钉扎体与基体界面间的自然连接性能较弱,预计通过金属镀铜法加以改善,并可进一步提升复合材料力-热一体化特性。(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宋位华,龚勇吉,盛翔,郝智[7](2019)在《大麻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合成纤维存在耗能高、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因此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大麻纤维的表面改性,可以获得高性能的大麻纤维复合材料,因此,大麻纤维有望代替传统的合成纤维,成为新型聚合物增强体。本文介绍了大麻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及表面改性方法,对其复合材料性能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并对大麻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作了进一步展望。(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菁,郭培俊,邓力伟,陈俊[8](2019)在《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在空间可展开结构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不同国家对于智能材料的结构研究,都着重于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方面。由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有着较为良好的热塑性、热固性特征,其在桁架、悬臂梁等大型空间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主要探讨纤维增强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在空间可展开结构中的应用,通过对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控制,可以满足多种可展开结构的使用需求。(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03期)

李世超,张正,朱登洁,吴海宏,Liyong,Tong[9](2018)在《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可回收,可焊接,高抗冲,抗疲劳,成型周期短等一系列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热塑性树脂粘度高,极性变化范围较大,对碳纤维的浸润性、相容性较低,导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较差,易产生界面脱胶,裂纹等缺陷,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为了改善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本文设计了H型试样用以测定环氧上浆、无上浆、碳纤维表面接枝碳纳米管0.1%,0.25%,0.4%五种碳纤维从PA基体中的拨出力,并分析了不同碳纤维在拨出过程中的断裂形貌特征,对形成的拨出、拨断以及混合叁种断口形成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碳纤维与PA基体的界面剪切强度。结果表明,环氧上浆的碳纤维与PA形成的界面碳纤维以拨出为主;碳纤维接枝碳纳米管与PA形成的界面碳纤维以拨断为主;而未上浆碳纤维与PA形成的界面碳纤维则为拨出、拨断混合破坏形式。拨出力测试结果表面,碳纤维表面接枝碳纳米管后的碳纤维较环氧上浆的碳纤维提高了130%,这一结果为制备高性能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顾建平,孙慧玉[10](2018)在《碳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有限变形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将变形梯度分解方法和热力学内变量理论结合,建立了考虑结构和应力松弛效应的单向连续碳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SMPC)的热-力学有限变形本构模型。该本构模型中利用一种超弹性模型描述了材料在高温时的有限变形行为;利用修正的Eying模型描述材料的粘性流动行为。依据此本构模型,研究了单向连续碳纤维增强SMPC的碳纤维有效应变随材料参数的变化,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合理分布的碳纤维能使该SMPC在有限变形情况下承载而不造成纤维的破坏。此外,分析了碳纤维体积含量和倾斜角对该SMPC在一个典型形状记忆热-力学循环过程中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最后,利用上述研究结论,理论上开发了一种能承受有限变形且具有良好形状记忆效应的SMPC纯弯曲梁,并讨论其在回复过程中的驱动弯矩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上述研究方法和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单向连续碳纤维增强SMPC的设计与应用。(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解析预测、有限元分析和试验手段对热塑性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CFRP)T型接头的面外弯曲和弯扭耦合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T型接头的结构失效形式与力-位移曲线的关系,并将解析模型、有限元仿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弯曲刚度方面,解析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对试验结果的刚度误差分别为4.7%和0.5%。在弯扭耦合刚度方面,解析模型及有限元仿真的结果相对试验结果的弯扭耦合刚度误差分别为6.9%和9.6%。试验结果表明,CFRP层合板的渐进失效引起T型接头弯曲刚度的衰减,当力达到2 047N时接头开始发生失效,失效形式包括纤维的断裂、缠绕、树脂的压碎及纤维和树脂的分层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伟,余杭,王仕卿,李荣翔,韩一.黄泛区粉土-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布界面摩擦特性试验[J].复合材料学报.2019

[2].许现哲,刘通,王文丽,侯文彬.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车身T型接头静态性能与失效机制[J].复合材料学报.2019

[3].张依睿,魏洋,柏佳文,端茂军,王立彬.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钢复合圆管约束混凝土轴压性能预测模型[J].复合材料学报.2019

[4].姜兴洪.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行为研究[J].四川建筑.2019

[5].贾仕君,吴嘉杰,巴发海.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试验国标与美标的对比解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9

[6].张上达,韩金城,历照鑫,高亮.导热改性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热特性[J].功能材料.2019

[7].宋位华,龚勇吉,盛翔,郝智.大麻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9

[8].杨菁,郭培俊,邓力伟,陈俊.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在空间可展开结构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9

[9].李世超,张正,朱登洁,吴海宏,Liyong,Tong.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实验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10].顾建平,孙慧玉.碳纤维增强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有限变形行为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论文知识图

1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环...4 K~295 K各类单向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滑动磨报时的碳纤维磨屑的形成过程的sE...钢铝材料匹配后整车比吸能量对比图4 K~295 K各类单向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

标签:;  ;  ;  ;  ;  ;  ;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论文_张建伟,余杭,王仕卿,李荣翔,韩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