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热论文_吴玉厚,王浩,李颂华,孙健,王贺

导读:本文包含了磨削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磨削,温度,碳纤维,单层,砂轮,复合材料,热量。

磨削热论文文献综述

吴玉厚,王浩,李颂华,孙健,王贺[1](2019)在《氮化硅陶瓷磨削热特性与表面成形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氮化硅陶瓷磨削热特性与热特性对表面成形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反求法得出传入工件、磨屑与砂轮的热量分配比公式;其次,使用K型热电偶和测力仪得到磨削参数与磨削区温度和热量分配比的关系;最后,通过对磨削表面形貌和粗糙度的检测寻找出最优磨削质量时的温度范围。结果砂轮线速度由25 m/s增加到50 m/s时,磨削温度由256℃增加到819℃,传入砂轮、工件与磨屑的热量分配比分别由82.4%减小到64.4%、12.1%增加到24.3%、5.5%增加到11.3%。磨削深度由5μm增加至30μm时,磨削温度由289℃增加到869℃,传入砂轮、工件与磨屑的热量分配比分别由76.1%减小到53.9%、17.3%增加到30.3%、6.6%增加到15.8%。工件进给速度由2000 mm/min增加到7000 mm/min时,磨削温度由772℃减小到513℃,传入砂轮、工件与磨屑的热量分配比分别由71.1%增加到78.3%、21.1%减小到11.7%、5.8%增大至10.1%。随着磨削温度由256℃增加到869℃时,表面粗糙度先由0.2708μm减小到0.2472μm,后增加至0.3182μm。采用定速比磨削可使磨削温度降低25~127℃,减少传入工件的热量分配比。结论适当的高温有利于表面塑性变形的形成,表面质量提高,但温度过高时会形成热裂纹,温度在489~662℃之间,表面质量最好。在提高砂轮线速度的同时,可适当增加进给速度,以达到降低磨削温度,减少传入工件热量与增加磨削效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蒋兴加,郑小花[2](2019)在《温度及磨削热对车轴磨削尺寸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影响数控磨削尺寸的因素入手,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了磨削热、环境温度及时效长度对车轴磨削尺寸的影响,对智能制造项目中的车轴数字化生产线磨削工序的自动补偿设置及精度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机车车辆工艺》期刊2019年04期)

叶梦力,陈涛,邓炎,刘树良[3](2019)在《超声辅助加工中磨削热模型的建立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超声振动辅助磨削碳纤维复合材料过程中产生的磨削热进行研究。在特定的条件下,建立了相应的磨削热传递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工件上布置的光纤光栅传感器测量超声振动辅助磨削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实际加工中产生的磨削温度。对比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磨削热传递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磨削热传递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磨削过程中热量的传递状态,为后续优化实验参数、提高工件表面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8期)

