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职:先就业后择业恋爱:重过程轻结果(论文文献综述)
康金红,胡瑞康[1](2020)在《分层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三观”调查及引导》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改革的带动使中国社会结构历经快速重大变迁。高等教育内的分层使应用性高校大学生群体负面情绪蔓延,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读书无用论""学的好不如嫁的好""出生决定出路"等错误观念。基于大学生作为时代精英和高素质人才的代表,其本身因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思想上容易迷惘和混乱,选取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择业息息相关的三维视角调查分析,全面了解读书学习观、恋爱婚姻观、就业创业观(以下简称"三观")现状,系统分析形成的深层原因,并正确引导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三观"建设。
王凤云[2](2016)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研究 ——以甘肃省高校辅导员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辅导员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是对大学生开展德育工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其工作职责和工作特点把他们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坏,及其理论知识的多寡、道德水平的高低和工作状况的好坏,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有着很大的影响。可见,当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时,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职业前景以及所在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鉴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普遍存在和造成的严重影响,对此开展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特点入手,详细阐述了高校辅导员的四个方面、十五项工作职责,并细述了辅导员工作的五大特点,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好铺垫。其次,对文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在阅读大量书籍,详细掌握了辅导员工作特点、工作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甘肃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和个别访谈内容,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和掌握的理论内容,总结甘肃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在情绪、生理、行为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并梳理出职业倦怠的特点和对学校、学生、辅导员自身的危害。再次,分析致使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现象的原因,主要从社会、学校和辅导员自身三个角度入手,深入分析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诸多方面的原因。最后,根据分析出来的原因,有针对性的从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声望、强化学校职责、提升辅导员自身素养三个方面,制定出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刘世东[3](2013)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古以来,无论是公民道德修养还是社会规范,诚信一直是人们修身立命的根本要义之一。更是人们赞誉有加的一种美德。诚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终成为影响深远的为人处世、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观。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表明,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作为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它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经济健康繁荣、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基础。青年代表着未来和希望,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坚守诚信,固然需要人人力行、从我做起。但是,在其中发挥模范和表率的作用无疑是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的一项责任。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受过高等教育,将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使命,诚信是其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必备素质。然而,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诚信意识淡薄现象,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交往不诚信、恶意欠款、随意毁约等。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已成为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因此,当前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先进经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立德树人,科学发展,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诚信操守的合格人才。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视角系统阐述大学生诚信教育理论和实践。本文立足于研究培养诚信人才,阐述诚信的传统内涵与现代价值、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手段,是大学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具体实践。本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提出整体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对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创新型国家、培养国际化人才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张丽娟[4](2012)在《“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焦作市三所高校为例》文中认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受到古今中外人们的颂扬。“90后”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90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高校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他们诚信品质的培养,这种反差不利于他们整体素质的提升。本文阐述了诚信的涵义,通过对高校“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并对调查材料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90后”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少部分存在诚信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和恋爱诚信等方面。“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引起的主要原因有如下方面:“90后”大学生自身修养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发展市场经济对“90后”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视不够,在家庭中父母忽略了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解决“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有如下方面:“90后”大学生要增强自我修养的提高,全社会要努力营造市场经济下的良好诚信环境,高校要注重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诚信育人师资队伍,在家庭中父母要注重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
