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回转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窑的挡料装置,包括筒体、托轮、齿轮、变速器、马达和下料管,还包括窑头挡料圈、窑尾挡料圈、第一挡料网和第二挡料网:窑头挡料圈设于筒体窑头外端,窑头挡料圈内径最小处形成出料口;窑尾挡料圈设于筒体窑尾外端,窑尾挡料圈内径最小处形成进料口;第一挡料网为圆环状,第一挡料网固定设于进料口内壁,且第一挡料网与窑尾挡料圈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挡料网为扇环状,且扇环对应的圆心角为30‑90°;第二挡料网与下料管固定连接,第二挡料网与第一挡料网同轴设置,第二挡料网的外弧边与第一挡料网的内侧间留有空隙。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能有效实现回转窑的防倒料和筒体内空气流通。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回转窑的挡料装置,包括筒体、至少两个支撑筒体的托轮、套设于筒体中部外壁的齿轮、与齿轮相连接的变速器、与变速器相连接的马达和设于筒体窑尾的下料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窑头挡料圈、窑尾挡料圈、第一挡料网和第二挡料网:所述窑头挡料圈设于筒体窑头外端,窑头挡料圈内径沿筒体轴向中心线由内至外逐渐缩小,窑头挡料圈内径最小处形成出料口;所述窑尾挡料圈设于筒体窑尾外端,窑尾挡料圈内径沿筒体轴向中心线由内至外逐渐缩小,窑尾挡料圈内径最小处形成进料口;所述第一挡料网为圆环状,第一挡料网固定设于窑尾挡料圈的进料口内壁,且第一挡料网与窑尾挡料圈关于筒体轴向中心线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挡料网为扇环状,且扇环对应的圆心角为30-90°;第二挡料网与下料管固定连接,第二挡料网与第一挡料网同轴设置,第二挡料网与第一挡料网的内侧间留有空隙。
设计方案
1.一种回转窑的挡料装置,包括筒体、至少两个支撑筒体的托轮、套设于筒体中部外壁的齿轮、与齿轮相连接的变速器、与变速器相连接的马达和设于筒体窑尾的下料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窑头挡料圈、窑尾挡料圈、第一挡料网和第二挡料网:
所述窑头挡料圈设于筒体窑头外端,窑头挡料圈内径沿筒体轴向中心线由内至外逐渐缩小,窑头挡料圈内径最小处形成出料口;
所述窑尾挡料圈设于筒体窑尾外端,窑尾挡料圈内径沿筒体轴向中心线由内至外逐渐缩小,窑尾挡料圈内径最小处形成进料口;
所述第一挡料网为圆环状,第一挡料网固定设于窑尾挡料圈的进料口内壁,且第一挡料网与窑尾挡料圈关于筒体轴向中心线同轴设置;
所述第二挡料网为扇环状,且扇环对应的圆心角为30-90°;第二挡料网与下料管固定连接,第二挡料网与第一挡料网同轴设置,第二挡料网与第一挡料网的内侧间留有空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的挡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料网与窑尾挡料圈的进料口内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的挡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料网由内弧边、外弧边、左直边和右直边围合而成,第二挡料网的内弧边与下料管的外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的挡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的内径为700mm,进料口的内径为700mm,第一挡料网的环宽为300mm,第二挡料网的左直边和右直边长度均为14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窑的挡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料网与第二挡料网的网孔径均为3-5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回转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窑的挡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耐火材料和冶金化工行业中,回转窑常用来高温煅烧固体物料,使固体物料在高温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为获得高质量高产量的产品,需要延长物料在回转窑中的煅烧时间和增大物料的填充系数。