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放氢过程论文_董小平,庞艳荣,杨丽颖,王芳,常云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放氢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氢化物,氢化,热力学,稀土,材料,蓄热。

吸放氢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董小平,庞艳荣,杨丽颖,王芳,常云霞[1](2013)在《储氢合金吸放氢过程的无损检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储氢合金吸放氢过程相变和合金颗粒粉化程度等动态变化的原位无损检测研究进展,指出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中子衍射等检测手段主要用于在线监测合金的相结构,而声发射检测技术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法可定量在线监测合金颗粒的粉化过程。(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期刊2013年02期)

单群[2](2010)在《基于可逆吸放氢过程的镁基材料储热性能及储能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行星式球磨机制备了氢化态Mg-3Ni-2MnO_2复合材料;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检测了颗粒大小及微观组织的变化;通过自制装置测试了Mg-3Ni-2MnO_2复合材料反应床实用化条件下储放热动力学性能和温度场的演变基本规律;利用形核长大理论建立了其本征储热动力学方程,揭示其吸氢放热耦合机理;并对制造的蓄热储能装置储放热性能开展了初步实验性探索。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储热材料储热容量可达2600kJ/Kg。储热过程中,初始温度越高,其完成储热所需时间就越短;储热材料质量越大,完成充分储热所需时间就越长;1g储热材料反应床由于传热速度快,储热过程其反应床温度没有随着氢气的放出而降低,而10g储热材料反应床则恰好表现出与此相反的实验现象。放热过程中,初始温度、入口压力和反应床的质量对反应床放热性能及反应床温度均有影响,初始温度越低、入口压力越大、反应床的质量越小,完成放热所需时间就越短。储热材料为1g时,其存在一个快速反应期,吸氢放出的热量有助于反应迅速完成,而对质量为10g的储热材料,受传热传质的影响,表现出与1g储热材料完全不同的放热特性。结合数值模拟结果:Mg-3Ni-2MnO_2复合材料吸氢过程存在一个临界温度,临界温度以下吸氢时,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放热速度的提高;临界温度以上吸氢时,温度越高,放热速度越慢。则储热材料放热过程根据动力学性能特征分成叁个温度区间,A区间内,温度越高,其动力学性能越优异;B区间,温度越高,其动力学则逐渐弱化,但是仍能够以较短的时间完成放热;C区间,则不能放热。由此说明,在储热材料为1g时,吸氢放出的热量使反应床温度升高有利于反映完成。而对质量为10g的反应床,由于受传热传质的影响,其放热动力学性能较差。针对本文开发的储热材料,反应床传热传质的优化是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关键。对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好的大容量蓄热储能装置所实施的探索性实验研究表明:本文开发的储热材料储热容量大,能够实现对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并在需要的场合释放出热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张文丛,贾彬彬,于元春[3](2009)在《温度对Mg-3Ni-2MnO_2储氢材料吸放氢过程相转变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充氢反应球磨工艺制备氢化态Mg-3Ni-2MnO2储氢复合材料,测试材料的吸放氢动力性能,并利用Avrami指数研究储氢材料吸放氢过程中相转变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Mg-3Ni-2MnO2储氢复合材料的吸放氢速度;在150~200℃范围内吸氢时,其Avrami指数由初始阶段的1.0~1.5很快变为0.5,即储氢材料很快进入已形成相的增厚阶段;在150~200℃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吸氢相转变影响不大,但影响相转变速率;放氢过程中,根据Avrami指数的变化,相转变基本过程为形核长大阶段和新相继续稳定长大阶段(无新的晶核形成),温度变化同样影响其放氢速率,但对其放氢过程的相转变规律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熊义富,敬文勇,张义涛[4](2007)在《纳米Mg-Ni合金吸/放氢过程的热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Mg-Ni合金粉末,用XRD及SEM等手段分析表征了球磨过程中的相和微观结构变化,测定了纳米Mg-Ni合金吸/放氢过程的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g-Ni合金粉末的尺寸在10nm~20nm之间;P-C等温线存在明显的坪曲线,坪宽较长。纳米Mg-Ni合金有较好的储氢性能,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07年01期)