邓颜蕙[5](2012)在《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成都电子高专为例,通过对该校的素质教育现状分析,结合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家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和目标,探索有可行性的素质教育对策及具体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本文首先对素质教育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解,阐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以及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通过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并融入当代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归纳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为成都电子高专的素质教育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通过调查问卷、个别学生的访谈等方式对成都电子高专进行实地调查,并客观分析了成都电子高专的素质教育现状。本文列举了近几年来,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获得的一些成果,同时结合学校特点对该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重点对该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再次,针对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几所高职高专院校在素质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最后,以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为例,重点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三个方面简单探讨了相关理论,并以教学大纲形式探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期望对学校的素质教育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提高该校整体办学水平,使其更好的履行提高全民素质的社会责任。
高淑红[6](2011)在《项目课程视角: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由于在高职院校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课程改革力度不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主线,通过项目的完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个人生涯的发展。本文开展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本文共分为五章,探讨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研究。第一章是导论,在简单梳理了基本概念后,分析了国内外就业指导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述,提出了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是现状研究,主要通过对学校的调查,分析了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第三章是改革的适用性和必要性。在对目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后,从理论内涵上提出了项目课程对于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适用性,并从能力、情境、学生、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路径。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及评价方法五个方面,探索基于项目课程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内容。第五章是实施,主要阐述了基于项目课程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的实施与反思。
蒋玉梅[7](2011)在《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中国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师是一个女性占多数、以教学为主要工作内容的教师群体,背负着性别、学科和职业的三个身份标签。她们的职业生涯在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近十年来陷入了发展困境。本研究把大学英语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职业生涯角度展开探讨,发掘影响她们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讨论她们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从而能够使大学英语女教师们对自己的处境“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及早开展职业规划和个人应对;同时,也希望相关的管理者能够通过这项研究结果,更清楚地了解大学英语女教师生涯发展的特点,更客观、公正地制定针对大学英语女教师的政策。本研究把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教师职业生涯理论作为理论框架,把社会性别作为分析视角,两条脉络同时展开,贯穿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各个方面;两条脉络又交织在一起,使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特征和女性的性别特征在研究中得到了有机的统一。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融合了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和人类学的质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为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现状提供了科学、翔实的数据,也为后续的质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人类学方法对七位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的前期和中期进行了探究,对她们的生涯历程进行了阐释性的归纳,总结了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现状背后的生涯发展规律。全文分为6个部分。第一章是导论部分。