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聚吡咯薄膜论文-常广建,田斌,任双瑛

导电聚吡咯薄膜论文-常广建,田斌,任双瑛

导读:本文包含了导电聚吡咯薄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两步法,聚吡咯,电导率,微观组织

导电聚吡咯薄膜论文文献综述

常广建,田斌,任双瑛[1](2010)在《两步法制备导电聚吡咯薄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陶瓷基底上,先用化学方法,再用电化学方法两步聚合制备导电聚吡咯(PPy)薄膜。研究了施加电流和聚合时间对PPy导电薄膜电导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两步聚合法和化学方法对PPy导电薄膜组织的影响,并对两步法在陶瓷和Al2O3基底上制备PPy导电薄膜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两步聚合方法制备的PPy导电薄膜的电导率随着施加电流的增大和聚合时间的增长而逐渐提高;两步法制备PPy导电薄膜的组织较仅用化学方法制备PPy导电薄膜的组织要致密连续;陶瓷基底上PPy薄膜较均匀,而Al2O3基底上PPy薄膜较疏松且不连续。(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0年05期)

沈腊珍,乔永生,杨国臣[2](2009)在《绝缘环氧模塑料表面导电聚吡咯薄膜的化学聚合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波干扰越来越多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微电子封装材料需要具备屏蔽电磁波的功能.聚吡咯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环境稳定性,表现出优异的电磁屏蔽能力.我们利用化学聚合法在绝缘环氧模塑料封装材料表面制备得到了导电聚吡咯薄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聚合物薄膜进行了表征.通过SEM分析表明,经对甲基苯磺酸钠掺杂后,制备得到的聚吡咯薄膜均匀连续、致密平整,用四探针测试仪测得掺杂后聚吡咯薄膜的电导率达到了2.3×103 S/m以上.(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沈腊珍[3](2006)在《电磁屏蔽用导电聚吡咯薄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干扰(EMI)对全社会造成了危害,同时由于环氧模塑料(EMC)在电子封装上的广泛使用,使电磁干扰问题越来越严重。从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来看,导电聚吡咯(PPy)以电导率高、环境稳定性好、易于掺杂等特点可成为理想的电磁屏蔽材料。本课题以电子封装用电绝缘性环氧模塑料作为沉积PPy薄膜的基底,通过除油、粗化对基片表面的预处理和硅烷偶联剂对基片的表面改性,采用化学聚合的方法,在附有硅烷自组装膜的EMC基片表面制备得到了与基片紧密结合的均匀、连续、致密、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电磁屏蔽效能的导电PPy薄膜和兼具有磁性能和电性能的Fe_3O_4/PPy复合薄膜。使电子塑封材料具有电磁屏蔽效果,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了环氧模塑料表面除油和粗化处理的工艺条件,粗化温度为85℃,粗化30min可使环氧模塑料表面微观粗糙度达到最佳。硅烷偶联剂溶液中硅烷含量、pH值及基片在其中的浸渍时间等条件对硅烷自组装薄膜的质量有影响,一般浸渍时间为10s~20min。吡咯溶液和氧化剂FeCl_3溶液的初始浓度决定着吡咯聚合反应和过氧化反应的速率,对聚合时间及PPy薄膜的厚度、电导率、微观形貌有很大影响。探讨了PPy薄膜在EMC基片和硅烷自组装膜表面的形成机理。经过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吡咯溶液浓度和FeCl_3溶液浓度分别为4.82mol/L和1.8mol/L时,制得的PPy薄膜性能良好,电磁屏蔽效能实测值在30MHz~250MHz频率范围内为22dB左右,250MHz~1.5GHz范围内,约在17.5dB~20dB。掺杂阴离子存在最佳掺杂量(即饱和掺杂量),在饱和掺杂量下掺杂离子能有效提高PPy分子链排列的规整性,使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都增大,得到较好电导率和致密性的PPy薄膜。如用I2、HClO_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甲苯磺酸钠掺杂后得到的PPy薄膜的导电率均达到了35S/cm以上,电磁屏蔽效能计算值在100K~1GHz的频率范围内均大于20dB,其中I2掺杂的PPy薄膜在低频下屏蔽效能达到了37dB,高频下约为26dB。合成出了Fe_3O_4粒子分散性好且粒径均匀的兼有磁性和导电性的Fe_3O_4/PPy复合薄膜,最大饱和磁化强度为10.59emu/g。不同电导率下复合膜呈现出不同的电磁屏蔽效果,低频下的SE计算值均大于25dB,频率达到10GHz时,Fe_3O_4含量为1.0g的复合膜的SE值接近100dB。(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6-12-01)

黄赣辉,邓少平,詹月华[4](2006)在《导电聚吡咯薄膜的大过电位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聚吡咯薄膜的大过电位是一个有趣而被忽视的现象,针对它在形成机理、膜表面微观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吡咯薄膜大过电位现象在水相条件也存在,同时具有选择性吸附电流特点,产生这一现象与掺杂阴离子性质、种数、浓度及由此而导致的聚合有序性相关。负电位下掺杂大直径对阴离子的聚吡咯薄膜由于在还原下脱掺杂困难,Na+、K+、L i+等水化小阳离子对聚吡咯链的吸附中和是导致吸附电流的产生和薄膜结构形态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06年04期)