董华章[4](2019)在《Inconel 625高温合金砂带磨削热-力耦合建模与表面质量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镍基高温合金作为航空发动机核心零件的关键组成材料,具有典型的难加工特性,导致常规机械加工工艺难以满足其在热端部件的加工技术要求,Inconel 625作为镍基高温合金,使用温度高达1300℃,作为燃气轮机热端部件材料其性能优异,但是由于其热传导率低,导致加工温度较高而造成表面烧伤;砂带磨削因其磨削温度较低,磨削比能高,加工精度较好,可用于加工此类复杂零件。然而,目前相关磨削工艺研究较少,有必要对它的磨削工艺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有限元微分方法和热力耦合差分方法,在热弹塑性理论基础上建立了Inconel 625高温合金磨削过程中的力学微分方程,分析了在砂带磨削过程中磨削力与热的耦合效应,通过建立生热和力学变形之间的转换关系,推导了材料的热力耦合系数,并对力学微分方程的结果进行了计算。(2)通过开展观测砂带表面微观形貌实验,进行砂带磨削运动轨迹的演算,建立了单颗磨削的简化有限元模型,并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单颗磨粒磨削的仿真计算,获得了较为符合实际加工的结果,进一步掌握了磨削力和温度随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材料去除及磨屑在成型过程中的生热与变形现象进行了解释与分析。(3)探索了砂带磨削高温合金过程的热力耦合机理,设计了砂带磨削高温合金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与相应理论。得到了实验磨削力和磨削温度和其与各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理论模型与实验数据之间的误差以及原因,计算基于实验数据的误差项,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从而得到误差更小的预测模型。(4)以修正后预测模型为基础,开发了高温合金优化预测软件原型,并以砂带面积磨耗比为优化条件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与预测,其优化与预测结果较好,误差范围可以控制在15%以内,达到了预定的工艺参数优化预测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范宝朋,陈燕,陈斌斌,梁宇红,孙亮[5](2019)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磨削热分配比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比模量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的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磨削由碳纤维和树脂组成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时,当磨削温度超过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就会产生树脂烧毁等缺陷。为了研究此问题,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康铜丝半人工热电偶在线测量磨削过程中的温度,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传入工件的热分配比为2.0%~3.5%。(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张晋,吕明,王时英[6](2019)在《窄深槽侧面接触区对磨削热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单层电镀CBN成型砂轮磨削窄深槽时,砂轮和窄深槽侧面接触区对磨削热分配和温度分布的影响。采用Malkin和Lavine的热分配模型,考虑材料物理性能随温度非线性变化,以及磨削力随磨削过程的变化,运用ANSYS单元生死技术对窄深槽磨削时的瞬态温度场进行叁维有限元仿真。通过磨削实验研究了不同磨削深度时槽底区和槽侧面区的温度变化。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侧面接触区有对磨削热有二次分配的作用,部分传入工件的热量通过侧面接触区传入砂轮中,接触面积越大,传递的热量越多。因此在对窄深槽磨削区温度进行预测时,需要对热分配理论进行一定的修正,考虑侧面接触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1期)

刘晓初,赵传,覃哲,周佳华,周文波[7](2017)在《超高速磨削过程中磨削热分布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过去的磨削热分布率理论模型,提出了一种计算磨削热分布率的新方法,用超高速磨床对GCr15轴承钢进行了超高速磨削实验,得到了磨削过程中的磨削力与工件表面磨削温度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磨削力、磨削温度与砂轮线速度、磨削深度的关系,计算出热量分配率R,实验证明R的值随着砂轮线速度的增加,变化规律比较明显,都是先大幅上升,然后缓慢下降,在相同砂轮线速度下,热量分布率R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降幅不大。(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7年08期)