这一部分首先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目的和意义,对“大学英语”、“生涯”、“职业生涯发展”等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国外的相关理论,包括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然后对国内外大学女教师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此外,还阐明了论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有三个:(1)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现状如何?(2)影响她们职业生涯发展的个人和组织环境因素有哪些些?这些因素如何起作用?(3)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研究方法包括3个部分:(1)以人类学方法结合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2)以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作为理论框架;(3)以社会性别视角来解释研究结果。第二章对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历史背景进行了阐述。历史背景包括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中国女性价值观的演变,这种价值观经历了从传统女性观到马克思主义女性观、再到现代“迷茫”的女性观的转变,这种转变使得中国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百般挣扎,她们为取得多元性别价值观之间的平衡,付出了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代价。第二个方面是大学女教师队伍的演变。建国后的大学女教师队伍取得了显着的发展,但是数量增长的背后仍然隐藏着女教师队伍素质的发展不利,这种发展不利表现在职称、职务、科研、学科分布等多个方面。第三个方面是大学英语课程及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大学英语课程在高等教育学科群中一直没有明确的地位;建国以来三次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削弱了大学英语政策的延续性,也给教师的职业发展也带来了深远而又复杂的影响。第三章基于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发展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发展不如人意,她们的家庭和事业观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巨大影响,她们试图兼顾双重角色,其职业生涯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从职业选择到职业发展则受到个人和组织经济利益的巨大驱动。第四章在7位大学英语女教师的个案分析基础之上,讨论了个人环境和组织环境对于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女性的角色期待窄化了女教师的职业选择,使她们倾向与选择具有稳定性和时间兼容性的职业。重要他人(如父母、老师等)影响了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选择。另外,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为女性进入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创造了契机。第五章从个人环境影响因素、组织环境影响因素、专业成长需求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这4个方面对7位女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期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个人环境因素导致了女教师职业发展的个性特征。女教师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家庭冲突,冲突类型主要是基于时间和压力上的冲突,来自家人尤其是丈夫的支持(包括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对缓解冲突最为有效。另外,女教师对教学的偏好使她们热爱自己的职业,对于科研的反感又使她们难以提高发展。再者,在不同生命阶段,女教师采取“策略性妥协”来谋求多重角色之间的动态平衡。组织环境因素导致了女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特征。社会文化环境塑造了女性的职业生涯观,学科组织环境导致了女性在学术生涯中的不利地位,而高校组织环境造成了女教师在职称和职务阶梯上的“玻璃天花板”。第六章归纳了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提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生命”与“生涯”这两个过程交互影响,时间和空间也在交互影响,而现代与传统在女教师的生涯观念中形成矛盾的统一。女教师要想改善目前的处境,一方面需要优化职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实现大学英语女教师身份的科学构建。
秦穆英,何翠媛[8](2011)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者对九江学院600名在校大学生,就他们的学习生活适应情况、恋爱观、就业观、价值观等方面展开了心理问卷调查,分析了他们丰富多样的心理世界,提出了疏导他们心理健康的建议与对策。
苍海[9](2009)在《北京体育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体育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体育人才,是中国体育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对于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科教兴体、人才强体战略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当前北京体育大学(以下简称北体)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和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北体建设发展目标能否实现。本研究旨研究当前北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的体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清思路,提出对策,以更好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具有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编调查工具《北京体育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式,选取北体652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研究结论是:(1)北体大学生政治认识和政治评价积极,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走中国特色社会道路充满信心,高度关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但少数大学生政治意识模糊、政治信仰多元化、政治行缺乏理智。(2)北体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评价积极,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但实际诚信状况一般,仍存在考试作弊、诚信失衡等不文明问题。(3)北体大学生恋爱观和就业观现实成熟,恋爱重感情品行,就业重兴趣和待遇。大学生性道德弱化和就业功利化问题不容忽视。为提高北体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本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北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忠实实践者,成为社会风尚的道德引领者。(2)积极推动“两课”主渠道创新,突出时代精神,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变理论说教和灌输为理论渗透和实践。此外,应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3)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师德建设,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核心作用,以解决大学生就业等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4)要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引领、约束和激励作用,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形成彰显厚重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北体大学文化。
