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行为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际,国际组织,权力,角色,政治,组织,国家。
国际行为体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苗红娜[1](2014)在《国际政治社会化:国际规范与国际行为体的互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政治一体化和全球治理的兴起,加强了国际体系结构及制度规范与国际行为体的互动关系。在国际行为体互动过程中,如何内化国际规则和制度、传播国际体系文化,以及实现全球治理,是国际政治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认为,中国作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建设者,必须积极回应和创造性地介入国际政治社会化进程,从文化层面提升全球治理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太平洋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何期,顾强[2](2011)在《国际行为体多元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以时间为顺序,分叁个时段回顾了国际行为体日益多元化的历程。经济全球化、全球性问题的增多、国内市民社会的兴起以及全球公民社会的产生与发展,是行为体日益多元化的主要原因。行为体的日益多元化,在理论上对传统的"国家中心论"提出挑战的同时,在实践上也产生巨大影响,包括对传统的国家主权提出挑战、对全球治理有利有弊、对国际体系的变革产生影响。将来国际行为体的种类会更多、数目会更大、非国家行为体的活动范围更广、地位也更显着。(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黄超,张潮[3](2011)在《传媒集团国际行为体对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英国《新政客》杂志根据权力及其对全球影响力大小,评选出了全球50大最有影响力人物榜。与2009年榜单不同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从榜首的位置被拉下,被媒体大亨默多克超越。由此管窥,全球化进程中的传媒集团正运用自己的国际行为能力,逐渐撼动现有等级制度,重新分配权力,从而影响国家内部甚至国际社会中的对(本文来源于《传媒观察》期刊2011年08期)
思伟[4](2011)在《上海合作组织相关国际行为体利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中国正在全球各个层面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中国提倡世界多极化,积极实践多边主义,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国际组织及国际条约、地区组织及地区性国际条约中,甚至成为一些国际性组织及地区性组织的创始国之一。而上海合作组织是真正意义上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地区性国际组织。今年恰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在此之际,本文以上海合作组织为研究对象,来认识中国的多边外交及和平崛起,就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本文在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十年发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别从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角度梳理了国际社会各方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认知与态度,并对他们在该组织的利益进行阐述,最后在分析了各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建议和未来期望。本文对以上议题展开陈述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笔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国际舞台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成立十周年来,该组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该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与每一个重要的国际力量的利益都息息相关,每个国际行为体在这个平台上都有着利益上的差异和观点上的分歧,在此背景下,每种力量都应该求同存异,把握该组织发展的历史机遇,寻求有效合作与共赢。(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1-06-01)
王丽娟[5](2009)在《全球化时代国际行为体多元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的发展把各个民族国家都纳入到了国际性轨道,从而极大地加深了国际间的相互合作态势,主权的让渡已经不可避免,主权国家不再是国际社会的唯一行为体,各种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期刊2009年06期)
孔凡伟[6](2008)在《欧盟的国际行为体权力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国际行为体可以运用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国际制度和价值规范四种资源,通过强制、威胁、奖赏、设置议程、说服和吸引等六种方式来对其他行为体施加影响和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它具有了多种权力,从而形成一定权力结构。随着欧盟国际行为能力的增强,欧盟具有了经济权力、军事权力、规范性权力和制度性权力等四类国际行为体权力,形成了四维度不均衡的权力结构。在考察欧盟国际行为体权力结构时,制度性权力这一维度不可忽视。(本文来源于《国际论坛》期刊2008年06期)
