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下垫面非均匀性对夏季区域热岛效应影响的模拟研究

长三角城市群下垫面非均匀性对夏季区域热岛效应影响的模拟研究

论文摘要

利用耦合城市冠层模型UCM的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WRF3.9.1,对长三角地区进行了为期5年(2011-2015年)夏季(6、7、8月)的数值模拟。采用2013年500m分辨率的MODIS数据更新土地覆盖资料,依据城镇比例将城市下垫面进一步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设计有无高中低划分的敏感性试验,研究城市自身发展产生的直接非均匀性。采用ChinaLC土地盖资料,将1981年和2010年长三角郊区大量新增的农田与自然植被混合(镶嵌体)土地利用类型设为唯一变量设计敏感性试验,研究郊区农田退化产生的间接非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1)考虑城市直接非均匀性后,区域平均热岛强度、地表热岛强度、干岛强度、风速衰减分别减小0.12℃、0.67℃、0.96%、0.04m s-1,幅度分别为16.2%、21.7%、18.0%、6.1%,且具有白天弱夜晚强的特征;感热和潜热差异是造成热岛效应减弱的主要原因;非均匀试验中低密度和中密度城市与均匀试验中对应区域相比,温度更低,湿度更大,而高密度区域则相反。(2)非均匀试验与均匀试验相比,城市群高空热岛强度减弱,表现为温度向上的传播更弱,上游向下游热量传输减弱;热岛环流虽然也会减弱,但能加强城市间多热岛环流,高密度大城市能抑制其周边低密度小城市的热岛环流。(3)2010年ChinaLC土地覆盖数据相较于WRF自带的USGS数据能明显提高模式的模拟能力;间接非均匀性能使长三角区域平均温度升高、热岛减弱,且效应随温度升高而加强;当城市昼平均气温达到35℃以上,热岛强度、地表热岛强度、干岛强度、风速衰减分别可减弱0.32℃、0.53℃、1.51%、0.18m s-1;宁镇扬、大上海、杭州湾城市群高温区域面积分别增加了29.5%、2.3%、13.6%,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温区和热胁迫水平整体升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
  •     1.2.2 长三角热岛环流的研究进展
  •     1.2.3 城市非均匀性的研究现状
  •   1.3 各章节内容安排
  • 第二章 WRF模式、资料、方法简介
  •   2.1 WRF模式简介
  •   2.2 UCM城市冠层方案
  •   2.3 资料
  •     2.3.1 土地覆盖资料简介
  •     2.3.2 初边界资料
  •     2.3.3 站点观测资料
  •   2.4 方法
  •     2.4.1 MODIS土地覆盖产品重新划分
  •     2.4.2 热岛强度、干岛强度、风速衰减
  •     2.4.3 Humidex指数
  • 第三章 试验设计
  •   3.1 直接非均匀性研究的试验设计
  •   3.2 间接非均匀性研究的试验设计
  • 第四章 直接非均匀性试验结果分析
  •   4.1 模式结果验证
  •   4.2 热岛强度
  •   4.3 气象要素场水平分布
  •   4.4 地表能量项
  •   4.5 热岛日变化
  •   4.6 多热岛环流
  •     4.6.1 苏锡常个例分析
  •     4.6.2 上海苏州个例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间接非均匀性试验结果分析
  •   5.1 模式结果验证
  •   5.2 热岛现象影响的评估
  •   5.3 高温热浪个例
  •     5.3.1 高温区
  •     5.3.2 热胁迫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特色与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海俊

    导师: 马红云

    关键词: 城市热岛,城市非均匀性,热岛环流,模式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气象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分类号: X16

    DOI: 10.27248/d.cnki.gnjqc.2019.000302

    总页数: 79

    文件大小: 5976K

    下载量: 83

    相关论文文献

    • [1].福建省晋江市城市热岛强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9(06)
    • [2].厦门市热岛强度与相关地表因素的空间关系研究[J]. 地理科学 2020(05)
    • [3].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的北京夜间热岛强度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20(05)
    • [4].北京市城市形态与热岛强度关系的日夜对比研究[J]. 地理信息世界 2020(05)
    • [5].济南市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特征[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33)
    • [6].广州市热岛强度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17(03)
    • [7].京津冀城市群热岛强度时空变化及对比研究[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17(04)
    • [8].风速及风向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研究[J]. 环境工程 2016(07)
    • [9].2005-2014年北京市主要城建区热岛强度时空格局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5(09)
    • [10].天津城市热岛强度的精细化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09)
    • [11].乌鲁木齐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和季节特征[J].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8(01)
    • [12].时间升尺度方法对城市地表热岛强度计算的影响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8(03)
    • [13].北京地区城市热岛强度长期变化特征及气候学影响机制[J]. 地理科学 2018(10)
    • [14].重庆永川城区热岛强度特征分析[J]. 园林科技 2016(04)
    • [15].用流动观测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的数学模型[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6].沈阳近郊和远郊的热岛特征及其与城市化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6)
    • [17].合肥城市发展对热岛强度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S1)
    • [18].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城市热岛驱动因素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08)
    • [19].长江中游水网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以岳阳为例[J].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04)
    • [20].西安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分析[J]. 陕西气象 2019(01)
    • [21].热浪背景下大连城市热岛强度反演及缓解策略[J]. 低温建筑技术 2019(10)
    • [22].沈阳2001-2010年热岛变化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S1)
    • [23].一种城市热岛强度的计算方法——以合肥市为例[J]. 科技导报 2009(20)
    • [24].基于灰色系统的特大城市热岛强度的预测分析—以天津市夏季热岛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6)
    • [25].威海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及其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J].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6(03)
    • [26].1971-2010年京津冀大城市热岛效应多时间尺度分析[J]. 气象 2016(05)
    • [27].南京细颗粒物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J]. 大气科学学报 2014(04)
    • [28].1959—2008年西安市城市热岛强度非对称变化特征[J]. 宁夏农林科技 2013(01)
    • [29].廊坊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昼夜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02)
    • [30].不同气象条件下廊坊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06)

    标签:;  ;  ;  ;  

    长三角城市群下垫面非均匀性对夏季区域热岛效应影响的模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