李兴军[10](2009)在《民国职业指导发展研究(1912-1949)》文中研究说明职业指导诞生以来,走过了非常曲折的道路,从概念到内涵,再到方法技术都发生了极大的变迁。然而,由于社会的需要,她依然在曲折中前进,走过了不寻常的一百年(1908—2008)。民国时期的职业指导发展是世界职业指导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职业指导近代化的起点,对其发展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欧美职业指导进入中国以后,即受到专家学者的器重与倡导。其后循序渐进,经历了萌芽(1915—1926)、探索(1926—1937)、成长(1937—1949)三个发展阶段,体现了较强的时代特征。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的思想发展体现出一定的派别性,其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莫过于黄炎培的治生职业指导观、潘文安民生职业指导观、何清儒终生职业指导观、杨贤江全生职业指导观、喻兆明民安职业指导观。在具体实践上,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遗憾的败笔。在私立职业指导机关的实施方面,中华职业教育社矢志不渝,为推进职业指导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公立职业指导机关的实施方面,行政当局作用突出,无可替代。在学生职业指导方面,政府大规模的行政手段有效缓解了学生就业压力,也帮助青年度过了其后最艰难的战时岁月。在学术发展方面,可谓是百家争鸣,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繁荣局面。在法制建设方面,也是从无到有,不断进步。民国之后,当代职业指导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演变,最终逐渐呈现出纷繁芜杂的形态。在历史反思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借鉴历史的若干思考,并针对今后职业指导的发展提出了若干策略建议。
二、求职:先就业后择业恋爱:重过程轻结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求职:先就业后择业恋爱:重过程轻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分层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三观”调查及引导(论文提纲范文)
1 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分层的内涵 |
2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三观”现状调查 |
2.1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读书学习观 |
2.2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恋爱婚姻观 |
2.3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观 |
3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三观”的特点 |
3.1 读书学习观方面 |
3.2 在恋爱婚姻观方面 |
3.3 在就业创业观方面 |
4 正确引导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三观” |
4.1 以事实求是的态度审视社会现象,疏导学生理性看待社会分层 |
4.2 痛驳“读书无用论”,教导学生树立终身读书学习观 |
4.3 强化创业实践,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创业观 |
5 结论 |
(2)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研究 ——以甘肃省高校辅导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及不足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三) 创新点 |
(四) 研究的不足 |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及工作特点 |
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
(一) 思想政治教育 |
(二) 心理健康教育 |
(三) 学生日常管理 |
(四) 学习和就业指导 |
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 |
(一) 思想政治素养要求高 |
(二) 工作灵活度要求大 |
(三) 业务素质要求强 |
(四) 工作显效滞后 |
第二章 甘肃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影响 |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 |
(一) 职业倦怠 |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 |
二、甘肃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
(一) 情绪方面的表现 |
(二) 生理方面的表现 |
(三) 行为方面的表现 |
(四) 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 |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特点 |
(一) 扩散性 |
(二) 层次性 |
(三) 危害性 |
(四) 阶段性 |
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 |
(一) 对学生的影响 |
(二) 对学校的影响 |
(三) 对自身的影响 |
第三章 甘肃省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
一、社会因素 |
(一) 社会期望高,工作压力大 |
(二) 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
二、学校因素 |
(一) 职责不明确,角色模糊 |
(二) 责任负担重,工作量大 |
(三) 发展空间小,工资待遇差 |
(四) 绩效非显性,成就感低 |
(五) 专业性不强,缺乏系统培训 |
三、辅导员自身因素 |
(一) 不能脚踏实地,个人期望过高 |
(二) 专业技能缺乏,知识面较窄 |
(三) 职业认同感不强,工作智慧缺乏 |
(四) 心理承受力差,缺乏心理疏导 |
(五) 自身性格缺点,影响日常工作 |
第四章 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
一、提高社会声望 |
(一)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
(二) 肯定辅导员的价值,提高社会地位 |
二、强化学校职责 |
(一) 明确工作职责,减轻工作负荷 |
(二) 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 |
(三) 加强工作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
(四) 完善考核体系,提升工作效率 |
三、提升自身素质 |
(一) 客观评价自己,树立奋斗目标 |
(二) 寻求心理咨询,保持健康心理 |
(三) 扩充文化知识,丰富理论素养 |
(四) 进行职业规划,提高专业技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3)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诚信教育概说 |
2.1 诚信观念 |
2.1.1 中国诚信观念 |
2.1.2 西方诚信观念 |
2.2 诚信教育 |
2.2.1 中国古代诚信教育 |
2.2.2 中国现代诚信教育 |
2.2.3 外国诚信教育 |
第3章 大学生诚信的特点、意义及现状 |
3.1 大学生诚信的特点 |
3.1.1 大学生诚信的行为特点 |
3.1.2 大学生诚信的特点 |
3.1.3 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特点 |