一般通过在回转窑的窑头和窑尾浇筑挡料圈来缩小出料口和进料口直径从而增大填充系数,但填充系数增大会加剧进料口的倒料现象。CN203518559U公开了一种防返料式回转窑窑头,包括窑头筒体、加料罐和环形挡料板,该技术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进料口防倒料的效果,但是由于物料在筒体中煅烧需要充足的空气供应、而筒体内空气是由出料口经加热带加热至进料口方向运动的,在进料口设置环形挡料板会阻挡空气流动进而影响煅烧产品的质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保证在填充系数增大的回转窑内既实现窑尾进料口防倒料效果又能不影响煅烧空气流通的新型挡料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回转窑防倒料装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窑的挡料装置,其设计巧妙、制作简单,能够在不影响窑内空气流通的条件下有效实现回转窑窑尾的防倒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回转窑的挡料装置,包括筒体、至少两个支撑筒体的托轮、套设于筒体中部外壁的齿轮、与齿轮相连接的变速器、与变速器相连接的马达和设于筒体窑尾的下料管,还包括窑头挡料圈、窑尾挡料圈、第一挡料网和第二挡料网:
所述窑头挡料圈设于筒体窑头外端,窑头挡料圈内径沿筒体轴向中心线由内至外逐渐缩小,窑头挡料圈内径最小处形成出料口,窑头挡料圈形成的出料口可以对煅烧物料起到阻挡作用、延长煅烧时间提高填充系数和产率;
所述窑尾挡料圈设于筒体窑尾外端,窑尾挡料圈内径沿筒体轴向中心线由内至外逐渐缩小,窑尾挡料圈内径最小处形成进料口,窑尾挡料圈形成的进料口可以减少窑尾倒料;
所述第一挡料网为圆环状,第一挡料网固定设于窑尾挡料圈的进料口内壁,且第一挡料网与窑尾挡料圈关于筒体轴向中心线同轴设置;
所述第二挡料网为扇环状,且扇环对应的圆心角α为30-90°;第二挡料网与下料管固定连接,第二挡料网与第一挡料网同轴设置,第二挡料网与第一挡料网的内侧间留有空隙,避免第一挡料网随筒体旋转时与第二挡料网产生摩擦,从进料口向筒体内部观察,当筒体顺时针旋转时第二挡料网的右直边竖直设置;当筒体逆时针旋转时第二挡料网的左直边竖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料网与窑尾挡料圈的进料口内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料网由内弧边、外弧边、左直边和右直边围合而成,第二挡料网的内弧边与下料管的外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的内径为700mm,进料口的内径为700mm,第一挡料网的环宽为300mm,第二挡料网的左直边和右直边长度均为14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料网与第二挡料网的网孔径均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设置窑头挡料圈和窑尾挡料圈能够有效增大回转窑的填充系数,增大单次煅烧容纳的物料量增大产量,同时在窑尾进料口处设置第一挡料网和第二挡料网,第一挡料网随筒体转动、第二挡料网保持与下料管固定且与第一挡料网间留有空隙,从窑尾进料口向筒体内部观察,当回转窑顺时针运动时,第二挡料网的右直边竖直设置、扇环对应的圆心角α为30-90°,可以有效阻挡因随筒体回转运动的惯性和筒体内壁摩擦力而偏向于筒体右视的6点钟至9点钟方向的物料倒出进料口,同理在回转窑逆时针运动时,第二挡料网调整位置后同样可以防止物料倒料;
2、第一挡料网和第二挡料网根据煅烧物料不同可以调整网孔径,网状结构既可以避免物料从进料口倒料出筒体,又可以通过网孔让空气流过、保证煅烧时筒体内部的空气流通,有助于提高煅烧效果和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筒体窑尾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第二挡料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回转窑的挡料装置,如图1至3所示,包括筒体1、三个支撑筒体1的托轮2、套设于筒体1中部外壁的齿轮3、与齿轮3相连接的变速器4、与变速器4相连接的马达5和设于筒体1窑尾的下料管6,还包括窑头挡料圈7、窑尾挡料圈8、第一挡料网9和第二挡料网10:
所述窑头挡料圈7设于筒体1窑头外端,窑头挡料圈7内径沿筒体1轴向中心线由内至外逐渐缩小,窑头挡料圈7内径最小处形成出料口,窑头挡料圈7形成的出料口可以对煅烧物料起到阻挡作用、延长煅烧时间提高填充系数和产率;