张滨,郑华,刘实,王隆保[5](2005)在《纯Ti吸放氢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纯Ti在500和580℃下的吸氢速率常数进行了测定。500℃时,纯Ti吸氢速率随循环测试次数增多而变小,且吸氢动力学曲线出现拐点,吸氢时发生α→β和β→δ2次相变。580℃下的吸氢速率较500℃下的明显变快,吸氢动力学曲线为直线,吸氢时未发生β→δ相变。研究了表面及晶粒度对磁控溅射和球磨制备的TiH2放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升温速率下,由磁控溅射和球磨制备的纳米晶氢化物的放氢曲线与块体材料的放氢曲线存在显着差异。此现象与样品中的缺陷结构有关。(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05年06期)

张文魁,黄辉,甘永平,杨晓光,余厉阳[6](2003)在《Pd/Y薄膜在气态吸放氢过程中的表面形貌和可转换光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了Pd/Y稀土薄膜,研究了薄膜在气态吸放氢过程中表面形貌及光学特性变化.研究表明,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薄膜具有柱状晶结构,最外层的Pd层为纳米级的孤岛状颗粒结构.室温气态充氢过程中,在Pd颗粒催化作用下, Y可形成氢化物YH3和YH2,形成氢化物的局部区域发生膨胀开裂.在气态充氢过程中,薄膜的透光率随充氢时间和入射光波长的增加而增加,由于YH3自身禁带宽度的原因,在λ=400 nm处存在吸收限.放氢过程中,YH3分解为YH2,薄膜在λ=689 nm处透光率最大.(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03年09期)

熊义富,陈虎翅,罗德礼[7](2002)在《LaNi_(5-x)Al_x合金吸放氢过程的滞后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LaNi5-xAlx(x=0,0.1,0.2,0.3)合金在吸放氢过程中P C等温线的坪台压力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坪台压力与热力学参数焓变ΔH,熵变ΔS随合金中Al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吸氢及放氢过程中的坪台压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即滞后现象(用滞后系数Hf表示)。Hf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随合金中Al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滞后现象与合金在吸放氢过程中的应力释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2002年S1期)

桑革,陈云贵,涂铭旌,韩满贵[8](1999)在《AB_5型贮氢合金吸放氢过程的中毒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贮氢合金被气体杂质毒化的后果严重地影响了合金的广泛使用,本文评述了CO、O2、H2S、SO2、空气等气体杂体对AB5型贮氢合金吸放氢过程的影响,分析了现有中毒的机理及模型,提出了减轻贮氢合金中毒的措施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1999年02期)

汪根时,王相龙[9](1987)在《MMNi_5吸、放氢过程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法合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其表面状态与冶金法合成的样品不同,使其吸、放氢动力学有较大改进。本文研究了化学法合成的富镧MMNi_5(MM为混合稀土金属)在初始压力2.33~5.57MPa,温度20~60℃范围内的吸氢过程动力学行为,及在20~60℃范围内放氢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吸氢量与时间、初始氢压的关系(1gn-1gt;1g△n—1gP)均为直线关系,并求得吸、放氢初期表观激活能分别为5.23和16.95kJ/molH_2。初步判定MMNi_5在两相区的吸氢过程中,不同吸氢阶段,速率限制性环节不同。吸氢初始阶段和初始氢压较低时,表面过程为限制性环节,为一级反应。当吸氢量逐渐增大或初始氢压较高时,速率限制性环节转化为扩散控制,反应转为0.5级。MMNi_5氢化物在两相区的放氢反应是一级反应,速率限制性环节是氢原子向固体表面的扩散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1987年02期)

王福元,汪根时,宋德瑛,周作祥[10](1984)在《金属间化合物吸、放氢过程的热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金属间化合物吸放氢热力学研究进展情况作了介绍,有助于人们合成新型储氢或储能材料。(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1984年03期)