3.2 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意义 |
3.2.1 诚信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
3.2.2 大学生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
3.2.3 大学生诚信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
3.3 大学生诚信现状 |
3.3.1 大学生政治方面的诚信缺失现象 |
3.3.2 大学生生活方面的诚信缺失现象 |
3.3.3 大学生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现象 |
3.4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
3.4.1 大学生在政治方面诚信缺失的原因 |
3.4.2 大学生在生活方面诚信缺失的原因 |
3.4.3 大学生在经济方面诚信缺失的原因 |
第4章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应对措施 |
4.1 建立大学生信用管理体系 |
4.1.1 建立社会信用信息系统 |
4.1.2 构建诚信评价制度 |
4.1.3 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 |
4.1.4 建立对大学生诚信有效的监督机制 |
4.1.5 信用数据库和互联网查询系统的建立 |
4.2 构建学校诚信育人机制 |
4.2.1 校园生活诚信 |
4.2.2 恋爱诚信 |
4.2.3 网络诚信 |
4.3 构建家庭诚信教育示范机制 |
4.4 构建大学生自律机制 |
4.5 构建公共生活诚信示范机制 |
4.6 吸取国外经验,形成有力的诚信监督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焦作市三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小结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创新之处 |
2. 诚信与“90 后”大学生的基本概念 |
2.1 诚信的涵义 |
2.1.1 中国传统文化诚信的涵义 |
2.1.2 西方传统文化诚信的涵义 |
2.1.3 现代社会诚信的涵义 |
2.1.4 小结 |
2.2 “90 后”大学生的基本概念 |
2.2.1 “90 后”大学生的涵义与特点 |
2.2.2 “90 后”大学生所处时代对他们的影响 |
3.“90 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 |
3.1 “90 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以焦作市三所高校为例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法 |
3.1.4 调查情况概述 |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学业诚信问题 |
3.2.2 经济诚信问题 |
3.2.3 就业诚信问题 |
3.2.4 恋爱诚信问题 |
4. “90 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经济全球化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社会诚信缺失 |
4.2 高校诚信教育不足 |
4.3 家庭要重视诚信教育 |
4.4 “90 后”大学生自身修养方面的缺失 |
5. 加强“90 后”大学生诚信的对策 |
5.1 “90 后”大学生诚信的思想基础 |
5.1.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武装“90 后”大学生 |
5.2 加强社会诚信环境建设 |
5.2.1 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念 |
5.2.2 营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诚信环境 |
5.3 高校要加强诚信教育 |
5.3.1 高校要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 |
5.3.2 高校教师要为人师表,建立优秀的诚信育人师资队伍 |
5.3.3 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诚信社会实践活动 |
5.4 在家庭中注重诚信培养的重要性 |
5.4.1 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诚信道德品质 |
5.4.2 家长要和孩子及时沟通,加强监督 |
5.5 增强自我诚信意识,提高诚信道德品质 |
5.5.1 强化诚信理念,自觉提高诚信意识 |
5.5.2 加强诚信实践,内化诚信理念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素质教育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对素质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
1.2.2 国内对素质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
2.1 素质教育基本内涵 |
2.1.1 素质教育的概念及要义 |
2.1.2 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
2.1.3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
2.2 大学生素质教育基本内容 |
2.2.1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
2.2.2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
2.3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分析 |
2.3.1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 |
2.3.2 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 |
第3章 成都电子高专的素质教育现状 |
3.1 成都电子高专概况 |
3.2 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开展情况 |
第4章 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
4.2 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
4.2.1 外部因素对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的影响 |
4.2.2 内部现实性因素对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的影响 |
4.3 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提高素质教育的经验 |
4.3.1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经验 |
4.3.2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素质教育的经验 |
4.3.3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 |
4.3.4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提高毕业生质量的经验 |
第5章 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问题的对策 |
5.1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 |
5.2 坚持教师素质与学生素质共同提升,全面深入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
5.3 坚持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传统素质与现代素质的同步提高 |
5.4 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
5.5 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素质教育评价标准 |
第6章 系部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
6.1 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
6.1.1 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背景 |
6.1.2 职业化的内涵 |