沈腊珍,胡明,阎实,刘志刚[5](2006)在《硅烷自组装膜对制备于多孔性基底上导电聚吡咯薄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在多孔性绝缘Al2O3膜基底上形成的导电聚吡咯(polypyrrole,PPy)薄膜的形貌及导电性能进行了改善,并探讨了硅烷自组装膜与导电PPy薄膜的形成机理。用硅烷偶联剂对Al2O3膜表面进行改性后,形成了与基底牢固结合的硅烷自组装膜,然后通过化学聚合法在自组装膜上制备得到了均匀致密的PPy薄膜。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有效地改善了PPy薄膜的均匀性及其与基底的附着性,电导率从5.4S/cm提高到了16.6S/cm。(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06年08期)

沈腊珍,胡明,古美良[6](2006)在《电子封装材料表面化学制备高导电率聚吡咯薄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环氧树脂塑料封装材料表面制备导电聚吡咯(PPy)薄膜的化学聚合方法,分析了影响聚吡咯薄膜微观形貌、附着力及电导率的因素。用四探针法测聚吡咯薄膜的电导率,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进行了表征。通过对电子封装材料的表面预处理与改性,制得了附着性好、均匀连续的聚吡咯薄膜,经掺杂电导率达到了45.10S/cm。(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06年07期)

沈腊珍,胡明,吴晓恩,古美良,刘业[7](2006)在《电磁屏蔽导电聚吡咯薄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将导电聚吡咯(PPy)薄膜制备在绝缘环氧模塑料(EMC)电子封装材料表面的方法,及导电PPy 薄膜的电磁屏蔽效能。探讨了影响PPy薄膜性能的因素:EMC表面的粗化处理及硅烷自组装膜的引入,增强了PPy薄膜与EMC表面的附着性,使薄膜更均匀致密;3次聚合方法得到厚度适宜的薄膜;I2、HClO4等掺杂剂从微观结构上规整了PPy分子链的排列,有效提高了聚吡咯薄膜的电导率。聚吡咯薄膜的微观形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观察,电导率由四探针仪测量,用法兰同轴传输测试装置测量了FeCl3掺杂所得 PPy薄膜的电磁屏蔽效能,单面PPy薄膜(膜厚约18μm) 在30-1500MHz频率范围内的屏蔽效能(SE)为20dB左右,双面膜的SE值约34dB,达到了一般电磁屏蔽材料的要求。(本文来源于《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期刊2006-07-01)

王瑞平,何艳均,阮耀钟[8](1997)在《直流电场下聚吡咯薄膜导电机理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测量了液氮温区导电聚吡咯薄膜(σ=100s/cm,8s/cm)在直流电场下的电阻,发现电阻对电场有依赖关系。所有的结果在变程跳跃理论下得到很好的解释。(本文来源于《低温物理学报》期刊1997年01期)

阮耀钟,李学东,陈琦,方鲲[9](1992)在《导电聚吡咯薄膜的输运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测量了一组3个导电聚吡咯薄膜的电阻、热电势率随温度变化关系曲线,研究了它们的导电机制,利用 Mott 变程跳跃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低温物理学报》期刊1992年06期)

董绍俊,丁杰[10](1988)在《导电高分子薄膜修饰电极的研究 Ⅰ.聚吡咯薄膜电极的电化学合成及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吡咯(PPy)是发展较早的一种杂环导电高分子,有关其制备、电化学形为和表征已有文献报道.PPy 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较高的稳定性,而且易于制备.利用在电化学聚合过程中可能掺入目的功能团的特点,PPy 作为一种修饰电极对电催化和电分析方面的研究已引起了注意.目前,PPy 的制备主要集中于有机体系,而在水溶液中的研究还较少.本文用电(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88年08期)

导电聚吡咯薄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磁波干扰越来越多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微电子封装材料需要具备屏蔽电磁波的功能.聚吡咯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环境稳定性,表现出优异的电磁屏蔽能力.我们利用化学聚合法在绝缘环氧模塑料封装材料表面制备得到了导电聚吡咯薄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聚合物薄膜进行了表征.通过SEM分析表明,经对甲基苯磺酸钠掺杂后,制备得到的聚吡咯薄膜均匀连续、致密平整,用四探针测试仪测得掺杂后聚吡咯薄膜的电导率达到了2.3×103 S/m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电聚吡咯薄膜论文参考文献

[1].常广建,田斌,任双瑛.两步法制备导电聚吡咯薄膜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0

[2].沈腊珍,乔永生,杨国臣.绝缘环氧模塑料表面导电聚吡咯薄膜的化学聚合与表征[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沈腊珍.电磁屏蔽用导电聚吡咯薄膜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

[4].黄赣辉,邓少平,詹月华.导电聚吡咯薄膜的大过电位现象[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6

[5].沈腊珍,胡明,阎实,刘志刚.硅烷自组装膜对制备于多孔性基底上导电聚吡咯薄膜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06

[6].沈腊珍,胡明,古美良.电子封装材料表面化学制备高导电率聚吡咯薄膜的研究[J].功能材料.2006

[7].沈腊珍,胡明,吴晓恩,古美良,刘业.电磁屏蔽导电聚吡咯薄膜的研究[C].2006年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年会专辑(Ⅲ).2006

[8].王瑞平,何艳均,阮耀钟.直流电场下聚吡咯薄膜导电机理的研究(英文)[J].低温物理学报.1997

[9].阮耀钟,李学东,陈琦,方鲲.导电聚吡咯薄膜的输运性质[J].低温物理学报.1992

[10].董绍俊,丁杰.导电高分子薄膜修饰电极的研究Ⅰ.聚吡咯薄膜电极的电化学合成及行为[J].化学学报.1988

标签:;  ;  ;  ;  

导电聚吡咯薄膜论文-常广建,田斌,任双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