吸放氢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行星式球磨机制备了氢化态Mg-3Ni-2MnO_2复合材料;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检测了颗粒大小及微观组织的变化;通过自制装置测试了Mg-3Ni-2MnO_2复合材料反应床实用化条件下储放热动力学性能和温度场的演变基本规律;利用形核长大理论建立了其本征储热动力学方程,揭示其吸氢放热耦合机理;并对制造的蓄热储能装置储放热性能开展了初步实验性探索。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储热材料储热容量可达2600kJ/Kg。储热过程中,初始温度越高,其完成储热所需时间就越短;储热材料质量越大,完成充分储热所需时间就越长;1g储热材料反应床由于传热速度快,储热过程其反应床温度没有随着氢气的放出而降低,而10g储热材料反应床则恰好表现出与此相反的实验现象。放热过程中,初始温度、入口压力和反应床的质量对反应床放热性能及反应床温度均有影响,初始温度越低、入口压力越大、反应床的质量越小,完成放热所需时间就越短。储热材料为1g时,其存在一个快速反应期,吸氢放出的热量有助于反应迅速完成,而对质量为10g的储热材料,受传热传质的影响,表现出与1g储热材料完全不同的放热特性。结合数值模拟结果:Mg-3Ni-2MnO_2复合材料吸氢过程存在一个临界温度,临界温度以下吸氢时,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放热速度的提高;临界温度以上吸氢时,温度越高,放热速度越慢。则储热材料放热过程根据动力学性能特征分成叁个温度区间,A区间内,温度越高,其动力学性能越优异;B区间,温度越高,其动力学则逐渐弱化,但是仍能够以较短的时间完成放热;C区间,则不能放热。由此说明,在储热材料为1g时,吸氢放出的热量使反应床温度升高有利于反映完成。而对质量为10g的反应床,由于受传热传质的影响,其放热动力学性能较差。针对本文开发的储热材料,反应床传热传质的优化是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关键。对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好的大容量蓄热储能装置所实施的探索性实验研究表明:本文开发的储热材料储热容量大,能够实现对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并在需要的场合释放出热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放氢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董小平,庞艳荣,杨丽颖,王芳,常云霞.储氢合金吸放氢过程的无损检测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3

[2].单群.基于可逆吸放氢过程的镁基材料储热性能及储能装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3].张文丛,贾彬彬,于元春.温度对Mg-3Ni-2MnO_2储氢材料吸放氢过程相转变行为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9

[4].熊义富,敬文勇,张义涛.纳米Mg-Ni合金吸/放氢过程的热力学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

[5].张滨,郑华,刘实,王隆保.纯Ti吸放氢过程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5

[6].张文魁,黄辉,甘永平,杨晓光,余厉阳.Pd/Y薄膜在气态吸放氢过程中的表面形貌和可转换光学特性[J].金属学报.2003

[7].熊义富,陈虎翅,罗德礼.LaNi_(5-x)Al_x合金吸放氢过程的滞后现象[J].中国稀土学报.2002

[8].桑革,陈云贵,涂铭旌,韩满贵.AB_5型贮氢合金吸放氢过程的中毒现象[J].功能材料.1999

[9].汪根时,王相龙.MMNi_5吸、放氢过程的动力学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1987

[10].王福元,汪根时,宋德瑛,周作祥.金属间化合物吸、放氢过程的热力学[J].稀有金属.1984

论文知识图

不同温度下吸放氢的实验数据与计...掺TPP和未掺TPP样品在吸放氢过程%Sn合金吸放氢过程中的...储氢合金的吸放氢过程示意图吸放氢过程的lg(peq/p0)-1/T关...供氢压力对吸放氢过程的影响:...

标签:;  ;  ;  ;  ;  ;  ;  

吸放氢过程论文_董小平,庞艳荣,杨丽颖,王芳,常云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