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阶层化论文_邢晓明,陈晓棠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区阶层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阶层,社区,城市,趋势,社会,建设单位,流动人口。

社区阶层化论文文献综述

邢晓明,陈晓棠[1](2011)在《中外城市社区阶层化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居民阶层的分化以及住宅商品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在城市居住空间分布上出现了社区阶层化现象,这是城市经济发展、住宅市场信息导向与个人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生活背景、消费观念、择居倾向等共同作用的产物。城市社区阶层化是城市社会阶层分化在居住空间上的反映,比较中外城市社区阶层化的研究及实践经验,可以推动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合理布局和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避免社区阶层化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6期)

罗丹丹[2](2011)在《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阶层化发展趋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外来流动人口规模日趋壮大。流动人口的进入对城市社区阶层化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积极方面来说,有利于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促进社区各阶层之间的融合关系;从消极方面来说,可能会导致社区阶层矛盾的加剧,对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提出新的挑战。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外来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区。(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1年21期)

贺信[3](2011)在《基于社区阶层化原理下社区资源公正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开展,如何在社区建设中体现公平公正理念成为我国社区研究和实践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国社会格局正处在转型期即从单位制社会过渡到社区制社会的时代,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社区内必须要向居民的生活提供必要的服务商业、教育以及医疗等一系列相应社区资源配置以满足阶层化社区居民日常生活行为的需求。社区资源的情况反映了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同时业判定着社区在空间上面的公正性。本论文以社会公平对应的空间公正的人本理念为基础,以提高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为最高目标。首先,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社区资源的概念、社区资源公正配置的研究内容以及分析方法,其次,在历年来对社区阶层化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社区阶层化相关知识点的梳理、总结,尝试性的提出社区阶层化原理,并在社区阶层化原理下研究社区资源公正配置。最后,论文以西安市叁个具有阶层化代表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叁个社区的实际调研,分析不同阶层社区资源的可接近性和公正配置的结果,得出对此叁个阶层社区的社区资源的满意度、可接近性、配置定位,据此尝试性的建立相应的配置指标。这些研究对社区资源整合,缔造完善的社区环境,在社区规划中体现公平、高质量的生活居住水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1-06-30)

邢晓明[4](2011)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阶层化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阶层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在社区发育过程中,由于社区成员的分化,社区不同阶层的社会心理、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等不断发生分化,社区内部异质性增加,出现阶层化趋势。这种分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社区的阶层化趋势能促进社区居民高度自治;有利于社区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提高服务水平;还能增强政府扶持的针对性,从而对和谐社区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沈东川[5](2010)在《当“草根抗争”遭遇“城市社区阶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将当前比较热点的城市社区内部草根抗争的这一学术问题置于城市社区阶层化这一背景下进行观察,笔者认为阶层化后的城市社区不具备改善抗争环境的作用,相反会导致缺位更加突出,无法摆脱甚至加深之前种种困扰于"集体行为"上的矛盾。(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0年08期)

董翔薇,王国枫[6](2010)在《社区阶层化:城市社会分层的必然表现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成员分化明显,在住宅商品化、市场化的推动下,社会成员有了自主选择居住地的可能,因此人们因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不同而形成的社会分化,在居住区的选择上出现了明显分异,同一阶层的人们因需求相近而聚居于相同社区,在城市出现了社区阶层化趋势。社区阶层化是社会分层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可能带来阶层间的矛盾,所以社区服务必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陈云[7](2009)在《国外城市社区阶层化的应对策略及借鉴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聚落呈现出不均衡状态,大量"老旧贫"社区的存在给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中国正面临着一场规模巨大的社区整建运动。借鉴西方国家解决居住空间分化和贫困区位化问题的诸多经验,探寻弱化空间隔离、拉近社会距离的社区改造思路和方法,对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09年04期)

吴庆华,董祥薇,王国枫[8](2009)在《浅议城市社区阶层化趋势对社区建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社区呈现出阶层化发展趋势。社区阶层化趋势,有助于贯彻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原则,增强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凝聚社区情感,促进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从而提高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水平。其不利之处在于,社区阶层化趋势可能导致社会隔离与社会隔阂,产生贫民区问题,形成孤岛经济效应。鉴于此,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倡导混合居住模式,改变社区管理方式,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本文来源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吴庆华[9](2008)在《社区阶层化:后单位社会城市社区变异的必然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改革时期,单位型社区是城市空间结构的主流样态;随着单位制的消解,经济体制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结构的分层与分化、市场经济力量的强势嵌入,城市社区的置换与过滤使得单位型社区向阶层性社区的转变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变异的必然趋势。(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08年10期)

王芳[10](2008)在《现代城市社区阶层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社区的变迁,出现了社区阶层化趋势。分析了形成社区阶层化的因素,如:国家政策、收入;社区阶层化的表现特征,如社区群体的分化、社区活动的分化等,并对出现的社区阶层化进行思考,认为社区阶层化是一种趋势。(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08年07期)

社区阶层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外来流动人口规模日趋壮大。流动人口的进入对城市社区阶层化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积极方面来说,有利于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促进社区各阶层之间的融合关系;从消极方面来说,可能会导致社区阶层矛盾的加剧,对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提出新的挑战。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外来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区阶层化论文参考文献

[1].邢晓明,陈晓棠.中外城市社区阶层化比较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

[2].罗丹丹.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阶层化发展趋势的影响研究[J].学理论.2011

[3].贺信.基于社区阶层化原理下社区资源公正配置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

[4].邢晓明.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社区阶层化问题探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沈东川.当“草根抗争”遭遇“城市社区阶层化”[J].理论界.2010

[6].董翔薇,王国枫.社区阶层化:城市社会分层的必然表现形式[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7].陈云.国外城市社区阶层化的应对策略及借鉴意义[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

[8].吴庆华,董祥薇,王国枫.浅议城市社区阶层化趋势对社区建设的影响[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

[9].吴庆华.社区阶层化:后单位社会城市社区变异的必然趋势[J].学术交流.2008

[10].王芳.现代城市社区阶层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

论文知识图

阶层型社区生活空间结构社区等级体系(4)居住流动与邻里区过...阶层化下社区体系的空间结构模式图(...城市(社会)生活的社会平等与空间公正...天津市商品房分布图6 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商娱场所区域下的...

标签:;  ;  ;  ;  ;  ;  ;  

社区阶层化论文_邢晓明,陈晓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