6.1.3 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内容 |
6.1.4 职业能力培养大纲(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
6.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6.2.1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6.2.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战略及主要目标 |
6.2.3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式 |
6.2.4 创新能力培养大纲(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
6.3 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 |
6.3.1 社会责任的内涵 |
6.3.2 社会责任的内容 |
6.3.3 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方法 |
6.3.4 社会责任培养大纲(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6)项目课程视角: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概念界定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存在问题及成因 |
2.1 问卷设计与调查 |
2.2 存在问题与分析 |
第三章 项目课程对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适用性和必要性 |
3.1 反思: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路在何方 |
3.2 借鉴:项目课程给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带来曙光 |
3.3 突破: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路径选择 |
第四章 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内容 |
4.1 课程目标的调整 |
4.2 课程内容的重组 |
4.3 教学方法的改变 |
4.4 教师队伍的优化与调整 |
4.5 评价方式的转变 |
第五章 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
5.1 实施背景 |
5.2 实施过程与结果 |
5.3 反思与展望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相关理论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三、文献综述的启发 |
第三节 研究思路、问题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对象 |
五、写作风格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历史背景 |
第一节 中国女性价值观的演变 |
一、中国古代的女性价值观 |
二、近代到改革开放前的女性价值观 |
三、改革开放后的女性价值观 |
第二节 大学女教师队伍的演变 |
一、1949年之前 |
二、1949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时期 |
三、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
四、改革开放后大学女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 |
第二节 大学英语课程及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 |
一、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 |
二、大学英语的学科归属 |
三、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
四、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现状 |
第三章 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现状——基于调查的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范围 |
第二节 调查数据及分析 |
一、职业结构 |
二、职业生涯发展现状 |
小结 |
一、职业生涯发展差强人意 |
二、社会文化环境对事业家庭观的塑造 |
三、社会经济环境对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驱动 |
四、对质性研究的启示 |
第四章 职业生涯的起步——基于个案的分析 |
第一节 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选择的不同缘起 |
一、A教师:"我喜欢,所以我选择" |
二、B教师:被动下的主动选择 |
三、C教师:学历越高,就业之路越窄 |
四、D教师:从"无奈"到"投入"的蜕变 |
五、E教师:师范的"诱惑" |
六、F教师:为兴趣而放弃,为家庭而"回头" |
七、G教师:"跳出农门"的选择 |
第二节 职业选择的个人因素分析 |
一、兴趣 |
二、职业价值观 |
三、教育经历 |
四、家庭 |
五、重要他人 |
第三节 职业选择的社会因素分析 |
一、大学教师的职业地位 |
二、女大学生的就业 |
三、对大学英语女教师的社会期望 |
小结 |
一、对女性的角色期待窄化了高学历女性的职业选择 |
二、重要他人影响了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选择 |
三、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为女性进入大学教师队伍创造了契机 |
第五章 职业生涯的征途——基于个案的分析 |
第一节 A的个案——"先成家、后立业" |
一、个人环境影响 |
二、组织环境因素 |
三、专业成长需求 |
四、职业生涯阶段 |
第二节 B——年轻的"老教师" |
一、个人环境因素 |
二、组织环境因素 |
三、专业成长需求 |
四、职业生涯阶段 |
第三节 C教师——痛苦的成长者 |
一、个人环境因素 |
二、组织环境因素 |
三.专业成长需求 |
四.职业生涯阶段 |
第四节 D教师——智慧的投资者 |
一、个人环境因素 |
二.组织环境因素 |
三.专业成长需求 |
四.职业生涯阶段 |
第五节 E教师——得过且过的"失意者" |
一、个人环境因素 |
二.组织环境因素 |
三、专业成长需求 |
四、职业生涯阶段 |
第六节 F教师——心甘情愿的"自我牺牲者" |
一、个人环境因素 |
二、组织环境因素 |
三、专业成长需求 |
四、职业生涯阶段 |
第七节 G教师——奋斗不息的"女强人" |
一、个人环境因素 |
二、组织环境因素 |
三、专业成长需求 |
四、职业生涯阶段 |
小结 |
一、个人环境因素导致了职业生涯发展的个性特征 |
二、组织环境因素导致了职业生涯发展的共性特征 |
第六章 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与改善途径 |
第一节 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 |
一、"生命"与"生涯"的交互影响 |
二、时间和空间的交互影响 |
三、现代与传统在生涯观中的矛盾统一 |
第二节 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改善途径 |
一、职业生涯发展环境的改善 |
二、大学英语女教师身份的科学构建 |
后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大学英语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4 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地区和高校分布 |
致谢 |
(9)北京体育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界定 |
2.1.1 素质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
2.1.1.1 素质的定义 |
2.1.1.2 素质的来源 |
2.1.1.3 素质的分类 |
2.2 思想素质的界定 |
2.3 政治素质的界定 |
2.4 思想政治素质界定 |
2.5 大学思想政治素质界定 |
2.6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研究 |
2.6.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宏观研究 |
2.6.2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构成要素的研究 |