所述窑尾挡料圈8设于筒体1窑尾外端,窑尾挡料圈8内径沿筒体1轴向中心线由内至外逐渐缩小,窑尾挡料圈8内径最小处形成进料口,窑尾挡料圈8形成的进料口可以减少窑尾倒料;
所述第一挡料网9为圆环状,第一挡料网9通过焊接固定设于窑尾挡料圈8的进料口内壁,且第一挡料网9与窑尾挡料圈8关于筒体1轴向中心线同轴设置;
所述第二挡料网10为扇环状,且扇环对应的圆心角α为90°;第二挡料网10由内弧边101、外弧边102、左直边103和右直边104围合而成,第二挡料网10的内弧边101与下料管6的外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第二挡料网10与第一挡料网9同轴设置,第二挡料网10的外弧边102与第一挡料网9的内侧间留有空隙,避免第一挡料网9随筒体旋转时与第二挡料网10产生摩擦,从进料口向筒体1内部观察,当筒体1顺时针旋转时第二挡料网10的右直边104竖直设置;当筒体1逆时针旋转时第二挡料网10的左直边103竖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的内径为700mm,进料口的内径为700mm,第一挡料网9的环宽为300mm,第二挡料网10的左直边103和右直边104长度均为14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料网9与第二挡料网10的网孔径均为5mm。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挡料网10的扇环圆心角α为60°,所述第一挡料网9与第二挡料网10的网孔径均为4mm。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挡料网10的扇环圆心角α为30°,所述第一挡料网9与第二挡料网10的网孔径均为3mm。
在回转窑运行时,托轮2支撑筒体1旋转,齿轮3套设于筒体1外并通过变速箱4变速传动连接马达5,马达5为筒体1回转提供驱动力,待煅烧固体物料通过下料管6由筒体1窑尾进入筒体1内部,从进料口向筒体1内部观察,筒体1顺时针旋转时,物料因运动惯性和摩擦力原因向筒体1内部右视的6点钟至9点钟方向偏移,此时第二挡料网10可以很好地防止物料倒料从进料口跑出,第一挡料网9和第二挡料网10配合使用在保证防倒料效果的同时也使筒体1内空气可以很好地由出料口向进料口流通。
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巧妙、制作方便,较现有的回转窑防倒料装置有较大进步:设置窑头挡料圈7和窑尾挡料圈8能够有效增大回转窑的填充系数,增大单次煅烧容纳的物料量增大产量,同时在窑尾进料口处设置第一挡料网9和第二挡料网10,第一挡料网9随筒体1转动、第二挡料网10保持与下料管6固定且与第一挡料网9间留有空隙,从窑尾进料口向筒体内部观察,当回转窑顺时针运动时,第二挡料网10的右直边104竖直设置、第二挡料网10的扇环所对应圆心角为30-90°,可以有效阻挡因随筒体1回转运动的惯性和筒体1内壁摩擦力而偏向于筒体右视的6点钟至9点钟方向的物料倒出进料口,同理在回转窑逆时针运动时,第二挡料网10调整位置后同样可以防止物料倒料;第一挡料网9和第二挡料网10根据煅烧物料不同可以调整网孔径,网状结构既可以避免物料从进料口倒料出筒体1,又可以通过网孔让空气流过、保证煅烧时筒体1内部的空气流通,有助于提高煅烧效果和产品质量。
本说明书所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内”、“外”、“左”、 “右”及“中部”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0330.6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399740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F27B 7/20
专利分类号:F27B7/20
范畴分类:35E;
申请人:河南容安热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河南容安热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72400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乡庄子
发明人:黄克忠;周红军
第一发明人:黄克忠
当前权利人:河南容安热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代理人:时立新
代理机构:41104
代理机构编号: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回转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