张晋[8](2017)在《CBN砂轮窄深槽磨削热分配理论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窄深槽主要是指存在于航空、汽车和液压泵零部件上的一种特殊结构。材料机加工性能差,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是机械加工领域中的难题。单层电镀CBN砂轮成型磨削窄深槽这一加工技术的引入,使窄深槽的高质高效加工成为可能。为了降低和控制磨削温度,预防磨削烧伤。需要建立一个适合单层CBN砂轮加工窄深槽结构的热分配理论,得到加工过程中工件的热量分配和温度分布情况,为磨削弧区针对性的冷却换热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对经典的磨削热分配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对比。考虑电镀砂轮中镀层对砂轮传导和吸收热量能力的影响,将磨粒和镀层看做复合体,引入有效介质理论理论,对Malkin的磨削热分配理论进行修正,得到CBN砂轮成型磨削窄深槽结构的热分配理论。设计磨削温度的测量电路和相关夹具,建立磨削力和磨削温度测量实验平台。设计单层电镀CBN砂轮磨削窄深槽的实验方案并进行磨削试验,分析了不同的磨削参数对磨削力和磨削温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磨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增加时,磨削力和磨削温度逐渐增加。而随着砂轮线速度的增加,磨削力逐渐变小,磨削温度却呈增加趋势。磨削深度的变化对磨削温度的影响最大,进给速度次之,砂轮转速最小。根据修正后的磨削热分配理论计算不同磨削状态下的工件的热分配比值。根据计算结果,结合磨削实验测得的磨削力数据,编写APDL程序完成对单层电镀CBN砂轮磨削窄深槽瞬态温度场的叁维有限元仿真,模拟窄深槽成型过程中的热量传递,得到其温度分布和变化情况。将仿真得到的数据与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磨削参数水平下,槽底区实验数据和仿真温度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在整个磨削阶段的温度变化曲线结果相差较小,最大温度值的误差仅为1.6%~12.6%,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仿真时施加在磨削弧区的热源模型和热流密度值与实际磨削时较为接近。验证了磨削热分配理论的正确性。在对砂轮和窄深槽的侧面接触区实验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两者温度变化趋势一致,但误差较大,进一步分析CBN砂轮磨削窄深槽过程中砂轮与窄深槽的接触过程,并对该过程进行有限元建模仿真,对砂轮和工件热量的变化量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侧壁区砂轮和工件存在热量传递。对可能影响砂轮和工件热量传递的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磨削深度、工件的热分配比、侧面接触区弧长。(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汝波[9](2017)在《利用磨削热对工件表面热处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讨论能否利用磨削热对非淬硬钢进行表面热处理,即同时实现磨削加工与表面淬火两个工艺,既提高生产效率,又降低生产成本。选取齿条成形加工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对流换热、相变潜热等因素,通过数值仿真方式,计算加工过程中工件温度场分布情况。根据金属相变理论,推断出工件淬硬层深度。设计齿条成形磨削实验,对加工后的工件表面淬硬层深度进行测量,与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温度场仿真模型与淬硬层推断方法的正确性,同时验证了利用磨削热对工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7年04期)

杨俊生,马元,王玉国[10](2016)在《与磨削原理和磨削热缺陷有关的尺度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尺度问题出发,研究磨削原理和磨削热缺陷产生的机理,分析磨削过程中的能量流动,以及磨削原理和磨削热缺陷形成时所包含的尺度问题。研究表明:磨削热缺陷的控制是基于深入认知的尺度问题,进而预判和排除在各种不同的磨削情况下导致某种尺度失控的因素。(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6年07期)

磨削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影响数控磨削尺寸的因素入手,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了磨削热、环境温度及时效长度对车轴磨削尺寸的影响,对智能制造项目中的车轴数字化生产线磨削工序的自动补偿设置及精度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磨削热论文参考文献

[1].吴玉厚,王浩,李颂华,孙健,王贺.氮化硅陶瓷磨削热特性与表面成形机制[J].表面技术.2019

[2].蒋兴加,郑小花.温度及磨削热对车轴磨削尺寸影响的研究[J].机车车辆工艺.2019

[3].叶梦力,陈涛,邓炎,刘树良.超声辅助加工中磨削热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4].董华章.Inconel625高温合金砂带磨削热-力耦合建模与表面质量预测[D].电子科技大学.2019

[5].范宝朋,陈燕,陈斌斌,梁宇红,孙亮.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磨削热分配比仿真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9

[6].张晋,吕明,王时英.窄深槽侧面接触区对磨削热分配的影响[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7].刘晓初,赵传,覃哲,周佳华,周文波.超高速磨削过程中磨削热分布率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7

[8].张晋.CBN砂轮窄深槽磨削热分配理论及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9].张汝波.利用磨削热对工件表面热处理的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

[10].杨俊生,马元,王玉国.与磨削原理和磨削热缺陷有关的尺度问题[J].轴承.2016

论文知识图

无热管普通砂轮磨削TC4不同磨削深度...板厚测量照片磨削热传递途径示意图磨削热电势曲线超精密磨削的热纳米材料的磨削力和磨削热

标签:;  ;  ;  ;  ;  ;  ;  

磨削热论文_吴玉厚,王浩,李颂华,孙健,王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