2.6.3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因素研究 |
2.6.4 非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研究 |
2.6.5 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研究 |
2.7 问题的提出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问卷调查法 |
3.2.1.1 调查问卷设计 |
3.2.1.2 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 |
3.2.1.3 问卷发放 |
3.2.2 访谈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北京体育大学大学生政治素质现状分析 |
4.1.1 北京体育大学大学生政治信仰坚定,政治认知正确,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 |
4.1.2 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关心政治经济生活,表现出较强的政治参与热情 |
4.2 北京体育大学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
4.3 北京体育大学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
4.4 北京体育大学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分析 |
4.5 北京体育大学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分析 |
5 提高北体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对策研究 |
5.1 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加强和改进北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5.1.1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始终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
5.1.2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
5.1.3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内容,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 |
5.1.4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
5.2 以坚持"与时俱进",以推动工作创新为动力,加强和改进北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5.2.1 加强"两课"建设,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主渠道的创新 |
5.2.2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
5.3 以坚持"求真务实",提高实效性为着力点,加强和改进北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5.3.1 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师德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实力 |
5.3.2 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合力 |
5.3.3 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作用,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务能力 |
5.3.4 加强就业指导,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 |
5.4 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北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5.4.1 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
5.4.1.1 以学校精神和校训为重点,提炼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 |
5.4.1.2 以创造优良校风为关键,推动我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
5.4.1.3 以完善机制为突破口,加强大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
5.4.2 以文化设施、人文环境和景观建设为重点,加强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民国职业指导发展研究(1912-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的意义 |
二、基本概念界定 |
三、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研究成果综述 |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民国职业指导发展阶段研究 |
一、职业指导发展历史阶段划分概述 |
二、民国职业指导的萌芽期(1915—1926) |
三、民国职业指导的探索期(1926—1937) |
四、民国职业指导的成长期(1937—1949) |
小结 |
第三章 民国职业指导思想发展研究 |
一、治生职业指导思想及其评价 |
二、民生职业指导思想及其评价 |
三、终生职业指导思想及其评价 |
四、全生职业指导思想及其评价 |
五、民安职业指导思想及其评价 |
小结 |
第四章 民国职业指导实践发展研究 |
一、私立职业指导机关实践及其评价 |
二、公立职业指导机关实践及其评价 |
三、学生职业指导实践及其评价 |
四、职业指导学术活动及其评价 |
五、职业指导法制建设及其评价 |
小结 |
第五章 民国职业指导发展对当今的启示 |
一、民国时期职业指导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 |
二、职业指导历史发展引发的思考 |
三、未来职业指导发展的策略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四、求职:先就业后择业恋爱:重过程轻结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分层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三观”调查及引导[J]. 康金红,胡瑞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8)
- [2]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研究 ——以甘肃省高校辅导员为例[D]. 王凤云. 西北民族大学, 2016(02)
- [3]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 刘世东. 河北大学, 2013(S2)
- [4]“90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焦作市三所高校为例[D]. 张丽娟. 河南理工大学, 2012(01)
- [5]成都电子高专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邓颜蕙.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6]项目课程视角: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策研究[D]. 高淑红.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6)
- [7]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 蒋玉梅. 南京大学, 2011(12)
- [8]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及对策[J]. 秦穆英,何翠媛.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9]北京体育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 苍海. 北京体育大学, 2009(11)
- [10]民国职业指导发展研究(1912-1949)[D]. 李兴军.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