秦亚青[7](2008)在《世界格局、安全威胁与国际行为体》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北京奥运的完美落幕进一步突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标志着中国的国力、国势、国运进入新的上升轨道,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再度成为国际热点话题。中国的发展、崛起将引起国际格局、国际体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变化中的世界,尤其是在中国发展本身就构成国际变局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及"中国责任论"等此起彼伏的情况下,中国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新任务、需要确立怎样的国家大战略、做出何种新的战略选择?要不要居安思危,继续坚持韬光养晦?对这些问题,不仅精英层在严肃思考,普通民众也极为关切。鉴此,《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2008年8月31日以"‘奥运后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题举办研讨会,邀请京津两地20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展开深入讨论。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本文来源于《现代国际关系》期刊2008年09期)
赵伟[8](2008)在《国际体系与国际行为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历山大·温特是当今国际关系学界公认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巧妙地融合了科学实在论、整体主义和理念主义的理论,被认为从本体论的高度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假定提出了质疑,为国际关系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但是,其理论虽名为行为体和结构的双向建构,却没有表明其所说的共同知识向集体知识的转化机制,所以只是结构建构行为体的身份而不是相反;并且,温特的建构主义理论只是关注了国际社会中的文化层面,显然陷入了和其所反对的新现实主义对国际关系的过渡简化同样的误区,而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的引入正好弥补了建构主义的缺陷。沟通行动理论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代表性理论,沟通行动理论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目的行为、规范行为、戏剧行为和沟通行为,不同的行为类型遵循不同的逻辑,同时具有不同的有效性要求,恰好为温特所说的叁种无政府文化-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的建构提供了微观基础,解决了温特建构主义所固有的结构偏向;另一方面,作为沟通行动理论有力补充的生活世界理论引入国际关系研究,真实的再现了国际社会的核心内涵,即国际社会也是文化、社会、人格叁个层次的统一,文化观念的制度化,社会制度的合法化及国家的社会化都是在国际社会中通过沟通行动来完成的。有学者批评哈贝马斯对理想的言语环境的假定是一种空想,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支持哈贝马斯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批评加以反击,而实际上,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肯尼思·华尔兹对理论假定的观点也支持保持理论假定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合理距离,从对比分析得知,现实主义对国家身份和利益的假定、建构主义对国际体系是观念体系的假定、沟通行动理论对理想言语环境的假定无不遵循了这一原则,不管他们承不承认,假定已经成为学者们构建理论必须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8-06-01)
姚巧华[9](2005)在《论邓小平国际行为体角色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国际行为体角色思想的思辨性主要表现在对行为体及其角色的相互区分和运用上。邓小平国际行为体角色思想主要体现在邓小平的反霸思想中,具体包括为何反霸、如何反霸以及关于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角色定位等内容。但其核心是把行为体和行为体所扮演的角色区分开来,只反对任何霸权主义角色,而不是针对某一行为体本身,这正是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对事不对国”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5期)
赵为民[10](2005)在《试析邓小平国际行为体角色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一般都有关于自己时代国际行为体的论述。邓小平国际行为体角色论主要体现于邓小平反霸权主义的思想中,具体包括为何反霸、如何反霸以及关于中国自己的角色定位等内容。其核心是把行为体和行为体所扮演的角色明确区分开来,反对任何霸权主义角色而不再针对某一行为体本身。这也正是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对事不对国”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国际行为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首先以时间为顺序,分叁个时段回顾了国际行为体日益多元化的历程。经济全球化、全球性问题的增多、国内市民社会的兴起以及全球公民社会的产生与发展,是行为体日益多元化的主要原因。行为体的日益多元化,在理论上对传统的"国家中心论"提出挑战的同时,在实践上也产生巨大影响,包括对传统的国家主权提出挑战、对全球治理有利有弊、对国际体系的变革产生影响。将来国际行为体的种类会更多、数目会更大、非国家行为体的活动范围更广、地位也更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行为体论文参考文献
[1].苗红娜.国际政治社会化:国际规范与国际行为体的互动机制[J].太平洋学报.2014
[2].何期,顾强.国际行为体多元化探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黄超,张潮.传媒集团国际行为体对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J].传媒观察.2011
[4].思伟.上海合作组织相关国际行为体利益分析[D].外交学院.2011
[5].王丽娟.全球化时代国际行为体多元化探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
[6].孔凡伟.欧盟的国际行为体权力结构分析[J].国际论坛.2008
[7].秦亚青.世界格局、安全威胁与国际行为体[J].现代国际关系.2008
[8].赵伟.国际体系与国际行为体研究[D].江南大学.2008
[9].姚巧华.论邓小平国际行为体角色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10].赵为民.试析邓小平国际行为体角色论[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